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共青团在服务青年创业方面大有可为。广西高校共青团在服务大学生创业工作中,应与教学部门紧密联系,融入第一课堂的创业教育教学工作;创新工作思路与方法,巩固创业教育第二课堂;与相关部门单位配合,抢占创业实践第三课堂,从而为大学生开展创业实践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
【关键词】高校共青团 服务 大学生创业 途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0C-0176-02
高校共青团的组织和工作特点,决定了团组织通过恰当的方式方法和途径,在服务青年创业方面将会大有可为。共青团要结合本职工作,充分发挥在第二课堂占主导地位的优势,想方设法促进大学生创业素质和竞争力的提高。
一、与教学部门紧密联系,融入创业教育第一课堂
(一)高校共青团要积极融入第一课堂的创业教育教学工作。指导大学生开展创业实践活动,是一个专业性、操作性较强的系统工程。指导大学生创业工作的教师,必须接受专业培训,在积累一定实战经验的同时,还需要长期接触、了解、从事具体的创业教育及指导工作。因此,高校共青团干部从事大学生创业服务工作最佳的切入点和源头是教授创业课程。然而,目前各高校共青团干部因为部门人员编制配备不足、日常事务繁多、教学经验不足、专业不对口等多种原因,大都脱离创业教育第一课堂教学的主渠道,没能很好地参与其中,不能直接积累来自教学一线的创业教育、辅导和服务工作经验,也不能及时发现和选树创业苗子,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校共青团推进创业教育及实践工作的进程。因此,共青团干部要积极与教务部门沟通联系,争取加入到第一课堂的创业教育教学工作中,以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来提升指导水平和紧密联系、挖掘有创业潜力的大学生。
(二)依实际开设KAB创业教育培训项目。高校共青团干部也可以依托团中央推广KAB创业教育的资源,通过开设公共选修课或其他专题培训的方式,与教务部门、就业创业指导部门,共同培养师资来举办KAB创业教育培训班,对大学生尤其是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进行专题的创业知识、能力的培训。应该说,KAB创业教育项目作为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而专门开发和推广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自2005年8月由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正式引入中国以来,在国内的规模日益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日益提升,因培训教育效果显著,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和社会的认可,成为共青团、青学联组织在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领域国际合作的成功范例。为此,广西高校共青团干部可以通过在校内或者几所高校联合起来共同举办KAB创业教育培训班,按照KAB教育的教学内容进行授课,教授大学生基础的创业知识和能力,帮助学生激发创业意识、挖掘创业潜能、了解企业运营方式、了解企业开办流程等,提高他们的创业实践能力。
(三)高校共青团干部应积极开展创业教育研究工作。在高校中,教学与教研虽然是相对独立的两项工作,但它们具有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内在联系。众多实践证明,科研工作的开展,能有效地帮助教学工作从理论上得到提升,且能更好地指导教学工作的具体开展,让教学工作更趋于科学化。同时,教学工作的经验积累和将理论研究成果付诸实践的过程,也进一步印证了科研成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促进科研工作的严谨和科学化水平的提高。因此,为了避免创业指导工作陷入经验型工作的局面,也为了更好地提升服务大学生创业工作的质量,各高校团干在开展教学工作的同时,还需通过课题申报、开展调查研究、文献查询、拟定解决问题等活动来开展这个领域的科研工作,争取运用最科学最先进的理论、经验总结和实战技术指导学生。
二、创新工作思路与方法,巩固创业教育第二课堂
(一)积极培育浓郁的创业文化氛围。高校共青团干部可依托自身开展思想引领工作的优势和各种活动项目,通过思想引导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意识培育。思想引领是新时期共青团工作的四项基本职能之一,高校共青团要充分履行并借助好这项职责,在日常思想引领工作中积极融入有关创业意识培育、创业心得分享等内容;在广播、新闻橱窗、网站、微博、微信等宣传媒介和平台中,进行创业活动宣传、教育及引导;举办创业沙龙、创业论坛等活动,在校园内形成浓郁的创业文化氛围,帮助大学生贴近创业、了解创业,培育竞争、进取的创业意识,帮助他们形成富有挑战性、责任心强、能担当等创业品质。
(二)依托第二课堂活动平台锻炼大学生综合能力。高校共青团要积极开展技能大赛、志愿服务、校园歌手大赛、辩论赛、科技文化节、社团活动等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在活动中积极融入创业教育的因素,帮助大学生在“时时有创业、处处展创业”的氛围中不断感受创业,强化创业理念;通过第二课堂活动,帮助大学生进一步提升人际关系处理能力、专业理论知识转化成实际的能力、为人处世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应急能力等,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通过各种校企合作活动、与校外各界沟通交往交流活动的开展,帮助大学生加深对企业、社会的了解,让他们尽早能适应“学生人”到“社会人”的转变。凡此种种,都是第二课堂提升大学生的实践技能,促进他们的知识向创业能力转化的积极作用。
(三)搭建创业大赛平台来挖掘和培育创业苗子。经过多年的运行,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设计大赛、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等由团中央、各级团委负责发起和组织的大赛,在帮助和指导大学生进行创业策划、创业计划展示、创业能力展示等方面,得到了广大师生和社会各界的一致肯定。高校共青团要以青年创业大赛为平台,鼓励和吸引更多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来参加比赛,并为参赛学生提供全程化服务和可持续的后续服务。在开展此项工作时,各高校共青团除了积极指导、选送和推荐作品参加上级团委的比赛外,应不断完善大赛的后续服务,着力构筑创业项目培育机制。比如,在参赛过程中为参赛选手配备一对一的指导老师,跟进项目的全程化指导;推荐优秀创业项目入驻创业孵化基地进行实践,帮助学生将创业计划付诸实践;召开推介会,推荐社会企业通过参股、技术支持或购买技术等形式来实现创业项目的转化;还可以建立创业项目数据库,不定期邀请企业化、创业指导师对这些创业项目进行系统培育,全程帮扶等,实现通过大赛挖掘和培育创业苗子的目的。 (四)积极选树有创业经历的大学生来树立创业典型。高校共青团要积极开展选树创业典型的工作。这个典型应该是包含创业成功的,也应包含有创业失败经历或是创业失败的,选树这些典型最好是贴近学生实际的,以本校学生为主,这样有利于用身边人、身边事来开展榜样教育工作,让选树典型工作事半功倍。选树这些典型可以通过举办创业经验分享会、座谈会、宣传海报、视频播放等方式和途径,帮助有创业意愿的青年学生更容易从典型人物身上有所学、有所获。需要注意的是,选树典型时还需选择一些有创业失败经历或创业失败的例子,这样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创业实践不一定都会成功,帮助他们了解在开展创业实践中可能会遇到的风险及主动规避风险的方式,同时也给大学生创造一个能容忍创业失败的宽松环境。
(五)充分调动创新创业协会学生的能动性。高校共青团应充分调动创新创业协会/社团的能动性,借助它们的力量开展各种有关创业意识培育、创业实践活动开展的工作,鼓励和带动更多大学生加入到各种类型的创业活动中,代为完成学生层面的创业意识的培育,鼓励、启发学生的创业思维,使他们在活动中了解创业,增长创业实践能力。
三、与相关部门单位配合,抢占创业实践第三课堂
(一)努力建造校内孵化基地。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在校园建立校内孵化基地,比如创业孵化园,或者创业模拟园区,为有意向开展创业实践的学生提供模拟实战的场所。各高校还可以在此基础上设立导师制,聘请校内外优秀师资为大学生开展创业实践活动、创办企业进行辅导;还可以通过设立创业指导中心,为拟开展创业实践的大学生进行立项、开办企业程序、资金筹集等方面的咨询,例如笔者所在学院就是通过设立这个指导中心,为有创业意向的学生提供开办企业的全程化指导和服务工作,有效地推动和促进学院大学生创业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各高校也可以借助社会力量,通过设立家长、校友、社会组织或企业公益基金等,为学生创办企业所需的项目融资提供支持和指导,为大学生提供创业所需的资金帮扶。
(二)积极拓展校外见习基地。高校共青团应积极拓展校外见习基地,尤其是“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这个基地是当前共青团服务广大青年就业创业而建立的,对促进广大青年就业创业发挥着巨大的积极作用。自2009年团中央把建立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作为服务青年就业创业的重要载体来推进以来,这些基地对于促进广大青年的就业创业起了很大的作用。首先,对于广大青年而言,通过参加学校团委组织的就业创业见习活动,在权益上会因有校方的保护而得到更多保障。其次,广大青年可以通过见习学习企业管理知识、积累工作经验、积累人脉,从而促进创业能力的提升,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成功率。最后,这个见习基地为用人单位和广大青年搭建了良好的沟通、学习和交流平台,企业可以通过这个契机全方位了解大学生,决定大学生实习期满后的去留;大学生也可以借助这个机会,充分了解企业各方面的运营状况、人际关系、薪资管理等,有利于增进对企业的认同感,双方均可达到知己知彼的效果。
(三)努力用好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接触和了解社会、锻炼和积累社会适应能力等综合能力的主要途径,高校共青团应把对大学生创业和就业能力的培养体现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为此,高校共青团应全面推进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在创业教育尤其是创业实践活动方面的各项工作,充分发挥它的积极推动作用。高校共青团可利用寒暑假(或者把周末也用上)实践,有计划、有组织地组织和指导大学生深入到各城镇、工厂、企业、社区中,参加国情、区情学习和教育活动,参加顶岗实习活动,参加企业实习实践等活动,积极融入社会、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做贡献、长才干,促进创业技能的提升。要让大学生利用校外参加实习和实践的机会更好地开展创业实训,并将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带回到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解决,不断积累创业实践经验和提升能力。
此外,广西各高校共青团还应充分借助自己或上级团委/上级单位、兄弟院校团委等组织拥有的丰富的社会资源,如各级团委的青联组织、青年企业家协会、青年创业联合会、各行业团组织等,充分发挥他们与社会各界紧密接触的桥梁纽带作用,与社会各界紧密联系,争取在创业项目收集、创业实践指导、创业资金筹集、市场共享、风险评估、企业诊断等方面,获得社会各界的支持,为大学生开展创业实践活动创造更多便利条件。
【参考文献】
[1]胡刃锋,马辉.高校共青团创业教育探析[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
【作者简介】罗兰芬(1981- ),广西田阳人,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团委,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责编 黎 原)
【关键词】高校共青团 服务 大学生创业 途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0C-0176-02
高校共青团的组织和工作特点,决定了团组织通过恰当的方式方法和途径,在服务青年创业方面将会大有可为。共青团要结合本职工作,充分发挥在第二课堂占主导地位的优势,想方设法促进大学生创业素质和竞争力的提高。
一、与教学部门紧密联系,融入创业教育第一课堂
(一)高校共青团要积极融入第一课堂的创业教育教学工作。指导大学生开展创业实践活动,是一个专业性、操作性较强的系统工程。指导大学生创业工作的教师,必须接受专业培训,在积累一定实战经验的同时,还需要长期接触、了解、从事具体的创业教育及指导工作。因此,高校共青团干部从事大学生创业服务工作最佳的切入点和源头是教授创业课程。然而,目前各高校共青团干部因为部门人员编制配备不足、日常事务繁多、教学经验不足、专业不对口等多种原因,大都脱离创业教育第一课堂教学的主渠道,没能很好地参与其中,不能直接积累来自教学一线的创业教育、辅导和服务工作经验,也不能及时发现和选树创业苗子,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校共青团推进创业教育及实践工作的进程。因此,共青团干部要积极与教务部门沟通联系,争取加入到第一课堂的创业教育教学工作中,以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来提升指导水平和紧密联系、挖掘有创业潜力的大学生。
(二)依实际开设KAB创业教育培训项目。高校共青团干部也可以依托团中央推广KAB创业教育的资源,通过开设公共选修课或其他专题培训的方式,与教务部门、就业创业指导部门,共同培养师资来举办KAB创业教育培训班,对大学生尤其是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进行专题的创业知识、能力的培训。应该说,KAB创业教育项目作为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而专门开发和推广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自2005年8月由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正式引入中国以来,在国内的规模日益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日益提升,因培训教育效果显著,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和社会的认可,成为共青团、青学联组织在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领域国际合作的成功范例。为此,广西高校共青团干部可以通过在校内或者几所高校联合起来共同举办KAB创业教育培训班,按照KAB教育的教学内容进行授课,教授大学生基础的创业知识和能力,帮助学生激发创业意识、挖掘创业潜能、了解企业运营方式、了解企业开办流程等,提高他们的创业实践能力。
(三)高校共青团干部应积极开展创业教育研究工作。在高校中,教学与教研虽然是相对独立的两项工作,但它们具有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内在联系。众多实践证明,科研工作的开展,能有效地帮助教学工作从理论上得到提升,且能更好地指导教学工作的具体开展,让教学工作更趋于科学化。同时,教学工作的经验积累和将理论研究成果付诸实践的过程,也进一步印证了科研成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促进科研工作的严谨和科学化水平的提高。因此,为了避免创业指导工作陷入经验型工作的局面,也为了更好地提升服务大学生创业工作的质量,各高校团干在开展教学工作的同时,还需通过课题申报、开展调查研究、文献查询、拟定解决问题等活动来开展这个领域的科研工作,争取运用最科学最先进的理论、经验总结和实战技术指导学生。
二、创新工作思路与方法,巩固创业教育第二课堂
(一)积极培育浓郁的创业文化氛围。高校共青团干部可依托自身开展思想引领工作的优势和各种活动项目,通过思想引导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意识培育。思想引领是新时期共青团工作的四项基本职能之一,高校共青团要充分履行并借助好这项职责,在日常思想引领工作中积极融入有关创业意识培育、创业心得分享等内容;在广播、新闻橱窗、网站、微博、微信等宣传媒介和平台中,进行创业活动宣传、教育及引导;举办创业沙龙、创业论坛等活动,在校园内形成浓郁的创业文化氛围,帮助大学生贴近创业、了解创业,培育竞争、进取的创业意识,帮助他们形成富有挑战性、责任心强、能担当等创业品质。
(二)依托第二课堂活动平台锻炼大学生综合能力。高校共青团要积极开展技能大赛、志愿服务、校园歌手大赛、辩论赛、科技文化节、社团活动等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在活动中积极融入创业教育的因素,帮助大学生在“时时有创业、处处展创业”的氛围中不断感受创业,强化创业理念;通过第二课堂活动,帮助大学生进一步提升人际关系处理能力、专业理论知识转化成实际的能力、为人处世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应急能力等,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通过各种校企合作活动、与校外各界沟通交往交流活动的开展,帮助大学生加深对企业、社会的了解,让他们尽早能适应“学生人”到“社会人”的转变。凡此种种,都是第二课堂提升大学生的实践技能,促进他们的知识向创业能力转化的积极作用。
(三)搭建创业大赛平台来挖掘和培育创业苗子。经过多年的运行,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设计大赛、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等由团中央、各级团委负责发起和组织的大赛,在帮助和指导大学生进行创业策划、创业计划展示、创业能力展示等方面,得到了广大师生和社会各界的一致肯定。高校共青团要以青年创业大赛为平台,鼓励和吸引更多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来参加比赛,并为参赛学生提供全程化服务和可持续的后续服务。在开展此项工作时,各高校共青团除了积极指导、选送和推荐作品参加上级团委的比赛外,应不断完善大赛的后续服务,着力构筑创业项目培育机制。比如,在参赛过程中为参赛选手配备一对一的指导老师,跟进项目的全程化指导;推荐优秀创业项目入驻创业孵化基地进行实践,帮助学生将创业计划付诸实践;召开推介会,推荐社会企业通过参股、技术支持或购买技术等形式来实现创业项目的转化;还可以建立创业项目数据库,不定期邀请企业化、创业指导师对这些创业项目进行系统培育,全程帮扶等,实现通过大赛挖掘和培育创业苗子的目的。 (四)积极选树有创业经历的大学生来树立创业典型。高校共青团要积极开展选树创业典型的工作。这个典型应该是包含创业成功的,也应包含有创业失败经历或是创业失败的,选树这些典型最好是贴近学生实际的,以本校学生为主,这样有利于用身边人、身边事来开展榜样教育工作,让选树典型工作事半功倍。选树这些典型可以通过举办创业经验分享会、座谈会、宣传海报、视频播放等方式和途径,帮助有创业意愿的青年学生更容易从典型人物身上有所学、有所获。需要注意的是,选树典型时还需选择一些有创业失败经历或创业失败的例子,这样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创业实践不一定都会成功,帮助他们了解在开展创业实践中可能会遇到的风险及主动规避风险的方式,同时也给大学生创造一个能容忍创业失败的宽松环境。
(五)充分调动创新创业协会学生的能动性。高校共青团应充分调动创新创业协会/社团的能动性,借助它们的力量开展各种有关创业意识培育、创业实践活动开展的工作,鼓励和带动更多大学生加入到各种类型的创业活动中,代为完成学生层面的创业意识的培育,鼓励、启发学生的创业思维,使他们在活动中了解创业,增长创业实践能力。
三、与相关部门单位配合,抢占创业实践第三课堂
(一)努力建造校内孵化基地。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在校园建立校内孵化基地,比如创业孵化园,或者创业模拟园区,为有意向开展创业实践的学生提供模拟实战的场所。各高校还可以在此基础上设立导师制,聘请校内外优秀师资为大学生开展创业实践活动、创办企业进行辅导;还可以通过设立创业指导中心,为拟开展创业实践的大学生进行立项、开办企业程序、资金筹集等方面的咨询,例如笔者所在学院就是通过设立这个指导中心,为有创业意向的学生提供开办企业的全程化指导和服务工作,有效地推动和促进学院大学生创业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各高校也可以借助社会力量,通过设立家长、校友、社会组织或企业公益基金等,为学生创办企业所需的项目融资提供支持和指导,为大学生提供创业所需的资金帮扶。
(二)积极拓展校外见习基地。高校共青团应积极拓展校外见习基地,尤其是“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这个基地是当前共青团服务广大青年就业创业而建立的,对促进广大青年就业创业发挥着巨大的积极作用。自2009年团中央把建立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作为服务青年就业创业的重要载体来推进以来,这些基地对于促进广大青年的就业创业起了很大的作用。首先,对于广大青年而言,通过参加学校团委组织的就业创业见习活动,在权益上会因有校方的保护而得到更多保障。其次,广大青年可以通过见习学习企业管理知识、积累工作经验、积累人脉,从而促进创业能力的提升,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成功率。最后,这个见习基地为用人单位和广大青年搭建了良好的沟通、学习和交流平台,企业可以通过这个契机全方位了解大学生,决定大学生实习期满后的去留;大学生也可以借助这个机会,充分了解企业各方面的运营状况、人际关系、薪资管理等,有利于增进对企业的认同感,双方均可达到知己知彼的效果。
(三)努力用好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接触和了解社会、锻炼和积累社会适应能力等综合能力的主要途径,高校共青团应把对大学生创业和就业能力的培养体现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为此,高校共青团应全面推进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在创业教育尤其是创业实践活动方面的各项工作,充分发挥它的积极推动作用。高校共青团可利用寒暑假(或者把周末也用上)实践,有计划、有组织地组织和指导大学生深入到各城镇、工厂、企业、社区中,参加国情、区情学习和教育活动,参加顶岗实习活动,参加企业实习实践等活动,积极融入社会、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做贡献、长才干,促进创业技能的提升。要让大学生利用校外参加实习和实践的机会更好地开展创业实训,并将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带回到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解决,不断积累创业实践经验和提升能力。
此外,广西各高校共青团还应充分借助自己或上级团委/上级单位、兄弟院校团委等组织拥有的丰富的社会资源,如各级团委的青联组织、青年企业家协会、青年创业联合会、各行业团组织等,充分发挥他们与社会各界紧密接触的桥梁纽带作用,与社会各界紧密联系,争取在创业项目收集、创业实践指导、创业资金筹集、市场共享、风险评估、企业诊断等方面,获得社会各界的支持,为大学生开展创业实践活动创造更多便利条件。
【参考文献】
[1]胡刃锋,马辉.高校共青团创业教育探析[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
【作者简介】罗兰芬(1981- ),广西田阳人,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团委,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责编 黎 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