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代内部控制审计的出现,是为了适应新世纪新经济环境下市场发展的需要。比如在2002年美国颁布施行的《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其中首次明确了上市公司监管层、治理层的责任划分,并且全面强制上市企业严格执行内部控制有效性审计,目的就是为了确保财务报表信息质量的真实、可靠性。我国国内最早开始于2010年4月,财政部门联合其他四大部门发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本文基于内部控制审计对财务报告质量的影响研究,选取了2011-2014年我国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行为来作为研究对象并加以检验分析。
关键词:内部控制审计 财务报告质量 整合审计 现代财务会计
一、问题的提出
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始于本世纪初期(2002年),最早由美国发起。在2002年美国颁布施行的《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其中首次明确了上市公司监管层、治理层的责任划分,并且全面强制上市企业严格执行内部控制有效性审计,目的就是为了确保财务报表信息质量的真实、可靠性。我国国内,银广夏财务造假操作事件、三鹿乳业和郑百文等欺诈公众事件,面对一个个上市公司频繁出现财务丑闻,所造成的市场影响、社会影响、经济损失都是巨大的。基于此,严峻的现实时刻督促着我国各级相关监管部门不得不加紧制定内部控制审计制度,完善现代内部控制审计。此举所反映和针对的就是危机背后的本质根源,即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失效。在2012年8月,国家财政部门联合证监会联合下发了《关于2012年主板上市公司分类分批实施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通知》。
(二)提出假设与检验分析
1、问题假设
以上简单概述了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管理之间的关联性。基于此,提出两点假设:其一,上市公司强制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后,有助于公司财务报表审计质量的提升;其二,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整合程度越高,更有助于公司财务报表审计质量的提升。
2、样本选取
本次样本的选取,包含了 2011 - 2014年深沪两市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数据信息,包括2011年强制政策实施前的数据,以及2012年强制性政策实施后部分公司披露内部控制审计财务报告的数据信息。本次选取了2012 - 2014年披露内部控制的上市公司,从中筛选了具有代表性的样本1500家,先对假设一验证,在假设一的基础上进一步检验假设二。本次样本涉及的财务数据信息主要来自于国泰安数据库、巨潮资讯网以及沪深证券交易所,在财务数据统计分析环节主要采用了SPSS17.0处理软件。
3、模型构建
在该模型中,TAi,t表示的是上市公司i,在第t期的净利润;CF0i,t表示的是上市公司i,在第t期各项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Ai,t-1表示的是上市公司在第t-1期期末公司财务资产总额;△REVi,t表示的是上市公司第t期和在第t-1期比较时,主营业务收入上的差额;△RECi,t表示的是上市公司第t期与第t-1期应收账款上的差额;PPEi,t表示的是上市公司第t期期末总资产价值。
4、变量定义
ABS-审计质量;TCR-是否强制实施内部控制审计;INTERVAL-整合审计;LOSS -上市公司年度损益;SIZE-上市公司规模;ROE-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LEV -上市公司财务风险与环境;DY-公司第一大股东所持股权比例。
5、描述性统计
详见表2
四、结束语
此次课题研究的意义主要在于,通过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有效实施的研究,重新认识内部控制审计对上市企业财务报告等信息质量的影响,重点围绕着如果提供财务报表信息披露的客观性、真实性来进行,比如如何积极防范企业高层财务舞弊或者是重大财务信息错报、谎报、漏报等现象的发生。从上述分析中可以得知,上市公司在被强制披露之后,公司的总资产与披露之前相比,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下降趋势,但下降的幅度并不大。另外,尽管披露之后对于公司的总资产规模没有造成较大的影响,但实际上在局部体现的比较突出。譬如,公司对重大客户和投资者的财务依赖度,再者就是财务审计的质量,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胡本源,徐丞.整合审计、审计费用与审计质量[J].会计之友,2015,(2):119-126
[2]崔志娟.内部控制下的财务报告质量问题透视——以连续重述公司为例[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4,(11):66-69
[3]张海梅.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的理论基础及对策[J].商业会计,2012,(2):6-8
关键词:内部控制审计 财务报告质量 整合审计 现代财务会计
一、问题的提出
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始于本世纪初期(2002年),最早由美国发起。在2002年美国颁布施行的《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其中首次明确了上市公司监管层、治理层的责任划分,并且全面强制上市企业严格执行内部控制有效性审计,目的就是为了确保财务报表信息质量的真实、可靠性。我国国内,银广夏财务造假操作事件、三鹿乳业和郑百文等欺诈公众事件,面对一个个上市公司频繁出现财务丑闻,所造成的市场影响、社会影响、经济损失都是巨大的。基于此,严峻的现实时刻督促着我国各级相关监管部门不得不加紧制定内部控制审计制度,完善现代内部控制审计。此举所反映和针对的就是危机背后的本质根源,即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失效。在2012年8月,国家财政部门联合证监会联合下发了《关于2012年主板上市公司分类分批实施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通知》。

(二)提出假设与检验分析
1、问题假设
以上简单概述了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管理之间的关联性。基于此,提出两点假设:其一,上市公司强制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后,有助于公司财务报表审计质量的提升;其二,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整合程度越高,更有助于公司财务报表审计质量的提升。
2、样本选取
本次样本的选取,包含了 2011 - 2014年深沪两市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数据信息,包括2011年强制政策实施前的数据,以及2012年强制性政策实施后部分公司披露内部控制审计财务报告的数据信息。本次选取了2012 - 2014年披露内部控制的上市公司,从中筛选了具有代表性的样本1500家,先对假设一验证,在假设一的基础上进一步检验假设二。本次样本涉及的财务数据信息主要来自于国泰安数据库、巨潮资讯网以及沪深证券交易所,在财务数据统计分析环节主要采用了SPSS17.0处理软件。
3、模型构建

在该模型中,TAi,t表示的是上市公司i,在第t期的净利润;CF0i,t表示的是上市公司i,在第t期各项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Ai,t-1表示的是上市公司在第t-1期期末公司财务资产总额;△REVi,t表示的是上市公司第t期和在第t-1期比较时,主营业务收入上的差额;△RECi,t表示的是上市公司第t期与第t-1期应收账款上的差额;PPEi,t表示的是上市公司第t期期末总资产价值。
4、变量定义
ABS-审计质量;TCR-是否强制实施内部控制审计;INTERVAL-整合审计;LOSS -上市公司年度损益;SIZE-上市公司规模;ROE-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LEV -上市公司财务风险与环境;DY-公司第一大股东所持股权比例。
5、描述性统计
详见表2
四、结束语
此次课题研究的意义主要在于,通过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有效实施的研究,重新认识内部控制审计对上市企业财务报告等信息质量的影响,重点围绕着如果提供财务报表信息披露的客观性、真实性来进行,比如如何积极防范企业高层财务舞弊或者是重大财务信息错报、谎报、漏报等现象的发生。从上述分析中可以得知,上市公司在被强制披露之后,公司的总资产与披露之前相比,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下降趋势,但下降的幅度并不大。另外,尽管披露之后对于公司的总资产规模没有造成较大的影响,但实际上在局部体现的比较突出。譬如,公司对重大客户和投资者的财务依赖度,再者就是财务审计的质量,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胡本源,徐丞.整合审计、审计费用与审计质量[J].会计之友,2015,(2):119-126
[2]崔志娟.内部控制下的财务报告质量问题透视——以连续重述公司为例[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4,(11):66-69
[3]张海梅.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的理论基础及对策[J].商业会计,201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