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来源 :大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l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电商经济的飞速发展,在加快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同时给物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目前,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存在就业率不高、毕业生择业期望值较高、就业区域的选择相对集中、实践能力不强、多数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未选择专业对口工作及毕业生就业需求多元化的情况。针对存在的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加强新生入学教育,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识;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助力学生职业发展;构建就业指导精准帮扶体系,实施全程化就业指导;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增强专业教学实用性的方式来解决。
  [关键词]高校;物流管理;毕业生;就业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8)11-0213-03
  一、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
  (一)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不高
  本文对山东科技大学物流管理专业近三年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发现该专业的初次就业率均低于全校初次就业率平均水平。物流管理专业2015届、2016届、2017届毕业生就业率分别为78.79%、86.49%、85.96%,而该专业所在高校的全校初次就业率分别为86.13%、88.12%、90.40%。由此可见,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并不乐观,部分毕业生毕业离校时仍然没有落实就业单位,以未就业状态离校。山东科技大学物流管理专业近三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与学校初次就业率平均水平的对比情况见图1。
  (二)毕业生择业期望值较高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教育体制的改革,我国的高等教育模式也从“精英教育”逐步向“大众教育”转变,国家的这一改革举措使得每年我国大学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多,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就业难度日趋增大。与此同时,部分大学生仍然受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就业期望值过高,“有业不就”以及“慢就业”现象频繁出现。通过对山东科技大学2017届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笔者发现,参与调查的毕业生中选择到企业工作的占36.22%,选择升学、公务员或事业单位的占50.8%,选择其他去向的占12.98%。由此可见,大多数毕业生选择考研、考取公务员或事业单位,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机关是毕业生最理想的就业单位。
  (三)毕业生就业区域的选择相对集中
  根据山东科技大学2017届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笔者发现,在选择山东省外就业的毕业生中,有42.91%的毕业生选择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32.69%的毕业生选择直辖市及各省会城市,选择其他地区的占24.4%。可见,大多数毕业生选择北上广及直辖市、省会城市及沿海城市就业。毕业生择业时眼睛盯在大城市、大单位、高收入、高地位的工作岗位,并对职位、工资水平要求过高。还有部分大学毕业生择业时期望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发挥自己的才能,实现自身价值,这无形中缩小、限制了择业范围。
  (四)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实践能力不强
  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大,就业形势并不乐观,有部分毕业生综合素质较低、就业能力较差,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不扎实,对许多物流操作流程和设备都不了解,动手操作能力差。而物流行业所需的专业人才既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又要有较强的实践和动手能力,要求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除此之外,物流企业缺乏的是一线实际操作人员以及了解物流行业内部现状、有物流工作经验的高级专业人员,大多数物流公司在招聘时都希望招聘那些上手快、有实际工作经验或有实践经验的人员,从而节约时间成本,追求利润最大化,而物流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们由于种种原因难以胜任。这部分毕业生在参加物流行业企业招聘时达不到企业的招聘要求,即使勉强被录用,他们进入企业后也不能很快适应工作岗位,无法快速进入工作角色,未来的職业发展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五)多数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未选择专业对口工作
  物流行业是一个劳动强度相对较高的行业,毕业生进入该行业工作的初始阶段,一般都需要从装货、卸货、搬运、运输等体力工作做起,部分毕业生尤其是女生,不愿意从事这些体力劳动,不能适应这种工作形式,于是产生转行的念头,不选择与物流专业对口的职业,而倾向于选择管理岗等相对轻松的职业。而客观上,由于服务行业的相通性,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转入其他服务行业就业,也是相对容易的。
  根据山东科技大学2017届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笔者发现,山东科技大学2017届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共有57人,其中升学、出国毕业生人数为12人,从事物流行业的毕业生人数为5人,从事经济管理类行业的毕业生人数为8人,从事其他各种行业的毕业生人数为32人。可见,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选择的就业岗位与物流管理专业相关性相对较低。物流管理专业属于服务型行业,专业性要求不是很强,与其他专业相比,行业壁垒较低,其他专业的毕业生以及其他行业的工作人员也可以选择在物流行业就业。例如经济管理、计算机与信息技术、自动化与电子通信等专业的毕业生都可以从事物流行业。同样,物流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也可以选择在其他服务行业就业,专业跨度并不是很大。这对于毕业生择业范围的选择是一种优势,但同时也是导致物流行业缺乏物流专业人才的重要原因。山东科技大学2017届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情况见图2。
  (六)毕业生就业需求多元化
  根据山东科技大学2017届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笔者发现,关于对毕业生择业过程中最关注的因素调查,参与调查的毕业生中有40.64%的毕业生最关注发展空间,14.8%的毕业生最关注薪酬及福利待遇,14.29%的毕业生最关注行业发展前景,其他情况占30.27%。当前大多数毕业生都是90后,他们的父母大多数都是70后,接受过正规系统的学校教育,工作、收入都比较稳定,也是当前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他们为90后的子女们提供了优越的成长环境,甚至提供了富裕的生活条件。因此,对部分毕业生来说,工资待遇不再是他们求职就业唯一的考量要素,工作环境、工作氛围、单位性质、发展空间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等都是他们求职择业的考虑要素,毕业生的就业需求呈现多元化。而物流行业一线工作人员工作流程单调枯燥乏味,毕业生认为这些工作没有技术含量,职业发展没有前途,宁可待业也不愿到物流公司工作。   二、促进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对策研究
  (一)加强新生入学教育,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识
  新生进入大学以后对自己报考的专业比较陌生,专业研究方向也不够清楚。为了让新生尽快了解自己专业的学习目标和主要学习内容,学院邀请骨干专业课教师通过举办专业讲座的形式,向新生介绍学院发展情况、专业特色,该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学科发展建设、师资团队力量、教学环境设施以及专业就业统计分析等基本情况,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及学习任务。通过加强师生的互动交流,新生们对专业有了科学、系统的认识。这能提高新生对专业的认识和理解,巩固专业思想,坚定学习信心,引导学生发挥自身专业特长,对自己今后的专业学习做好基本规划,增加专业归属感。
  (二)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助力学生职业发展
  学校应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让大学生通过探索自己的兴趣、能力更好地了解自己,在完成自我探索的同时进行外部工作世界的探索,根据自我探索以及外部工作世界探索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并结合自己的职业倾向,明确职业发展方向,确定职业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具体的行动计划,然后按照计划有序实施。目前,高校大学生普遍缺乏自身的职业规划,缺乏对自身各方面的了解,缺乏对所学专业的了解和对行业、企业及岗位的了解,这些导致部分大学生不就业或盲目就业、频繁跳槽。因此,应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明確职业定位、确立清晰的职业目标、寻求最佳的职业发展路径,将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相结合。
  (三)构建就业指导精准帮扶体系,实施全程化就业指导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进入职业领域前系统的、完整的准备阶段,就业指导不仅是面向毕业生开展,而是要贯穿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活。应构建就业指导精准帮扶体系,针对不同年级大学生的特点,分阶段、分层次,多形式地面向各个年级的大学生实施全程化就业指导。帮助学生从低年级开始就逐步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明确职业目标,为顺利就业做好准备。对于低年级学生应在引导学生在集中精力学好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基础上,通过接受职业生涯教育,完成个人职业生涯测评,让学生充分了解自我,制定适合自己的职业目标和整个大学四年的详细学习计划与综合素质培养计划。对于高年级学生则要帮助学生掌握求职技巧,并根据学生不同的就业意向进行分类指导,提供充足的就业信息。组织毕业生参加招聘会,了解就业市场。实时关注物流行业的发展,定期收集并发布相关的就业信息,通过掌握毕业生求职意愿和招聘岗位信息,实现人岗精准对接。
  通过邀请具有多年物流工作经验的物流企业管理人员来校为学生们讲述自身的职业成长历程,系统全面地分析物流行业就业形势,帮助大学生了解物流行业里基层操作、中层管理、高级管理人员的工作性质和任职能力,并为未来就业提供合理化的就业指导意见与建议,引导在校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明确学习方向,根据自身情况慎重选择公司和岗位,做出科学的可行的职业选择,助力大学生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增强学习生活的目标性和计划性,提升就业竞争力。
  (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增强专业教学实用性
  合理对接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精准对接专业特色与岗位要求,建立全方位、多层次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的形式,将企业引入校园,将学生带入企业,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拓宽实习就业渠道,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与专业技能相结合,这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巩固专业知识,将理论知识恰当的应用于工作实践中。
  物流管理专业属于管理应用型学科,物流工作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偏于理论,缺乏实践操作内容。因此,高校要加大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力度,让学生在实践学习中掌握知识。鼓励专业教师理论授课时采用真实的物流企业信息,引导学生发挥自身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去解决企业实际遇到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组织学生到物流公司、港口物流基地、物流工业园参观、学习,开展实践教学。通过开设实训课程及购买物流软件让学生在仿真软件中进行角色扮演等情景模拟的实训操作,进行充分讨论,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结语
  物流行业作为新兴行业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必须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为目标,结合就业形势和企业需求,优化培养方案、丰富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手段,实现就业数量和就业质量的双提高。同时要引导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明确个人的职业生涯目标,夯实专业基础知识,重视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积累社会实习经验,提高社会实践能力,更好地适应当前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从而促进物流企业吸纳优秀物流人才,促进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充分就业,实现 “双赢”。
  [ 参 考 文 献 ]
  [1] 梅巧萍,穆晓央.高校物流专业就业现状及促进措施探讨[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4(4):126-128.
  [2] 李文焱,陈锦茹,陈秀红,等.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研究——以南京工程学院为例[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6(7):273-274.
  [3] 叶亲贤.以就业为导向的物流专业教育措施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3(14):254-255.
  [4] 张曙红,冷凯君.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能力影响因素分析[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3):144-145.
  [5] 冯涛.高校物流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与思考[J].物流科技,2012(12):52-53.
  [6] 宋薇.高校物流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J].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17(2):45-46.
  [7] 黎业芬.论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难及解决对策[J].中国西部科技,2009(2):79.
  [责任编辑:陈 明]
其他文献
[摘 要]近年来,翻转课堂和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模式(TBL)作为教育的新潮流迅速席卷全球,并对经济法课程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单一的使用翻转课堂或TBL教学模式仍有许多缺陷,这会影响经济法课程的教学效果和大学法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有必要将翻转课堂和TBL教学模式结合,并以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为教学目标导向,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以期获得1+1>
期刊
[摘 要]中外合作办学在国内经历了近40年的发展历史,成为我国整个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然而目前涉及合作项目教学质量的研究并不多,更少有深入教学第一线做调查的实证研究。项目组选取了课程体验这一能够从学生的立场出发检视教学质量的视角,在参考课程体验量表的基础上,采用半结构访谈的方法从教学目标、教材、课堂教学、学习量、学习独立性和学业评价六个维度调查了X大学20余位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的课程体验,并在总
期刊
[摘 要]近年来,南京理工大学环境工程专业进行了以有效导学为核心、以多维度导师全程导学为实施途径的改革实践,构建了由专业导师、行业导师、班导师、朋辈导师及辅导员为引导主体的五维导学模式,重点进行了专业导师维度的改革,挖掘了专业导师在本科人才培养中的作用,确定了其科研引领的角色定位。实践表明,该模式在促进教师科研与教学协调发展的同时,也实现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达到了师生双赢的目的。  [关键词]研
期刊
[摘 要]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高校非机械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概念多、理论性及综合性强,又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工程实践经验,学生感觉晦涩难学。高校可将参与式教学法引入该课程教学中,通过情景设置、小组讨论、学生上讲台、建立班级群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课前、课堂及课后辅导答疑等教学环节中,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相互协作配合、组
期刊
[摘 要]公共管理类专业作为与民生息息相关的专业,具有非常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项目组针对天津中医药大学公共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情况展开调查,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以期提高该类专业的实践教学水平,完善相关人才培养方案。  [关键词]医学院校;公共管理类;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8)11-0058-03  实践教学作为高校
期刊
[摘 要]离散数学是软件工程专业的核心基础理论课。在协同创新新环境、新理念下,高校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对离散数学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以广西民族大学软件工程专业为例,从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实践环节、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平台、丰富考核方式等几方面进行了改革和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  [关键词]离散数学;软件工程专业;协同创新;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42
期刊
[摘 要]在我国二外日语的教学环境下,课堂教学是学习者获得语言知识和技能的主要阵地。课堂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和教材,我国高校二外日语教材大都是《新版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初级上、下册。虽然教材的编写者已经竭尽全力去满足学习者的需求,但是由于时代、地域、编者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这套教材并不能百分百地适应特定环境下每一个特定班级的需求。这就需要教师进行教材的二次开发。如果日语教师在二语习得理论的指导下
期刊
[摘 要]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学校发展转型和学生个人全面成长的需要。当前工科教学中存在思想认识上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的脱节,实验教学演示型和验证型实验据多,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流于形式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措施:更新观念,提高认识;理论教学结合工程实践,培养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整合实验资源,开展综合型创新型实验;课
期刊
[摘 要]高等教育软件工程专业双语模式的改革已是必然,但双语教学的弊端一直存在。本文结合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特色重新构建了双语教学的课程教学体系,以互动营造良好轻松的双语比例教学新模式。教学实践表明,双语教学比例设定和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较好地消除了教师和学生英文基础薄弱与全英文教材的诟病,实施两年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效。  [关键词]软件工程;双语教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2 [
期刊
[摘 要]为适应时代要求,高校应加强大学生的应用技术及创新能力培养。基于“双创”建设背景,对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和探索,从科学构建课程体系、优化专业建设规划、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融入管理、教学的各个层次、环节,加强应用技术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打造一支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开展各类大学生学科创新竞赛活动等方面进行探讨,这对高校能够起到一定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