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把补短板作为当前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深远的战略意义。补短板是优化供给结构和扩大有效需求的结合点,是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结合点,也是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的结合点。要加强既有针对性又有力度的政策支持,着力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新动能培育方面补短板,在现代服务业和民生急需领域补短板,在实体经济有效投资领域补短板,在精准脱贫方面补短板,在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方面补短板,在优化营商环境等制度供给方面补短板。
今年7月31日,习近平同志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上半年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一个重要思想和重大举措是:把补短板作为当前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这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补短板是保持经济平稳运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补短板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重点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补短板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需要补短板。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同时稳中有变。从主要经济指标看,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结构持续优化,同时在某种程度上呈现出供给强、需求弱,宏观强、微观弱的反差。比如,包括基础设施在内的投资增速持续走低;实体经济困难增多,特别是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很突出。无论是当前保持经济稳中向好态势,还是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都需要加强补短板。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补短板。目前,我国经济总体上仍处于国际分工产业链、价值链中低端,供给体系质量不高,高端供给的短板明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就要集聚整合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要素资源,使各产业各领域的发展质量不断提升,使经济发展中的高质量部分比重不断提升。补短板,从根本上说就是要补高质量发展的短板。
全面协调推进“三去一降一补”重点任务需要加强补短板。近年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各项工作持续推进、成效明显。同时,受多种因素制约,几大任务的完成情况在客观上存在不平衡。其中,补短板内容广泛、任务繁重,虽已取得不少积极进展,但许多方面的短板依然存在、亟待补上。可以说,在“三去一降一补”重点任务中,补短板本身已成为一个相对的短板。
还应指出的是,通过加强补短板,巩固和发展经济稳中有进、稳中向好态势,迈向高质量发展,也是有效应对中美经贸摩擦和各种风险挑战的底气所在。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补短板的主要任务
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短板。从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着力在一些重点领域补短板。
着力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新动能培育方面补短板。要瞄准受制于人的关键核心技术,痛下决心、保持恒心,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充分利用我国市场规模巨大和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强化市场机制作用和企业主体地位,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形成创新成果源源不斷推出和持续转化应用的良性循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使之尽早成为经济发展的顶梁柱。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现旧貌换新颜,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着力在现代服务业和民生急需领域补短板。多年来,我国服务贸易存在大量逆差,反映出我国服务业发展质量不高、国际竞争力不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要提升服务业质量和效率,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要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文化旅游、交通运输、医疗养老等,更好适应居民消费结构升级需要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服务业门类多、差异大,发展服务业不能靠大而化之的号召,必须针对一行一业、一城一地的具体情况,采取有力措施补短板强弱项。比如,积极发展养老服务和健康产业,更好应对人口老龄化;增加各层次优质教育供给,更好满足广大家庭对子女教育的热切期盼;大力提升城市交通服务能力和水平,解决拥堵、停车难等突出问题。
着力在实体经济有效投资领域补短板。投资在当期是国内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未来则是供给体系结构质量和能力的重要决定因素。要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的力度,根据“十三五”规划要求和今后更长远发展需求,精心谋划和开工建设一批重大项目。各地也要根据当地发展需要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同时,要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加大实体经济各产业技术更新改造投资,不断做强做优做大实体经济,坚决防止实体经济空心化、边缘化、低端化。
着力在精准脱贫方面补短板。当前,全党全国对精准脱贫工作高度重视,资金投入和工作力度不断加大,精准脱贫正在有规划按步骤、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农村贫困这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大短板将会如期补上。在这一过程中,要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特别是要增强贫困群众和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把扶贫同扶智、扶志更好结合起来,加快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增强造血功能和脱贫意志,确保在2020年后脱贫地区持续发展进步、脱贫群众持续增收致富。
着力在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方面补短板。在城镇化水平持续提高、农村人口比重逐步降低的时代背景下,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新型城镇化战略有机结合起来,加大对农村的精准投入,加强农村水电路气房等建设,促进城乡之间要素合理流动、高效配置,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区域发展差距和短板的存在,蕴含着区域发展的潜力和动力。要根据新形势新要求实施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充分调动各地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扎实推进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积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不断培育新的增长极增长带,努力在扭转区域分化态势、提高区域发展协调性中为全国经济发展提供内生动力。
着力在优化营商环境等制度供给方面补短板。要在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上下功夫、见实效,既要防止只亲不清,又要避免只清不亲,努力使亲有足够的温度、清有明确的尺度。完善公平竞争政策,坚决废除妨碍市场公平竞争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严格保护产权和知识产权,促进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共同发展。对照国际先进营商环境标准,找出差距,加快改进,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打造国内外企业投资创业的乐园。 加强对补短板的政策支持
经济中的短板有些是长期存在的,有些是新出现的,都是经济结构性矛盾的重要体现,不会自动填平补齐,必须采取既有针对性又有力度的措施加以解决。
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为补短板提供有效的财政金融支持。宏观政策要體现逆周期特征:财政政策要在扩大内需和结构调整上发挥更大作用,货币政策要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为此,应加大对短板领域的减税降费力度,让企业轻装上阵。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和进度,优先支持补短板。补短板不是急就章,必须与防风险结合起来。要坚定做好去杠杆工作,促进宏观杠杆率稳中有降。对杠杆率过高的企业和地方,应加强债务控增量、化存量工作;对杠杆率较低的企业和地方,应允许其根据需要适当扩大债务融资,积极有效支持补短板。在严控风险的基础上,用好用足地方政府发债额度,保障城乡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资金需要,防止半拉子工程。要切实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意愿、能力和水平,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形成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加强和完善金融监管,规范和约束资本行为,严禁对房价房租等基本民生产品和服务价格进行投机炒作,坚决扭转资金脱实向虚倾向。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补短板需要“有形的手”和“无形的手”共同发力。应深入推进简政放权,该放的彻底放开,该管的切实管好。从企业和社会的现实需要出发,提供更多优质公共服务,这也是补短板的题中应有之义。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深化国企国资改革,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重视发挥民营资本和外资企业在补短板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和对内开放,充分调动社会力量补短板,形成各种要素资源踊跃向短板领域汇聚的态势。
强化激励机制,完善容错纠错机制。短板要靠人来补。要为各类人才干事创业搭建宽广舞台,创造宽松环境,激励广大干部和各类人才勇于改革创新,敢于担当作为。落实容错纠错机制,加强正向激励,引导广大干部保持良好精神状态。只要13亿多人民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起来、释放出来,任何短板都可以补上,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
补短板是优化供给结构和扩大有效需求的结合点,是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结合点,是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的结合点,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努力做好补短板这篇大文章。
(摘自10月10日《人民日报》。作者为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
今年7月31日,习近平同志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上半年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一个重要思想和重大举措是:把补短板作为当前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这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补短板是保持经济平稳运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补短板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重点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补短板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需要补短板。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同时稳中有变。从主要经济指标看,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结构持续优化,同时在某种程度上呈现出供给强、需求弱,宏观强、微观弱的反差。比如,包括基础设施在内的投资增速持续走低;实体经济困难增多,特别是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很突出。无论是当前保持经济稳中向好态势,还是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都需要加强补短板。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补短板。目前,我国经济总体上仍处于国际分工产业链、价值链中低端,供给体系质量不高,高端供给的短板明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就要集聚整合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要素资源,使各产业各领域的发展质量不断提升,使经济发展中的高质量部分比重不断提升。补短板,从根本上说就是要补高质量发展的短板。
全面协调推进“三去一降一补”重点任务需要加强补短板。近年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各项工作持续推进、成效明显。同时,受多种因素制约,几大任务的完成情况在客观上存在不平衡。其中,补短板内容广泛、任务繁重,虽已取得不少积极进展,但许多方面的短板依然存在、亟待补上。可以说,在“三去一降一补”重点任务中,补短板本身已成为一个相对的短板。
还应指出的是,通过加强补短板,巩固和发展经济稳中有进、稳中向好态势,迈向高质量发展,也是有效应对中美经贸摩擦和各种风险挑战的底气所在。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补短板的主要任务
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短板。从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着力在一些重点领域补短板。
着力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新动能培育方面补短板。要瞄准受制于人的关键核心技术,痛下决心、保持恒心,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充分利用我国市场规模巨大和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强化市场机制作用和企业主体地位,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形成创新成果源源不斷推出和持续转化应用的良性循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使之尽早成为经济发展的顶梁柱。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现旧貌换新颜,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着力在现代服务业和民生急需领域补短板。多年来,我国服务贸易存在大量逆差,反映出我国服务业发展质量不高、国际竞争力不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要提升服务业质量和效率,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要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文化旅游、交通运输、医疗养老等,更好适应居民消费结构升级需要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服务业门类多、差异大,发展服务业不能靠大而化之的号召,必须针对一行一业、一城一地的具体情况,采取有力措施补短板强弱项。比如,积极发展养老服务和健康产业,更好应对人口老龄化;增加各层次优质教育供给,更好满足广大家庭对子女教育的热切期盼;大力提升城市交通服务能力和水平,解决拥堵、停车难等突出问题。
着力在实体经济有效投资领域补短板。投资在当期是国内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未来则是供给体系结构质量和能力的重要决定因素。要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的力度,根据“十三五”规划要求和今后更长远发展需求,精心谋划和开工建设一批重大项目。各地也要根据当地发展需要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同时,要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加大实体经济各产业技术更新改造投资,不断做强做优做大实体经济,坚决防止实体经济空心化、边缘化、低端化。
着力在精准脱贫方面补短板。当前,全党全国对精准脱贫工作高度重视,资金投入和工作力度不断加大,精准脱贫正在有规划按步骤、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农村贫困这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大短板将会如期补上。在这一过程中,要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特别是要增强贫困群众和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把扶贫同扶智、扶志更好结合起来,加快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增强造血功能和脱贫意志,确保在2020年后脱贫地区持续发展进步、脱贫群众持续增收致富。
着力在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方面补短板。在城镇化水平持续提高、农村人口比重逐步降低的时代背景下,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新型城镇化战略有机结合起来,加大对农村的精准投入,加强农村水电路气房等建设,促进城乡之间要素合理流动、高效配置,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区域发展差距和短板的存在,蕴含着区域发展的潜力和动力。要根据新形势新要求实施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充分调动各地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扎实推进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积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不断培育新的增长极增长带,努力在扭转区域分化态势、提高区域发展协调性中为全国经济发展提供内生动力。
着力在优化营商环境等制度供给方面补短板。要在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上下功夫、见实效,既要防止只亲不清,又要避免只清不亲,努力使亲有足够的温度、清有明确的尺度。完善公平竞争政策,坚决废除妨碍市场公平竞争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严格保护产权和知识产权,促进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共同发展。对照国际先进营商环境标准,找出差距,加快改进,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打造国内外企业投资创业的乐园。 加强对补短板的政策支持
经济中的短板有些是长期存在的,有些是新出现的,都是经济结构性矛盾的重要体现,不会自动填平补齐,必须采取既有针对性又有力度的措施加以解决。
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为补短板提供有效的财政金融支持。宏观政策要體现逆周期特征:财政政策要在扩大内需和结构调整上发挥更大作用,货币政策要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为此,应加大对短板领域的减税降费力度,让企业轻装上阵。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和进度,优先支持补短板。补短板不是急就章,必须与防风险结合起来。要坚定做好去杠杆工作,促进宏观杠杆率稳中有降。对杠杆率过高的企业和地方,应加强债务控增量、化存量工作;对杠杆率较低的企业和地方,应允许其根据需要适当扩大债务融资,积极有效支持补短板。在严控风险的基础上,用好用足地方政府发债额度,保障城乡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资金需要,防止半拉子工程。要切实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意愿、能力和水平,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形成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加强和完善金融监管,规范和约束资本行为,严禁对房价房租等基本民生产品和服务价格进行投机炒作,坚决扭转资金脱实向虚倾向。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补短板需要“有形的手”和“无形的手”共同发力。应深入推进简政放权,该放的彻底放开,该管的切实管好。从企业和社会的现实需要出发,提供更多优质公共服务,这也是补短板的题中应有之义。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深化国企国资改革,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重视发挥民营资本和外资企业在补短板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和对内开放,充分调动社会力量补短板,形成各种要素资源踊跃向短板领域汇聚的态势。
强化激励机制,完善容错纠错机制。短板要靠人来补。要为各类人才干事创业搭建宽广舞台,创造宽松环境,激励广大干部和各类人才勇于改革创新,敢于担当作为。落实容错纠错机制,加强正向激励,引导广大干部保持良好精神状态。只要13亿多人民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起来、释放出来,任何短板都可以补上,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
补短板是优化供给结构和扩大有效需求的结合点,是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结合点,是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的结合点,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努力做好补短板这篇大文章。
(摘自10月10日《人民日报》。作者为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