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知识既有工具性的特点,又有人文性的特点。小学语文教学是基础,需要在教学中重视其工具性的特点,进而在工具性的教学中渗透人文性;而词语是语文的基础知识,教师需要借助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词语含义,并能够结合语境理解相同词语在不同环境下表达的语义,加强对词语的情感理解,从而深刻理解语句的内涵,提升语文学习效果,以下是本人在词语教学方面的几点做法,不足之处请各位同仁多提宝贵意见。
一、结合上下文语境开展词语教学
結合上下文语境开展词语教学,是语文教学中常用的词语教学形式,能够帮助学生快速且准确地理解词语的含义,进而理解教学内容。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思考,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解释词语,准确率较高,且有利于学生掌握全文的中心思想;课文中语句关系较为复杂,很多词语对于小学学生而言抽象意义更为明显,学生常常在理解这样的词语时显得吃力,故而教师应指导学生结合词语前后语句的含义,探究语句之间的关系,进而准确理解词语。
二、运用对比的形式促使学生理解词语
语文教学不应只是机械性地记忆、理解词语,研究课文使用的修辞手法,最主要的是在学习的过程中运用比较、归纳等形式体会课文的真正含义,一字一句的理解课文,发现课文的特点。因此,词语教学中也应积极运用对比的形式,增加学生对词语的理解。首先,比较近义词的含义。近义词含义相近,通过对比发现近义词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了解作者的真正用意,体会作者使用词语时的情感、观点和态度等。其次,比较不同的词语。两个不同词语的比较,其含义形成强烈的反差,更加有利于学生领会词语的含义,体会课文的内涵,并能领悟作者或是课文主人公的情感和思想。最后,比较同一个词语的不同含义。相同的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解释,对比该词语的不同含义。例如:“才”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解释,学生不能根据日常对话中对“才”的理解,解释课文中“才”的含义;而是应根据本文表达的主要思想、作者的情感,合理对“才”做出解释,才能正确理解课文。
三、合理运用演示方法落实教学
通过演示解释词语含义,可使学生直观地理解词语,并对词语有深刻的印象。演示的方法有三种:第一,学生表演。小学阶段的学生比较喜欢模仿和表演,教师讲解词语含义的过程中,为加深学生对词语的印象,可以利用学生的表演欲望,安排表演教学。而学生也可以通过表演过程中的肢体语言、神态变化等理解词语的含义,词语教学效果较好。第二,教师表演。教师通过表演解释词语含义时,需要注意表情、语言、肢体动作都应透露着对词语的解释。例如:教师演示“一丝丝喜悦”时,高兴的表情不宜过大,且应带着一点的忧伤,形象的解释“一丝丝喜悦”,表达虽然高兴,但还夹杂着一点不高兴,加强学生对“一丝丝”的理解。第三,利用多媒体进行演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已经走进课堂,教师讲解词语含义的过程中,可以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优势,直观、形象的解释词语。
四、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
课文内容来自于作者对生活的理解和认识,若是语文教学脱离实际生活,语文则显得枯燥无味,失去生命力。因此,词语教学中应结合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激活学生的想象力,使其将生活现象与词语含义结合在一起,进而切实体会词语,深刻理解并记忆词语。例如:讲解与颜色有关的词语时,学生很难理解词语形容的具体颜色,教师可以描述不同的颜色的词语与生活中存在的真实物体联系在一起,能够使学生了解词语形容的具体颜色;同时,通过与生活相连的方式,学生很快学会联想,遇到类似的词语时,首先联想到自己的生活。可见,联系学生实际生活的词语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提高词语教学效果。
五、分析词语的组成和形体
分析词语的组成和形体,可以与阅读教学相结合,通过反复阅读、大量阅读,促使学生掌握生字的组成,进而利用对生字的了解,分析词语的组成和形体,从词语的读音、字形等方面理解词语,进而理解课文呢,感悟课文情感,并增加学生的语感,帮助学生通过语感理解词语,有利于学生的语言能力发展。故而,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能力,适当采用分析词语组成和形体的形式展开教学,增加学生对词语的理解。
小学语文词语教学中,应结合上下文语境、运用对比形式加深学生的理解、结合演示词语以及分析词语的组成和形体等方式,积极开展词语教学。只有学生准确理解词语的含义,才能准确理解文章的内涵,并明确表达自己的想法。
邢红伟,边敏,山东淄博市临淄区实验小学教师。
一、结合上下文语境开展词语教学
結合上下文语境开展词语教学,是语文教学中常用的词语教学形式,能够帮助学生快速且准确地理解词语的含义,进而理解教学内容。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思考,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解释词语,准确率较高,且有利于学生掌握全文的中心思想;课文中语句关系较为复杂,很多词语对于小学学生而言抽象意义更为明显,学生常常在理解这样的词语时显得吃力,故而教师应指导学生结合词语前后语句的含义,探究语句之间的关系,进而准确理解词语。
二、运用对比的形式促使学生理解词语
语文教学不应只是机械性地记忆、理解词语,研究课文使用的修辞手法,最主要的是在学习的过程中运用比较、归纳等形式体会课文的真正含义,一字一句的理解课文,发现课文的特点。因此,词语教学中也应积极运用对比的形式,增加学生对词语的理解。首先,比较近义词的含义。近义词含义相近,通过对比发现近义词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了解作者的真正用意,体会作者使用词语时的情感、观点和态度等。其次,比较不同的词语。两个不同词语的比较,其含义形成强烈的反差,更加有利于学生领会词语的含义,体会课文的内涵,并能领悟作者或是课文主人公的情感和思想。最后,比较同一个词语的不同含义。相同的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解释,对比该词语的不同含义。例如:“才”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解释,学生不能根据日常对话中对“才”的理解,解释课文中“才”的含义;而是应根据本文表达的主要思想、作者的情感,合理对“才”做出解释,才能正确理解课文。
三、合理运用演示方法落实教学
通过演示解释词语含义,可使学生直观地理解词语,并对词语有深刻的印象。演示的方法有三种:第一,学生表演。小学阶段的学生比较喜欢模仿和表演,教师讲解词语含义的过程中,为加深学生对词语的印象,可以利用学生的表演欲望,安排表演教学。而学生也可以通过表演过程中的肢体语言、神态变化等理解词语的含义,词语教学效果较好。第二,教师表演。教师通过表演解释词语含义时,需要注意表情、语言、肢体动作都应透露着对词语的解释。例如:教师演示“一丝丝喜悦”时,高兴的表情不宜过大,且应带着一点的忧伤,形象的解释“一丝丝喜悦”,表达虽然高兴,但还夹杂着一点不高兴,加强学生对“一丝丝”的理解。第三,利用多媒体进行演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已经走进课堂,教师讲解词语含义的过程中,可以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优势,直观、形象的解释词语。
四、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
课文内容来自于作者对生活的理解和认识,若是语文教学脱离实际生活,语文则显得枯燥无味,失去生命力。因此,词语教学中应结合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激活学生的想象力,使其将生活现象与词语含义结合在一起,进而切实体会词语,深刻理解并记忆词语。例如:讲解与颜色有关的词语时,学生很难理解词语形容的具体颜色,教师可以描述不同的颜色的词语与生活中存在的真实物体联系在一起,能够使学生了解词语形容的具体颜色;同时,通过与生活相连的方式,学生很快学会联想,遇到类似的词语时,首先联想到自己的生活。可见,联系学生实际生活的词语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提高词语教学效果。
五、分析词语的组成和形体
分析词语的组成和形体,可以与阅读教学相结合,通过反复阅读、大量阅读,促使学生掌握生字的组成,进而利用对生字的了解,分析词语的组成和形体,从词语的读音、字形等方面理解词语,进而理解课文呢,感悟课文情感,并增加学生的语感,帮助学生通过语感理解词语,有利于学生的语言能力发展。故而,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能力,适当采用分析词语组成和形体的形式展开教学,增加学生对词语的理解。
小学语文词语教学中,应结合上下文语境、运用对比形式加深学生的理解、结合演示词语以及分析词语的组成和形体等方式,积极开展词语教学。只有学生准确理解词语的含义,才能准确理解文章的内涵,并明确表达自己的想法。
邢红伟,边敏,山东淄博市临淄区实验小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