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的心电图诊断分析

来源 :家庭心理医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wujun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探讨心电图分析时心房颤动的诊断价值,用动态心电图仪24h记录患者的心电图,心房颤动常开始于T波上或ST段内,由P-on-T现象房性早搏诱发。方法:对临床40例心房颤动患者房颤患者在24h内均出现过1.5s以上的长RR间期。心电图上P波消失,代之以f波。心电图上R-R间距极不规整。QRs综合波通常是窄的,如伴有差异性传导、束支传导阻滞或WPW可增宽。结论:房颤发作时的心电图是诊断房颤的"金标准"。如果房颤发作不甚频繁,可使用动态心电图;如果发作不频繁,事件记录仪对获得房颤发作的心电学资料有所帮助。
  关键词:心房颤动;心电图;动态心电图
  【中图分类号】R4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1-0189-01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多有心房扩大,房内传导延迟与心房不应期的改变,心房颤动是异位激动所诱发的,其心房存在着多发"折返激动",即是母环加子环的多折返激动所致。激动频率快为350~600 bpm,致使心房失去了正常有效的收缩,丧失了辅助泵的作用。是一种室上性心律失常,特点为心房活动不协调,继之心房功能恶化和结构重构。在体表心电图(ECG)上,房颤表现为正常的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形状、时限不等的快速振荡波或纤维颤动波[1]。当房室传导未受损时,可导致快速不规律的心室反应。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心内科收治的心房颤动患者40例临床心电图诊断分析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收治的40例心房颤动患者,男25例,女15例,年龄26~83岁,平均65岁,其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3例,风湿性心脏病10例,高血压病7例,扩张型心肌病5例,肺心病3例,特发性房颤1例。
  1.2方法: 动态心电图显示心房颤动时P波消失,代之以无序的心房波形不同、振幅大小不等、波形间距不等、波间无等电位线的f波,频率350~600次/min。心房颤动可呈短阵偶发,24h发作1阵至数阵,或频发,24h达数百阵以上。动态心电图可完整地记录到每阵心房.颤动开始及终止的情况,历时数秒、数分或数小时。心房颤动常开始于T波上或ST段内,由P-on-T现象房性早搏诱发。终止时的代偿间歇有长有短:短代偿间歇,指f-P间期比基本窦性P-P间期短,见于房-窦传入阻滞;超代偿间歇,f-P间期比一个基本窦性P-p间期长;继发性心脏停搏,停搏时间≥3.0s。较长时间的停搏可引起晕厥或发作阿斯综合征。持续性心房颤动可长达数年、数十年至终身而不再恢复窦性心律。
  2结果
  对临床40例心房颤动患者房颤患者在24h内均出现过1.5s以上的长RR间期。P波消失;心室搏动节律完全不规则;在各导联中均为不规则低振幅的波动,即大小不同、形态各异、间隔不均匀的f波,其频率为350~600bpm。房颤的心室律极为不匀齐的原因是房室交界区隐匿性传导。心电图上P波消失,代之以f波。心电图上R-R间距极不规整。QRs综合波通常是窄的,如伴有差异性传导、束支传导阻滞或wPw可增宽。
  3讨论
  心房颤动是常见的极速型房性快速心律失常,心房颤动发生率位居于窦性心律失常、早搏、房性心动过速之后排在第四位。心房颤动是慢性心律失常中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根据动态心电图上出现快速不规则的心房颤动f波做出心房颤动诊断,自律性异常、触发活动、折返等都参与了心房颤动的发生与维持。心房颤动发生后产生的电重构导致的继发性电生理改变有利于心房颤动的维持与复发[2]。
  由于心房率极快不规则,使心房除极强弱不一,只有部分激动传至房室结。
  由于隐匿性传导的存在,房室结不应期不断产生变化,抵达房室结的激动在房室结区内不规则传导,故而导致心室律绝对不整,一般新近发生而又未经治疗的房颤心室率平均在100~160 bpm,此时心室律极不规则。心房颤动在临床上较心房扑动常见,多发生于有明显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如风湿性心脏病,特别是二尖瓣狭窄、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肺心病、缩窄性心包炎等。正常人偶尔可发生心房颤动,如情绪激动、过度紧张、中毒、外科手术可诱发[3]。粗颤常见于风湿性心脏病与左心房扩大者以及近期出现者;细颤常见于冠心病而不伴有心房明显增大者以及持续多年的心房颤动。心房颤动伴室性早搏可能洋地黄过量,也可能是并发的心力衰竭所致;心房颤动伴室内差异性传导或原有束支传导阻滞,反映洋地黄不足,二者需加以鉴别。
  f波是诊断房颤唯一可靠的根据,但必须除外技术原因或其他原因造成的假象;在Ⅱ、Ⅱ、V1导联上应注意观察,在QRS波前一定的位置上有无规律出现的P波,无肯定的P波存在,应首先考虑房颤,并设法证实或排除;室律完全不整,是诊断房颤的重要参考条件,但不是绝对条件,应注意其他引起室律不整的心律失常,或存在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心房颤动波的粗细差别很大,通常将f波的振幅超过1 mm者,称为粗大型房颤[4];f波的振幅在1 mm以下者,称为纤细型房颤,f波纤细者频率快,且易被遮盖;未经治疗的房颤,心室率一般在120~180 bpm;房颤时,QRS一般为室上性,但由隐匿性传导和室内差异性传导,常常使QRS增宽变形;而房颤时合并室早者并不少见,应注意二者的鉴别。
  参考文献
  [1]向娟,张代富.心房颤动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心血管病学进展,2007,6(28):853-885.
  [2]卢喜烈.现代心电图诊断大全[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6:75.
  [3]李天德. 动态心电图图谱[M].北京:金盾出版社,1993:6.
  [4]郭继鸿.迷走神经性房颤[J].临床心电学杂志,2000,9(1):51-52.
其他文献
摘要: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临床上常见的周围血管阻塞性疾病,多由于手术后长时间卧床、术前应用抗凝药物,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减慢造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如得不到及时治疗,血栓可进一步扩展,严重者可导致肺栓塞,危及生命。因此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笔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74例,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彩色多普勒;深静脉血栓  【中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的临床诊断。方法:对疑似此病的患者进行诊断。结论:虽然部分病例可根据病史和临床表现疑为流感嗜血杆菌感染,但必须通过实验室检查确诊。  关键词:呼吸内科;流感嗜血杆菌肺炎;诊断  【中图分类号】R56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1-0180-01  0.流感嗜血杆菌肺炎(hemophilus influenzae pneumo
期刊
摘要: 目的:观察肥厚型心肌病的超声心动图特点。方法:对临床确诊的32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超声心动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心室间隔厚度≥13mm,心室间隔厚度与左心室后壁厚度的比值大于1.3,收缩期二尖瓣前叶异常向前运动,及左室流出道狭窄。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HOCM)3例,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HNCM)29例。结论:观察心脏结构与功能,流出道压差。目前仍是肥厚型心肌病诊断最常用、最可靠、最经
期刊
摘要: 目的:观察旋转振动排痰仪在改善神经外科卧床患者呼吸状况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50例神经外科卧床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徒手叩背排痰,观察组采用旋转振动排痰仪进行排痰。比较两组病人排痰效果及血氧饱和度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排痰效果及血氧饱和度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排痰方法:两组病人均给予雾化吸入、排痰、吸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血像及骨髓像形态学改变对诊断临床意义。方法:对2012年3月2013年6月收治的住院均符合急性白血病诊断标准的急性白血病患者90例血像及骨髓像检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确诊分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70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20例。结论:外周血白细胞升高,一般为30×109~50×109/L。血色素、红细胞、血小板计数常降低。骨髓增生多呈极度或明显活跃,少数可呈增生低下。对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主动脉瓣狭窄的超声心动图及临床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主动脉瓣狭窄患者超声心动图检查资料分析。结果:主动脉瓣狭窄,二维超声心动图可观察主动脉瓣膜形态,测量开放间距,主动脉根部短轴切面上测量瓣口面积;彩色多普勒及频谱多普勒可提供血流动力学变化的信息,增加二维超声的诊断准确性。结论:超声心动图成为诊断主动脉瓣狭窄的最主要的方法,超声检查方法具有准确、属无创伤性、操作简单等优点
期刊
摘要:目的: 比较使用桡动脉固定器采集动脉血与传统动脉采血一次成功率的临床效果对比与观察。方法: 呼吸内科经桡动脉采集动脉血,检测血气分析的患者200例,成年男性或女性,年龄在50岁-80岁之间,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00例。对照组为传统桡动脉采血法,实验组为使用桡动脉固定器进行桡动脉采血法。对比动脉穿刺成功率及疼痛程度。结果: 实验组穿刺成功率及疼痛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
期刊
关键词:输液室;护患纠纷;预防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1-0185-0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法制观念的增强,患者及其家属对护士的技术水平和护理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急诊输液室的日常工作中,护患纠纷难免发生。为此,笔者对2011- 2013年发生在本院急诊输液室的19例护患纠纷的原因进行分析,旨在寻找问题,探讨管理对策,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检验肺炎支原体抗体的临床意义。方法:对肺炎支原体患者50例进行被动凝集法检测及分析临床意义。结果:肺炎支原体感染后7天出现阳性,10~30天达高峰,12~26周逐渐降低。结论:被动凝集法测定抗体滴度,特异性高,敏感度高,操作简单,可重复操作,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的测定有助于判断患儿的病情,为临床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支原体肺炎;被动凝集法;临床意义  【中图分类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CT诊断在脑血管畸形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2例脑血管畸形患者CT图像表现进行分析。结果:CT表现为斑点状高密度病变,显示不规则混杂密度灶,可有钙化,并呈斑点或弧线形强化,水肿和占位效应缺乏。可合并脑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萎缩等改变。36例为斑点状高密度病变,12例为略高密度病变,4例未见明确异常。结论:CT血管成像安全、快速、无创、准确性高,可作为脑血管病变的首选检查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