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扁豆古今考——兼论植物名的张冠李戴现象

来源 :中华医史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jj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始载于《救荒本草》的山扁豆的原植物,在明清时期是黄芪属植物,如糙叶黄芪和扁茎黄芪等。而19世纪日本学者将决明属的含羞草决明定名为山扁豆,并在中日两国植物学界沿用至今。这个"张冠李戴"给植物学、中药学界造成混乱。中国植物学界对日语植物汉名的借鉴有利有弊,应注意力避弊端。建议加强对糙叶黄芪、含羞草决明医疗保健价值的研究与开发,力争为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做出贡献。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对脂多糖(LPS)诱导的足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将足细胞分为正常条件培养足细胞(Control)组、足细胞与BMSC共培养(BMSC)组、LPS诱导(LPS)组、LPS诱导+BMSC共培养(LPS+BMSC)组。不同实验条件下干预24 h后,观察足细胞形态改变,用RT-PCR法和Western印迹方法分别检测足细胞相关蛋白nephrin、CD2AP、synapto
期刊
目的测量自体动静脉内瘘内径,分析内径狭窄与内瘘流量参数的相关性,寻找更科学的内瘘狭窄定义。方法研究对象来自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68例,采用物理检查和超声测量的方法检测患者正常使用的腕部自体动静脉内瘘内径,寻找头静脉内径最小处并标记位置,同时测量肱动脉、桡动脉、尺动脉的内径、流速和流量;头静脉不同位点的内径,计算狭窄比例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68例患者平均年龄(52.56±2
期刊
传统中药丸剂,系指药材细粉或药材提取物加适宜黏合剂或其他辅料制成的球形或类球形剂型。中药丸剂是一种古老的传统剂型,它自先秦起源后,经汉代至明清,历代不断发展和丰富,适应疾病治疗的需要,制作工艺逐步完善,相继出现了蜜丸、蜡丸、包衣丸以及蜡壳丸等多种形式。近现代随着制药机械的进步,中药丸剂不断创新,现已成为批量生产的中成药的主要剂型。
期刊
《法藏敦煌藏文文献》卷10收载的P.t.1054文书,是一份藏医写卷,写于连缀在一起的4张仿贝叶的长方形纸上,整幅纸页正面的内容为脉诊,背面的内容是药方。脉诊的内容涉及脉象诊病;诊脉的时间、部位;死脉和奇脉。写卷未见题名、作者、编者、译者、抄写者和收藏者信息。
创立于1872年的香港东华医院(后为东华三院)是近代最早的中医医院,在探索中医医院形制和促进香港中医学术等方面有积极的贡献。但中医在香港缺乏法定地位,东华医院的中医业务受到政府限制,最终转变成以西医为主体的综合性医院。香港东华医院中医业务的变迁,反映了近代中医面对的问题与境遇。
放马滩秦简、睡虎地秦简、周家台秦简和里耶秦简4种出土秦简中有诸多病症名称。按不同的命名方式统计发现,4种秦简累计出现的病症名85个,其中病位命名34个,病状命名8个,病因命名1个,病位+病状命名12个,病位+病因命名3个,病状+病因命名2个,专病专名25个。通过秦简病症名与甲骨文病症名和汉代医简《治百病方》病症名的比较可知,随着时间的推移、医学的积累,单纯以病位命名的现象逐渐减少,以病因命名及专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