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的教材为教师创造性的教学创设了较大的空间”,因此,在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时,我们不能把教材神化,把教材视为“钦定的文件”,而要重组教材,对教材适当进行整合、拓展,赋予它新的生命,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利用教材。
【关键词】选修教材;教材重组;词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符合高中生品鉴古代诗词文的要求,引导学生学习鉴赏众多名家的作品,从而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收获精神的充实、情感的丰富、人格的提升与兴趣的培养。在赏析部分词篇目,教师可以将词的部分进行整合教学。如何整合选修教材中词的篇目呢?整体按照“词的流变”发展建构:从温庭筠《菩萨蛮》、韦庄《菩萨蛮》,到李煜《虞美人》,再到李清照《一剪梅》,再到姜夔《扬州慢》、周邦彦《苏幕遮》,最后到纳兰性德《长相思》。这么整合的依据是什么?
一、词兴起于晚唐
王国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何谓“伶工之词”呢?伶工是演奏音乐的乐师,不管是温庭筠,不管是韦庄,不管是冯延巳,他们所写的词都是给音乐配的歌词,是给乐师和乐妓去唱的歌词,所以是“伶工之词”。因此先鉴赏晚唐时期温庭筠《菩萨蛮》、韦庄《菩萨蛮》,并以此为例,让学生了解花间词往往是以相思爱情的题材,用香艳绮丽的语言来写作。正如纳兰性德所言:“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
二、词发展于五代
王国维说,词到了李煜,眼界始大,感慨遂深。他还举了例证:“‘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流水落花出去也,天上人间’,《金荃》《浣花》能有此气象吗?”《金荃》是温庭筠的词集名字,《浣花》是韦庄的词集名。他说,温庭筠、韦庄的词能有这样的气象吗?此时鉴赏李后主破国亡家后的代表作《虞美人》及课后练习中,同时期作品《浪淘沙》。同时,通过李煜和温庭筠、韦庄的对比,感受李煜词风的变化,明白“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知晓词没有停滞在“歌词之词”这一阶段,而是变成“诗化之词”。词就变成了一种新体的诗,词和诗一样,成为“志之所之也”,是表达自己真正内心的情意了。人们可以光明正大地用写诗的心情来填写歌词了。
三、词繁荣于北宋,派生于南宋
词至北宋发展到了鼎盛时期,我们可以结合必修四词单元,了解豪放派和婉约派词风的异同。豪放派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婉约派如:柳永《雨霖铃》、李清照《声声慢》《一剪梅》。通过细读,读出 豪放派的特点:视野广阔,气象恢宏;读出婉约派的特点:内容窄狭,结构缜密,音律谐婉,具有一种柔婉之美。同时,借助名家的评论,进一步揣摩,提高审美能力。王国维如是说:“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无二人之胸襟而学其词,犹东施之效捧心也。”而一般人没有苏东坡跟辛弃疾的理想,没有他们的遭遇,没有他们的生活,只是在表面上做出一个豪放的样子而已。而对于婉约词风,此时需和学生探讨婉约派和花间派的异同。婉约词上承花间词,去其浮艳,多了几分雅致,情思真切,形式上以蕴藉雅正见长,语言秀丽而清新。以李清照为例,李清照词中抒发的往往是发自内心的情感,她喜欢把典雅的语言用得自然,把俚语用得雅致,两者相融,别有风致。
宋词的发展历史就是一个不断求新求变的过程。词至宋末,婉约、豪放两派已经各自显出自身的弊病来了,或温软无力,或豪放过甚流于粗犷。这又是一个需要新变的时期,也只有新变,宋词方能更上层楼。这怎么办呢?那就只能人工“雅化”,即不要直说,写得含蓄一点,写得隐藏一点,制造出一种深度。这就有了后来周邦彦、姜夔的词。词论家往往将两人相提并论,探讨他们“人工”雅化的艺术特征。通过赏析周邦彦《苏幕遮》、姜夔《扬州慢》,学习他们在追求淳雅的过程中,有意地移诗赋入词,借鉴楚辞的“香草美人”象征,善于铺事用典等手法。结合必修中柳永《雨霖铃》,体会婉约词风的变化。柳永、周邦彦、姜夔,他们分别代表了宋代婉约派词风由俗到雅的三个重要发展阶段。这种新变色彩,使后世文学,尤其是清初词坛推崇备至。这也让朱彝尊他们看到了复兴词坛的希望。
四、词至清代又出现了中兴气象
其中纳兰性德被誉为“清朝第一词人”,纳兰性德是清代最有灵气的词人。国学大师王国维对他评价极高,“北宋以来,一人而已。”足以见其在词坛地位之高。纳兰性德的词,风格清丽灵动,佳句辈出,如“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当时只道是寻常”“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他的词代表了清代婉约词派的最高艺术水准。此时带领学生品鉴纳兰性德的《长相思》。从中了解这位伟大词人一生的爱恨情仇,升降浮沉,悲欢离合。
综上所述,教师结合必修教材,对选修教材的词部分进行整合教学,便可将高中词教学捋出了一条清晰的思路,让学生接触多风格,并厘清风格演化,寻觅词的中思力,体验词完整的历史。
词的整合教学不是简单的罗列,而是要在整合的过程中,融入教师的教学思想,体现出词本身的特质、发展。这不仅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母语意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而且鼓励学生进行词创作。同时,也能引领学生诗词方面的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在有关选修模块中,就自己喜欢的学习内容进行研习,为今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编辑:马梦杰)
【关键词】选修教材;教材重组;词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符合高中生品鉴古代诗词文的要求,引导学生学习鉴赏众多名家的作品,从而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收获精神的充实、情感的丰富、人格的提升与兴趣的培养。在赏析部分词篇目,教师可以将词的部分进行整合教学。如何整合选修教材中词的篇目呢?整体按照“词的流变”发展建构:从温庭筠《菩萨蛮》、韦庄《菩萨蛮》,到李煜《虞美人》,再到李清照《一剪梅》,再到姜夔《扬州慢》、周邦彦《苏幕遮》,最后到纳兰性德《长相思》。这么整合的依据是什么?
一、词兴起于晚唐
王国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何谓“伶工之词”呢?伶工是演奏音乐的乐师,不管是温庭筠,不管是韦庄,不管是冯延巳,他们所写的词都是给音乐配的歌词,是给乐师和乐妓去唱的歌词,所以是“伶工之词”。因此先鉴赏晚唐时期温庭筠《菩萨蛮》、韦庄《菩萨蛮》,并以此为例,让学生了解花间词往往是以相思爱情的题材,用香艳绮丽的语言来写作。正如纳兰性德所言:“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
二、词发展于五代
王国维说,词到了李煜,眼界始大,感慨遂深。他还举了例证:“‘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流水落花出去也,天上人间’,《金荃》《浣花》能有此气象吗?”《金荃》是温庭筠的词集名字,《浣花》是韦庄的词集名。他说,温庭筠、韦庄的词能有这样的气象吗?此时鉴赏李后主破国亡家后的代表作《虞美人》及课后练习中,同时期作品《浪淘沙》。同时,通过李煜和温庭筠、韦庄的对比,感受李煜词风的变化,明白“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知晓词没有停滞在“歌词之词”这一阶段,而是变成“诗化之词”。词就变成了一种新体的诗,词和诗一样,成为“志之所之也”,是表达自己真正内心的情意了。人们可以光明正大地用写诗的心情来填写歌词了。
三、词繁荣于北宋,派生于南宋
词至北宋发展到了鼎盛时期,我们可以结合必修四词单元,了解豪放派和婉约派词风的异同。豪放派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婉约派如:柳永《雨霖铃》、李清照《声声慢》《一剪梅》。通过细读,读出 豪放派的特点:视野广阔,气象恢宏;读出婉约派的特点:内容窄狭,结构缜密,音律谐婉,具有一种柔婉之美。同时,借助名家的评论,进一步揣摩,提高审美能力。王国维如是说:“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无二人之胸襟而学其词,犹东施之效捧心也。”而一般人没有苏东坡跟辛弃疾的理想,没有他们的遭遇,没有他们的生活,只是在表面上做出一个豪放的样子而已。而对于婉约词风,此时需和学生探讨婉约派和花间派的异同。婉约词上承花间词,去其浮艳,多了几分雅致,情思真切,形式上以蕴藉雅正见长,语言秀丽而清新。以李清照为例,李清照词中抒发的往往是发自内心的情感,她喜欢把典雅的语言用得自然,把俚语用得雅致,两者相融,别有风致。
宋词的发展历史就是一个不断求新求变的过程。词至宋末,婉约、豪放两派已经各自显出自身的弊病来了,或温软无力,或豪放过甚流于粗犷。这又是一个需要新变的时期,也只有新变,宋词方能更上层楼。这怎么办呢?那就只能人工“雅化”,即不要直说,写得含蓄一点,写得隐藏一点,制造出一种深度。这就有了后来周邦彦、姜夔的词。词论家往往将两人相提并论,探讨他们“人工”雅化的艺术特征。通过赏析周邦彦《苏幕遮》、姜夔《扬州慢》,学习他们在追求淳雅的过程中,有意地移诗赋入词,借鉴楚辞的“香草美人”象征,善于铺事用典等手法。结合必修中柳永《雨霖铃》,体会婉约词风的变化。柳永、周邦彦、姜夔,他们分别代表了宋代婉约派词风由俗到雅的三个重要发展阶段。这种新变色彩,使后世文学,尤其是清初词坛推崇备至。这也让朱彝尊他们看到了复兴词坛的希望。
四、词至清代又出现了中兴气象
其中纳兰性德被誉为“清朝第一词人”,纳兰性德是清代最有灵气的词人。国学大师王国维对他评价极高,“北宋以来,一人而已。”足以见其在词坛地位之高。纳兰性德的词,风格清丽灵动,佳句辈出,如“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当时只道是寻常”“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他的词代表了清代婉约词派的最高艺术水准。此时带领学生品鉴纳兰性德的《长相思》。从中了解这位伟大词人一生的爱恨情仇,升降浮沉,悲欢离合。
综上所述,教师结合必修教材,对选修教材的词部分进行整合教学,便可将高中词教学捋出了一条清晰的思路,让学生接触多风格,并厘清风格演化,寻觅词的中思力,体验词完整的历史。
词的整合教学不是简单的罗列,而是要在整合的过程中,融入教师的教学思想,体现出词本身的特质、发展。这不仅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母语意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而且鼓励学生进行词创作。同时,也能引领学生诗词方面的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在有关选修模块中,就自己喜欢的学习内容进行研习,为今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编辑:马梦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