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逆差顺差都不是好事,而且就全世界作为整体而言,各出超国的顺差之和必等于各入超国的逆差之和。
已近定稿的“十二五”外贸专项规划已基本明确。规划将中国进出口总额的增长目标锁定在每年9%-10%左右。这一增长幅度意味着要在2015年实现4万亿美元左右的进出口总额。
这一目标的制定基本吻合早在2010年7月被商务部列为重大课题的《后危机时代中国外贸的发展战略》的细化数字。课题执笔人、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李钢将《战略》归纳了三句话:一是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中国外贸战略就是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战略;二是在全球化背景下,新的外贸战略应该是着眼于提升中国外贸竞争力的战略;三是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在中国已处于贸易大国地位,出口已经占据第一的条件下,要考虑外贸更均衡的发展。
可以预见,未来5年甚至更长,中国出口要以放慢速度换取出口方式的转变。那么,眼下中国企业整体出口存在什么样问题?在未来将孕育着怎样重大格局的变化?
“靠量出口”与“新贸易主义保护”
“加工贸易方式吹胀出一个浮肿的中国外贸。以加工贸易方式进口100美元的材料,再出口120美元的成品,这一进一出,进出口额达到了220美元,但在中国的实际增值部分只有20美元。”这是对中国作为贸易大国出口创汇真实的描述。
客观地讲,时至今日中国仍是“出口大国”。据海关最新统计,11月份,进出口额首次超过2837.6亿美元,创今年以来第四次历史新高。其中,出口1533.3亿美元,增长34.9%;进口1304.4亿美元,增长37.7%,进出口顺差为228.9亿美元,增长20.7%。顺差规模连续两月高于200亿美元。
目前,中国出口形势处在十字路口。从历史的发展来看,任何国家的外贸发展方式都要经历先追求数量的增长出口,然后才会转向追求质量的提高;我们虽已选择出方向,但惯性向前仍无法避免。
现阶段,中国以数量扩张为主的粗放型出口模式仍未转变。我国商品出口额虽然居世界第一位,但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出口产品中自主品牌不到10%,即使是统计中的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大部分也是中低端加工装配环节产品,附加增加值不高。据调查,中国出口企业中有50%是以加工贸易为主,金融危机发生后这个数字降到45%左右。实际上,目前这种加工贸易方式一定程度上仍然维持企业的基本运营和利润成本。
后金融危机时代世界各国的消费发生很大变化。“2010年外贸形势复杂严峻。一是外需增长势头放缓。主权债务危机致使多个欧盟国家财政政策由扩张转向收缩,将极大地制约欧盟消费和投资增长。巴西、印度等新兴经济体开始收紧货币政策。随着危机后补库存过程的逐步结束,中国出口市场今后进一步扩大的空间有限。”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指出。
实际情况确实如此,世界经济形势在今后的几年中仍充满动荡和不确定,美国和欧洲经济二次探底仍在继续,由此带来的贸易保护行为“越发猖獗”。2009年,中国的出口约占全球的9.6%,但是遭受的反倾销案例占到全球的40%,反补贴的案例占到了全球的75%,遭遇的贸易调查数约占同期全球案件的43%。2010年上半年,中国共遭受贸易救济调查案件38起,反倾销贸易调查已经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一个常态。
“从内部看,在哥本哈根会议中国政府已经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的排放要比2005年要下降40%-45%。所以在‘十二五’期间发展节能减排,新能源是中国的一个重点的领域。从外部来看,碳核查,碳标识,碳关税必将成为未来5年一个新的贸易壁垒。中国只有发展绿色的贸易,才能够把这个壁垒来突破。”中国国际商会会长万季飞指出。
“十二五”期间,“修正贸易出口政策”成为转变出口方式的突破口。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院信息中心主任张军生指出,中国已意识到进口的重要性,从原来的“鼓励出口限制进口”政策逐渐转变到现在的“贸易平衡”政策。目前中国已成为许多国家重要的出口市场,2009年中国是日本、澳大利亚、韩国、东盟、巴西、南非等国第一大出口市场,是美国、欧盟、印度的第三大出口市场。
“所谓逆差顺差都不是好事,而且就全世界作为整体而言,各出超国的顺差之和必等于各入超国的逆差之和。换言之,如果我们要争取顺差,必要逼迫某些国出现逆差。”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在经济层面解释“贸易平衡”原理。
民企走出去之难与有形之手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民营企业飞速发展,特别是随着互联网狂潮的掀起,涌现出一批优秀民企,他们目前赴美国上市以谋求海外发展。据IPOdesktop.com数据显示,除优酷以外,截止到2010年12月中旬,另有包括当当网、博纳在内的四家中国企业在美国上市,预计募集资金共计7.03亿美元。至此,2010年中国企业赴美上市达到39家,创下年度新高,超过2007年的37家。
业内专家表示,如果能够充分利用海外投资环境吸引投资,或资本运作壮大实力,的确有利于中国互联网企业的成长,民企尝试在海外资本市场上发展,对于将来的实体投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客观地看,目前中国多数民营企业在国际产业分工中处于低端,大部分民营企业还处在跨国经营的初级阶段。在我国民营企业的跨国经营发展进程中,尽管也有一部分具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开始尝试用收购兼并、买壳上市等现代对外投资的形式进入海外市场,但这些企业在海外投资建厂,主要是为了拓展产品出口市场、发展对外贸易和利用比较优势来建立原材料生产基地。而大多数民营企业还停留在以“边贸活动”为主体内容的进出口贸易和加工贸易上。截至2004年底,规模以上的民营出口企业2119家,其中出口生产企业989家,占46.67%;在国外建厂的企业62家,占2.93%;在国外设立研究开发机构的企业47家,占2.22%。全年实现出口总额339.49亿美元,比2001年的86.20亿美元增长了70%多,年均增长达24%。
“中国贸易,以前是国有为主,后来是外资,后来增加了股份制和民营企业,现在看来,国有的比重在大幅度下降,非国有的在大幅度增加。但是在非国有当中,现在外资企业的比重很高,国内民营企业比重很低。我认为各种所有制要共同发展。”商务部副部长钟山指出。
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李钢表示,商务部出台的《关于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很多量化的质量目标:比如,要拥有若干世界顶级的跨国公司和一大批中小型跨国公司,争取在2015年之前,有四五家跨国公司进入世界100强,15-20家进入发展中国家100强等等;此外还提出用10年的时间,打造一批世界级的品牌,并逐步占据技术产品、环境、劳工等国际标准的高地。要在多边贸易规则的制定中掌握主动权,要力争战略性资源产品的定价主导权。我们将这些指标都纳入到中国外贸企业产品质量的指标中,通过这些标准化的考核,才能得出一个有说服力的结论。
中国贸易转型已开启。2010年9月29日,商务部、海关总署发布公告对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进行调整,自2010年11月1日起,将44个十位商品编码增列入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其中,多晶硅、废碎玻璃等22种商品禁止出口,热压铁块、铸铁废碎料、废汽车压件等22种商品禁止进出口。
有关部门指出,配合《指导意见》“十二五”我国贸易将进一步改革完善财税、货币、金融、贸易等相关政策,形成有利于加快外贸反展方式转变的政策支撑体系。
中国贸易转型实际上是中国民营企业的转型,它意味着民企再次创业的时机到了。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贸易政策已基本敲定,下一步关键是执行,它决定中国的民企是加入到发展行列中还是游离政策之外。
已近定稿的“十二五”外贸专项规划已基本明确。规划将中国进出口总额的增长目标锁定在每年9%-10%左右。这一增长幅度意味着要在2015年实现4万亿美元左右的进出口总额。
这一目标的制定基本吻合早在2010年7月被商务部列为重大课题的《后危机时代中国外贸的发展战略》的细化数字。课题执笔人、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李钢将《战略》归纳了三句话:一是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中国外贸战略就是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战略;二是在全球化背景下,新的外贸战略应该是着眼于提升中国外贸竞争力的战略;三是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在中国已处于贸易大国地位,出口已经占据第一的条件下,要考虑外贸更均衡的发展。
可以预见,未来5年甚至更长,中国出口要以放慢速度换取出口方式的转变。那么,眼下中国企业整体出口存在什么样问题?在未来将孕育着怎样重大格局的变化?
“靠量出口”与“新贸易主义保护”
“加工贸易方式吹胀出一个浮肿的中国外贸。以加工贸易方式进口100美元的材料,再出口120美元的成品,这一进一出,进出口额达到了220美元,但在中国的实际增值部分只有20美元。”这是对中国作为贸易大国出口创汇真实的描述。
客观地讲,时至今日中国仍是“出口大国”。据海关最新统计,11月份,进出口额首次超过2837.6亿美元,创今年以来第四次历史新高。其中,出口1533.3亿美元,增长34.9%;进口1304.4亿美元,增长37.7%,进出口顺差为228.9亿美元,增长20.7%。顺差规模连续两月高于200亿美元。
目前,中国出口形势处在十字路口。从历史的发展来看,任何国家的外贸发展方式都要经历先追求数量的增长出口,然后才会转向追求质量的提高;我们虽已选择出方向,但惯性向前仍无法避免。
现阶段,中国以数量扩张为主的粗放型出口模式仍未转变。我国商品出口额虽然居世界第一位,但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出口产品中自主品牌不到10%,即使是统计中的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大部分也是中低端加工装配环节产品,附加增加值不高。据调查,中国出口企业中有50%是以加工贸易为主,金融危机发生后这个数字降到45%左右。实际上,目前这种加工贸易方式一定程度上仍然维持企业的基本运营和利润成本。
后金融危机时代世界各国的消费发生很大变化。“2010年外贸形势复杂严峻。一是外需增长势头放缓。主权债务危机致使多个欧盟国家财政政策由扩张转向收缩,将极大地制约欧盟消费和投资增长。巴西、印度等新兴经济体开始收紧货币政策。随着危机后补库存过程的逐步结束,中国出口市场今后进一步扩大的空间有限。”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指出。
实际情况确实如此,世界经济形势在今后的几年中仍充满动荡和不确定,美国和欧洲经济二次探底仍在继续,由此带来的贸易保护行为“越发猖獗”。2009年,中国的出口约占全球的9.6%,但是遭受的反倾销案例占到全球的40%,反补贴的案例占到了全球的75%,遭遇的贸易调查数约占同期全球案件的43%。2010年上半年,中国共遭受贸易救济调查案件38起,反倾销贸易调查已经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一个常态。
“从内部看,在哥本哈根会议中国政府已经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的排放要比2005年要下降40%-45%。所以在‘十二五’期间发展节能减排,新能源是中国的一个重点的领域。从外部来看,碳核查,碳标识,碳关税必将成为未来5年一个新的贸易壁垒。中国只有发展绿色的贸易,才能够把这个壁垒来突破。”中国国际商会会长万季飞指出。
“十二五”期间,“修正贸易出口政策”成为转变出口方式的突破口。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院信息中心主任张军生指出,中国已意识到进口的重要性,从原来的“鼓励出口限制进口”政策逐渐转变到现在的“贸易平衡”政策。目前中国已成为许多国家重要的出口市场,2009年中国是日本、澳大利亚、韩国、东盟、巴西、南非等国第一大出口市场,是美国、欧盟、印度的第三大出口市场。
“所谓逆差顺差都不是好事,而且就全世界作为整体而言,各出超国的顺差之和必等于各入超国的逆差之和。换言之,如果我们要争取顺差,必要逼迫某些国出现逆差。”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在经济层面解释“贸易平衡”原理。
民企走出去之难与有形之手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民营企业飞速发展,特别是随着互联网狂潮的掀起,涌现出一批优秀民企,他们目前赴美国上市以谋求海外发展。据IPOdesktop.com数据显示,除优酷以外,截止到2010年12月中旬,另有包括当当网、博纳在内的四家中国企业在美国上市,预计募集资金共计7.03亿美元。至此,2010年中国企业赴美上市达到39家,创下年度新高,超过2007年的37家。
业内专家表示,如果能够充分利用海外投资环境吸引投资,或资本运作壮大实力,的确有利于中国互联网企业的成长,民企尝试在海外资本市场上发展,对于将来的实体投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客观地看,目前中国多数民营企业在国际产业分工中处于低端,大部分民营企业还处在跨国经营的初级阶段。在我国民营企业的跨国经营发展进程中,尽管也有一部分具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开始尝试用收购兼并、买壳上市等现代对外投资的形式进入海外市场,但这些企业在海外投资建厂,主要是为了拓展产品出口市场、发展对外贸易和利用比较优势来建立原材料生产基地。而大多数民营企业还停留在以“边贸活动”为主体内容的进出口贸易和加工贸易上。截至2004年底,规模以上的民营出口企业2119家,其中出口生产企业989家,占46.67%;在国外建厂的企业62家,占2.93%;在国外设立研究开发机构的企业47家,占2.22%。全年实现出口总额339.49亿美元,比2001年的86.20亿美元增长了70%多,年均增长达24%。
“中国贸易,以前是国有为主,后来是外资,后来增加了股份制和民营企业,现在看来,国有的比重在大幅度下降,非国有的在大幅度增加。但是在非国有当中,现在外资企业的比重很高,国内民营企业比重很低。我认为各种所有制要共同发展。”商务部副部长钟山指出。
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李钢表示,商务部出台的《关于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很多量化的质量目标:比如,要拥有若干世界顶级的跨国公司和一大批中小型跨国公司,争取在2015年之前,有四五家跨国公司进入世界100强,15-20家进入发展中国家100强等等;此外还提出用10年的时间,打造一批世界级的品牌,并逐步占据技术产品、环境、劳工等国际标准的高地。要在多边贸易规则的制定中掌握主动权,要力争战略性资源产品的定价主导权。我们将这些指标都纳入到中国外贸企业产品质量的指标中,通过这些标准化的考核,才能得出一个有说服力的结论。
中国贸易转型已开启。2010年9月29日,商务部、海关总署发布公告对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进行调整,自2010年11月1日起,将44个十位商品编码增列入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其中,多晶硅、废碎玻璃等22种商品禁止出口,热压铁块、铸铁废碎料、废汽车压件等22种商品禁止进出口。
有关部门指出,配合《指导意见》“十二五”我国贸易将进一步改革完善财税、货币、金融、贸易等相关政策,形成有利于加快外贸反展方式转变的政策支撑体系。
中国贸易转型实际上是中国民营企业的转型,它意味着民企再次创业的时机到了。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贸易政策已基本敲定,下一步关键是执行,它决定中国的民企是加入到发展行列中还是游离政策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