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接触可能少了,但在网上更紧密地连接起来。互联网在促进各国经济复苏、保障社会运行、推动国际抗疫合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数字经济已成为引领全球经济和社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受疫情影响,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在生产生活各领域加速落地,全社会数字化进程的加快为数字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奠定了基础。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经济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伴随着社会生产和百姓生活对数字化应用的高度依赖,数字产业将以前所未有的高速度、大规模发展。
据预测,到2022年,我国大数据产业规模有望突破万亿元,云计算整体市场规模超过2900亿元,人工智能产业规模逼近2000亿元。而5G与更多前沿技术的融合发展,催生的新生态新市场将不可估量。
全国多地数字经济发展的新目标纷纷亮相
近日,全国多地数字经济发展的新目标纷纷亮相,数字经济作为热点备受社会各界关注。
1月23日,划定北京今后5年发展目标以及未来15年发展蓝图的《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以下简称草案)提请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查。
北京数字经济发展资源富集,优势突出。草案指出,“十四五”时期,北京将深入实施大数据行动计划,夯实数字化转型技术支撑,建成网络基础稳固、数据智能融合、安全可信可控的新型基础设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根据规划草案,北京将在有关数字经济的多个重点领域协同发力。草案提出,北京还将带动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将开展数字经济伙伴计划,在产业集群、园区等建设公共型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和开源社区,强化平台、服务商、金融等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北京将积极布局在线新服务,在电子商务、生活服务、文娱消费、文化教育、医疗健康等领域,做大做强一批平合型数字化服务旗舰企业。比如,发展互联网医院,支持在线疾病咨询、电子处方、远程诊疗、智慧康养等新模式;支持教育机构开展云直播、云课堂等在线教育,促进优质教育全覆盖;实施长城数字化展示工作,统筹中国大运河沿线空间建设数字体验中心等。
草案指出,北京将激发数字贸易发展潜力。在北京市海淀区、朝阳区、大兴区打造三个数字贸易试验区,构建数字贸易跨境服务支撑体系,探索建立数据跨境流动规则、安全保护及风险管控机制,最大限度放宽和创新管理政策机制,打造包容普惠的数字经济和数字贸易开放发展环境。
除了北京市计划2025年基本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成为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之外,深圳市也将推进数字经济产业创新发展,3年内数字经济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将达6.5%。安徽省将加快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积极争创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
中国数字经济增速领跑全球
数字经济是全球未来的发展方向。依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全球数字经济新图景(2020年)》白皮书显示,2019年,全球数字经济平均名义增速为5.4%。其中,发展中国家数字经济增速为7.9%,高于发达国家的4.5%。中国数字经济增速更是领跑全球,同比增长15.6%。未来,中国仍将一如既往,与世界共享发展机遇,培育增长的新动能。
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近日发布的《全球数字经济竞争力发展报告》蓝皮书中显示,美国连续四年数字经济竞争力位居全球首位,新加坡和中国则位居第二、第三位,中国与美国在数字经济竞争力上的差距呈逐年缩小态势。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张伟表示,发展数字经济是畅通双循环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以国内大循环为主體,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应对内外形势变化的必然选择。单从内循环来讲,数字经济不仅仅扩大内需,消化供给,更为重要的是,它还要包括畅通供给,对供给侧进行改革。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陈煜波表示,大力发展数字经济,需要加强科技创新,高度重视数字技术与生物、材料、能源等技术的交叉融合,加强能够为数字经济时代创造新场景的颠覆性数字技术创新。以数字技能为抓手推动劳动力市场和教育供给侧改革,加大力度培养既有行业背景又有数字化素养的复合型人才。坚决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健全数字规则和监管,加强数据治理和流动,促进包容式增长和中小企业创新,让全社会共享数字经济发展成果。进一步扩大开放,积极融入全球市场,参与全球数字治理,通过数据要素的全球流动整合全球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国际竞争力,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晓红认为,要加速智慧社会的新基建的建设,包括5G、天地一体化的信息网络和移动通信网络全面的融合,以及城市智能感知和高性能的城市计算和数字孪生技术等。此外还要积极推进智慧民生的服务,如交通出行、医疗保障、智慧教育、勘验、应急管理、生态环保,并创新网络服务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