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
年29岁的陈浩是北京市朝阳区检察院法警大队的一员。
早上九点,陈浩更换好警服,带上证件、执法记录仪、对讲机,清点好手铐、印章、案卷,再拿上工作记录本,一头钻进等在检察院门口的警车,开向了朝阳区看守所。
协助换押是法警最日常的工作。看押在朝阳区看守所的一名犯罪嫌疑人因发现诈骗新罪,涉案金额巨大,案件需要移交给上级检察院,嫌疑人也就需要从朝阳区看守所换押到北京市第一看守所。陈浩要负责的,就是运送这名嫌疑人。
到达朝阳区看守所后,陈浩在传达室办好换押手续,进入看押区等候。待嫌疑人整理好个人物品,陈浩和另一名同事给其戴上手铐、脚铐,押送其上了警车,其间,没有同那名嫌疑人说一句话。从看押区到警车,有大约一百米的距离,陈浩说这是最关键的一百米,他和同事丝毫不敢松懈,一直保持与嫌疑人相隔半米的距离,并关注着他的一举一动。
上警车后,嫌疑人双脚的镣铐就立即被固定在后车厢的地板上。由于两个看守所之间的距离较远,陈浩和同事一直端坐在嫌疑人两侧,神情严肃。
警车驶入第一看守所,陈浩和同事的任务并没有结束。犯人换押后,看守所要对嫌疑人进行一系列的检查,包括个人体检、拍照、检查携带的生活用品等。整个过程,陈浩都必须寸步不离地守在旁边。
直到所有程序完成,陈浩才舒了口气。12点左右,他回到朝阳区检察院,在食堂吃过午饭,短暂休息后,下午还有新的任务。
这次陈浩是和检察官一起去看守所提讯。因为案件是未成年人犯罪,在提讯过程中不能使用手铐、脚铐,陈浩和同事更是小心謹慎。在检察官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讯问时,陈浩一直把守在讯问室门口,随时观察里边的动静。提讯结束,陈浩将犯罪嫌疑人从审讯室送回看押区。此时,已临近下班时间了。
陈浩说,这就是检察院的法警最普通的一天。一般来说,检察院的法警每天都要往返于检察院与看守所之间,执行提讯、换押、送达卷宗等任务,特殊时候,也会被抽调配合检察院自侦案件的抓捕。由于经常夜间提讯或者临时提讯,加班也是法警们的常事。“简单来说,法警的职责就是维护检察秩序,保障办案安全。听着挺容易的事儿,却担负着很大的风险。”该院法警队副队长张永红说,每一名队员既要确保自身安全外,还要确保押解的嫌疑人不逃跑、不自伤。
49岁的王江是朝阳区检察院法警大队的队长,今年是他在法警队度过的第24个春秋。来检察院以前,他当过兵。只有高中学历的王江,在2007年以383分的成绩通过了被誉为“中国第一考”的司法考试。当这个消息传到朝阳法警队时,队员们都惊呆了,因为在朝阳法警队,还从来没有人能够通过司法考试,更别提王江这么“大年纪”的人了。
“刚开始准备司法考试的时候,别说把司法考试内容背下来,就连看懂法条都很困难。”王江回忆起那段备战司考的日子,颇有些感慨,在备战之初,零基础的他只能选择最吃力的办法——抄,一遍一遍地抄书抄法条,边抄边思考,然后渐渐地开始理解法条。5年里,他只有每年的除夕夜给自己放半天假,其他所有节假日,只要没有特殊情况,几乎都在学习。
王江的成功给朝阳法警队带来了学习之风,许多法警也纷纷通过了司法考试。
全心全意扑在工作和学习上的还有张永红。从1990年进入当时的法警办公室,到1998年办公室改为法警队,再到现在的副队长,张永红已经在这个岗位上工作了整整25年。
让张永红记忆最深的是2003年非典时期,当时,为了防止看守所内交叉感染,嫌疑人一律不许出监区,也不能在封闭区内进行训练。提讯时,法警必须分批将嫌疑人提出来,让他们待在露天场地的阴凉处等候,而张永红和队员们只能在太阳暴晒的地方进行看管。“那时候一天得提百八十人,提一次,基本上就得从一大早忙活到下午两三点,吃不上饭是常事。”张永红告诉记者,长期吃饭不规律落下了病根,自己前段时间还在医院治疗胃病。张永红的妻子也告诉记者:“我最怕他下午四点多给我打电话,如果打了,那一定是要加班。”
张永红略微估算了一下,25年来,他一共提讯和换押了接近10万名犯罪嫌疑人。“法警队的工作其实是枯燥而重复的工作,但我们能做和必须做的就是保证执行任务时不发生任何事故。”张永红说。
刚开始体会这句话滋味的是法警大队里的90后小伙子黄天航,他是这个集体里最年轻的一员。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的他正在经历很多工作中的“第一次”,比如第一次去看守所提讯、第一次换押时坐在犯人身边、第一次送卷。“这个岗位看似平凡,但不可或缺,我在逐渐熟悉和掌握工作的同时,开始更多体会到它的价值。”黄天航说。
年29岁的陈浩是北京市朝阳区检察院法警大队的一员。
早上九点,陈浩更换好警服,带上证件、执法记录仪、对讲机,清点好手铐、印章、案卷,再拿上工作记录本,一头钻进等在检察院门口的警车,开向了朝阳区看守所。
协助换押是法警最日常的工作。看押在朝阳区看守所的一名犯罪嫌疑人因发现诈骗新罪,涉案金额巨大,案件需要移交给上级检察院,嫌疑人也就需要从朝阳区看守所换押到北京市第一看守所。陈浩要负责的,就是运送这名嫌疑人。
到达朝阳区看守所后,陈浩在传达室办好换押手续,进入看押区等候。待嫌疑人整理好个人物品,陈浩和另一名同事给其戴上手铐、脚铐,押送其上了警车,其间,没有同那名嫌疑人说一句话。从看押区到警车,有大约一百米的距离,陈浩说这是最关键的一百米,他和同事丝毫不敢松懈,一直保持与嫌疑人相隔半米的距离,并关注着他的一举一动。
上警车后,嫌疑人双脚的镣铐就立即被固定在后车厢的地板上。由于两个看守所之间的距离较远,陈浩和同事一直端坐在嫌疑人两侧,神情严肃。
警车驶入第一看守所,陈浩和同事的任务并没有结束。犯人换押后,看守所要对嫌疑人进行一系列的检查,包括个人体检、拍照、检查携带的生活用品等。整个过程,陈浩都必须寸步不离地守在旁边。
直到所有程序完成,陈浩才舒了口气。12点左右,他回到朝阳区检察院,在食堂吃过午饭,短暂休息后,下午还有新的任务。
这次陈浩是和检察官一起去看守所提讯。因为案件是未成年人犯罪,在提讯过程中不能使用手铐、脚铐,陈浩和同事更是小心謹慎。在检察官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讯问时,陈浩一直把守在讯问室门口,随时观察里边的动静。提讯结束,陈浩将犯罪嫌疑人从审讯室送回看押区。此时,已临近下班时间了。
陈浩说,这就是检察院的法警最普通的一天。一般来说,检察院的法警每天都要往返于检察院与看守所之间,执行提讯、换押、送达卷宗等任务,特殊时候,也会被抽调配合检察院自侦案件的抓捕。由于经常夜间提讯或者临时提讯,加班也是法警们的常事。“简单来说,法警的职责就是维护检察秩序,保障办案安全。听着挺容易的事儿,却担负着很大的风险。”该院法警队副队长张永红说,每一名队员既要确保自身安全外,还要确保押解的嫌疑人不逃跑、不自伤。
49岁的王江是朝阳区检察院法警大队的队长,今年是他在法警队度过的第24个春秋。来检察院以前,他当过兵。只有高中学历的王江,在2007年以383分的成绩通过了被誉为“中国第一考”的司法考试。当这个消息传到朝阳法警队时,队员们都惊呆了,因为在朝阳法警队,还从来没有人能够通过司法考试,更别提王江这么“大年纪”的人了。
“刚开始准备司法考试的时候,别说把司法考试内容背下来,就连看懂法条都很困难。”王江回忆起那段备战司考的日子,颇有些感慨,在备战之初,零基础的他只能选择最吃力的办法——抄,一遍一遍地抄书抄法条,边抄边思考,然后渐渐地开始理解法条。5年里,他只有每年的除夕夜给自己放半天假,其他所有节假日,只要没有特殊情况,几乎都在学习。
王江的成功给朝阳法警队带来了学习之风,许多法警也纷纷通过了司法考试。
全心全意扑在工作和学习上的还有张永红。从1990年进入当时的法警办公室,到1998年办公室改为法警队,再到现在的副队长,张永红已经在这个岗位上工作了整整25年。
让张永红记忆最深的是2003年非典时期,当时,为了防止看守所内交叉感染,嫌疑人一律不许出监区,也不能在封闭区内进行训练。提讯时,法警必须分批将嫌疑人提出来,让他们待在露天场地的阴凉处等候,而张永红和队员们只能在太阳暴晒的地方进行看管。“那时候一天得提百八十人,提一次,基本上就得从一大早忙活到下午两三点,吃不上饭是常事。”张永红告诉记者,长期吃饭不规律落下了病根,自己前段时间还在医院治疗胃病。张永红的妻子也告诉记者:“我最怕他下午四点多给我打电话,如果打了,那一定是要加班。”
张永红略微估算了一下,25年来,他一共提讯和换押了接近10万名犯罪嫌疑人。“法警队的工作其实是枯燥而重复的工作,但我们能做和必须做的就是保证执行任务时不发生任何事故。”张永红说。
刚开始体会这句话滋味的是法警大队里的90后小伙子黄天航,他是这个集体里最年轻的一员。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的他正在经历很多工作中的“第一次”,比如第一次去看守所提讯、第一次换押时坐在犯人身边、第一次送卷。“这个岗位看似平凡,但不可或缺,我在逐渐熟悉和掌握工作的同时,开始更多体会到它的价值。”黄天航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