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中数学是一门重要的文化基础课,又是一门必不可少的专业基础课,不仅要为专业课的教学提供基础,而且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及学生数学素质与综合素质的形成。
【关键词】高职教育;课堂教学;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69(2007)20-0136-02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主要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归根到底高职教育肩负的就是不断更新、提升劳动者素质的任务。高职教育关注的焦点是尽可能提高劳动者适应社会发展与技术变革能力,满足社会对就业者越来越高的综合素质要求,为个人将来职业生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个坚实的平台。
在高职教育各专业中,数学课既是一门重要的文化基础课,又是一门必不可少的专业基础课。但由于人们对数学课在高职教育中所应处的地位与作用认识不够到位,再加之现今仍缺乏体现高职教育特点的课程大纲,教学所使用教材也缺乏高职教育应有特色,因而影响了数学课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发挥。为提高数学课的教学质量,更好地发挥其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应有作用,下面就如何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做一些探讨。
一、注重课堂教学与专业特点和实际生活相结合
对高职高专学生而言,学习数学的目的,不是为了研究数学,而是为了应用数学,为了提高自己各种能力和综合素质,解决自己所从事的专业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运用各种数学知识为后续的专业课服务。因此应针对高职高专学生以培养应用能力为主的人才培养要求,从专业实际需要出发,按照不同专业不同学生的需求确定教学目标, 本着“必需、够用”的基本原则,走“实用型”的路子。
因此课堂教学在学生拥有必备的高中数学知识基础上,紧紧结合专业培养目标进行教学内容改革,按需决定高等数学内容,使其内容结合专业,突出数学知识的应用性,突出培养专业人才的目的。比如,对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与曲线的凹凸及函数图形的描绘等问题很少接触,教学时可删去或减弱这些内容的讲解,而把重点放在与今后工作中经常接触的单利、复利、最小投入、最大收益、边际分析等知识点上。同时,直接选取专业课程的相关内容作为例题、习题和练习,强调知识的应用。
在讲解数学概念时,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或与专业相结合的实例中引出。例如:在讲导数概念时,除了举出书本上变化率问题中介绍的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外,还多介绍一些与变化率有关的问题。对管理类专业介绍产品总产量对时间的导数就是总产量的变化率;产品总成本对产量的导数就是产品总成本的变化率(边际成本)。对机电类专业授课时就介绍质量非均匀分布细杆的线密度、非恒定电流的电流强度等变化率问题。用学生已了解的或将要大量接触的、与专业有联系的实例讲概念,能够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概念,不仅能提高整体教学效果,而且能拓宽学生的思路,有利于学生提高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在讲有关例题时,日常生活中很多问题有较强的启导性,如股票走势曲线,银行存款与贷款的最优选择方案,货物运价曲线等都与数学知识直接相关,把这些知识渗透到数学教学中,不但能提高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数学与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明确数学在经济生活的巨大作用,为今后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注重课堂教学与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相结合
近几年来,随着招生政策的改革和扩招,高职院校生源组成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普高生、三校生(中专、职高、技工生)、初中生(5年制大专班)等,这样一种生源格局,使学生在学习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及性格等非智力因素方面千差万别,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缺乏学习的动力,对学习不感兴趣,没有学习热情,学习的自觉性与学习毅力不足。面对这种现状,作为教育者必须在肯定学生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等智力因素作用的同时,充分认识到非智因素对学生成长的重要影响,充分认识其对学生学习的重要作用,在教学中要采取切实措施予以优化。
(一)激发数学学习的动机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达到学习目的的内在动力,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向学生阐明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及目的要求,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要挖掘兴趣源,激发学生兴趣。数学中有很多有趣的问题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有许多与数学有关的趣闻轶事。在课堂上,若能恰当地引入这些内容,将会极大地激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动机。比如,讲“曲率”这一节时,可以这样引入:(1)你在运动场的跑道上跑步时,在里圈跑和外圈跑的感觉为什么不一样?(2)汽车在弯曲较大的公路上行驶,离心力会增大为了避免交通事故,你是否观察到弯曲的路面铺成内侧低外侧高?(3)设计铁路时,如果铁轨的弯曲程度不合适,容易造成火车出轨。这些都要考虑曲线的弯曲程度也就是要讲的“曲率”。这样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迫切想知道曲率怎么计算。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把握教学难度,要多设置一些有层次性,且梯度不大的问题,让学生充分参与分析,参与讨论,参与获得知识的全过程。使他们有更多的亲历成功的机会和成功的快乐,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动机。
(二)调动学生的情感
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对数学的情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对其数学教师的情感转而形成的。因此,要培养学生对数学这门课程的热爱之情,就必须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使学生感到教师的温暖,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教师的良好形象。教师授课理应面向全体学生只偏爱少数学生的老师和责任心不强的老师是很难使学生产生情感。
学生在测验、板演、回答问题时难免失败或失误,教师要满腔热情地帮助查找原因,给予鼓励,并尽量给学生“挽回面子”的机会。教师非神,免不了有说错话解错题的时候,要知错就改,切忌不懂装懂,不然就容易损伤与学生间的感情。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阅读课本的习惯,意义在于提高自学能力。科技飞速发展,学生在校不可能学到日后工作所需的一切知识,自学的重要性不言自明。开始时,可以为学生编写阅读提纲,将所学的内容编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去理解、去思考。并及时检查阅读效果,给予指导和补充。
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教学生如何透彻理解概念;如何对知识进行归纳、概括、类比、拓展,形成知识网络;在解题时如何分析解题思路;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一法多用;另外还要学生养成反思的习惯,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反思知识点和解题技巧,反思多种解法的优劣,反思各种方法的纵横联系。
三、注重课堂教学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相结合
21世纪是创新能力大竞争的时代,国家的综合实力越来越多地体现在国民素质的高低和优秀创新人才的多少上.高等职业教育担负着为社会培养一线中、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任, 也就是培养具有大学文化层次的能工巧匠,要培养一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创造型劳动者。新的东西存在于生活及各行各业中,利用机会有意识地去创新去发现(不管这些创新的事件有多小),会从中享受到乐趣。而这也是高职学生提高层次的关键。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常用的方法有二:一是“一题多解”,二是“提见解”。教师通过分析,启发学生运用新学的定理、运用新知识结合旧知识提出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解题的方案。这是促使学生积极地去思索、去钻研、去想象最好的方法。
运用这种方法时,教师的讲解要注意给学生的思考留有余地。遇到值得思考的问题,在学生尚未来得及思索的时候,不迫不及待地一古脑儿和盘托出。而是启发学生思考,等待学生思考。即使学生来问,也是“问而不答”,“以问代答”,“有答必问”。让学生去想,给学生足够的思索的机会和时间。如,在讲解一道有关不定积分的计算题时,可以有五种解法,先给出其中两种或三种。
通过一题多解训练,活跃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使之养成多角度观察理解事物的习惯,使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总之,认清高职教育的特点,找准数学课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与地位,转变教师自己的思想,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高职数学教学的质量,需要我们每一位高职数学教师的共同努力和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马忠林.数学思维理论[M].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
[2]张奠宙,唐瑞芬,刘鸿坤.数学教育学[M].江西教育出版社,1991.
[3]顾明远,孟繁华.国际教育新理念[M].海南出版社,2003.
[4]薛德震.促进经济社会和全面发展[J].新华文摘,2004,(9).
[5]周大平.走出高职教育的误区[J].暸望,2004,(23).
【课题项目】湖南省职成教育学会项目(课题批准号HSVAEO727)。
【作者简介】舒华(1963—),女,湖南长沙人,湖南科技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高等数学课程与教学。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关键词】高职教育;课堂教学;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69(2007)20-0136-02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主要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归根到底高职教育肩负的就是不断更新、提升劳动者素质的任务。高职教育关注的焦点是尽可能提高劳动者适应社会发展与技术变革能力,满足社会对就业者越来越高的综合素质要求,为个人将来职业生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个坚实的平台。
在高职教育各专业中,数学课既是一门重要的文化基础课,又是一门必不可少的专业基础课。但由于人们对数学课在高职教育中所应处的地位与作用认识不够到位,再加之现今仍缺乏体现高职教育特点的课程大纲,教学所使用教材也缺乏高职教育应有特色,因而影响了数学课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发挥。为提高数学课的教学质量,更好地发挥其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应有作用,下面就如何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做一些探讨。
一、注重课堂教学与专业特点和实际生活相结合
对高职高专学生而言,学习数学的目的,不是为了研究数学,而是为了应用数学,为了提高自己各种能力和综合素质,解决自己所从事的专业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运用各种数学知识为后续的专业课服务。因此应针对高职高专学生以培养应用能力为主的人才培养要求,从专业实际需要出发,按照不同专业不同学生的需求确定教学目标, 本着“必需、够用”的基本原则,走“实用型”的路子。
因此课堂教学在学生拥有必备的高中数学知识基础上,紧紧结合专业培养目标进行教学内容改革,按需决定高等数学内容,使其内容结合专业,突出数学知识的应用性,突出培养专业人才的目的。比如,对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与曲线的凹凸及函数图形的描绘等问题很少接触,教学时可删去或减弱这些内容的讲解,而把重点放在与今后工作中经常接触的单利、复利、最小投入、最大收益、边际分析等知识点上。同时,直接选取专业课程的相关内容作为例题、习题和练习,强调知识的应用。
在讲解数学概念时,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或与专业相结合的实例中引出。例如:在讲导数概念时,除了举出书本上变化率问题中介绍的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外,还多介绍一些与变化率有关的问题。对管理类专业介绍产品总产量对时间的导数就是总产量的变化率;产品总成本对产量的导数就是产品总成本的变化率(边际成本)。对机电类专业授课时就介绍质量非均匀分布细杆的线密度、非恒定电流的电流强度等变化率问题。用学生已了解的或将要大量接触的、与专业有联系的实例讲概念,能够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概念,不仅能提高整体教学效果,而且能拓宽学生的思路,有利于学生提高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在讲有关例题时,日常生活中很多问题有较强的启导性,如股票走势曲线,银行存款与贷款的最优选择方案,货物运价曲线等都与数学知识直接相关,把这些知识渗透到数学教学中,不但能提高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数学与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明确数学在经济生活的巨大作用,为今后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注重课堂教学与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相结合
近几年来,随着招生政策的改革和扩招,高职院校生源组成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普高生、三校生(中专、职高、技工生)、初中生(5年制大专班)等,这样一种生源格局,使学生在学习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及性格等非智力因素方面千差万别,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缺乏学习的动力,对学习不感兴趣,没有学习热情,学习的自觉性与学习毅力不足。面对这种现状,作为教育者必须在肯定学生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等智力因素作用的同时,充分认识到非智因素对学生成长的重要影响,充分认识其对学生学习的重要作用,在教学中要采取切实措施予以优化。
(一)激发数学学习的动机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达到学习目的的内在动力,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向学生阐明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及目的要求,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要挖掘兴趣源,激发学生兴趣。数学中有很多有趣的问题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有许多与数学有关的趣闻轶事。在课堂上,若能恰当地引入这些内容,将会极大地激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动机。比如,讲“曲率”这一节时,可以这样引入:(1)你在运动场的跑道上跑步时,在里圈跑和外圈跑的感觉为什么不一样?(2)汽车在弯曲较大的公路上行驶,离心力会增大为了避免交通事故,你是否观察到弯曲的路面铺成内侧低外侧高?(3)设计铁路时,如果铁轨的弯曲程度不合适,容易造成火车出轨。这些都要考虑曲线的弯曲程度也就是要讲的“曲率”。这样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迫切想知道曲率怎么计算。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把握教学难度,要多设置一些有层次性,且梯度不大的问题,让学生充分参与分析,参与讨论,参与获得知识的全过程。使他们有更多的亲历成功的机会和成功的快乐,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动机。
(二)调动学生的情感
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对数学的情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对其数学教师的情感转而形成的。因此,要培养学生对数学这门课程的热爱之情,就必须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使学生感到教师的温暖,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教师的良好形象。教师授课理应面向全体学生只偏爱少数学生的老师和责任心不强的老师是很难使学生产生情感。
学生在测验、板演、回答问题时难免失败或失误,教师要满腔热情地帮助查找原因,给予鼓励,并尽量给学生“挽回面子”的机会。教师非神,免不了有说错话解错题的时候,要知错就改,切忌不懂装懂,不然就容易损伤与学生间的感情。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阅读课本的习惯,意义在于提高自学能力。科技飞速发展,学生在校不可能学到日后工作所需的一切知识,自学的重要性不言自明。开始时,可以为学生编写阅读提纲,将所学的内容编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去理解、去思考。并及时检查阅读效果,给予指导和补充。
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教学生如何透彻理解概念;如何对知识进行归纳、概括、类比、拓展,形成知识网络;在解题时如何分析解题思路;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一法多用;另外还要学生养成反思的习惯,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反思知识点和解题技巧,反思多种解法的优劣,反思各种方法的纵横联系。
三、注重课堂教学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相结合
21世纪是创新能力大竞争的时代,国家的综合实力越来越多地体现在国民素质的高低和优秀创新人才的多少上.高等职业教育担负着为社会培养一线中、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任, 也就是培养具有大学文化层次的能工巧匠,要培养一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创造型劳动者。新的东西存在于生活及各行各业中,利用机会有意识地去创新去发现(不管这些创新的事件有多小),会从中享受到乐趣。而这也是高职学生提高层次的关键。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常用的方法有二:一是“一题多解”,二是“提见解”。教师通过分析,启发学生运用新学的定理、运用新知识结合旧知识提出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解题的方案。这是促使学生积极地去思索、去钻研、去想象最好的方法。
运用这种方法时,教师的讲解要注意给学生的思考留有余地。遇到值得思考的问题,在学生尚未来得及思索的时候,不迫不及待地一古脑儿和盘托出。而是启发学生思考,等待学生思考。即使学生来问,也是“问而不答”,“以问代答”,“有答必问”。让学生去想,给学生足够的思索的机会和时间。如,在讲解一道有关不定积分的计算题时,可以有五种解法,先给出其中两种或三种。
通过一题多解训练,活跃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使之养成多角度观察理解事物的习惯,使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总之,认清高职教育的特点,找准数学课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与地位,转变教师自己的思想,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高职数学教学的质量,需要我们每一位高职数学教师的共同努力和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马忠林.数学思维理论[M].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
[2]张奠宙,唐瑞芬,刘鸿坤.数学教育学[M].江西教育出版社,1991.
[3]顾明远,孟繁华.国际教育新理念[M].海南出版社,2003.
[4]薛德震.促进经济社会和全面发展[J].新华文摘,2004,(9).
[5]周大平.走出高职教育的误区[J].暸望,2004,(23).
【课题项目】湖南省职成教育学会项目(课题批准号HSVAEO727)。
【作者简介】舒华(1963—),女,湖南长沙人,湖南科技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高等数学课程与教学。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