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车改革势在必行,目的在于杜绝车轮上的浪费:公车私用、超标准配车、效率低下等。
公车改革的方向基本采取的是货币化方式,中央国家机关基本上按照不同级别发放用车补贴,即每月司局级1300元、处级800元和处级以下500元,除了少数部门之外,绝大多数都实行社会化用车。考虑到地方的实际情况,根据不同情况可以上浮130%至150%,原有单位的车辆则实行拍卖,也就是说各个单位原则上不养车、不养人。
车改方向毫无疑问是正确的,但是从车改以来特别是中央国家机关车改以来暴露出来的问题来看,存在把车改一补了之的倾向,按照不同的级别发放不同的车补,车补打入每个人的工资卡,谁出车谁掏腰包,单位不再养车,也不再派车。
目前暴露出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把车补当福利,因为车补既然打入了工资卡,就变成了自己的收入,实际支出越少,个人福利越大;实际支出越多,个人福利越少,进而必然导致为了增加个人福利尽可能减少用车支出,该办的事可能也不办了,这在一定程度上符合经济学上的一个现象——花自己的钱办自己的事,既讲节约又讲效果;花自己的钱办别人的事,只讲节约不讲效果;花别人的钱办自己的事,只讲效果不讲节约;花别人的钱办别人的事,既不讲节约,又不讲效果。具体到公务用车上,过去是花别人的钱办别人的事,或者说是花国家的钱办国家的事,既不讲节约又不讲效果,必然存在大量浪费。那么现在把车补打入工资卡之后,显然变成了花自己的钱办公家的事,自然就出现只讲节约不讲效果的问题。二是出车与级别未必正相关,即级别越高需要出车的里程或机会越多,级别越低需要出车的里程或机会越少,有时恰恰相反,级别越低越需要出车,显然把车补与级别联系起来未必十分科学。从目前反映的情况来看,中央国家机关目前的车补足以满足公务人员因公在市内出行的需要,而最大的问题就是结构不合理。我们需要针对突出问题找到继续深化改革的办法,而不能对问题视而不见。
毫无疑问,车改的方向是对的,公车改革方向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这是杜绝车轮上的浪费的治本之策,但不能一补了之。这就需要把车改方案进一步细化,更加符合实际,原则就是既严格控制支出,又鼓励和确保公务人员积极办事。如何做到这一点,其实只需要总量控制,调整和完善内部结构即可。
按照国务院公车改革办法,依然按照不同级别不同补贴办法的标准核定每个单位的车补总量,假如某一部门有100人,司局级干部10人,处级干部20人,处级以下70人。按照目前的车补标准每个月的车补总量为10人×1300元+20人×800元+70人×500元=64000元,每年就是64000元×12个月=768000元,这就是本部门全年车辆补贴的全部费用,这是全年度用车费用的最高限度。这些费用不是按月打入每个人的工资卡,而是由该部门进行统管,公务人员公务乘车按照实报实销的方法,短距离乘坐公共汽车,中长距离乘坐出租车。每年年底进行一次结算,如果超支,则从下一年度总额中支出,如果结余再按照不同级别根据13:8:5的方式打入个人工资卡。这样做,既可以控制总的用车费用,又可以保证必要时公务人员愿意出行。总之,一切问题总是可以找到解决办法的。
公车改革的方向基本采取的是货币化方式,中央国家机关基本上按照不同级别发放用车补贴,即每月司局级1300元、处级800元和处级以下500元,除了少数部门之外,绝大多数都实行社会化用车。考虑到地方的实际情况,根据不同情况可以上浮130%至150%,原有单位的车辆则实行拍卖,也就是说各个单位原则上不养车、不养人。
车改方向毫无疑问是正确的,但是从车改以来特别是中央国家机关车改以来暴露出来的问题来看,存在把车改一补了之的倾向,按照不同的级别发放不同的车补,车补打入每个人的工资卡,谁出车谁掏腰包,单位不再养车,也不再派车。
目前暴露出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把车补当福利,因为车补既然打入了工资卡,就变成了自己的收入,实际支出越少,个人福利越大;实际支出越多,个人福利越少,进而必然导致为了增加个人福利尽可能减少用车支出,该办的事可能也不办了,这在一定程度上符合经济学上的一个现象——花自己的钱办自己的事,既讲节约又讲效果;花自己的钱办别人的事,只讲节约不讲效果;花别人的钱办自己的事,只讲效果不讲节约;花别人的钱办别人的事,既不讲节约,又不讲效果。具体到公务用车上,过去是花别人的钱办别人的事,或者说是花国家的钱办国家的事,既不讲节约又不讲效果,必然存在大量浪费。那么现在把车补打入工资卡之后,显然变成了花自己的钱办公家的事,自然就出现只讲节约不讲效果的问题。二是出车与级别未必正相关,即级别越高需要出车的里程或机会越多,级别越低需要出车的里程或机会越少,有时恰恰相反,级别越低越需要出车,显然把车补与级别联系起来未必十分科学。从目前反映的情况来看,中央国家机关目前的车补足以满足公务人员因公在市内出行的需要,而最大的问题就是结构不合理。我们需要针对突出问题找到继续深化改革的办法,而不能对问题视而不见。
毫无疑问,车改的方向是对的,公车改革方向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这是杜绝车轮上的浪费的治本之策,但不能一补了之。这就需要把车改方案进一步细化,更加符合实际,原则就是既严格控制支出,又鼓励和确保公务人员积极办事。如何做到这一点,其实只需要总量控制,调整和完善内部结构即可。
按照国务院公车改革办法,依然按照不同级别不同补贴办法的标准核定每个单位的车补总量,假如某一部门有100人,司局级干部10人,处级干部20人,处级以下70人。按照目前的车补标准每个月的车补总量为10人×1300元+20人×800元+70人×500元=64000元,每年就是64000元×12个月=768000元,这就是本部门全年车辆补贴的全部费用,这是全年度用车费用的最高限度。这些费用不是按月打入每个人的工资卡,而是由该部门进行统管,公务人员公务乘车按照实报实销的方法,短距离乘坐公共汽车,中长距离乘坐出租车。每年年底进行一次结算,如果超支,则从下一年度总额中支出,如果结余再按照不同级别根据13:8:5的方式打入个人工资卡。这样做,既可以控制总的用车费用,又可以保证必要时公务人员愿意出行。总之,一切问题总是可以找到解决办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