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领导东北 抗日宣传的报刊媒介研究

来源 :长春市委党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xiant2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东北沦陷的十四年间,中国共产党在东北的各级党组织及其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在极为艰难的情况下高举全民族抗战伟大旗帜,总计创办报刊80种以上,构筑了抗战宣传的重要舆论阵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色抗战报刊还极大丰富了东北抗日文化和中国新文化的思想内涵。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东北;抗日宣传;报刊媒介
  中图分类号:D239;K26;G219.29
  DOI:10.13784/j.cnki.22-1299/d.2021.04.009
  抗战十四年间,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地区的各级党组织及所属群团组织创办发行了种类繁多、数量可观的革命报刊。其中,既有面向全体党员干部的省委机关刊物,也有面向工人、学生等不同阶层群众的专属报刊。这些诞生在日伪殖民统治下的革命报刊,不仅肩负着宣传鼓舞抗战士气的重任,而且同时也成为传播抗战文化的重要媒介,许多进步青年和革命群众正是在这些刊物的影响下走上了抗战救国之路,对推动东北地区的抗日斗争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在东北沦陷的特殊历史时期,书写了党的宣传工作史上光辉的一页。考察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地区以报刊媒介开展抗战宣传的情况,对于中国抗战新闻史、中国共产党新闻宣传史的研究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东北抗日宣传的报刊媒介基本情况
  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地区利用报刊媒介开展宣传工作始于1923年3月,此时东北地区党组织尚处于筹建阶段,共产党人陈为人、李震瀛即以《哈尔滨晨光》为阵地传播革命思想。1923年10月,东北地区第一个党组织——中共哈尔滨独立组成立。此后,各级党组织及其领导的群团组织先后创办了《平民周报》《东北早报》《奉天学生》《抗路》《春城》《满洲通讯》《满洲红旗》《反帝周刊》等数十种立场鲜明、形态多样的革命报刊。至“九一八”事变前,东北地区各级党组织已经建立了完整的党报体系与出版机制,利用报刊媒介开展的宣传不仅指引了东北人民的革命斗争,而且在促进民族解放运动的爱国思想宣传中也有积极的表现,这为东北沦陷后党组织继续利用新闻媒体开展抗日斗争、宣传抗日爱国思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东北沦陷后,随着民族危机加深,中共满洲省委进一步加强了抗战宣传。1931年9月21日颁布的《中共满洲省委决议》指出,在目前日本帝国主义大肆侵略中国东北的情况下“宣传鼓动工作必须十倍加紧,群众组织亦应可能出版小报标语”,同时特别强调“党报应多出,这样才能普遍”。[1]正是由于对抗战宣传工作的重视,“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及其所属群团组织在东北创办了大量报刊。1931年至1937年间,东北各级党组织就创办了《满洲红旗》《战斗》《工人事情》《反日青年》等17 种报刊,吉东、北满、东满、南满等抗日游击根据地共创办报刊45 种以上。[2]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影响上,此阶段均堪称抗战中东北地区革命报刊发展最活跃的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报刊中,抗战宣传的相关新闻、消息及评论文章一直占据大量版面,且随着日本侵华战争规模的扩大,所占比重也在不断增加,这些报刊对东北抗战的宣传作用也随之日益突出。其中,中共满洲省委机关报《满洲红旗》最具代表性。
  1930年9月15日,《满洲红旗》创办于辽宁省沈阳市,是中国共产党在东北的第一份机关报,创办初期为旬刊,后改为三日刊,因斗争环境恶化被迫于当年10月停刊。“九一八”事变后,中共满洲省委为了宣传组织民众开展抗日斗争决定继续出版机关报《满洲红旗》,并提出“真实使它成为省委策略路线指导的报纸”的要求。[3]1932年1月,《满洲红旗》在哈尔滨复刊(8开2版),同时出版《满洲红旗》副刊,由省委秘书长聂树先负责编辑。作为同时期中共东北地方最高党组织所办的唯一机关报,《满洲红旗》充分发挥了政治指导、消息传递等重要功能,把党的土地革命、民族解放斗争的政策方针及时传达到东北各级党组织。在《满洲红旗》影响下,东北各地涌现出了《北满红旗》《南满红旗》等一系列党刊,不仅推动了东北地区革命形势的发展,而且强烈抨击日本对中国东北的侵略罪行,构筑起东北抗战宣传的重要舆论阵地。1932 年9 月18 日,“九一八”事变一周年之际,《满洲红旗》改为群众刊物 ——《东北红旗》继续出版,由上海大东书局印行。《东北红旗》刊载内容体裁多样,有言论、消息等体裁并配有漫画,定价为每月大洋一角,半年大洋五角,全年一元,外埠每月加郵费一角。面对日伪殖民统治,《东北红旗》极力抨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罪行,号召东北人民开展抗日救亡斗争。1933 年6 月,中共满洲省委根据新的路线要求,将《东北红旗》改版为更群众化的刊物——《东北民众报》,出版至1935 年4 月终刊。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日伪在东北推行“治安肃正计划”及 “三省联合大讨伐”军事围剿行动,东北党组织及其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遭受了空前巨大的损失。与此同时,随着日本侵华战争加剧,日伪为了封锁消息和言论,掩盖侵略事实真相,颠倒黑白、蒙蔽东北人民,于1937年至1945年开展三次新闻整顿,建立了完全垄断的殖民新闻体制,东北地区媒介环境更加恶劣,革命报刊生存空间更加狭小。
  在日益艰难的环境下,东北地方党组织仍克服重重困难继续发行革命报刊,为鼓舞革命士气、宣传抗战精神摇旗呐喊。据不完全统计,1937年至1945年,南满、吉东、北满等中共党组织及所属各路抗日联军发行报刊16种以上(包括前期创办仍在发行的报刊),其中已知可考12种,基本情况如下:
  由上表可知,全面抗战时期,随着环境的恶化,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地区发行报刊数量较前一历史时期明显减少,很多报刊倏起倏灭,如《东北红星壁报》《战旗》等仅发行了几个月便被迫停刊,时间最长的《列宁旗》也仅坚持发行4年左右。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东北抗联在极为艰苦的环境下仍坚持创办了6种报刊,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对于政治宣传的高度重视。特别是1940年之后,日伪军在东北推行严酷的联合大讨伐,东北抗日斗争形势更加恶劣。1940年11月至1941年12月,随着抗联一二三军主力部队相继越过边境至苏联境内修整,东北地区中共发行的抗战刊物相继停刊。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东北抗战报刊的主要宣传内容
  总的来看,东北沦陷的十四年间,中国共产党在东北的各级党组织及其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在极为艰难的情况下高举全民族抗战伟大旗帜,总计创办报刊80种以上,构筑了抗战宣传的重要舆论阵地。这些抗战报刊的宣传内容主要集中于以下三个方面。
  ●结合东北抗战形势,积极宣传党的抗日方针政策
  沦陷时期,东北地区革命报刊首要任务是宣传党的抗日方针政策,正如中共南满临时特委(南满省委前身)主办的机关刊物——《列宁旗》创刊号所述:“《列宁旗》的使命,就是领导全党同志研究、了解中央及省委的正确布尔什维克的路线,特别是反日统一战线的策略路线,从而清算在路线上的‘左’、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以及扩大、巩固反日战争中的无产阶级领导权,团结各抗日武装队伍,同心御侮。”[4]围绕这一核心工作,各报刊登载了大量关于党的抗战路线、方针、政策的文章,其中既包含宏观理论阐述宣传,也不乏具体斗争策略的指导。例如,1938年2月7日《前哨》第1期刊发的《论抗日反满并提与不并提问题》一文,主要论述“党今天在东北执行全民统一战线的策略中,对抗日反‘满’是否并提”问题。文章指出“在今日的东北已成为日本法西斯蒂帝国主义的垄断殖民地的情况下……除掉了少数诚恳铁心卖命于日贼,给日贼作走狗外,大多数都仇视着日贼”,其中也包括了“满洲国”的一部分官员,根据东北地区特殊的斗争形势以及中国共产党目前“扩大全民族反日统一战线”的新策略,“在东北的反日民族统一战线,不但是与拿着武装抗日救国的国民党各派影响之下队伍及团体建立,而且要从政治口号宣传鼓动上到灵活的工作行动办法上与在日帝统治之下的走狗机关的人们建立,这是要从政治上实际行动上而去孤立日贼。”因此,文章主张“抗日反满”不并提,唯有如此才能扩大全民族反日救国统一战线。文章不仅宣传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同时还结合东北抗日斗争实际情况,提出了“‘抗日反满’不并提”的具体斗争策略。“反满抗日”并提与不并提问题,是当时北满省委和吉东省委在路线斗争上的重要问题,对该问题的辨析,不仅对于东北地区开展抗日斗争起到了指引作用,而且对华北、华中等沦陷区的对敌斗争也具有重要借鉴意义。[5]在此基础上,我党还利用報刊积极宣传国共合作全民族共同抗战,如《统一》杂志“红五月专号”刊载的《国共合作纪念歌》,“国共兮合作,兆民兮腾欢,兄弟既翕和乐眈,手足相扶不分离,阋墙之祸付流水,廉蔺交欢国祚全”,热情歌颂国共合作的重大历史意义,并号召“全民抗战赴国难,流尽最后一滴血,拥护中央持久战”。[6]
  在沦陷时期,为配合东北地区特殊斗争形势,东北地方党组织还特别重视对抗日游击战争的研究与指导,关于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理论研究及现实策略问题也因此成为各报刊的重要内容。例如:《前哨》第1期刊载《论东北民族反日游击运动》一文,重点讨论了东北抗日斗争的规律问题,提出“东北民族反日游击运动本身,就是一个‘肯定’、‘否定’、‘否定的否定’的公式的继续,所以他发展过程,也是一个‘运动’、‘变化’、‘进展’相继不断的现象的连续”;[7]同期刊登的另一篇文章《几个实际问题》则详细论述了“东北抗日联军在游击活动中应采取的战略”,提出“首先是东北抗日联军领导权”方面要保证“东北各省党在思想上意志上行动上一致”,“其次在军事战略上,东北抗日联军活动上应脱离敌人包围区,应该采取积极进攻战略,向新的区域开展”,最后在组织妇女运动方面明确提出“抗联领导妇女问题”应首先“顾及到整个抗日统一战线问题”,并详细讨论了在宣传工作、武装工作、组织地方妇女抗日、妇女参军后婚姻、语言规范及教育问题等六个方面应坚持的基本方针。
  随着斗争形势的日益严峻,各抗战报刊还从更加广阔的视角阐述新形势下东北地区反日抗战工作的中心任务。例如:1939年8月1日《统一》第2期刊发的《中共北满省委告北满全党同志书》,提出北满党的中心工作在于“以动员民众,武装民众,扩大反日民族革命战争,响应国内抗战,响应外蒙古人民反日自卫战争”,并从“抗日联军行动方式”“白区工作问题”“各反日党派、教门、种族联合战线问题”等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工作策略。
  ●揭露日伪残暴统治,报道东北民众抗日义举
  “九一八”事变后,面对日伪的残暴统治,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报刊通过报道新闻消息、刊载评论文章等方式将日寇在东北的残酷暴行公之于众,同时热情讴歌东北各界民众的抗日义举,极大激发了东北民众的抗战热情。
  中共南满特委创办的《东边道反日报》为其中典型代表。该报以大量版面揭露日伪殖民统治下东北民众悲惨遭遇与痛苦生活,《请看在王道乐土下的民众吃树叶树皮的惨状》《通化反日会告灾难民众书》等消息文章,一方面激发了东北民众对日寇的仇恨,发挥了政治动员的作用,另一方面震慑了怀有妥协心理的部分消极抗战分子,警示民众惟有抗战胜利才可最终摆脱悲惨命运,从而激发出民众的抗争意识。与此同时,该报还经常以刊载新闻的形式,详细介绍东北抗联战绩和各地群众支援抗日队伍的消息。例如,该报1934年第4期,报道了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成立后,杨靖宇率师渡过辉发河、挺进江南以来开展抗日斗争的情况。文称:游击区域“扩大到十余县,袭击大小数十个城镇,发生700余次战斗,(队伍)扩大10倍以上”。该报同年第5期,刊登柳河、通化、金川一带的广大群众,积极组织“反日会”和农民自卫队,逮捕和处决日伪走狗汉奸,群众自动送粮和肉,发动募捐,支援人民革命军等情况,在此基础上,号召民众积极支援抗日武装,反对日本侵略者的“集家并屯”政策,反对归屯并户,以阻止敌人施行隔离抗日军民血肉关系毒计之实施。[8]由中共南满省委与抗联第一路军联合创办的《南满抗日联合报》曾刊登《“满洲国”靖安军哗变,枪毙日人藤井司令》《活捉日军百名,善哉!我军战术巧妙》等消息,这些经常性抗日斗争消息极大鼓舞了抗日军民的斗志,打击了敌人。[4]在进行抗日新闻报道的同时,东北抗联也利用党刊传播抗战歌词鼓舞东北军民的抗战士气。例如,1940年4月9日,第三路军《统一》刊发的《上前线歌》号召“中华民族好男儿们响应祖国的号召,用我们的刺刀枪炮头颅和热血——坚决与敌决死战”,“保卫华北收复东北统一我中华”,“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强盗出中国——誓死不做亡国奴”。[9]这些慷慨激昂的歌词旋律,激励着处于殖民黑暗统治下的东北民众满怀希望地积极参与爱国抗日斗争,为抗日军民提供了重要的精神支撑。   ●介绍国际局势、宣传国际援助,增强东北民众抗战胜利的信心
  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中国的抗战也得到世界所有爱好和平人民的同情与支持。抗战时期东北地区党组织发行的报刊详细介绍反法西斯国家特别是社会主义苏联对中国给予的支持与援助,增强了东北民众赢得抗战胜利的信心。例如,发表于《前哨》1938年第1期的《几个实际问题》,从总结分析世界反法西斯战场形势入手,提出各国对中国援助必将改变抗日战局的结论。文章首先详细分析了1938年国际局势,由于英、美、法三国与德、日之间的冲突日益激烈,三国“为了削弱日德意军事同盟的力量,对中国积极援助武装、经济、军事、人材来对抗日贼,这是帝国主义本身特别是英法孤立德意的计划”,因此“今日世界划分出一个是法西斯蒂战线——日、德、意,一个是反法西斯蒂战线——中国、苏联、英、美、法,这两个大集团现在已始斗争了。中日战争即是这两个大集团的事实反映”,这一国际形势就为中国争取抗战胜利创造了条件,就目前来讲“日本帝国主义在进攻战线上,三八年度有可能发生局部的或一方面的动摇溃散以至失败,虽然不能决定日贼战线整个的死命,但是这在进攻中国整个计划战线上能使日贼受到致命打击,会使日贼陷入手忙脚[乱]的状态中”,文章结尾还充满信心地预测,这场“战争的过程结束中”,必将“消灭了某些帝国主义的统治,首先即可断定有可能消灭了日贼。另方面中华民族很顺利会得到解放、独立”。[10]在客观分析国际战场形势给中国创造有利外部环境的同时,各报刊还特别重视对苏联援助中国抗战的介绍。例如,1940年6月13日,《统一》编辑部为纪念“七七”事变三周年,第7期转载了抗战二周年中共领袖言论,在刊发的引言中详细描绘了苏联对于中国抗战的伟大贡献——“由于对中国人民的三年苦斗的国际同情,伟大友人——苏联政治上物质上的援助,世界第二次大战的爆发,中国人民不仅在国际间是站起来,而且国际形势是完全有利于中国,而日本是处于四面楚歌孤立的状况”。在此基础上,文章结合中国“进步和团结”与日本“涸竭和纷扰”的斗争形势,进一步作出乐观的预测:“抗战已步入相持阶段的末期,不久中国将展开胜利的反攻,光荣的胜利之旗帜不久将把握在伟大的狂喜的中国民族手中。”[11]通过以上有利国际形势的宣传,抗战报刊彰显了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战的支持,坚定了东北军民的抗战立场,增强了抗战信心。
  三、结语
  在东北沦陷的十四年艰苦岁月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东北地区红色抗战报刊,虽然由于严酷的媒介环境而导致刊期不定、发行有限,却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起到了重要的宣传鼓动作用。东北地方党组织及其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通过灵活多样的报纸、刊物,及时而准确地宣传党的抗战方针政策,积极指导东北地区军民的抗日活动,坚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同时深刻揭露了日伪黑暗的殖民统治,为赢得抗战最终胜利,向东北民众发出了积极抗战的号召——“中国四万万同胞,更应当积极起来扩大民族革命战斗。全体人民总动员、武装起来以彻底的、有力的回击侵略者日寇,驱逐其滚出中国。”[12]
  另外,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色抗战报刊还极大丰富了东北抗日文化和中国新文化的思想内涵。这些诞生在日伪新闻统制下的革命报刊,有的以指导党内工作、组织抗日斗争为目的,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和战斗性,有的以普通民众為宣传对象具有突出的可读性,还有的以知识分子为重要宣传对象,具有显著的文学性。不管哪一类的革命刊物,均肩负着宣传抗日思想的重任,成为传播抗战文化的重要媒介。这些报刊通过深入披露沦陷后的东北人民苦难深重的生活,唤醒国人团结起来保卫家园的斗志与情怀,在抗战文化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对推动东北地区的新文化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基金项目
  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伪满洲国新闻界抗日活动研究》(2019C116)阶段性成果;教育部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日伪报纸文献与东北地区中国共产党抗日斗争研究》(20C10203019)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中共满洲省委决议——关于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据满洲与目前党的紧急任务[A].东北地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8册)[C].中央档案馆、辽宁省档案馆、吉林省档案馆、黑龙江省档案馆,1988:63.
  [2]田雷.抗战时期东北地区红色报刊考察[J].红色文化学刊,2020,(2).
  [3]中共满洲省委两个月工作计划[A]. 东北地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9册)[C].中央档案馆、辽宁省档案馆、吉林省档案馆、黑龙江省档案馆,1988:155.
  [4]蒋颂贤.吉林抗日报刊述评[J].图书馆学研究,1994,(2).
  [5]论抗日反满并提与不并提问题[A].东北地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28册)[C].中央档案馆、辽宁省档案馆、吉林省档案馆、黑龙江省档案馆,1989:389-398.
  [6]国共合作纪念歌[A].东北地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26册)[C].中央档案馆、辽宁省档案馆、吉林省档案馆、黑龙江省档案馆,1989:355.
  [7]论东北民族反日游击运动[A].东北地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28册)[C].中央档案馆、辽宁省档案馆、吉林省档案馆、黑龙江省档案馆,1989:390.
  [8]李桥.辽宁期刊史[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11:93.
  [9]上前线歌 [A].东北地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26册)[C]. 中央档案馆、辽宁省档案馆、吉林省档案馆、黑龙江省档案馆,1989:353—354.
  [10]几个实际问题[A]. 东北地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26册)[C].中央档案馆、辽宁省档案馆、吉林省档案馆、黑龙江省档案馆,1989:411—412.
  [11]《统一》编辑部转载抗战二周年中共领袖言论的引言[A]. 东北地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26册)[C].中央档案馆、辽宁省档案馆、吉林省档案馆、黑龙江省档案馆,1989: 371—372.
  [12]反对第二次世界大战[A].东北地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28册)[C].中央档案馆、辽宁省档案馆、吉林省档案馆、黑龙江省档案馆,1989:378.
  作者简介
  张瑞,吉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中国近代新闻史。
  责任编辑 张忠义
其他文献
摘要:加快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建设,发挥对外开放平台的积极带动作用,应充分发挥吉林省地缘优势,探索产业要素整合的新方式、探索社会文化要素提升的新体系、探索政府综合服务升级的新路径、探索人力资源配置优化的新支撑、探索夯实自由贸易协定的新纽带,加强区域合作,形成共享的产业链。  关键词: 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区域合作;产业要素  中图分类号:F125  DOI:10.13784/j.cn
特色小镇建设作为国家城镇化格局中一个重要战略对推进我国城镇化向高水平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特色小镇建设需要营建自己的文化品牌,这不仅是解决特色小镇同质化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而且有利于增强特色小镇在城镇化建设中的效能,促进特色小镇产业的转型和协同发展,推进特色小镇走出“镇门”“省门”和“国门”。营建特色小镇文化品牌是塑造特色小镇文化的核心价值和灵魂。在特色小镇建设的实践中,需要提炼特色小镇的精神与价值,整合及创新特色小镇的文化资源,完善特色小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品牌化运营特色小镇的文化形象。
摘要:回顾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奋斗历程,中国共产党历经磨难与挫折,也赢得成功与辉煌,无论处于何种境地,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矢志不渝。从建党之初勇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重任,到团结带领人民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从建立新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迈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第一步,到实行改革开放,取得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伟大成就,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基础;从中国特色社会
作为一个决定人类命运的问题,“人类纪”思考已成为近年来国际知识界的前沿性课题。“人类纪”非人类史之必然,其发生基源乃人类之力,即人类创造出来的“物理-文化熵”对地质的燃烧以及对人类心性的荒废。作为地表“生态足迹”的蛮横和人类“新游牧生活”的架构,旅游无疑被纳入学界的“人类纪”反思范畴。作为人类“自性熵”的体外化,旅游确与地表环境和人类心智的荒废相关联,但人地荒疏之根本却不在旅游活动本身,而在于旅游人地管理的非理性。人类旅游文化之基质是康德所说的人类学知性的拓展实践。人类已走入“游牧化”时代,旅游与“人类纪
摘要:人工智能时代个人隐私权保护问题重重,备受社会关注。一方面,人工智能技术依托数据收集和算法,广泛而深入地掌握着海量数据,存在着泄露和不当利用的极大风险;另一方面,人工智能数据管控、开发、应用、监管面临诸多法律困境。目前,应当重新定义隐私权范围、加强隐私权保护执法、加强技术监管、构建行业自律机制、提高公民隐私权保护意识,来应对人工智能时代隐私权保护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人工智能;隐私权;个人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