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舆情,每周必有爆款。不过,像辱母杀人案这样,从周末开始发酵,持续72小时仍未降温的,实属罕见。
要知道,上周的托养中心丑闻,微信指数最高峰时不过51万,本周虽有新进展,但微信指数已经骤降到3万多。而辱母案的微信指数竟然突破了2000万点,卷入讨论的,不只是吃瓜群众和蹭热点的新媒体,还有像赵秉志这样的法学泰斗,以及平时很少对具体案件发言的一众权威单位的权威官微。
舆论裂变之初,互撕成习的舆论场是罕见的 、一边倒的愤怒。人们依据《南方周末》在报道中讲述,用同理心把自己置换成了手握水果刀的于欢。
辱母打击到人们心中最柔弱的地方,情绪一上来,岂能不煽情?写手中,有援引外国电影当案例的,有搬出古代“血亲复仇”的,还有拉出诗人马雅可夫斯基,宣称“犯罪,这不可耻”的。越是放狠话越是“十万 ”,情绪倒是出来了,见识却还停留在“以暴制暴”“社会原罪”层面。
警察、法院、高利贷、黑社会,甚至山东民风……看似所有的角度,都被新媒体骂了个遍。不过,网络的“无影灯效应”再一次证明,现实情节超过了人们的想象发挥。
微信公号“法官那些事”查阅了中国裁判文书网,发现于欢母亲有多起诉讼缠身,她和女儿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被羁押,父亲也因此潜逃。此疑点在义愤峰值被抛出,印证了《南方周末》在报道中使用单方信源的猜测。财新的追踪采访证实,苏银霞确实是拆东墙补西墙,并非道义上的强者。
澎湃展示的多方证言、监控视频文本,又引出另一个疑点:判决书中于欢自述,“警察劝说后,就到去外面了解情况了”,而报道中的表述是 “民警说完话,随即离开”。媒体记者、网友韩东言评论说:如此表述就是玄机和春秋笔法,完成警察不负责任的暗示和渎职的误导。
一个案件,可以让我们对法治失去信心;同样,一个细节瑕疵,也能推翻以此为据的所有论述。当事人到底是不是正当防卫?办案民警有无渎职失职?这些事关人伦和法理的重大问题,如果没有专业素养,没有对事实的辨析,仅仅依靠情绪和常识,又怎么说得清?关于“防卫紧迫性”的法理之辯,还是交给法律界吧。
既然如此,上亿评论难道只是“站队”的工具?可喜的是,这次情绪在最大限度被释放,也算迈出了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公安部“长安剑”的说法是,要珍惜这一轮司法和舆论的良性互动。
情绪如风刮过,于欢案最终向何处去?南京大学教授杜骏飞提出了“舆情事件周期律”:治理不当产生社会乱象,进而蔓延为网络舆情;一些官员成事不足而败事有余(比如,这次济南公安官微激起民愤的“毛驴怼公交”一说);公众由疑案而疑人,进而疑国,民意倒逼宏观治理;政治维护大局,大案化小……如是循环不已。
按此规律,3月26日公检法司密集发声,舆情也就到了尾声。如果于欢能像唐慧和聂树斌那样,获得更公正的结果,便可说是意外之喜。至于跳出“舆情事件周期律”,恐怕不仅要倒逼公正在个案上的归位,还要促成很多社会症结的消弭。说到这儿,不妨自问,你知道上周的托养丑闻有什么新进展吗?你还关心吗?
要知道,上周的托养中心丑闻,微信指数最高峰时不过51万,本周虽有新进展,但微信指数已经骤降到3万多。而辱母案的微信指数竟然突破了2000万点,卷入讨论的,不只是吃瓜群众和蹭热点的新媒体,还有像赵秉志这样的法学泰斗,以及平时很少对具体案件发言的一众权威单位的权威官微。
舆论裂变之初,互撕成习的舆论场是罕见的 、一边倒的愤怒。人们依据《南方周末》在报道中讲述,用同理心把自己置换成了手握水果刀的于欢。
辱母打击到人们心中最柔弱的地方,情绪一上来,岂能不煽情?写手中,有援引外国电影当案例的,有搬出古代“血亲复仇”的,还有拉出诗人马雅可夫斯基,宣称“犯罪,这不可耻”的。越是放狠话越是“十万 ”,情绪倒是出来了,见识却还停留在“以暴制暴”“社会原罪”层面。
警察、法院、高利贷、黑社会,甚至山东民风……看似所有的角度,都被新媒体骂了个遍。不过,网络的“无影灯效应”再一次证明,现实情节超过了人们的想象发挥。
微信公号“法官那些事”查阅了中国裁判文书网,发现于欢母亲有多起诉讼缠身,她和女儿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被羁押,父亲也因此潜逃。此疑点在义愤峰值被抛出,印证了《南方周末》在报道中使用单方信源的猜测。财新的追踪采访证实,苏银霞确实是拆东墙补西墙,并非道义上的强者。
澎湃展示的多方证言、监控视频文本,又引出另一个疑点:判决书中于欢自述,“警察劝说后,就到去外面了解情况了”,而报道中的表述是 “民警说完话,随即离开”。媒体记者、网友韩东言评论说:如此表述就是玄机和春秋笔法,完成警察不负责任的暗示和渎职的误导。
一个案件,可以让我们对法治失去信心;同样,一个细节瑕疵,也能推翻以此为据的所有论述。当事人到底是不是正当防卫?办案民警有无渎职失职?这些事关人伦和法理的重大问题,如果没有专业素养,没有对事实的辨析,仅仅依靠情绪和常识,又怎么说得清?关于“防卫紧迫性”的法理之辯,还是交给法律界吧。
既然如此,上亿评论难道只是“站队”的工具?可喜的是,这次情绪在最大限度被释放,也算迈出了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公安部“长安剑”的说法是,要珍惜这一轮司法和舆论的良性互动。
情绪如风刮过,于欢案最终向何处去?南京大学教授杜骏飞提出了“舆情事件周期律”:治理不当产生社会乱象,进而蔓延为网络舆情;一些官员成事不足而败事有余(比如,这次济南公安官微激起民愤的“毛驴怼公交”一说);公众由疑案而疑人,进而疑国,民意倒逼宏观治理;政治维护大局,大案化小……如是循环不已。
按此规律,3月26日公检法司密集发声,舆情也就到了尾声。如果于欢能像唐慧和聂树斌那样,获得更公正的结果,便可说是意外之喜。至于跳出“舆情事件周期律”,恐怕不仅要倒逼公正在个案上的归位,还要促成很多社会症结的消弭。说到这儿,不妨自问,你知道上周的托养丑闻有什么新进展吗?你还关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