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2月10日,在非洲北部国家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当地一家法庭外站着数名表情严肃的安保人员,警戒着這个国家“规格”最高的庭审。受审的人是阿尔及利亚前总理乌叶海亚。法庭以挪用公款、滥用职权和腐败等罪名判处乌叶海亚15年监禁,同时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总统的慈悲不适合那些参与腐败的人。”阿尔及利亚新当选总统、74岁的阿卜杜勒-马吉德·塔布纳铁下心要铁腕治腐。他这句铿锵有力的声明,成为2019年国际反腐风云的生动注脚。
这一年,不少卸任、现任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深陷腐败丑闻或被移送司法。腐败仍是一些国家难以消除的痼疾;另一方面,各国纷纷重拳出击、建章立制,展开反腐败行动,努力铲除滋生腐败的温床。
破题区域性腐败任重道远
欧洲这几年不太平,今年尤甚。法国抗议政府加征燃油税的“黄衫运动”持续蔓延,英国脱欧之路上两派依旧吵得火热。老牌发达国家纷纷走“回头路”,在民粹主义与全球化之间摇摆不定,民众对公义、腐败问题更加敏感。
“作为政治人物,我们应该不断反思自己的做人做事方式。”在“黄衫运动”期间,法国环保部长、前国民议会议长德鲁吉的一席话为他攒了不少人品,不过,“帅不过三秒”的梗在西方政坛特好使。马上有媒体调查后揭露,德鲁吉在担任国民议会期间,同自己的妻子多次动用公家资源组织奢华晚宴和装修官邸。总理菲利普随即召见德鲁吉,要求对装修住房的事作出调查。德鲁吉保证调查透明,如果经费使用有问题,他会自己掏腰包还钱。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12月, 法国退休改革引发史无前例的大罢工,负责此项改革的政府高级专员让-保罗·德勒瓦被媒体挖出没有如实申报个人财产。德勒瓦的政治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申报丑闻更是让焦头烂额的法国政府雪上加霜。
在西方社会,新闻媒体揭发人物丑闻和“幕后交易”,甚至塑造政治人物形象。他们维持公义,也不耻于充当党派博弈的工具。
今年最想对媒体发表意见的人,还有奥地利前副总理海因茨-克里斯蒂安·施特拉赫。5月,德国媒体曝光一段视频,显示他在奥地利国民议会2017年10月选举前与自称俄罗斯寡头侄女的女子密会。该女子承诺会给这位副总理和他领导的政党一笔巨款来充当政治经费,而作为交换,这位副总理则表示将把一段国有公路的合同交给她来承包。施特拉赫随后递交了辞呈。
另一名可能被赶下台的总理,是捷克总理巴比什。他被指控涉嫌隐匿、转移国有资产,金额达数百万欧元。捷克司法部门今年4月就此问题建议起诉巴比什,他随即撤换了司法部长。民众质疑其妨碍司法公正,数十万捷克民众因此走上街头抗议,呼吁巴比什辞职,其政治生涯很可能就此断送。
这一年,国家政策变更、腐败问题引发了欧洲多国“史上第一”大游行,不少政治丑闻,正是在公众与媒体的聚焦中被揭露,从而牵出腐败政客。在中东的以色列,同样创造了一个“史上第一”。11月21日,以色列检方以受贿、欺诈和背信三项罪名正式起诉总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使他成为以色列历史上首名在位期间受到刑事指控的总理。
处理腐败存量方面,发展中国家也面临着严峻形势。今年4月,一声枪响震动了秘鲁。当天,警察来到前总统阿兰·加西亚的家里,准备将其逮捕。加西亚以“给律师打电话”为由返回卧室锁上门。几秒钟后,沉闷的枪响从房间里传出。
所谓“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名前总统却在他70岁之际,对着脑门扣下了扳机。医院的院长说,他心脏第三次停跳后,命就没了,脑袋上留下两个洞,分别是子弹的出口和入口。媒体报道称,巴西建筑巨头奥德布雷希特为获得利马地铁1号线项目合同,曾向加西亚政府共支付了800万美元贿款。
秘鲁已有五任前总统被起诉或监禁,隔壁的巴西,政治生态同样不容乐观。前总统特梅尔今年3月被逮捕,涉嫌在长达40年时间里实施有组织犯罪,涉案金额巨大。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徐世澄认为,巴西宪法规定联邦众议员和参议员享有豁免权,一般犯罪不受指控和逮捕,而高度分权的联邦制导致国家没有专门而独立的中央反腐败机构,这使得巴西的腐败多年来难以控制,极易形成腐败。在这一地区搅混水的奥德布雷希特公司,又出现在今年哥伦比亚前总统桑托斯的腐败案中,涉嫌在桑托斯竞选总统期间向其提供非法政治献金。墨西哥政府见事不妙,马上“拉黑”了奥德布雷希特公司,下令3年内不准这家企业承接墨西哥联邦政府工程。
加强反腐法规制度建设,是全球的事
加强反腐制度建设,依旧是各国探索的方向。除了传统的易腐领域,高校腐败、学术腐败发生后,对这些方面如何制度化,也引起了更多关注。
今年3月美国曝出名校招生舞弊丑闻,波及6个州的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乔治敦大学等多所知名高等学府,堪称美国有史以来最大一桩高校招生舞弊案。日本多所高校被曝出克扣政府补贴;越来越多韩国大学教授和学者发表科研论文时,特意把自家还在念中学的孩子或政府高官的未成年子女列为“论文共同作者”,从而给孩子的中学成绩单“贴金”……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长马西娅·麦克纳特等人呼吁,对于学术不端问题的治理,人们往往止步于关注对曝光个案的处理而忽视了全面的治理体系建设,他呼吁建立“全国性的、跨越各个相关领域的‘科研政策董事会’来维护科研诚信”。
然而,机制的建立、健全须各方博弈妥协,势必触及相关群体的利益。今年韩国民众对设立高级公职人员犯罪调查处的积极舆论持续升温,民调结果显示,逾六成受访者赞成设立名为“高级公职人员犯罪调查处”的反腐机构。“不赞成的人恐怕是既得利益者吧。”有韩国网友如此调侃。
反腐机制的建立,除民众呼吁外,政治强人从中斡旋,施展其魄力,显得尤为重要。今年初,马来西亚在总理马哈蒂尔的推动下,发布了该国2019年到2023年反腐败计划,这是马来西亚首度制订综合反腐计划。以务实著称的马哈蒂尔在竞选时,就对往昔小打小闹的反腐计划嗤之以鼻,新计划制定后,政府将通过提高政府部门透明度、建立问责制度和倡导诚信风气来“把马来西亚建设成无腐败国家”。 各国推进法规制度建设的同时,也在反腐败多边协作上寻求更多合作的可能。除中南美洲外,另外一块经常被文艺作品描述为“无主之地”的,是出产“血钻”的非洲。2019年,随着“一带一路”的深入,反腐败的中国经验给这片大陆带来了新启示。10月举办的交流课上,赞比亚司法部官员卜娃亚·萨拉姆表示,大部分非洲国家都有专门的反腐败机构,即使各国在国情、制度、文化方面有差异,但和中国一样对反腐有着坚定不移的决心和态度。
年轻人积极介入成为反腐新力量
“在实现公平全球化的过程中,年轻人要求通过问责、正义处理和消除腐败行为。”今年12月9日国际反腐败日,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道出了这一年“令人鼓舞”的世界反腐新潮流。
正义之路并不平坦。自今年10月初以来,伊拉克多地爆发示威抗议政府腐败活动,在这次全国性的抗议活动中,年轻人冲在了最前面,首都巴格达有至少100人丧生、约5500人受伤。伊拉克的“反腐败战争”促成马赫迪在11月向国民议会递交辞呈。
而在韩国,幸运的年轻人不用付出血肉之殇的代价。9月10日,韩国国会主楼前的台阶上,一名年轻的无党派议员李言洙当着众人面接受削发,一缕缕青丝落地,她表情泰然,毫无惧色。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韩国人,一直以来将削发视为对身体的“自残”和刑罚,是为不孝和耻辱。然而,她的行为却得到公众称赞,并快速在韩国引发汹涌的舆论风潮,引发了300万人的抗议。由于和前总统朴槿惠亲信崔顺实一样同为总统心腹,也都因女儿违规就读名校而被查出其他丑闻,曹国被戏称为“男版崔顺实”。上任30多天之后,曹国在抗议声中黯然下台。
民众呼吁、抗议的渠道,固然起到了表达诉求、制约公权力的作用,却并非建立反腐長效机制最有效的手段。今年,巴布亚新几内亚前总理彼得·奥尼尔在学生抗议国家腐败的声音中辞职,引发了持续的警民冲突,甚至上演了议员赤膊上阵斗殴的乱象。
新任总理詹姆斯·马拉普上任后,立即表示要用制度建设遏制腐败,“我们新政府的一个关键焦点是最终确定一个反腐败独立委员会。”他希望反腐败监管机构能够在年底之前启动并运行。
年轻群体的诉求,不能停留在呼吁与抗议上。今年,以45岁的年龄成为斯洛伐克历史上最年轻总统的“反腐斗士”苏珊娜·恰普托娃,走上了另外一条反腐之路。虽非典型,却说明理政者年轻化,正变得越来越常规。
这一年,从普通民众到政治高层,对治理腐败的决心和勇气都在高涨。正如哲学家黑格尔所说:“只有那些永远躺在坑里从不仰望天空的人,才不会掉进坑里。”正义的变革总会带来阵痛,而更多人已经开始选择仰望天空。
“总统的慈悲不适合那些参与腐败的人。”阿尔及利亚新当选总统、74岁的阿卜杜勒-马吉德·塔布纳铁下心要铁腕治腐。他这句铿锵有力的声明,成为2019年国际反腐风云的生动注脚。
这一年,不少卸任、现任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深陷腐败丑闻或被移送司法。腐败仍是一些国家难以消除的痼疾;另一方面,各国纷纷重拳出击、建章立制,展开反腐败行动,努力铲除滋生腐败的温床。
破题区域性腐败任重道远
欧洲这几年不太平,今年尤甚。法国抗议政府加征燃油税的“黄衫运动”持续蔓延,英国脱欧之路上两派依旧吵得火热。老牌发达国家纷纷走“回头路”,在民粹主义与全球化之间摇摆不定,民众对公义、腐败问题更加敏感。
“作为政治人物,我们应该不断反思自己的做人做事方式。”在“黄衫运动”期间,法国环保部长、前国民议会议长德鲁吉的一席话为他攒了不少人品,不过,“帅不过三秒”的梗在西方政坛特好使。马上有媒体调查后揭露,德鲁吉在担任国民议会期间,同自己的妻子多次动用公家资源组织奢华晚宴和装修官邸。总理菲利普随即召见德鲁吉,要求对装修住房的事作出调查。德鲁吉保证调查透明,如果经费使用有问题,他会自己掏腰包还钱。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12月, 法国退休改革引发史无前例的大罢工,负责此项改革的政府高级专员让-保罗·德勒瓦被媒体挖出没有如实申报个人财产。德勒瓦的政治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申报丑闻更是让焦头烂额的法国政府雪上加霜。
在西方社会,新闻媒体揭发人物丑闻和“幕后交易”,甚至塑造政治人物形象。他们维持公义,也不耻于充当党派博弈的工具。
今年最想对媒体发表意见的人,还有奥地利前副总理海因茨-克里斯蒂安·施特拉赫。5月,德国媒体曝光一段视频,显示他在奥地利国民议会2017年10月选举前与自称俄罗斯寡头侄女的女子密会。该女子承诺会给这位副总理和他领导的政党一笔巨款来充当政治经费,而作为交换,这位副总理则表示将把一段国有公路的合同交给她来承包。施特拉赫随后递交了辞呈。
另一名可能被赶下台的总理,是捷克总理巴比什。他被指控涉嫌隐匿、转移国有资产,金额达数百万欧元。捷克司法部门今年4月就此问题建议起诉巴比什,他随即撤换了司法部长。民众质疑其妨碍司法公正,数十万捷克民众因此走上街头抗议,呼吁巴比什辞职,其政治生涯很可能就此断送。
这一年,国家政策变更、腐败问题引发了欧洲多国“史上第一”大游行,不少政治丑闻,正是在公众与媒体的聚焦中被揭露,从而牵出腐败政客。在中东的以色列,同样创造了一个“史上第一”。11月21日,以色列检方以受贿、欺诈和背信三项罪名正式起诉总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使他成为以色列历史上首名在位期间受到刑事指控的总理。
处理腐败存量方面,发展中国家也面临着严峻形势。今年4月,一声枪响震动了秘鲁。当天,警察来到前总统阿兰·加西亚的家里,准备将其逮捕。加西亚以“给律师打电话”为由返回卧室锁上门。几秒钟后,沉闷的枪响从房间里传出。
所谓“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名前总统却在他70岁之际,对着脑门扣下了扳机。医院的院长说,他心脏第三次停跳后,命就没了,脑袋上留下两个洞,分别是子弹的出口和入口。媒体报道称,巴西建筑巨头奥德布雷希特为获得利马地铁1号线项目合同,曾向加西亚政府共支付了800万美元贿款。
秘鲁已有五任前总统被起诉或监禁,隔壁的巴西,政治生态同样不容乐观。前总统特梅尔今年3月被逮捕,涉嫌在长达40年时间里实施有组织犯罪,涉案金额巨大。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徐世澄认为,巴西宪法规定联邦众议员和参议员享有豁免权,一般犯罪不受指控和逮捕,而高度分权的联邦制导致国家没有专门而独立的中央反腐败机构,这使得巴西的腐败多年来难以控制,极易形成腐败。在这一地区搅混水的奥德布雷希特公司,又出现在今年哥伦比亚前总统桑托斯的腐败案中,涉嫌在桑托斯竞选总统期间向其提供非法政治献金。墨西哥政府见事不妙,马上“拉黑”了奥德布雷希特公司,下令3年内不准这家企业承接墨西哥联邦政府工程。
加强反腐法规制度建设,是全球的事
加强反腐制度建设,依旧是各国探索的方向。除了传统的易腐领域,高校腐败、学术腐败发生后,对这些方面如何制度化,也引起了更多关注。
今年3月美国曝出名校招生舞弊丑闻,波及6个州的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乔治敦大学等多所知名高等学府,堪称美国有史以来最大一桩高校招生舞弊案。日本多所高校被曝出克扣政府补贴;越来越多韩国大学教授和学者发表科研论文时,特意把自家还在念中学的孩子或政府高官的未成年子女列为“论文共同作者”,从而给孩子的中学成绩单“贴金”……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长马西娅·麦克纳特等人呼吁,对于学术不端问题的治理,人们往往止步于关注对曝光个案的处理而忽视了全面的治理体系建设,他呼吁建立“全国性的、跨越各个相关领域的‘科研政策董事会’来维护科研诚信”。
然而,机制的建立、健全须各方博弈妥协,势必触及相关群体的利益。今年韩国民众对设立高级公职人员犯罪调查处的积极舆论持续升温,民调结果显示,逾六成受访者赞成设立名为“高级公职人员犯罪调查处”的反腐机构。“不赞成的人恐怕是既得利益者吧。”有韩国网友如此调侃。
反腐机制的建立,除民众呼吁外,政治强人从中斡旋,施展其魄力,显得尤为重要。今年初,马来西亚在总理马哈蒂尔的推动下,发布了该国2019年到2023年反腐败计划,这是马来西亚首度制订综合反腐计划。以务实著称的马哈蒂尔在竞选时,就对往昔小打小闹的反腐计划嗤之以鼻,新计划制定后,政府将通过提高政府部门透明度、建立问责制度和倡导诚信风气来“把马来西亚建设成无腐败国家”。 各国推进法规制度建设的同时,也在反腐败多边协作上寻求更多合作的可能。除中南美洲外,另外一块经常被文艺作品描述为“无主之地”的,是出产“血钻”的非洲。2019年,随着“一带一路”的深入,反腐败的中国经验给这片大陆带来了新启示。10月举办的交流课上,赞比亚司法部官员卜娃亚·萨拉姆表示,大部分非洲国家都有专门的反腐败机构,即使各国在国情、制度、文化方面有差异,但和中国一样对反腐有着坚定不移的决心和态度。
年轻人积极介入成为反腐新力量
“在实现公平全球化的过程中,年轻人要求通过问责、正义处理和消除腐败行为。”今年12月9日国际反腐败日,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道出了这一年“令人鼓舞”的世界反腐新潮流。
正义之路并不平坦。自今年10月初以来,伊拉克多地爆发示威抗议政府腐败活动,在这次全国性的抗议活动中,年轻人冲在了最前面,首都巴格达有至少100人丧生、约5500人受伤。伊拉克的“反腐败战争”促成马赫迪在11月向国民议会递交辞呈。
而在韩国,幸运的年轻人不用付出血肉之殇的代价。9月10日,韩国国会主楼前的台阶上,一名年轻的无党派议员李言洙当着众人面接受削发,一缕缕青丝落地,她表情泰然,毫无惧色。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韩国人,一直以来将削发视为对身体的“自残”和刑罚,是为不孝和耻辱。然而,她的行为却得到公众称赞,并快速在韩国引发汹涌的舆论风潮,引发了300万人的抗议。由于和前总统朴槿惠亲信崔顺实一样同为总统心腹,也都因女儿违规就读名校而被查出其他丑闻,曹国被戏称为“男版崔顺实”。上任30多天之后,曹国在抗议声中黯然下台。
民众呼吁、抗议的渠道,固然起到了表达诉求、制约公权力的作用,却并非建立反腐長效机制最有效的手段。今年,巴布亚新几内亚前总理彼得·奥尼尔在学生抗议国家腐败的声音中辞职,引发了持续的警民冲突,甚至上演了议员赤膊上阵斗殴的乱象。
新任总理詹姆斯·马拉普上任后,立即表示要用制度建设遏制腐败,“我们新政府的一个关键焦点是最终确定一个反腐败独立委员会。”他希望反腐败监管机构能够在年底之前启动并运行。
年轻群体的诉求,不能停留在呼吁与抗议上。今年,以45岁的年龄成为斯洛伐克历史上最年轻总统的“反腐斗士”苏珊娜·恰普托娃,走上了另外一条反腐之路。虽非典型,却说明理政者年轻化,正变得越来越常规。
这一年,从普通民众到政治高层,对治理腐败的决心和勇气都在高涨。正如哲学家黑格尔所说:“只有那些永远躺在坑里从不仰望天空的人,才不会掉进坑里。”正义的变革总会带来阵痛,而更多人已经开始选择仰望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