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女孩眼中的中国留学生

来源 :读天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zhaozhiq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4月,门户网站“网易”发了一组摄影报道,内容是正在美国俄亥俄大学读本科的中国留学生的日常生活。
  拍照片的是一个美国女孩,叫黛西?霍尔多夫,在俄亥俄大学念视觉传播专业的研究生。黛西说,自己只是想拍出一个美国学生眼里中国留学生平日生活的样子。
  黛西拍的照片在中国发表后,反响之大,让她难以理解。网易的原文跟帖有数千条,多达7万的网友参与其中。而美国那边,俄亥俄大学里的华人学生社区更是炸了窝。曾跟黛西关系密切、甚至热情地教她打麻将的中国朋友,其中有些人现在跟她闹掰了、翻脸了。
  不希望碰到那么多中国人
  俄亥俄大学是在美国中北部的一个小镇子上,此地以白人为主,街上很少能看到亚洲人。可是,令黛西惊讶的是,当她第一次走进俄亥俄大学时,校园里竟然到处都能看到中国学生。
  6年间,俄亥俄大学的中国本科生数量差不多激增了35倍,2004年只有17人,而2010年则多达603名。现在,在俄大就读的外国留学生中,81%来自中国。
  对这些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中国同学,美国学生跟他们接触甚少,了解不多。黛西却想知道,来俄大读本科的中国学生,大多数人的日常生活状态是什么样子。
  因此,在校园里,每遇见一个中国学生,黛西都会主动上前打招呼,告诉人家,自己是个记者,也在这所学校读书,打算拍有关中国留学生的专题照片,作品会刊登在学校摄影项目的网站上,“希望能跟你聊聊”。
  机缘巧合之下,她认识了泡泡,泡泡把她带进了中国留学生的圈子里。
  “美国,最早在我心中的形象,是像纽约和洛杉矶那样的大城市,而当我来到俄亥俄,发现完全不一样。”泡泡这样告诉黛西。
  至于来美国前有啥期待,黛西采访到的大部分中国学生回答是:没什么期待,也不知道该有啥期待。但他们却清楚地知道自己不期待什么,那就是不希望在美国的校园里,遇见这么多中国同学。虽说人在美国,但自己跟老乡待的时间,比跟美国人待的时间还长;说的汉语,比说的英语还多;明明是在美国上大学,但一块上课的几乎全是中国人。
  中国学生向黛西抱怨,说被有些“没良心的”中介忽悠了。
  有些中介的人告诉他们说,到美国后,只需要读3个月的语言,就可以上专业课了。但到了俄大后,因为英语水平低,尤其是听力和口语太差,几乎所有的中国学生,都需要读英语强化班(OPIE),它相当于正式开始专业学习前的预备课程。
  学校根据学生首次托福考试的成绩,将他们分为7个等级,分别安排到对应等级的语言班上课。“这意味着,在真正开始大学学习前,他们不得不先在这个语言班里下点工夫。可能是一年,也可能是两年、三年,才能通过这个强化班的重重关卡,不少英语‘困难户’就此诞生。”黛西介绍说。
  虽然学的是英语培训之类的基础课,但交的却是等价于大学本科的学费,每学期6.5万元人民币。而且强化班的课程并不能为他们赢得学分,在这里一年读下来,一个学分都换不到。
  “天天学着一模一样的东西,看不到希望和尽头。”一个在英语强化班待了一年半、5次托福考試均告失败的男生说。黛西觉得他们被这门课卡住了。
  坚不可摧的“中国特色”
  在采访英语强化班负责人时,黛西第一次听说了“中国城”。
  “他告诉我,中国学生最集中的一个地方,是‘中国城’,他们同住在那一幢楼里。当时我吓了一跳,完全不能相信,因为我觉得这事太奇怪了。你知道,当我到国外读书的时候,我可不想跟一帮美国人住在一起。这样做,对很多事情都没好处。比如,你就没办法接触语言,我的报道里有一句引语,就是说‘这不是学习语言最理想的状态’。”
  她决定一个人,去“中国城”亲眼看一看。
  “中国城”的正式名称叫做斯科特楼,它实际上是俄大的一栋留学生宿舍楼,因为住的中国学生太多,被人称为“中国城”。虽然现在中国学生已被分散到了其他宿舍楼,但去年的时候,这里共住了215名学生,其中180个是中国人。
  “中国城”的入口是一座红砖砌成的拱廊,上头挂着灯笼。顺着这些灯笼走下去,就到了一座露天的院子。院子里有片草坪,还种着樱桃树,中央由4只木制长凳围成了一个圈。
  环绕着院子的这栋宿舍楼,十分雅致,一共有4层。一层是教室,上面3层是学生宿舍。夜晚,一排排白色的窗框里,射出温暖的金色灯光,整栋建筑,像一个镂空的立方体。走廊里,可以看到一扇扇门上,用汉字做的装饰。
  一些人站在院子中央的小广场上,聚在一起抽烟。他们说的都是汉语,在聊英语课、聊作业、聊家乡。黛西凑过去跟他们说汉语。“他们对我很感兴趣,觉得我很有意思,觉得一个试图说汉语的美国人很好玩。”
  比尔和6个朋友一起坐在长凳上, 抽着中国烟, 讲着各种荤素段子。他们都抱怨这儿生活很无聊。比尔已经来了5个月,几乎没有美国朋友,只和中国人交往。课余,他要么在聚会厅里玩游戏,要么在体育中心打篮球。他的英语口语很差,看到自己上强化班的漫漫长路,心情黯淡。当时,他在考虑夏天回中国,突击准备托福考试。
  另一间屋里,一群中国学生正在用电饭锅煮面条。面条里只放了葱和酱油,然后他们用筷子吃。因为宿舍内禁止做饭,所以他们用塑料袋罩住烟雾探测器,以防触发警报被抓。
  黛西在报道中评价道:“这里几乎处处弥散着彻头彻尾、坚不可摧的中国‘特色’。”
  这种“特色”可不止是食物。凌晨两点,在“中国城”3层的学生休息室,4个18岁的学生正在打麻将。摸牌出牌之间,这些年轻的中国女孩互相逗趣、闲谈。
  “我胡了!”一个叼着香烟的女孩喊道。随后,她推倒面前的14张牌,向大家展示。4人开始洗牌,“哗哗”声代表着新一轮牌局的开始。
  “快点删除麻将照片!”
  英文图文报道完成后,黛西将这些作品发到学校网站,刊登在一个叫做“我们的梦想是不同的”的摄影项目里。她特意给照片里拍到的中国学生发了信息,并告知了英文报道链接。可没什么反馈和回应。
  今年春天,网易的编辑跟黛西联系,说想发她拍的图片。黛西给他们传了40幅。后来上网的照片,是由编辑选定的。黛西还在期待中国编辑通知她中文报道发布的时间,却一直没等来。报道在中国已经发表了,她还不知道。
  第一个告诉她这个消息的是打来电话的泡泡。那时候是晚上九十点钟,黛西在自己房间里,正准备泡一杯热茶。“她第一句话就问我:黛西,你是不是把你的照片,发给了一个中国的网站?我回答她,对啊!然后,她在电话里拉着长音,缓慢地说:好——吧——”
  放下电话后,黛西开始上网搜索这篇报道。紧接着,她接到了一个又一个的电话,一直到第二天凌晨4点钟。
  “那天晚上,我差不多接了50多个电话。有些是同一个人,翻来覆去地打给我。他们显得很烦躁,很气愤。虽然第二天我还要上课,人已经累趴下了,但我还是想跟他们解释清楚,我觉得需要有一个沟通的过程。”
  “我感觉,他们把这件事看得过于严重,夸张了,说了很多偏激的话。他们说这件事毁坏了俄亥俄大学的声誉,他们的文凭,现在一文不值了,以后会找不到工作。”黛西说。
  几乎每一个给黛西打电话的人,都要求她把照片撤下来,把整套新闻图片都撤下来,但是黛西拒绝了。直到现在,黛西依旧困惑:为什么有那么多人,跟她提及打麻将那幅照片?大家对这张照片,为什么那么反感?“每个人都在说,麻将照片,麻将照片,麻将照片。每个人都跟我吵:删除麻将照片,快点删除麻将照片!”
  让中国学生不满的是,他们觉得编辑选用的照片,多是“负面”的。可在黛西看来,像看视频电影,跟朋友聚在一起做饭,一块玩玩游戏之类的事情,算不上是负面的。“如果我上了视频网站,我的父母就不会不高兴啊。”
  “可能是文化差异吧。”她这么归结道。
  在她眼里,这些中国学生,已经算是很爱学习的了。“俄亥俄大学的学生,爱玩是出了名的,以开狂野派对著称。学生的交际场所,主要是在酒吧。跟那些天天泡吧的美国学生比,这里的中国学生好很多。他们很少出门,很少喝酒,聚会时,无非打打小牌、玩玩游戏、煮煮面条而已。可他们的父母,还会那么生气。”
  黛西表示,不满意网易编辑为她的报道所起的标题:“失落的留学梦”。
  “那不是我要表达的主题。我的英文报道的题目叫做‘not here or there’(既不在这里,也不在那里)。我想表达的,是一种被困在两种不同文化之间的感觉。”
其他文献
我原本要坐飞机   你说汽车比飞机快   现在你看   我指着手表抱怨   你是个男人吗   这多大一点儿事儿呀   那破会误了更好   她脱下高跟鞋   扔到车窗外   趾甲上涂着红色的   叛逆的脚   猛往下踩   红色的法拉利   放出一串激昂的屁   在高速公路上奔驰   从马赛到巴黎   路似吊桥渐渐翘起   那是八月的正午   四十二摄氏度   公牛的睾丸几乎垂到地面   狗伸出舌头
有句话说得好:每个吃货上辈子都是折翼的天使,因为吃撑了掉下来了……不免想在此吟诗一首:在天愿作比翼鸟,今天就要吃虾饺;问君能有几多愁,孜然铁板烧肥牛。此时,您是否已经嗅到一股美食的诱人香气了呢。  林语堂在《生活的艺术》一书中说:“凡是动物便有这么一个叫做肚子的无底洞,这无底洞曾影响了我们整个文明。”  是的,我们对美食的欲望是无穷无尽的。吃——本来就是生命的一部分啊,你不吃,怎么活着呢?当然,吃
汤珈铖,身家约70亿的汤臣集团董事,典型的高富帅,拥有大批热情女粉丝。他的每一条微博,无论什么内容,都会获得上千乃至几万条留言。近日,有网友将这些留言的“痴情女子”整理出来,冠以“汤珈铖的少奶奶”称号,引起轰动。网友们更是组成“少奶奶观光团”,集体到汤珈铖的微博里去围观,表示大开眼界,“不到5分钟就能笑尿,是有多想把自己嫁入豪门啊!”  汤珈铖的母亲是金马影后徐枫,父亲是拥有“浦东开发第一人”之称
说起20世纪中国画大家,齐白石和黄宾虹双峰并立成为一个世纪的中国画代表在今天已经成了常识,齐白石和黄宾虹都享有高寿,都是在1950年代去世。两人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其画作都是到中年之后也就是进入晚年才赢得越来越大的画名,在其同时代的画家里,有许多,在当年其实是很瞧不上他们的。黄宾虹在同时代的画家文人眼里更是知音寥寥,被讥为“落魄画家”和“老糊涂”之类。  吴湖帆1937年3月10日的日记:“竟日天雨
2012年10月15日凌晨,柬埔寨前国王诺罗敦·西哈努克在北京走完了他90年传奇的一生。在特殊的历史年代,这位世界杰出的一国之君,与新中国结下不解之缘,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他是中国家喻户晓的明星,出镜率之高无人能比。有人说,原以为他笑容可掬一脸谦卑,是寄人篱下之故,岂知后来回到柬埔寨接见臣民,依然是笑容可掬、真挚谦卑的笑容。  是的,他是一位始终微笑着的传奇君主。    半个世纪友谊的历史坐标  
摘要: 在商业片盛产的现代,很多影片的音乐音响越来越华丽,就像很多科幻片,可是却华而不实。音响的音乐化和音乐的音响化运用恰当的则更少,更多的是追求表面的华丽,但也有部分商业片是值得我们探讨的。本文从音响音乐化和音乐音响化的定义开始,并由定义拓展出把音乐和音响相融合的方法,即从音高音色、节奏力度、情感表达寻找相通点,从相通点入手使音乐和音响相融合。探讨了在影视作品中对于音乐音响化和音响音乐化的一些运
“让3亿中国人讲一口流利的英语。”是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曾经提出的口号,也激励了无数青年追逐梦想。如今,李阳的口号尚未实现,却多了一个新身份—直销人。  11月4日,李阳以《坚定地加入安利全球事业》为标题发了一篇长微博,证实了他的新身份。在文章中李阳称:“疯狂英语是一艘航空母舰,但安利全球事业是大海!”李阳喊出了一贯的激情“疯狂式”的口号表示出自己加盟直销企业的决心。  延续了其一贯的疯狂,所以外界
在杨钰莹的心里,和赖文峰交往的那段时光,是她人生当中第一次享受到爱情的滋润。  算年龄,她是成熟女性,但她的神情,举手投足之间却还像孩子一样,岁月在她身上没有留下任何的痕迹。淡出歌坛多年后的仍然令大家念念不忘,她就是杨钰莹。在杨钰莹的心里,当年和赖文峰交往的那段时光,是她人生当中第一次享受到爱情的滋润。  杨钰莹原名杨岗丽,1971年出生在江西南昌的一个普通家庭。母亲熊永红年轻时候为了响应党的号召
微信作为一种新型社交软件,深受年轻人喜爱,而目前在这一火爆的社交软件中,还出现了一些售卖“奢侈品”的商家,他们利用微信朋友圈这个平台宣传、出售自家的商品。  “最新购入几只Prada的‘杀手包’,有兴趣的美眉可以通过微信号加我为好友,一起在微信中畅所欲言”“专营1比1原版名牌皮带、包包、鞋子等,欢迎订购,如需专柜品质,请提前沟通,提供发票”……打开微信,点开添加朋友一栏,输入“精品”两字,手机屏幕
6月23日晚,十月文化通过《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官方社交平台发布公告,宣布了两件大事。  第一件是原彩条屋影业创始人、总裁易巧即日起出任十月文化联合创始人及总裁,原彩条屋影业总制片人魏芸芸即日起出任十月文化首席内容官。人事變动后,十月文化未来将重点专注于CG电影领域,全力研发“三维动画电影”和“真人视效电影”两个方向。  另外一件事,是十月文化获得了《三体》真人院线电影的承制工作,《西游记之大圣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