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闻摄影是新闻形象的现场摄影记录,以图文结合的形式或动态的影像和解说的形式传递新闻信息。会议新闻摄影主要分为室外、室内和会议人物摄影三个方面。媒体融合背景下随着现代摄影技术的发展,以影像为中心的视觉文化,逐步在改变以往文字为核心的文化形态。图片在新闻中的地位日益上升,无图片不传播成为一种新的新闻报道趋势。因此,融媒体背景下如何做好会议新闻摄影成为新的课题。
一、会议图片新闻报道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
摄影记者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努力成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皆具的名记者。作为摄影记者,摄影工作中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从根本上要不断提升政治、业务素质。新闻摄影作为一种重要的新闻体裁,在反映舆论,引导舆论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因此,会议期间拍摄画面的时候,都要想一想为什么拍。采访前要先和代表委员进行沟通,在取得同意之后,再采访拍摄。重要稿件在拍摄完之后,还要得到代表委员的确认后再发稿。拍摄的图片严格把关,守好安全底线,把好意识形态关。比如两会采访拍摄中,如果偶尔遇到代表委员的帽子没有戴正、领带没有系紧、扣子没有扣好等情况,都要及时给委员提个醒。一天的采访完成后,在电脑屏幕上通过放大图片浏览拍摄效果,如果看到个别代表委员的衣兜扣子没有扣好等情况,一般都要坚决把这样的图片卡住。图片后期查找问题上不能马虎。代表委员们的表情是否自然,构图是否饱满,画面里人物关系和逻辑上是否经得起推敲,会不会引起炒作带来负面影响等都是要考虑的因素。只有认真、细致地做好第一道把关人,才能最大限度不给后方编辑添麻烦。新闻摄影的采访和编辑都必须尊重新闻规律,坚持真实性、思想性原则。
广角要把会议的所有要素收纳其中,尤其是主角、会标、横幅要完整,在构图上要放在醒目位置。主讲人、主持人、重要人物讲话时采用连拍,获得捉拿表情的成功率。对重要人物特写拍摄,使用大指数热靴闪光灯,将灯头指向天花板打跳灯,使用大光圈拍摄,这样可以获得很有层次感的人像特写。对会议的重要流程进行全景拍摄,比如起立奏国歌、宣誓等等,并对重要流程中的重要人物进行特写拍摄。同时注意花絮的拍摄,比如与会人员鼓掌、愉悦的表情等等,及时记录精彩动人瞬间。
每年的全国及地方两会,在新闻报道界也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个别媒体记者为了吸引受众,不惜用一些夸张的手法,搞一些不符合实际的报道。一些“标题党”更是喜欢用剥离新闻事实的手段,来达到夺人眼球的目的。新闻摄影上一旦不小心出现失误或错误,其影響是很严重的,轻者失去人民群众对党媒的信任,重者影响党和政府的光辉形象,给党和国家的事业造成重大损失。所以作为一名党的摄影记者,我们要牢记自己的职责,增强自信,旗帜鲜明地爱国爱党,把主要心思和精力都放在采访任务上,密切注视会场与会者的一举一动,以清醒的姿态占据舆论阵地的意识形态高点。
二、会议图片新闻报道要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
要拍摄出好的会议新闻照片,除了会场上要下功夫, 摄影之前的准备工作也很关键。首先要了解会议主题和流程,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提前熟悉会场,现场环境、灯光、拍摄地点和角度的选取等等。然后根据活动或会议形式提前调整好相机拍照的模式。一般少于30人可以不开闪光灯;中大型的会议必要情况下(光源不足)可以打开闪光灯;如果是大型活动,为了增强现场活跃的气氛,可以使用闪光灯 “全自动模式”或者“人像”模式。前期准备不仅仅是为了技术或者艺术做准备,更多的是为了根据报道计划设计采访计划,编制自己的工作漏乘。比如会议开幕式,报道计划一般要求有全景、中景和主要领导的特写照片,这就需要摄影记者观察全景拍摄位置、选择好器材、拍特写照片抢什么位置、用什么器材,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尽量避免仓促上阵,导致效果不佳。
三、会议图片新闻报道要有创新意识
创新 , 就是要对以往单一的思维方式、报道主题和表达手法来一场深刻的革命 ,运用新的报道手法 ; 同时要改变摄影生产方式 ,提高工作效率 , 使会议新闻报道有新的突破 。新媒体给传统媒体带来了深刻的革命,让摄影记者有了新的挑战的同时也带来新的机遇。渠道和平台的拓展让摄影记者的作品传播力得到很大的提升。摄影记者自身要主动转型,尽快成长为 “一专多能”的全媒体记者,成为全能操作型应用者。全媒体形式与新终端对图片要求各有不同 , 多元化用户导致细分化需求 , 图片素材的供应需要及时做出调整 , 细化服务 。 会议摄影报道在主题、方向正确的前提下,关键在于出新,即角度要新,手法要新,图片要有视觉冲击力。
一是要紧紧抓住大众关注的热点,通过热点人或事的摄影来提升会议的关注度。
二是要注重细节摄影, 一些饱含强大细节表现力的图片采用较好。比如人民网2019年两会推出的《两会夜归人VLOG》将镜头不仅对准媒体记者,同时关注和连线普通群众讲述普通老百姓的故事,聆听普通民众的声音,多角度传递两会信息,在全媒体时代助推媒体深度融合。
三是注重融合报道,新闻摄影形态由 “静态图片”向 “动态影像”转变。在今年的两会新媒体报道中,传播技术与报道模式进一步升级。5G、4K、AI主播、VLOG等初亮相,为两会报道注入新活力;H5、VR、直播、短视频等更成熟,渐成两会报道常规模式;各媒体间进行深度融合,亮点层出。摄影技术的革新,图文声并茂,新闻摄影图、文、音频立体式多元传播给受众带来了新的视觉盛宴。比如近年来贵州日报创新融媒体传播形式,会议新闻摄影报道做到有“声”有“摄”,让摄影作品动起来。用精、新、深的现场报道、会里会外联动报道、基层连线报道,视觉呈现出新出彩,深度挖掘会议报道中的好故事。
四是拓展图片 “落地” 新形式。2019年两会在贵州代表团驻地举办的“凝聚磅礴力量 夺取决战胜利”图片展现场,一幅幅精美的图片,蕴藏着该省各地绿色的生态和农产品。青翠欲滴的画面,仿佛告诉着人们,走进贵州,就可以感受到绿色发展的脉动和气息。该展览由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策划,省委宣传部指导,当代贵州杂志社组织实施,展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展示该省上下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的思路举措以及近年来贵州脱贫攻坚取得的突出成就,300余幅图片在贵州代表团驻地分五轮展出,观展人数达4580人(次),吸引80多家中外媒体关注,反响热烈。
融媒体语境下的新闻摄影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新闻摄影图文并重、动静结合、声画并茂,多媒体展示、多途径传播是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摄影发展的必然趋势。摄影记者要紧随时代的脚步,主动转型为全媒体记者,成为新时代的弄潮儿。
参考文献:
[1]聪慧.新媒体格局下的两会摄影报道创新[J].中国记者,2010(04):54-56.
[2]弓倩,朱江.如何办好主题图片展——从贵州“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主题图片展说起[J].新闻窗,2018(05):29.
(弓倩单位为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王帅单位为贵州广播电视台)
一、会议图片新闻报道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
摄影记者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努力成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皆具的名记者。作为摄影记者,摄影工作中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从根本上要不断提升政治、业务素质。新闻摄影作为一种重要的新闻体裁,在反映舆论,引导舆论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因此,会议期间拍摄画面的时候,都要想一想为什么拍。采访前要先和代表委员进行沟通,在取得同意之后,再采访拍摄。重要稿件在拍摄完之后,还要得到代表委员的确认后再发稿。拍摄的图片严格把关,守好安全底线,把好意识形态关。比如两会采访拍摄中,如果偶尔遇到代表委员的帽子没有戴正、领带没有系紧、扣子没有扣好等情况,都要及时给委员提个醒。一天的采访完成后,在电脑屏幕上通过放大图片浏览拍摄效果,如果看到个别代表委员的衣兜扣子没有扣好等情况,一般都要坚决把这样的图片卡住。图片后期查找问题上不能马虎。代表委员们的表情是否自然,构图是否饱满,画面里人物关系和逻辑上是否经得起推敲,会不会引起炒作带来负面影响等都是要考虑的因素。只有认真、细致地做好第一道把关人,才能最大限度不给后方编辑添麻烦。新闻摄影的采访和编辑都必须尊重新闻规律,坚持真实性、思想性原则。
广角要把会议的所有要素收纳其中,尤其是主角、会标、横幅要完整,在构图上要放在醒目位置。主讲人、主持人、重要人物讲话时采用连拍,获得捉拿表情的成功率。对重要人物特写拍摄,使用大指数热靴闪光灯,将灯头指向天花板打跳灯,使用大光圈拍摄,这样可以获得很有层次感的人像特写。对会议的重要流程进行全景拍摄,比如起立奏国歌、宣誓等等,并对重要流程中的重要人物进行特写拍摄。同时注意花絮的拍摄,比如与会人员鼓掌、愉悦的表情等等,及时记录精彩动人瞬间。
每年的全国及地方两会,在新闻报道界也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个别媒体记者为了吸引受众,不惜用一些夸张的手法,搞一些不符合实际的报道。一些“标题党”更是喜欢用剥离新闻事实的手段,来达到夺人眼球的目的。新闻摄影上一旦不小心出现失误或错误,其影響是很严重的,轻者失去人民群众对党媒的信任,重者影响党和政府的光辉形象,给党和国家的事业造成重大损失。所以作为一名党的摄影记者,我们要牢记自己的职责,增强自信,旗帜鲜明地爱国爱党,把主要心思和精力都放在采访任务上,密切注视会场与会者的一举一动,以清醒的姿态占据舆论阵地的意识形态高点。
二、会议图片新闻报道要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
要拍摄出好的会议新闻照片,除了会场上要下功夫, 摄影之前的准备工作也很关键。首先要了解会议主题和流程,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提前熟悉会场,现场环境、灯光、拍摄地点和角度的选取等等。然后根据活动或会议形式提前调整好相机拍照的模式。一般少于30人可以不开闪光灯;中大型的会议必要情况下(光源不足)可以打开闪光灯;如果是大型活动,为了增强现场活跃的气氛,可以使用闪光灯 “全自动模式”或者“人像”模式。前期准备不仅仅是为了技术或者艺术做准备,更多的是为了根据报道计划设计采访计划,编制自己的工作漏乘。比如会议开幕式,报道计划一般要求有全景、中景和主要领导的特写照片,这就需要摄影记者观察全景拍摄位置、选择好器材、拍特写照片抢什么位置、用什么器材,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尽量避免仓促上阵,导致效果不佳。
三、会议图片新闻报道要有创新意识
创新 , 就是要对以往单一的思维方式、报道主题和表达手法来一场深刻的革命 ,运用新的报道手法 ; 同时要改变摄影生产方式 ,提高工作效率 , 使会议新闻报道有新的突破 。新媒体给传统媒体带来了深刻的革命,让摄影记者有了新的挑战的同时也带来新的机遇。渠道和平台的拓展让摄影记者的作品传播力得到很大的提升。摄影记者自身要主动转型,尽快成长为 “一专多能”的全媒体记者,成为全能操作型应用者。全媒体形式与新终端对图片要求各有不同 , 多元化用户导致细分化需求 , 图片素材的供应需要及时做出调整 , 细化服务 。 会议摄影报道在主题、方向正确的前提下,关键在于出新,即角度要新,手法要新,图片要有视觉冲击力。
一是要紧紧抓住大众关注的热点,通过热点人或事的摄影来提升会议的关注度。
二是要注重细节摄影, 一些饱含强大细节表现力的图片采用较好。比如人民网2019年两会推出的《两会夜归人VLOG》将镜头不仅对准媒体记者,同时关注和连线普通群众讲述普通老百姓的故事,聆听普通民众的声音,多角度传递两会信息,在全媒体时代助推媒体深度融合。
三是注重融合报道,新闻摄影形态由 “静态图片”向 “动态影像”转变。在今年的两会新媒体报道中,传播技术与报道模式进一步升级。5G、4K、AI主播、VLOG等初亮相,为两会报道注入新活力;H5、VR、直播、短视频等更成熟,渐成两会报道常规模式;各媒体间进行深度融合,亮点层出。摄影技术的革新,图文声并茂,新闻摄影图、文、音频立体式多元传播给受众带来了新的视觉盛宴。比如近年来贵州日报创新融媒体传播形式,会议新闻摄影报道做到有“声”有“摄”,让摄影作品动起来。用精、新、深的现场报道、会里会外联动报道、基层连线报道,视觉呈现出新出彩,深度挖掘会议报道中的好故事。
四是拓展图片 “落地” 新形式。2019年两会在贵州代表团驻地举办的“凝聚磅礴力量 夺取决战胜利”图片展现场,一幅幅精美的图片,蕴藏着该省各地绿色的生态和农产品。青翠欲滴的画面,仿佛告诉着人们,走进贵州,就可以感受到绿色发展的脉动和气息。该展览由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策划,省委宣传部指导,当代贵州杂志社组织实施,展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展示该省上下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的思路举措以及近年来贵州脱贫攻坚取得的突出成就,300余幅图片在贵州代表团驻地分五轮展出,观展人数达4580人(次),吸引80多家中外媒体关注,反响热烈。
融媒体语境下的新闻摄影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新闻摄影图文并重、动静结合、声画并茂,多媒体展示、多途径传播是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摄影发展的必然趋势。摄影记者要紧随时代的脚步,主动转型为全媒体记者,成为新时代的弄潮儿。
参考文献:
[1]聪慧.新媒体格局下的两会摄影报道创新[J].中国记者,2010(04):54-56.
[2]弓倩,朱江.如何办好主题图片展——从贵州“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主题图片展说起[J].新闻窗,2018(05):29.
(弓倩单位为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王帅单位为贵州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