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三种鲁迅“全集”出增新版本

来源 :博览群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y199101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在上世纪购读过《鲁迅全集》20卷本及其补遗、续编、10卷注释本、16卷注释本,这些书可能不会再版了;我在本世纪购读过《鲁迅全集》18卷注释本、《鲁迅著译编年全集》20卷本、《鲁迅大全集》33卷本。本文说的“三种鲁迅‘全集”’指的是后三种。这三种鲁迅“全集”总的来说很好;但也有一些失误,三家都希望读者批评指正。
  《鲁迅全集》在《出版说明》中说:“……疏漏还会难以避免,我们仍期待读者的指教。”《鲁迅著译编年全集》在《凡例》中说:“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教正。”《鲁迅大全集》也在《编者说明》中说:“由于我们水平有限,错误和遗漏在所难免,还望海内外专家读者不吝赐教。”我只是一个读者,不敢说“指教”、“教正”、“赐教”,只能说是建议。我建议以上三种鲁迅“全集”在2016年10月19日鲁迅逝世80周年纪念日到来之前,能出版新的增订本,以更有益于中外广大读者。现在距那时还有3年多时间,完全来得及。恳请三家出版社完成增改大工程,使全集的水平更高。《中华读书报》2012年12月19日第10版发表了我的《简说三种鲁迅“全集”的缺憾与失误》一文,文中的建议不是很具体。现提出更具体的增改办法,敬请参考。
  《鲁迅全集》应该把鲁迅与许广平通信的原信加注释附编于《两地书》之后,他们二人的原信比鲁迅1932年大删增改后的《两地书》更重要。
  《鲁迅全集》中收入了《两地书》,在第11卷,也收入了鲁迅致许广平的原信,但在第11至13卷,没有收入许广平致鲁迅的大量原信,是缺憾与失误。不收入许广平致鲁迅的原信,广大读者就很难读懂鲁迅致许广平的原信。我的建议是:在第11卷《两地书》之后专门编印一辑《鲁迅与许广平通信的原信》,也置于第11卷之中。《两地书》中作过注的不再注;未作过注的而又需要作注之处加新注。这样,第11卷至13卷中的鲁迅单独的各原信就可以删去了。另一种办法是:在第11卷至13卷中鲁迅的各原信之前或之后,收入许广平致鲁迅的各原信,在需要作注之处加注。这两种办法都行。《两地书》并不是许、鲁二人从1925年3月11日至1929年6月1日真正的“通信集”,而是鲁迅于1932年大改、大删、大增后“重新创作”的“赝品”,他们的大量原信才是二人真正的通信,才真正反映了他们写信时的真实思想与感情。他们的原信比《两地书》更重要,至少同样重要。《两地书》于1933年出版至今,已经过去了80年,现在应该解放思想、破除迷信,是彻底“揭秘”、“解谜”的时候了。但因《两地书》是鲁迅本人“后来造作的”,不是别人伪造的,反映了鲁迅本人1932年对二人原信大删、大增、大改时的思想认识,所以还是很有价值的。但他们二人的大量原信更有价值。《鲁迅全集》应该收入许广平的80多封原信,以有益于广大读者读懂鲁迅的80多封原信。下面只简说鲁迅对许广平第一封原信的删、改、增写的一部分例子。
  鲁迅在1925年3月11日以前已发表了震动文坛与全社会的优秀小说《狂人日记》《阿Q正传》《祝福》等,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发表了大量优秀的杂文、散文等,学术著作《中国小说史略》也已出版。他一贯反帝、反封建,支持爱国学生、进步学生,成千上万的学生敬爱他。他在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任教授,他的学生许广平也很崇拜他,于1925年3月11日主动给他写寄一信。在开头敬称“鲁迅先生”之下,写道:“现在执笔写信给你的,是一个受了你快要两年的教训,是每星期翘盼着希有的,每星期三十多点钟中一点钟小说史听讲的,是当你授课时,坐在头一排的坐位,每每忘形地直率地凭其相同的刚决的言语,在听讲时好发言的一个小学生。”鲁迅在1932年把她原信中的“希有的,每星期三十多点钟中一点钟”、“坐在头一排的坐位”都删去了。又将两处“吧”改为“罢”,将两处“但”都改为“然而”,这些都是鲁迅习惯用的文字,还不如许广平的原文好。鲁迅又删去了“在买者”等61个字,实无必要删。许广平希望鲁迅先生“收录”自己而“诱导”,鲁迅删去了“收录”,把“诱导”改为“教导”。鲁迅增写了“令人不觉得苦辛的苦辛?而且”等文字。特别是删去了如下的一段:
  现在的青年的确一日日的堕入九层地狱了!或者我也是其中之一。虽然每星期中一小时的领教,可以快心壮气,但是危险得很呀!先生!你有否打算过“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呢?先生!……我现在希望你把果决的心意缓和一点,能够拯拔得一个灵魂就先拯拔一个!先生呀!他是如何的“惶惶待命之至”!
  这是说自己也“堕入九层地狱了!”请鲁迅先生“救”自己“一命”,“希望你把果决的心意缓和一点(即柔和一点)”,“先拯拔”我一个人的“灵魂”,我是“惶惶待命之至”!如此主动而又明确的表白与追求,鲁迅岂能读不懂?许广平已经听了鲁迅“快要两年”的课,知道他的婚姻系旧式包办,他一二十年来并不爱朱安。许广平幼时被父亲许配给姓马的劣绅家,她大约在13岁时就抗婚,1921年23岁时废除了婚约。后来她与在北大读书的李小辉相恋。她得了重病,李去探视她,也传染了猩红热,大约于1924年2月11日亡故。许广平给鲁迅写第一封信时,李小辉已死了一年多,许广平已过了27周岁,虚龄28岁,已属于大龄单身未婚女生了。她在和校长杨荫榆等封建专制势力勇敢斗争时,鲁迅支持她们这些进步女生,她也不能不考虑自己的爱情与婚姻问题。从上引原信中的一段文字,可以看出她是主动追求鲁迅的,她说自己也在“九层地狱”里,请求鲁迅“救”自己“一命”,先“拯拔”她“一个灵魂”……鲁迅在1932年把该段文字全删了。鲁迅还增写了“专此布达”一句。鲁迅于1925年3月,在北大、北师大、女师大等高校教课,学生极多。许广平在该原信末尾,特意说明自己是一个女生,说“……‘学生’二字上应加一‘女’字”,但说自己“不敢以小姐自居也如同先生之不以老爷少爷自命……一笑”。在这第一封信中就敢说先生“不以老爷少爷自命”,请先生“一笑”,主动开玩“笑”,确实够大胆的。鲁迅此时已经过了43周岁,岂能是“少爷”?许广平居然挑逗性说“先生”不以“少爷”自命,鲁迅岂能不“一笑”?到1932年时,鲁迅删去了“少爷”二字。鲁迅对许广平数十封原信中谈到的社会、人生、教育、学校风潮、政治、经济、军事、爱情、婚姻等问题,都有删、增、改,三种鲁迅全集都不收入许广平的大量原信,皆不妥当。   也许有人会说:若收入许广平的80多封原信,书价就会提高,就会加重读者的经济负担。我认为这是不必担心的。广大读者不读许广平致鲁迅的大量原信,就很难读懂鲁迅致许广平的大量原信,收入原信,利远远大于弊,何况书价也就多十元左右。整个一部全集一千元或上千元。再增加十元不算什么。能买得起全集的,也就不在乎多掏十元。俗话说:能买得起骏马,也就能买得起马鞍子。反之,能买得起骏马,却舍不得多出~点儿钱买马鞍子,马怎么骑?就成了笑话。我不过是打比方而已。
  《鲁迅著译编年全集》《鲁迅大全集》应该收入许广平、鲁迅的原信,也收入《两地书》中二人所谓的“通信”。
  两种“全集”不收入《两地书》中所谓许广平的67封“信”,就远不如《鲁迅全集》了。
  三家出版社实际上也在竞争,看谁出版的书质量更好、水平更高。像我这样购读过六种鲁迅“全集”的读者可能不多,有些读者只选购一种。那么,这三种新版的“全集”就应该各自力求完备、正确。《鲁迅全集》收入了《两地书》,包括所谓许广平的“信”67封在内;《鲁迅著译编年全集》《鲁迅大全集》未收入《两地书》中所谓许广平的67封“信”,就大错了,因为这67封“信”中有鲁迅于1932年增写的许多文字,岂能不收?在“竞争”中这两家出版社在此问题上就不如《鲁迅全集》了。怎么补救呢?我建议这两种“全集”都应该先收入许广平、鲁迅通信的原信,大约是164封;再在编年1932年之内收入《两地书》中所谓许广平的“信”和所谓鲁迅的“信”,大约是134封半。两者相加,大约总共是298.5封。鲁迅研究中最大的难点就是许广平与鲁迅通信的大量原信和《两地书》中二人的所谓“通信”的问题,鲁迅研究者们常常把问题说错,常常误以为《两地书》中二人的“信”就是他们的原信,论述和引文常出错,其实《两地书》中的“信”是和原信大不相同的!
  《鲁迅全集》中有一些注释之误,或者说是注释不全面之误,亟须认真修正。
  这一类失误较多,我在这里只举两个例子。
  一是《鲁迅全集》第18卷第198页末行人物注释:“H君见许钦文。”这一注释就不够全面,因为该全集中有两个“H君”,许钦文只是其中之一。第4卷第75页《在上海的鲁迅启事》中说“我于是写信去打听寓杭的H君”,此“H君”就是指许钦文。鲁迅用“H君”指他,仅此一次。但“H君”在《鲁迅日记》中记载有很多次。有的研究者就说这一个“H君”是许钦文的四妹许羡苏。1924年日记中常有“夜H君来”,“晚H君来”等记载,这个“H君”若是许羡苏小姐,她多次在夜晚到鲁迅的住处来,就大有问题了。原来《鲁迅日记》中的“H君”是周作人之妻羽太信子的弟弟羽太重久。因此,第18卷第198页末行的那条注释“H君见许钦文。”还应该加注一句:“又见羽太重久。”这样才注释得全面了。
  二是《鲁迅全集》第15卷第475页1923年7月14日日记:“是夜始改在自室吃饭,[4]自具一肴,此可记也。”第476页注[4]说:“鲁迅兄弟及家属原同住八道湾,因鲁迅与周作人失和,是夜起鲁迅改在自室用餐。”此注释中就有错。因为此日鲁迅并未与弟弟周作人失和,他们兄弟失和是三四天后的事。原来鲁迅一人住在八道湾11号的前院,其母与朱安分别住在中院的西屋与东屋,周作人及其妻羽太信子住在后院西屋,周建人的女学生许羡苏住在后院东屋。鲁迅于1923年7月14日白天到后院去,遭到羽太信子破口大骂,所以鲁迅“是夜始改在自室吃饭”。羽太信子直到17目才对丈夫周作人捏造了鲁迅对她非礼的谎言,周作人居然信以为真,于18日写了一封绝交信,19日上午亲自到前院交给鲁迅,从此才绝交。因为并不是1923年7月14日“因鲁迅与周作人失和”的,所以此句注释应修改为“因鲁迅遭周作人之妻羽太信子造谣辱骂”,这才是正确的注释。
  为节省篇幅,别的例子就不举了。《鲁迅全集》编者应该一一认真核校纠错。《鲁迅大全集》也应该这样。
  三种鲁迅“全集”都不收入鲁迅的《小说史大略》油印本,也是缺憾与失误。
  我于1978年至1981年在西北大学上研究生班时,导师是单演义、张华教授。单先生曾于上世纪50年代发现鲁迅在西北大学的讲演《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数万字,后收入《鲁迅全集》10卷本、16卷本、18卷本,《鲁迅著译编年全集》,《鲁迅大全集》,贡献很大。单老发现的鲁迅的油印本《小说史大略》署名周树。人,也有几万字,发表于上海文艺出版社1979年版《中国现代文艺资料丛干0》第4辑,后由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出版,也是功不可没,可惜《鲁迅全集》未收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刘运峰编《鲁迅全集补遗》收入,是正确的。刘先生的“补遗”一书收文很多,有大功劳,三种鲁迅“全集”以后出增订新版时应作为重要参考。鲁迅的这个油印本中有许多文字是别的本子中所无的,如对《红楼梦》的高度评价,说:“至清有《红楼梦》,乃异军突起,驾一切人情小说而远上之,较之前朝,固与《水浒》《西游》为三绝,以一代言,则三百年中创作之冠冕也。”赞美《红楼梦》是清代三百年中创作之冠,比胡适说《红楼梦》比不上《儒林外史》《老残游记》《海上花列传》高明得多。胡适的《红楼梦考证》初稿发表于1921年5月,改定稿发表于同年12月,在改定稿中才考论曹雪芹名霑;鲁迅此油印本中引了胡适《红楼梦考证》初稿中的文字,却说“曹雪芹者,不知其名”,显然此油印本应是写于1921年5月至11月之间,曾是鲁迅在北大等校教课时较早的讲义,但不是最早的1920年时的讲义。三种鲁迅“全集”应该收入鲁迅的这个油印本。此油印本应是仅存于世上的孤本,极为珍贵。
  三种鲁迅“全集”应该收入鲁迅著《中国小说史大略》中的390个字。
  天津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鲁迅研究资料(17)》里的首篇就是鲁迅著的《中国小说史大略》。编者按说:“《中国小说史大略》是鲁迅于1920年在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讲授‘中国小说史’的讲义稿。”其实这话是错的。因为鲁迅的这个铅印稿中引用了俞平伯著《红楼梦辨》中的文字,而《红楼梦辨》出版于1923年4月,所以鲁迅此铅印稿绝对不是1920年在北大等校授课的讲义,而是1923年4月以后在北大、北师大、女师大等高校教课的讲义,许广平听课时也听过此讲义。此铅印稿在讲《红楼梦》时,有“以上,作者生平与书中人物故事年代之关系,俞平伯有年表(见《红楼梦辨》卷中)括之,并包续书……”等390个字,10年后被鲁迅删去了,但1923年至1926年鲁迅在北大等高校讲课时是有这390个字的。为了搞清楚鲁迅红学观发展变化的轨迹,三种鲁迅“全集”还是应该收入这390个字的。
  鲁迅研究《红楼梦》有受俞平伯的影响,由《中国小说史大略》中就可以看出来。他们都接受过胡适的《红楼梦》是曹雪芹的“自叙传”之说,但俞平伯从1925年1月起发表的多篇文章中已反对胡适的“贾宝玉即是曹雪芹”之类的误说了,他并不是“胡适派”,他指出《红楼梦》是小说,主要是虚构,贾宝玉形象也有许多“非雪芹的”成分。鲁迅也在1936年作的杂文《(出关)的“关”》中嘲讽胡适把贾宝玉认定是曹霈的错误观点。
  《鲁迅大全集》把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第10版编年于1924年是错的,应采用《鲁迅著译编年全集》之说,编年于1935年6月。
  三种鲁迅“全集”都收入了《中国小说史略》,这是鲁迅第一重要的学术著作。《鲁迅全集》中用的是《中国小说史略》1935年6月第10版;《鲁迅著译编年全集》把鲁迅此书编于1935年6月,也是对的;《鲁迅大全集》却把鲁迅此书编年于1924年,就错了。鲁迅此书1935年6月第10版最主要的修订是关于曹雪芹与《红楼梦》问题的纠错,详见鲁迅1934年5月31日致增田涉的信。原来胡适于1927年夏在上海购得了脂砚斋甲戌再评《石头记》残本十六回,第一回眉批(实际上是曹雪芹之父“畸笏叟”曹頫写的此眉批)中说:“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今而后惟愿造化主再出一芹一脂……”可证雪芹逝于“壬午除夕”,即乾隆二十七年除夕,公元1763年2月12日。(也可证曹頫写此眉批时“芹”与“脂”即脂砚斋都已死了。我在近几年的《红楼研究》季刊上发表过多篇红学拙文,详考脂砚斋应是曹頫的亲三哥曹颜,曹颗在别的批语中称他为“老兄”。)杨霁云于1934年5月下旬给鲁迅的两信中,谈了胡适文中所说的甲戌本上眉批写的曹雪芹卒年问题,在第二信中附寄了《胡适文选》。鲁迅在以前的《中国小说史略》中说雪芹卒于“乾隆二十九年”,现获铁证,在《中国小说史略》1935年版中改为雪芹于“乾隆二十七年……至除夕,卒”,同意卒于“壬午除夕”之说。还有别的一些修订。显然《鲁迅大全集》把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1935年6月第10版,编年于1924年是错的,应编年于1935年。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中文系,教授
  (本文编辑 宋文佳)
其他文献
如何正确地从设计图表中摘取作为计价基础资料的工程量是编制工程造价的关键。路基土石方是公路工程中的一个主要工程量,为此,对土石方数量一般摘取的内容及计算时容易疏忽的
依据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涉及阿坝州四个县的历史资料和现地调查资料,结合工程概况和生态区位,着重从工程对植被的影响、对生态因子的影响、对环境的影响等区域生态系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