【摘 要】
:
目的对比分析我国京津唐地区和长三角地区成人肱骨远端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变化趋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国京津唐地区9所医院与长三角地区8所医院诊治的成人肱骨远端骨折患者资料,记录患者性别、年龄和骨折AO分型等数据。将京津唐地区9所医院诊治的患者资料定为A组,长三角地区8所医院诊治的患者资料定为B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结果共收集789例成人肱骨远端骨折,男女比为1
【机 构】
:
050051 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创伤急救中心,河北省骨科研究所,河北省骨科生物力学重点实验室,050051 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创伤急救中心,河北省骨科研究所,河北省骨科生物力学重点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比分析我国京津唐地区和长三角地区成人肱骨远端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变化趋势。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国京津唐地区9所医院与长三角地区8所医院诊治的成人肱骨远端骨折患者资料,记录患者性别、年龄和骨折AO分型等数据。将京津唐地区9所医院诊治的患者资料定为A组,长三角地区8所医院诊治的患者资料定为B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
结果共收集789例成人肱骨远端骨折,男女比为1.16∶1,中位年龄为46岁。高发年龄段为21~30岁(16. 60%)。成人肱骨远端骨折AO分型中,构成比最高的为13-A型(占46. 13%)。A组523例,男女比为1. 29∶1;B组266例,男女比为0. 93∶1, A组男性所占构成比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 867,P=0.027)。A组21 ~40岁、51~60岁年龄段构成比最高(16.83%),B组21 ~ 30岁年龄段构成比最高(16. 17%)。两组年龄构成不全相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为13-A型骨折构成比最高,两组分型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成人肱骨远端骨折男性多于女性,高发年龄为21~30岁,高发类型为13-A型。京津唐地区较长三角地区男性构成比高、发病年龄提前,分型构成无差异。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内侧壁复位不良对跟骨骨折术后内翻畸形的影响,及内翻畸形的其他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0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60例涉及内侧壁的跟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男51例,女9例;年龄18 ~55岁,平均38.4岁;骨折按照Sanders分型:Ⅱ型24例,Ⅲ型30例,Ⅳ型6例。测量术前、术后内、外侧壁完整度,术后内、外侧壁恢复程序,术前、术后跟骨高度及宽度,术前、术后Böhler角
目的探讨采用2枚中空螺钉顺-逆行反向固定治疗距骨颈骨折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对2005年10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13例距骨颈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8例,女5例;年龄26~56岁,平均37.9岁;骨折根据Hawkins分型:I型2例,Ⅱ型9例,Ⅲ型2例;4例合并内踝骨折,均为闭合性骨折;均予直径为3.5 mm的中空螺钉经距骨前、后路顺-逆行反向固定术。术后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
目的探讨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联合髂骨移植修复肱骨髁部骨缺损性骨不连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27例肱骨髁部骨缺损性骨不连患者资料,根据有、无采用PRP分为试验组(采用自体PRP联合髂骨移植对骨缺损进行重建,15例)和对照绀(单纯髂骨移植对骨缺损进行重建,12例)。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具有可比性。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
目的比较多节同时穿刺和逐节穿刺两种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多椎体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OVCF)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89例多节段新鲜OVCF患者资料,根据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采用多节椎体同时穿刺PVP术,n=51)和对照组(采用逐节椎体穿刺PVP术,n=38)。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术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视
目的对比分析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和西部内陆地区成人尺桡骨近端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变化趋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国东部沿海地区16所医院和西部内陆地区15所医院收治的尺桡骨近端骨折患者资料,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和损伤AO分型等数据。将东部沿海地区16所医院诊治的患者资料定为A组,西部内陆地区15所医院诊治的患者资料定为B绀,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结果共收治1 889例成
目的观察儿童功能位寰枢关节旋转不稳时关节韧带及其他软组织的MRI表现。 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治疗的50例儿童寰枢关节旋转移位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期健康体检的50例儿童作为正常组。两组均采取同样的设备仪器及MRI诊断方法进行临床诊断,分析寰枢关节周围韧带及其他软组织的MRI影像表现及特征。 结果观察组50例患儿齿状突两侧间隙不对称,其中左侧偏移32例,右侧偏
后踝骨折在踝关节骨折中占很大比例,踝关节骨折合并后踝骨折时其预后要明显差于双踝骨折。虽然在治疗严重踝关节骨折时切开复位内固定已被大多数学者所接受,但在后踝骨折块内固定方法的选择上还存有争议。本文通过对既往后踝骨折生物力学及临床研究文献的阅读及结果总结来比较钢板和螺钉两种内固定方法的优略,从而为后踝骨折手术内固定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
目的探讨胫骨后pilon骨折的损伤机制,并评价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胫骨后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20例胫骨后pilon骨折的患者资料,男10例,女10例;年龄23~77岁,平均50.6岁;按照俞光荣分型:I型5例,Ⅱa型3例,Ⅱb型4例,Ⅲ型7例,1例因无术前CT无法明确分型;受伤机制:平地滑倒2例,交通伤7例,下楼梯摔伤5例,运动伤2例,骑自行
目的比较不同方式修复踝关节旋后外旋型Ⅳ度骨折伴三角韧带完全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33例旋后外旋型的Ⅳ度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完全断裂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骨折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根据修复三角韧带的不同结构将患者分为不修复组(9例)、深层修复组(7例)、浅层修复组(9例)和完全修复组(8例)。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均摄踝关节正、侧位和自重应力位X线片。4组患者术前
目的探讨采用游离髂骨移植重建外踝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2年4月因外伤导致外踝骨、皮肤缺损的5例患者资料,男3例,女2例;年龄23~56岁,平均35.4岁。骨缺损部位:左侧2例,右侧3例,骨缺损均为下胚腓靭带以远,骨缺损长度3.2~4.5 cm。采用分期治疗:一期行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创面,二期行游离髂骨移植重建外踝。结果5例一期游离皮瓣移植全部成活。随访时间33~38个月,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