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文化,通俗地讲,是以文化人,扬文化之力,凝聚师生“精气神”,让教师幸福成长,让学生自由呼吸。那么,应如何进行学校文化建设?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打造制度文化,落实民主与科学
健全的制度是一所学校健康运转的前提,依法治校是学校高速发展的保证。学校每一项制度的出台,大至学校章程、办学理念、校风校训,小到常規检查、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必须让师生广泛参与,深入讨论,反复论证。师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会逐步把“学校的制度”变成“我们的制度”,赋予科学严谨的制度以人性的温度,把看似冷冰冰的制度化作更便于日常执行的事。这样,制度的落实,就会成为师生共同的自觉行为;制度制定的过程,就是经营学校理念、宣扬学校办学思想的过程,就是师生内化制度、对制度产生共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将学校以往的成功经验总结出来,用制度的形式加以固定;分析学校面临的新问题,以完善制度加以开拓,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二、做好管理文化,创造简单高效管理模式
学校管理的目的在于引领,其精髓在于服务。一是职责要明确,责任要到位,校长不越级、不乱作为。二是要尽量弱化层级,努力实现扁平化管理,牢固树立服务意识。精简部门,强化级部,让部门为级部服务,级部为班级、教师和学生服务,校长与部门、级部、师生直接对话,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服务。三是要努力实现信息化管理。比如,充分利用好现代信息技术,让微信成为日常管理展示的平台,把学校网站打造成展示学校形象的窗口,使数据分析平台成为高效教学的强大助手。
三、建设课程文化,让学生自由呼吸
建设课程文化的主要工作,是进一步加强国家课程的校本化研究。当前,大家都在呼吁高效课堂,但实施起来困难重重。一方面是由于教师很难同时兼顾到每一个学生,很难满足每一个学生的需求,使因材施教的目标很难达到;另一方面是由于大班额甚至超大班额的存在,以及统一的教学进度、固定的教学内容造成了因材施教的壁垒,不利于高效课堂甚至实效课堂的建设。而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
国家课程校本化建设的具体做法,是对国家课程进行分层设计,综合编排,在遵守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将其分解成不同层次的课程,然后又将一些同质课程综合化,让不同的学生能够依据自已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不断实现自我提升。这一方面需要教师付出更多努力开发适应不同学生需求的课程;另一方面需要改变现有的班级授课制,向走班制转变。这是实现“为了一切学生”的重要途径,也是顺应教育规律的必由之路。
现在,倡导解决大班额问题也给学校提供了很好的契机,学校应组织一批有理想、有智慧、有担当的先进教师,在这方面做出有益的尝试。比如,分层设计教学内容,分层施教,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所有的学生拥有更大的学习自主权,让学生爱上课程,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
四、营造教师团队文化,培养专家型教师
学校发展的根基,在于拥有一支爱岗敬业、专业化程度高的优秀教师队伍。因此,让教师幸福成长,迅速提升他们的专业技能,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是要引领教师认同学校的发展愿景,与学校共荣辱。这需要关注教师之关注,了解教师之所需,让教师的成长与学校的发展休戚相关。二是要引领教师注重专业发展,使之成为自我提升的内在需求,避免产生职业倦怠。这就要给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营造更好的教研氛围,打造学习型教师。学校要鼓励教师不断学习,提高专业能力,引导教师读经典哲学、文学名著、教育专著及专业报刊杂志,促进他们思维能力、知识内涵、学科素养的提升;要开展各种优质课、创新课、公开课和示范课等赛课活动,实现以赛促教、以评促升的目的,加快教师专业成长的步伐。三是要加强组建强有力的学科教研团队,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攻坚克难。四是要高度重视课题研究工作。在课题研究中要突出两个重点,即重点抓好课题研究培训,让教师明白课题研究的方法途径;重点抓好“草根课题”的研究,让研究立足于教学实际,使教师人人都可开展课题研究,人人都有所收获。
五、深化研究评价文化,促进师生成长
实施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师生成长。在对教师的评价中,要特别注重两个方面。一是坚持正面评价。如学生评价教师,不要把关注点放在教师是否拖堂、作业量是否过大等方面,而是要多从一名优秀教师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标准这个层面去设计正向的评价指标。如此才能更有利于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二是坚持重点评价。评价不必面面俱到,否则会影响教师的教育工作。如在班主任评价中,若在卫生、考勤等方面与其分分计较,班主任必然会与学生分分计较,把学校施加给自己的压力转移到学生身上。这会使师生关系紧张,不利于师生成长。因此,要放宽评价标准,坚持重点评价,让教师有更多的精力与时间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
在对学生的评价中,也要注重两个方面。一是突出过程性评价。评价要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观察记录,如学习态度、课堂表现、与人合作等方面。这样才能让学生更注重学习过程,而不是只注重学习结果。二是注重多标尺激励性评价。只有积极向上的评价,才会对学生的成长起到激励作用;负面消极的评价,常常会打击学生以致其自暴自弃。同时,要放宽评价的尺度,使学生多一些成功的机会。比如,对优秀学生的评选,可以设置各种各样的名目,让更多具有不同特长的学生受到表彰。让每个学生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才是学校努力的方向。
六、抓好环境文化,突出教育与审美功能
校园环境建设要因地制宜,自然贴切。可以多栽一些花草,少写一些标语,让校园成为赏心悦目的花园;让每一面墙壁都说话,但所说的话应洋溢着使师生奋发进取的气息,飞扬着师生成长、成功的旋律;装点校园,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能发挥教育与审美功能。
实施文化战略、打造品牌学校是一个系统而漫长的过程,学校管理者要高端站位、科学决策、长远规划,让文化的力量成为学校发展的第一动力。
(责任编辑 张慧籽)
一、打造制度文化,落实民主与科学
健全的制度是一所学校健康运转的前提,依法治校是学校高速发展的保证。学校每一项制度的出台,大至学校章程、办学理念、校风校训,小到常規检查、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必须让师生广泛参与,深入讨论,反复论证。师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会逐步把“学校的制度”变成“我们的制度”,赋予科学严谨的制度以人性的温度,把看似冷冰冰的制度化作更便于日常执行的事。这样,制度的落实,就会成为师生共同的自觉行为;制度制定的过程,就是经营学校理念、宣扬学校办学思想的过程,就是师生内化制度、对制度产生共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将学校以往的成功经验总结出来,用制度的形式加以固定;分析学校面临的新问题,以完善制度加以开拓,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二、做好管理文化,创造简单高效管理模式
学校管理的目的在于引领,其精髓在于服务。一是职责要明确,责任要到位,校长不越级、不乱作为。二是要尽量弱化层级,努力实现扁平化管理,牢固树立服务意识。精简部门,强化级部,让部门为级部服务,级部为班级、教师和学生服务,校长与部门、级部、师生直接对话,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服务。三是要努力实现信息化管理。比如,充分利用好现代信息技术,让微信成为日常管理展示的平台,把学校网站打造成展示学校形象的窗口,使数据分析平台成为高效教学的强大助手。
三、建设课程文化,让学生自由呼吸
建设课程文化的主要工作,是进一步加强国家课程的校本化研究。当前,大家都在呼吁高效课堂,但实施起来困难重重。一方面是由于教师很难同时兼顾到每一个学生,很难满足每一个学生的需求,使因材施教的目标很难达到;另一方面是由于大班额甚至超大班额的存在,以及统一的教学进度、固定的教学内容造成了因材施教的壁垒,不利于高效课堂甚至实效课堂的建设。而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
国家课程校本化建设的具体做法,是对国家课程进行分层设计,综合编排,在遵守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将其分解成不同层次的课程,然后又将一些同质课程综合化,让不同的学生能够依据自已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不断实现自我提升。这一方面需要教师付出更多努力开发适应不同学生需求的课程;另一方面需要改变现有的班级授课制,向走班制转变。这是实现“为了一切学生”的重要途径,也是顺应教育规律的必由之路。
现在,倡导解决大班额问题也给学校提供了很好的契机,学校应组织一批有理想、有智慧、有担当的先进教师,在这方面做出有益的尝试。比如,分层设计教学内容,分层施教,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所有的学生拥有更大的学习自主权,让学生爱上课程,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
四、营造教师团队文化,培养专家型教师
学校发展的根基,在于拥有一支爱岗敬业、专业化程度高的优秀教师队伍。因此,让教师幸福成长,迅速提升他们的专业技能,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是要引领教师认同学校的发展愿景,与学校共荣辱。这需要关注教师之关注,了解教师之所需,让教师的成长与学校的发展休戚相关。二是要引领教师注重专业发展,使之成为自我提升的内在需求,避免产生职业倦怠。这就要给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营造更好的教研氛围,打造学习型教师。学校要鼓励教师不断学习,提高专业能力,引导教师读经典哲学、文学名著、教育专著及专业报刊杂志,促进他们思维能力、知识内涵、学科素养的提升;要开展各种优质课、创新课、公开课和示范课等赛课活动,实现以赛促教、以评促升的目的,加快教师专业成长的步伐。三是要加强组建强有力的学科教研团队,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攻坚克难。四是要高度重视课题研究工作。在课题研究中要突出两个重点,即重点抓好课题研究培训,让教师明白课题研究的方法途径;重点抓好“草根课题”的研究,让研究立足于教学实际,使教师人人都可开展课题研究,人人都有所收获。
五、深化研究评价文化,促进师生成长
实施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师生成长。在对教师的评价中,要特别注重两个方面。一是坚持正面评价。如学生评价教师,不要把关注点放在教师是否拖堂、作业量是否过大等方面,而是要多从一名优秀教师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标准这个层面去设计正向的评价指标。如此才能更有利于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二是坚持重点评价。评价不必面面俱到,否则会影响教师的教育工作。如在班主任评价中,若在卫生、考勤等方面与其分分计较,班主任必然会与学生分分计较,把学校施加给自己的压力转移到学生身上。这会使师生关系紧张,不利于师生成长。因此,要放宽评价标准,坚持重点评价,让教师有更多的精力与时间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
在对学生的评价中,也要注重两个方面。一是突出过程性评价。评价要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观察记录,如学习态度、课堂表现、与人合作等方面。这样才能让学生更注重学习过程,而不是只注重学习结果。二是注重多标尺激励性评价。只有积极向上的评价,才会对学生的成长起到激励作用;负面消极的评价,常常会打击学生以致其自暴自弃。同时,要放宽评价的尺度,使学生多一些成功的机会。比如,对优秀学生的评选,可以设置各种各样的名目,让更多具有不同特长的学生受到表彰。让每个学生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才是学校努力的方向。
六、抓好环境文化,突出教育与审美功能
校园环境建设要因地制宜,自然贴切。可以多栽一些花草,少写一些标语,让校园成为赏心悦目的花园;让每一面墙壁都说话,但所说的话应洋溢着使师生奋发进取的气息,飞扬着师生成长、成功的旋律;装点校园,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能发挥教育与审美功能。
实施文化战略、打造品牌学校是一个系统而漫长的过程,学校管理者要高端站位、科学决策、长远规划,让文化的力量成为学校发展的第一动力。
(责任编辑 张慧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