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源性感染性眼内炎临床观察及治疗分析

来源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lbnm123jk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外源性感染性眼内炎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情况。

方法

收集2008年5月至2016年5月我院诊治的外源性感染性眼内炎患者105例(105只眼)纳入研究。明确感染性眼内炎诊断后局部及全身予足量抗菌药物辅助治疗及玻璃体腔注药术或玻璃体手术治疗。随访6个月,分析其病因、发生率、病原体和治疗情况。

结果

105例眼内炎患者由眼外伤所致者75例,占71.43%;因眼部手术所致者25例,占23.81%;感染性角膜炎所致者5例,占4.76%。眼内异物伤患者眼内炎发生率为30.86%,开放性眼外伤患者眼内炎发生率为14.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玻璃体标本涂片检查及病原体培养检查阳性率均高于房水标本,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0.05)。105例眼内炎患者治愈97例,其中玻璃体切除手术联合药物治愈57例,占54.29%。

结论

眼外伤仍然是外源性感染性眼内炎的主要致病因素,眼内异物伤感染性眼内炎发生率较高;玻璃体标本病原体涂片及培养阳性率较高;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感染性眼内炎安全有效。

其他文献
眼眶蜂窝组织炎是发生于眼眶软组织内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因可引起永久性视力丧失,并通过颅内蔓延或败血症危及生命,常被视为危症[1]。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例重症眶蜂窝织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探讨重症儿童眶蜂窝织炎的病因、临床特征及治疗,为该病的临床诊治和预后改善提供依据。
目的探讨儿童V型斜视的临床特征及手术疗效。方法:对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于我院收治的54例V型斜视,了解其发病年龄、斜视度、斜视类型、眼球运动特点和眼底表现。其中52例采用下斜肌减弱联合水平直肌移位术,1例采用水平直肌垂直移位半个肌腱,1例单纯行水平直肌移位术,观察其不同术式前后眼位及斜肌功能的变化。结果:V型斜视发病年龄集中在2岁以内,其中外斜V征46例,内斜V征8例,53例伴有下斜肌亢
目的探讨半剂量维替泊芬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病例回顾性研究。选择15例(17只眼)确诊CSC患者,患眼病程3~120个月。予以半剂量PDT治疗,治疗后随访6~12个月,分析比较患者PDT前后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间接眼底镜
目的观察角膜塑形镜矫正近视的有效性以及配戴3个月后角膜厚度、角膜前后表面高阶像差的变化。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选取8~14岁近视患者38例57眼,结合Pentacam眼前节分析测量系统验配角膜塑形镜矫正近视,患者每夜戴镜8~10 h。分别于配戴前及配戴后1 d、1周、1个月、3个月检测角膜厚度、角膜前后表面曲率值以及角膜前后表面高阶像差变化。结果配戴角膜塑形镜后1 d、1周、1个月、3个月,配戴眼视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治疗Valsalva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性与局限性。方法对我科收治的42例Valsalva视网膜病变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接受药物保守、Nd:YAG激光、玻璃体手术等不同治疗方法,随访术后视力、眼底情况、眼压等。结果所有接受相应治疗的患者均由术前手动(18例)、数指(23例)、0.8(1例)提高至0.8~1.0(最后稳定矫正视力),其中保守治疗恢复期8个月,激光及玻璃体手术均能迅速改善视力
肺炎克雷伯杆菌引起的白内障术后眼内炎十分罕见,且多为耐药菌株,临床治疗效果差。本病例在常规使用静脉滴注药敏敏感的亚胺培南同时,进行结膜下亚胺培南注射,有效缓解了患者眼痛症状和眼部体征。亚胺培南结膜下注射非常规治疗方式,其有效浓度和安全性目前尚无文献报道,本文采用5mg/1 ml结膜下注射后患者反应良好。
放线菌性角膜炎是一种较少见的感染性角膜病,病因和临床表现常与真菌、病毒感染相似,早期易被误诊而贻误治疗。引起眼部感染的放线菌有需氧性和厌氧性两种,菌种不同,其治疗方法不同,故对其进行早期快速诊断及鉴别诊断十分必要。本文报道1例罕见的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合并链霉菌性角膜溃疡的诊疗过程,探讨其内在联系,为此类患者早期治疗提供科学有价值的方法。
目的调查真菌性角膜病致病菌属的分布情况及相关药物的治疗敏感性,为重庆地区临床预防、治疗真菌性角膜炎提供依据。方法前瞻性研究。收集前来我院就诊的40例确诊真菌感染角膜炎患者,并在其入院后均行角膜刮片镜检,对标本进行真菌培养、菌种鉴定以及对常用抗真菌药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确诊的40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中,17例感染镰刀菌,12例曲霉菌,2例交镰孢霉菌属;镰刀菌属对两性霉素、伏立康唑、特比萘芬敏感。结论
目的分析卡西尼(Cassini)角膜分析仪与眼前节综合分析仪系统(Pentacam)测量正常人角膜前后表面曲率和角膜散光的差异性和一致性。方法临床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9名正常人(58只眼),其中男13名,女16名,年龄22~35周岁,由同一操作者分别用Cassini和Pentacam对角膜进行前后表面曲率和散光及其轴位进行测量,并对所测相关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Cassini测量角膜前表面
目的比较OPD-SCAN III、iTrace与裂隙灯方法测量Toric人工晶状体术后轴向的一致性与差异。方法选取35例(39只眼)白内障手术植入Arcysof Toric IOL(Alcon)的患者,于术后同一时间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散瞳术眼,在瞳孔直径为6 mm时分别用OPD-SCAN、iTrace测量人工晶状体的轴向,同时用裂隙灯后照法对IOL拍照以比对参考。应用配对t检验分别两两比较三种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