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年轻时,我们在事业和家庭之间疲于奔命。我们筋疲力尽,渴望安静,恨不得用魔法棒把黏在身边吵闹不休或喋喋不休的孩子嘴封上。可是有一天,当他从学校回来,那曾经喋喋不休的小嘴果然被魔法棒封住,只留下一条缝隙,敷衍地蹦出“还行”两个字时,我们想再找回像天使般可爱,又讨人嫌的跟屁虫,已经是不可能的事了!
在儿子上了大学、交了女朋友后,我的感受像被晴空划过的闪电击中一般,不得不迎面对视。在还没有任何人占据他的注意力前,儿子虽然长大了,但不管他愿不愿意,寒暑假的行程还是很懂事地听从我们的安排。可一旦他有了更关注的人,我们就得考虑他的时间,协调一家三口都能出行的日程。我既为孩子终于长大了而高兴,也为和他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少而暗自忧伤。
2014年初秋,孩子结婚了。我们习惯用了30年的称呼——一家“三”口,成为更大的一家“四”口。记得儿子告诉我们他有了女朋友时,我问:“是她吗?”儿子热切而激动地说:“是她!她是让我有了结婚的念头、想要一起生活的女孩!”我们夫妻开始欢天喜地为家庭即将加入“第四口”而忙碌。可是,随着孩子的婚礼越来越近,我们渐渐浮起了幽微的失落感伤:啊!儿子要结婚了,以后他再说“我家”的时候,指的会是小家庭,而他成长了30年的家,已经变成“爸爸妈妈家”了!我想起哥哥结婚后,妈妈常常感叹:“以前你哥发了薪水,还没进家门就喊‘老妈,我发薪水了’!现在,我再没听见他这么喊了。”当时没结婚的我,不耐烦地说:“反正您也从来没拿过他的薪水,他喊不喊不都是一样吗?!”现在,我明白了,薪水不是关键,没人再喊那句话,才是让妈妈心里空荡荡的关键啊!
感恩的是,随着儿子的婚礼越近,先生和我的感情也越亲密。我们知道,尽管儿子和儿媳都是知书达理、懂事孝顺的孩子,但今后我们必须自我克制,不能成为他们生活上以及精神上的阻碍。我们得互相照顾,相依为命,因为无论我们有多么不舍,“我家”最后都势必只有我们两个成员。我们正视并接受了这个无法回避的现实,并认真地规划老后的生活:我们重新安排了各自原本繁重的工作,空出时间确保一年到国外旅行两次;我们规划了退休后的财务安排,寻求更能保障老后舒适生活和将来需要医疗和长期照护的费用;我们和老朋友们更密切地聚会,因为他们有可能是我们退休后的出游伙伴,对彼此的心情感同身受。
2014年圣诞夜,我从儿子的书架上抽出了一本他高中时期修读的课本,翻到了希腊神话故事《西绪福斯》。如今,早已年过半百的我再看《西绪福斯》,从某种程度上我认同,每个人都是可怜的西绪福斯——我们每天晚上清洁厨房,第二天早上吃完饭后,它又是一片狼藉;每天早上叠好被褥,晚上又得把它全部打开。可是,虽然看似徒劳,我们却在这些重复的过程中收获了快乐和安宁。我们也许得重新收拾厨房,但享受了和家人一同吃早餐的乐趣;也许得再叠一次棉被,可已经有了恢复状态的好睡眠……我们不是西绪福斯,不是在风霜雨雪中独自徒劳,我们有家人和朋友,即使日复一日,也是在享受生命的点滴进程。
我曾经在“更幸福”“更快乐”“更圆满”几个词汇中游移不定,可我每选定一个词语,又觉得它矫情。我想,已历经世事的我们,不再会被那些虚头巴脑的词汇而迷惑,我们早已对命运了然于胸,也早已知道生命和生活的真相。因此,我们像西绪福斯那样,知道日子毕竟是周而复始,但在这徒劳的周而复始中最珍贵的是,我们踏实、坦然并举重若轻地活着。而这随心所欲的“自在”,才是幸福圆满最终极的状态。
因此,圣诞节的那天晚上,当儿子穿着围裙从冒着烟的厨房探出头来大喊“开饭了”,我看见美丽可爱的儿媳忙碌地摆放碗筷,看见先生打开红酒瓶塞,而专责收拾厨房的我,知道厨房一定又是一塌糊涂,但我仍然幸福满溢、微微湿润着双眼走向餐桌。因为我知道,日子即使不尽完满,但如果我决定要以释怀的心情接受它,它一定会以绝对的自由自在回报我!
(选自《老后,真正为自己而活》,出版:中信出版社,定价:38.00元)
在儿子上了大学、交了女朋友后,我的感受像被晴空划过的闪电击中一般,不得不迎面对视。在还没有任何人占据他的注意力前,儿子虽然长大了,但不管他愿不愿意,寒暑假的行程还是很懂事地听从我们的安排。可一旦他有了更关注的人,我们就得考虑他的时间,协调一家三口都能出行的日程。我既为孩子终于长大了而高兴,也为和他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少而暗自忧伤。
2014年初秋,孩子结婚了。我们习惯用了30年的称呼——一家“三”口,成为更大的一家“四”口。记得儿子告诉我们他有了女朋友时,我问:“是她吗?”儿子热切而激动地说:“是她!她是让我有了结婚的念头、想要一起生活的女孩!”我们夫妻开始欢天喜地为家庭即将加入“第四口”而忙碌。可是,随着孩子的婚礼越来越近,我们渐渐浮起了幽微的失落感伤:啊!儿子要结婚了,以后他再说“我家”的时候,指的会是小家庭,而他成长了30年的家,已经变成“爸爸妈妈家”了!我想起哥哥结婚后,妈妈常常感叹:“以前你哥发了薪水,还没进家门就喊‘老妈,我发薪水了’!现在,我再没听见他这么喊了。”当时没结婚的我,不耐烦地说:“反正您也从来没拿过他的薪水,他喊不喊不都是一样吗?!”现在,我明白了,薪水不是关键,没人再喊那句话,才是让妈妈心里空荡荡的关键啊!
感恩的是,随着儿子的婚礼越近,先生和我的感情也越亲密。我们知道,尽管儿子和儿媳都是知书达理、懂事孝顺的孩子,但今后我们必须自我克制,不能成为他们生活上以及精神上的阻碍。我们得互相照顾,相依为命,因为无论我们有多么不舍,“我家”最后都势必只有我们两个成员。我们正视并接受了这个无法回避的现实,并认真地规划老后的生活:我们重新安排了各自原本繁重的工作,空出时间确保一年到国外旅行两次;我们规划了退休后的财务安排,寻求更能保障老后舒适生活和将来需要医疗和长期照护的费用;我们和老朋友们更密切地聚会,因为他们有可能是我们退休后的出游伙伴,对彼此的心情感同身受。
2014年圣诞夜,我从儿子的书架上抽出了一本他高中时期修读的课本,翻到了希腊神话故事《西绪福斯》。如今,早已年过半百的我再看《西绪福斯》,从某种程度上我认同,每个人都是可怜的西绪福斯——我们每天晚上清洁厨房,第二天早上吃完饭后,它又是一片狼藉;每天早上叠好被褥,晚上又得把它全部打开。可是,虽然看似徒劳,我们却在这些重复的过程中收获了快乐和安宁。我们也许得重新收拾厨房,但享受了和家人一同吃早餐的乐趣;也许得再叠一次棉被,可已经有了恢复状态的好睡眠……我们不是西绪福斯,不是在风霜雨雪中独自徒劳,我们有家人和朋友,即使日复一日,也是在享受生命的点滴进程。
我曾经在“更幸福”“更快乐”“更圆满”几个词汇中游移不定,可我每选定一个词语,又觉得它矫情。我想,已历经世事的我们,不再会被那些虚头巴脑的词汇而迷惑,我们早已对命运了然于胸,也早已知道生命和生活的真相。因此,我们像西绪福斯那样,知道日子毕竟是周而复始,但在这徒劳的周而复始中最珍贵的是,我们踏实、坦然并举重若轻地活着。而这随心所欲的“自在”,才是幸福圆满最终极的状态。
因此,圣诞节的那天晚上,当儿子穿着围裙从冒着烟的厨房探出头来大喊“开饭了”,我看见美丽可爱的儿媳忙碌地摆放碗筷,看见先生打开红酒瓶塞,而专责收拾厨房的我,知道厨房一定又是一塌糊涂,但我仍然幸福满溢、微微湿润着双眼走向餐桌。因为我知道,日子即使不尽完满,但如果我决定要以释怀的心情接受它,它一定会以绝对的自由自在回报我!
(选自《老后,真正为自己而活》,出版:中信出版社,定价:38.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