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怀乘风破浪志,防化事业舞流年

来源 :科技创新与品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va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时代的变迁,“爱国”一词已经被赋予新的内涵,她代表的感情,已经归于深沉厚重、含蓄蕴藉。但是在那一代人心中,这种对于脚下土地的炽热情感,却始终伴随着他们的生命。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程代云怀着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定信念,在成都工学院院刊发表了一首《乘东风去破万里浪》的诗作,以表达在党的领导下,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决心:
  “东风吹过的地方,
  ……
  到处是欣欣向荣的景象。
  它驱逐着腐朽的败叶,
  让自由、幸福温暖人们的心房。
  刚强的东风啊,
  你猛烈地吹吧!
  我们要扬起鼓满东风的帆船,
  跟着我们的舵手—党,
  乘东风,去破万里浪!”
  “乘东风,去破万里浪”,这是当时年仅18岁的程代云的少年壮志。这种志向,虽然从不向外人道来,却涌动在他的血脉之中。
  2013年2月,年过古稀的程代云迎来又一个喜讯,他领衔的研究成果,获2012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但是这对程代云来说,并不意味着一个句号的完成。“老牛自知夕阳晚,不待扬鞭自奋蹄”,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话。与之相应,他仍然耕耘在核生化防护装备科研一线。或许正是防化人的这种精神,成就了我军防化装备研究的基业常青。
  初偿凌云少年志
  1963年,程代云大学毕业,被分配到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研究院第一研究所。
  参军后,凭着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勤奋好学的优良品质,他很快就在科研工作中崭露头角,并开始独立负责项目。
  “春风得意马蹄疾”。程代云刚刚参加工作就负责诸多项目,并在其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正当他对人生和科研事业踌躇满志之时,“文革”来临,他的科研生涯随之走向低谷。
  1964年,程代云在回乡探亲期间,与川东华蓥山区一所医院的医生明武菊相识相恋,二人于1967年完婚。但是直到1983年,明武菊的随军问题才得以解决。
  当时,工作志向长期得不到伸展,生活上对照顾家人无能为力的亏欠感,一直压在程代云的心头。而此时,成都母校向他伸来了橄榄枝,为他提供了一个教职。何去何从,程代云陷入迷茫。
  然而,对防化事业的热爱,对国防建设的深情,最终让他选择留下。他要用加倍的努力和工作成绩来证明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
  程代云说,他事业的再度崛起,要感谢一个人的欣赏与提携。这个人就是防化研究院原院长、著名防化专家高方。
  在人才济济的防化院,内敛低调的程代云起初并没有进入高方的视野。但是在对程代云的“三次考察”中,高方认识并认同了这个来自四川的小伙子的干劲和能力。
  1982年,时任防化部副部长的高方,推荐程代云承接某研究所的项目。程代云背起行李来到车间现场,一待就是几个月,最终圆满地完成了方案论证、设计、设备研制和现场评价工作。他严谨踏实的作风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得到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认可。
  1983年7月,不满43岁的程代云被任命为防化研究院第一研究所总工程师(副师职),这是当时防化科研系统最年轻的所领导。从此,他得以在一个更宽广的平台上展示自己的才华。
  躬身开拓育新苗
  作为研究所的总工程师,摆在程代云面前最突出、最急需解决的两大难题:一是学科专业的建设问题,二是高学历人才的培养问题。
  防化研究院第一研究所是以集体防护、个体防护以及防毒材料为主的装备技术研究单位,涉及物理化学、化学工程、化工机械、纺织服装、橡胶材料、环境化工、分析化学、材料学等学科专业。所里的主体专业如何发展?整体专业如何配置?需要配置什么样的人才?从哪个院校引进?人才梯队如何建设?……程代云上任后,问了自己无数个问题。为了回答这些问题,他深入调研,殚精竭虑。
  主要矛盾抓住了,其他矛盾也就迎刃而解——程代云对于《矛盾论》再熟悉不过。他着手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专业配置。只有专业配置清晰了,人才的配置、人才的引进才能跟上。
  1984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防化研究院为“兵器化学与化工”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研究所迎来了第一批“兵器化学与化工”专业的研究生,并委托华东化工学院和华南工学院共同培养。还聘请了北京工业大学的李琬教授、中科院化工冶金研究所(现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陈家镛学部委员等为兼职研究员共同培养,这一步在当年实为开先河之举。
  1985年5月,在全军防化装备规划总体论证会上,程代云作了建立化学防护装备体系的报告。在这一战略思想指导下,程代云将研究所的专业做了大规模调整,并成立了相应的研究室;根据各个专业方向的发展重点,进行了人员调整和配备;并就各个方向的发展进行了中长期规划论证,从而完成了核生化防护专业发展的基本建设。
  在程代云的身体力行以及各方面专家的共同努力下,80年代初防化研究院第一研究所接收和培养的研究生,目前都已成为该所科研工作的中坚力量,挑起了核生化防护技术研究和装备研制的大梁。
  程代云曾说过:“如果没有参军的话,我可能会选择当老师。”当一名人民老师是程代云年轻时的理想,尽管理想没能实现,他的教书才华还是得以显现。在防化这个大舞台上,他多次在不同时期,以不同的形式登上讲台,将他扎实的基础理论、渊博的知识传授给大家。
  1982年8月,他又走上了讲台,为了弥补工农兵大学生专业基础知识的不足,防化研究院专门对他们进行所谓的“回炉”教育。防化研究院成立专门的补习班,从各个所里抽调科研人员作为教员。程代云也被抽调过去,为化学、化工类专业毕业的工农兵大学生讲授“物理化学”课程的“化学平衡”及“化学反应动力学”部分。
  一些当年听过他讲课的人对那段往事还记忆犹新:“程代云的课讲得很精彩,很能抓人。晦涩难懂的理论,经过他一讲,就变得很容易让人理解。程所长的板书尤其漂亮,字写得好,行楷小字很有功底,而且从来都是工工整整、认认真真的,看着就养人眼目、心旷神怡。”   1985年,防化研究院具备了招收硕士研究生的资格。作为硕士研究生指导导师,程代云认为自己亲自授课是责无旁贷的,他采取了集中授课的方式。通常他上午处理各种行政事务,下午4小时授课,连续10天,讲完所有的课程。余下的时间,让学员消化吸收,答疑解惑。要知道,为了能够讲好这40个小时的课,他常常是通宵达旦地翻阅各种资料,准备教案。尤其是在此期间,他翻阅、查看了大量的俄文和英文的经典著作,诸多论文他到现在还是信手拈来,张口就可以说出是谁在哪年的什么刊物上发表了什么样的论文。
  晚年的教学已经不用板书了,程代云学会了多媒体教学。2003年,已过花甲之年的程代云,亲自撰写《化学防护的某些进展及前沿领域》的教材,并自己动手制作多媒体讲稿。虽然学习电脑打字和使用电脑软件,对于他来说不亚于学钢琴,但是老先生凭着认真的态度、执着的精神,还是用他生疏的指法敲出了文稿,并学着制作PPT讲稿。之后,他在北京、乌鲁木齐、兰州、广州和成都等地为总部机关、海、空、二炮、各军区作了多次高技术讲座,受到了广泛好评。
  1992年,程代云牵头组织了“环境化工”博士点的申报工作。1993年12月,他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第五批博士生指导教师。1996年初,为了能够引进更高水平的人才来所工作,程代云又首开“项目博士后”的先河,随后防化研究院博士后流动站挂牌成立。
  终酬乘风破浪志
  1985年7月,程代云被任命第一研究所所长、党委副书记。
  身为所长,他始终关注着国内外防化科研的动态,关注着新技术的发展方向。
  在任所长的12年里,他先后倡议和组织了多次防护研讨会,主持了全所“七五”至“九五”化学防护技术发展科研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同时亲自撰写多篇论证报告,为“七五”至“九五”期间防护装备科研型号项目和重大基础技术研究项目的立项奠定了基础;并结合各个时期的战略方针调整,提出了核生化防护装备科研的发展方向、重点,努力保持了专业建设与外军同类装备基本同步发展的良好局面;同时,还主持研制了我军多项重点型号的化学防护装备。
  担任所领导的十几年间,该研究所先后获得多项科技奖励,这些成绩凝聚着广大科研人员的探索和劳动,也倾注着程代云的心血和智慧。
  在他负责的项目中,他与一线的科研人员和工人一起吃食堂、下车间,一点没有领导架子。但是让所有课题组人员最为感动的,还是程代云渊博的知识,敏捷的思维,和不拘一格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
  程代云说:“做研究工作,一定要有理性思维,要勤于思考,善于思考,不能仅凭直觉、想当然;只有在具体科研项目中不断地锤炼,才能把理论知识更好地与工程实践相结合,从而增强自己的才干。”
  程代云对新科学和新技术很敏感,对前沿技术的把握和驾驭能力很强。他能够提出许多具有挑战性的课题。同时,在面对科学难题的时候,他迎难而上,毫不退缩。他常常在课题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勇于承担。最难能可贵的是,他不囿于固有的思维模式。他常常引导他的学生突破原有的实验方式或实验路线,在一种全新理念指引下,攻克难关。
  由于程代云同志在化学防护领域学识渊博、理论基础深厚、治学态度严谨,1997年和200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聘为第四、第五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他还担任中国兵工学会理事、高级会员、会士及活性炭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环境科学会首批高级会员、中国化学会应用化学委员会委员、厦门大学化学工程系兼职教授等学术职务。他十分重视对外学术交流,先后组织召开了三届全国防化学术会议和五届全国活性炭学术讨论会,邀请多名外国专家来所讲学。
  1997年6月,程代云从所长的岗位上退下来。
  在院领导与他谈话并交接工作的当天下午,他没有向院领导提任何要求,而是匆匆准备行囊,穿上文职军服赶赴湖北宜昌,冲上了科研一线。
  他心中永远的追求,是为之奋斗多年的防化科研事业。没有行政事务的羁绊,他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参与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
  他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近百篇,先后出版译著《非均匀固体表面的物理吸附》,《纳米金催化剂及其应用》《集体防护装备技术基础》及《军用吸附技术》等三部学术专著,还参与编写了《核生化事件的防范与处置》和《居室环境与人类健康》两部专著。
  特别是《集体防护装备技术基础》及《军用吸附技术》两部专著,都是他退休之后完成的,这两部专著凝结了他毕生的心血,尤其是后一本书,酝酿、积累是从年轻时就开始了。
  曾经帮他整理过手稿的同志感叹他的积累太丰富了—一摞摞手写的笔记,一打打推演公式的草稿。有的手稿已经泛黄,有的纸张已经变得很脆,但却完整、清晰地记录着老先生对知识的渴望,对学术的追求。
  2000年,程代云的花甲之年,已届退休。但是12月传来大好消息,程代云与防化研究院其他几位具有突出贡献的老同志,晋升为技术三级,跨入所谓文职“将军”行列。程代云的科研生命得以延续,使得他在事业旅途上又攀上一个新的高峰。
  此后,程代云担任某型防护工程系统研制总设计师。他深厚的学术造诣,丰富的工程经验,高超的科研组织能力在该项目的研制中得以充分的展现,该项目共申报国防发明专利9项,2009年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2012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尽管已经“解甲归田”,老先生始终是那么精神抖擞,充满激情。他仍然经常出差,被邀请参加各种学术会、论证会、鉴定会,为科研人员答疑解惑,为防化科研问诊把脉;他仍然经常来到实验室,和年轻人谈理想,谈人生,为迷茫困惑的年轻人指点迷津;他仍然经常泡在图书馆,一呆就是一整天,查阅科技资料,整理科技文献,然后与相关人员交流讨论,为防化科研的发展添砖加瓦!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的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以安痛定和柴胡针混和肌肉注射治疗,治疗组以安痛定和柴胡针混和注射曲池穴治疗.比较体温恢
他  是空军工程大学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国家重点学科首席教授、空军科技领军人才,为了战机“心脏”的强健,创建了一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军队重点实验室,长期从事航空发动机运用工程及其与等离子体技术交叉领域的研究,在新型战机发动机高原适应性与监控诊断、激光冲击强化与延寿、机动飞行适用性与等离子流动控制前沿技术研究方面取得多项创新成果,为战机飞行安全和高原使用做出了突出贡献。  他,就是空军工程大学等离
目的:观察自拟麻石夏姜汤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对照组32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7.06%,对照组为78.13%,两组比较,P〈0.05
本文应用NSEE诱发NIH小鼠前胃鳞癌的动物模型,观察了复合核黄素和纯核黄素对小鼠前胃鳞状上皮癌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核黄素对NSEE诱发小鼠前胃鳞癌有明显抑制作用,其抑制率为54.84%(P〈0.05)。而纯核
复发性阿弗他口腔溃疡又称为复发性口腔溃疡、复发性口疮等,是口腔黏膜疾病中常见的溃疡性损害疾病.该病在口腔黏膜病变中发病率最高,尤其好发于 20~ 45岁年龄段,女性多于男性
东垣云:"善治斯疾者,惟在调和脾胃."脾胃居中州、属土,能生万物,与其它脏腑的关系十分密切.故前人有"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的论述.某些疾病发展最后
6月13日,由唐山市科协携手中华航天博物馆主办,唐百大集团、唐山思八达同商会承办的航天科技展在百货大楼音乐喷泉广场举行。  唐山市人大副主任李全民,中華航天博物馆副馆长张丽健,唐山市科协主席王保国及赞助企业代表等出席启动活动。启动活动中,各位领导与科协系统部分干部群众及广大市民一起在现场观看了中国航天发射史上9个太空返回舱中的一个实体,以及火箭模型和中国航天发射成果图片展。
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必须明确核心素养在指导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发展方面的重要性。"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体系的确定,是适应国家、社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灯泡,但是每年全国有3万起触电事故,其中,66%的事故是家庭型触电事故,其中就包含了安装灯泡不当引发的事故。为了方便更换灯泡,周津霆、杨孟桐、王怡清三位同学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