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乡村振兴政策扶持下,挖掘农村产业潜力成为区域经济迅速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沿江区域农旅融合双链条要在尊重农业发展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形成以农促旅、以旅兴农布局。目前整合效果欠佳,还需充分利用沿江乡村旅游在历史、环境、交通上独特发展优势,结合成功经验,发挥地方特色,加速沿江农旅融合发展。
关键词:长江经济带;农旅融合;成本控制;沿江经济
中图法分类号:F592;F323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679/j.cnki.cjjsjj.2021.0313
1 长江沿江农旅融合发展优势
1.1 沿江资源优势
长江经济带自西向东覆盖中国九省二市,占地面积约205万km2,流域生产总值超全国40%。沿江区域水资源丰沛,生物种群多,自然景观秀丽。流域东西落差大,河道水流落差形成天然水电优势,为沿江流域基础建设提供电力支持。流域范围内生物种群多样化给沿江的旅游业带来了丰富的资源,且沿江一带风光绮丽而独特,避免了景区同质化,利于多元业态协同发展。
1.2 长江经济带政策支持
沿江地区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政策支持及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努力把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生态更优美、交通更顺畅、经济更协调、市场更统一、机制更科学的黄金经济带,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国务院和五部委多次印发指导性文件并制定投资管理办法,对沿江经济发展给予经济支持。
而在早期,长江沿岸着力于沿江城市建设,忽略了乡村旅游发展空间。在党中央的指导下,尤其是政府出台关于长江沿江发展的政策支持,沿江农旅项目可充分利用政策优势,把握发展时机,实现全产业链多点增值,推动第一产业衍生为综合产业。
1.3 交通运输优势
相关研究表明,交通运输能力和旅游业发展呈正向关系。长江地处亚热带地区,河流无冰冻期,季节变化小,江阔水深。有天然的水运优势,河道承东启西,可开发沿江旅游路线。水运成本小于陆运成本及空运成本,水运承载能力强,3000吨级海轮直至重庆,5000吨级直至宜昌,万吨级海轮上溯武汉。水路与陆路有机结合,利于沿江区域产业园区重型货物运输基地发展。
1.4 文化优势
文化资源丰富是文旅发展的驱动力,单纯旅游景点开发可能会造成游客审美疲劳,而结合文化优势更易形成特色产业链。以文化做背景赋予旅游生命力,有助于特色文创品牌建立。长江流域文化底蕴深厚,遗址众多,可开发空间大。沿岸郊县保留众多文明记忆,十一省文旅资源丰富,名山耸立、河谷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历史遗迹等众多。可通过整合沿江经济带文化资源,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加大文创产品宣传推广力度,丰富旅游业态。
2 农旅融合成本控制
2.1 选址成本控制
长江沿岸部分地区受制于地理位置影响,开发难度大,但尚可开发县郊多。在进行项目选址时不应仅以节约成本为目标,还应测算项目整合的全链条成本。选址根据发展需求选地,可开辟新地或在具有文旅特色村镇基础上进行改造。丘陵荒地项目拿地成本低,但重新规划构建旅游资源成本较高。避免因坡度、土壤等问题导致开发效果不理想,项目停工搁置,前期投入为沉默成本。如在原有村落上进行改建,后期重建整合费用相对较低,可利用当地农耕文化、自然景观、民族特色促成农旅项目增收。原有村落上进行改建项目拿地成本较高且伴随相应征地费用、与原住民沟通协调成本。此外,交通便利、通行方式多样化、运输网络覆盖广的地区前期建设成本高,但后期项目铺筑成本较低且项目投入运营较为迅速。这类地区周末、小长假出行可行,客流有保障。周边城市经济条件、辐射城市范围,人口密度也决定了后期景区是否有消费市场。
2.2 项目投入成本
项目落实需事先做好对接政策,上报项目时以国家重点扶持项目为申报名录,积极争取政府补贴扶持。多角度搭建资金供应平台,确保资金充足。项目确定审批后及时落实,避免建设周期过长,资金利用率低,浪费人工成本和土地占用成本。还需制定清晰的项目发展思路。目前较为典型的农旅融合模式如表1所示。
项目以农业作为基础产业,其他业态合理分配占比。核心项目明确,适当将多种模式整合,突出项目差异化竞争。以乡村养生旅游为例,长江沿江地区生态环境优良,融入康养项目时专注于高品质服务和用户体验,严控医疗设施和医护人员的专业化程度。投入资金具有针对性,因地制宜,充分利用优势资源,避免盲目拼凑热门农旅项目。
2.3 运营成本控制
为吸引游客,不少项目照搬热门景区发展模式,前期发展激进,投资成本高,后期运营维护乏力,尚未迎来回收期农旅项目发展就已停滞。运营环节需把握事前、事中及事后。前期加大宣传力度,发展政府补助扶持项目,借助政府之力进行宣传,有效控制成本且增强宣传力度。初期主打项目明确,辅之其他综合项目,投产运营时合理调整业态组合,各模块比重定期进行盈亏测算,加大盈利模块投资力度,削减亏损或营收不显著项目投入。后期需注重基础设施维护更新:不少景区前期回报尚可,后期设备维护及环境养护疏忽,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现如今消费者愈发注重用户体验感,度假区住宿环境应保持整洁明亮,住宿房间翻新成本是一项必要支出,这样有助于稳定消费者期许,保证旅游景区持续创收。长江沿江小镇生态环境是农旅项目发展的根基,环境维护资金合理投入响应可持续发展政策的同时有助于农旅项目长效增收。
2.4 人才引入成本
随着城镇化建设推进,对农村居民综合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专业技术人才的应用优化农村居民素质,提升项目运作效能。一方面加速农业技术科学化、合理化,另一方面能够尽快促成项目落成,及时修复项目推进过程中的漏洞。要结合项目性质和发展阶段需求来选择专业领域技术人才或项目综合管控人才。各個环节用人各有所需,例如专业型人才对农业种植、市场营销、旅游项目经营等细分环节更具专业性,用人成本较综合人才低,缺点在于聘用人数多,难以全局统筹管理。而综合人才能把控全局,总体层面调整各项目成本配比,但专业化程度不足,细分项目不能面面俱到,用人成本高。 3 農旅融合成本控制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
3.1 基础设施欠完备,配套服务质量待提升
受发展因素制约,乡村基础设施水平欠佳,供水、供电、通讯问题需要逐步更新完善。游客追求返璞归真的乡村生活时,需注重完备的基础设施及差异化消费体验。餐饮口感、住宿环境、景点交通是项目改革的重要方面。建议将厨师烹饪水平纳入考核指标,适当增加一定预算用于研发特色菜,改变菜品价格与口感难成正比的现象。住宿环境严格把控,农户自营民宿设立标准化管理程序;设定考核指标,避免自营水平参差不齐,激励农户经营好民宿。旅游公司管控运营酒店需定期进行设备维修管控、服务员培训、酒店房间翻新,增加游客复游率。设立直达旅游专线降低游客旅途周转时间,景区观光车应根据景点淡旺季需求适当调整班次,控制运营成本。
3.2 产品及服务同质化,富有地方特色消费市场待挖掘
景区往往会基于增加收入、借力产品宣传的目的推广自有文创产品。然而现今不少文创产品脱离文化且同质化现象严重。沿江地区农旅项目开发过程中应善用流域文化底蕴,结合自有项目发展优势,开发富有地方特色文创农产品。重视产品包装、实用性及品牌文化融入。农产品伴手礼质量价格设置具有梯度性,多元化产品供游客选择。严控产品成本,合理定价,根据需求反馈,挖掘消费市场,力争由满足项目范围内消费扩展至省际消费。目前农旅收入主要来源于日间,夜游项目欠缺,游客留宿率受其影响。灯光、舞美、多媒体沉浸式体验夜间效果佳,打造特色夜景、水上夜景、民俗表演、夜休闲等项目,增加游客留宿率,促成留宿游客夜间消费。
3.3 乡村旅游被动局面亟待改变,人才助力当地项目优势发挥
农旅项目为当地农户提供再就业机会,减少政府扶持农户财政压力。然而,该领域缺乏综合型人才,不少农旅项目都将休闲活动搬到农村,未整合各个业态关系,盲目投产导致乡村旅游项目经营困难,升级乏力,服务和营销出现断层。因此在引入人才时应注重人才专业水平和综合能力,引入综合型人才发展农旅产业一方面能快速挖掘当地农旅发展优势,另一方面有助于整合各业态关系。综合人才统筹规划可及时调整项目,核算各环节成本收益,深入挖掘当地农旅项目,发展特色产业群。
3.4 技术与农旅尚未结合,智慧+新电商模式有待推行
目前农旅项目大多脱离技术,“智慧+新电商”理念尚未融入农耕文明,通过公共宣传和游客口碑推广难以开辟新道路。农产品除用于供给田园采摘和景区烹饪需求,投入市场才能真正实现农产品增值。电商引入打通农产品销售渠道,增加景点曝光度。农产品具有季节性、周期性、不易存储性,加之收购农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品牌意识不强,电商产业链薄弱,相应基础设施不完善。鉴于农产品特殊属性,进行深加工后易于保存运输,专业电商引入促进农产品集成化管理,均匀产品品质,扩大农产品销路。
3.5 沿江农旅项目联动发展,实现资源配置最大化
目前长江上中下游旅游项目存在低中高发展格局,且短时间内仍存在差异。大多旅游项目呈点布局,景点之间断层,观光有时间、空间局限性。中上游地区农村旅游尚可发展潜力大,合理开发有助于沿江流域农旅产业链整合,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农村、生态、经济协同并进。应加强上中下游跨区域合作,实现流域联动发展,资源配置最大化,生态链构筑完备。政府可牵头打破省际壁垒,拉动地区经济协力互助。下游地区目前农旅经济发展较成熟,政府牵头组织沿江流域开展交流大会研讨,借鉴流域范围内农旅项目优秀成果,结合自身区位及资源优势进行项目优化改造。
4 结语
在市场需求推动以及国家政策的支持下,长江经济带农旅融合发展潜力大,项目推行过程中促进长江沿江区域发展整体布局,有助于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打破旅游项目发展瓶颈期,振兴乡村发展。成功的农旅融合项目有其自身发展优势,长江沿江区域农旅融合项目可结合其发展经验深化改革,如打造IP;文创产品热点;创意剧场场景体验;民俗节庆活动等作为突破口,初期发展战略明确,将资金投资于优势项目,投资有方向。期中运营有重管控,保证游客体验感的同时合理规划资金。沿江经济农旅项目在抓政策、追求发展机遇的同时,力求保质保量,合理管控成本,实现项目可持续创收。
参考文献:
[1]贺丹,刘娇娇.农旅融合视角下农业产业园区创新发展[J].核农学报.2021(4):1010.
[2]丛琳.乡村振兴中农旅融合问题及对策[J].现代企业.2020(11):124-125.
[3]于秋月,黄大勇,周芳雅.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的时空耦合性——以长江经济带11省市为例[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21(1):12-20.
[4]潘立勇.文旅融合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刍议[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20(5):28-35+48.
[5]韩秀平.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旅融合协同发展模式与路径研究——以浙江台州市为例[J].中国商论,2021(9):150-152.
Research on the Cost Control of the Integration of Agriculture and Tourism in the Yangtze River Region
Tian Mengqi Dai Fei
(Pan Asia School of Business,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 Kunming, 650032,China)
Abstract: With the support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policies, tapping the potential of rural industrie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breakthrough for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The dual chain of agricultural tourism integration along the Yangtze River should reasonably develop and utilize tourism resources on the basis of respecting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form a layout of promoting tourism through agriculture and prospering agriculture through tourism. The current integration effect is not good, and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full use of the unique development advantages of rural tourism along the river in history, environment, and transportation, combining successful experience, giving play to local characteristics, and accelerating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along the river.
Keywords: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integration of agriculture and tourism; cost control; economy along the Yangtze River
关键词:长江经济带;农旅融合;成本控制;沿江经济
中图法分类号:F592;F323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679/j.cnki.cjjsjj.2021.0313
1 长江沿江农旅融合发展优势
1.1 沿江资源优势
长江经济带自西向东覆盖中国九省二市,占地面积约205万km2,流域生产总值超全国40%。沿江区域水资源丰沛,生物种群多,自然景观秀丽。流域东西落差大,河道水流落差形成天然水电优势,为沿江流域基础建设提供电力支持。流域范围内生物种群多样化给沿江的旅游业带来了丰富的资源,且沿江一带风光绮丽而独特,避免了景区同质化,利于多元业态协同发展。
1.2 长江经济带政策支持
沿江地区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政策支持及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努力把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生态更优美、交通更顺畅、经济更协调、市场更统一、机制更科学的黄金经济带,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国务院和五部委多次印发指导性文件并制定投资管理办法,对沿江经济发展给予经济支持。
而在早期,长江沿岸着力于沿江城市建设,忽略了乡村旅游发展空间。在党中央的指导下,尤其是政府出台关于长江沿江发展的政策支持,沿江农旅项目可充分利用政策优势,把握发展时机,实现全产业链多点增值,推动第一产业衍生为综合产业。
1.3 交通运输优势
相关研究表明,交通运输能力和旅游业发展呈正向关系。长江地处亚热带地区,河流无冰冻期,季节变化小,江阔水深。有天然的水运优势,河道承东启西,可开发沿江旅游路线。水运成本小于陆运成本及空运成本,水运承载能力强,3000吨级海轮直至重庆,5000吨级直至宜昌,万吨级海轮上溯武汉。水路与陆路有机结合,利于沿江区域产业园区重型货物运输基地发展。
1.4 文化优势
文化资源丰富是文旅发展的驱动力,单纯旅游景点开发可能会造成游客审美疲劳,而结合文化优势更易形成特色产业链。以文化做背景赋予旅游生命力,有助于特色文创品牌建立。长江流域文化底蕴深厚,遗址众多,可开发空间大。沿岸郊县保留众多文明记忆,十一省文旅资源丰富,名山耸立、河谷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历史遗迹等众多。可通过整合沿江经济带文化资源,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加大文创产品宣传推广力度,丰富旅游业态。
2 农旅融合成本控制
2.1 选址成本控制
长江沿岸部分地区受制于地理位置影响,开发难度大,但尚可开发县郊多。在进行项目选址时不应仅以节约成本为目标,还应测算项目整合的全链条成本。选址根据发展需求选地,可开辟新地或在具有文旅特色村镇基础上进行改造。丘陵荒地项目拿地成本低,但重新规划构建旅游资源成本较高。避免因坡度、土壤等问题导致开发效果不理想,项目停工搁置,前期投入为沉默成本。如在原有村落上进行改建,后期重建整合费用相对较低,可利用当地农耕文化、自然景观、民族特色促成农旅项目增收。原有村落上进行改建项目拿地成本较高且伴随相应征地费用、与原住民沟通协调成本。此外,交通便利、通行方式多样化、运输网络覆盖广的地区前期建设成本高,但后期项目铺筑成本较低且项目投入运营较为迅速。这类地区周末、小长假出行可行,客流有保障。周边城市经济条件、辐射城市范围,人口密度也决定了后期景区是否有消费市场。
2.2 项目投入成本
项目落实需事先做好对接政策,上报项目时以国家重点扶持项目为申报名录,积极争取政府补贴扶持。多角度搭建资金供应平台,确保资金充足。项目确定审批后及时落实,避免建设周期过长,资金利用率低,浪费人工成本和土地占用成本。还需制定清晰的项目发展思路。目前较为典型的农旅融合模式如表1所示。
项目以农业作为基础产业,其他业态合理分配占比。核心项目明确,适当将多种模式整合,突出项目差异化竞争。以乡村养生旅游为例,长江沿江地区生态环境优良,融入康养项目时专注于高品质服务和用户体验,严控医疗设施和医护人员的专业化程度。投入资金具有针对性,因地制宜,充分利用优势资源,避免盲目拼凑热门农旅项目。
2.3 运营成本控制
为吸引游客,不少项目照搬热门景区发展模式,前期发展激进,投资成本高,后期运营维护乏力,尚未迎来回收期农旅项目发展就已停滞。运营环节需把握事前、事中及事后。前期加大宣传力度,发展政府补助扶持项目,借助政府之力进行宣传,有效控制成本且增强宣传力度。初期主打项目明确,辅之其他综合项目,投产运营时合理调整业态组合,各模块比重定期进行盈亏测算,加大盈利模块投资力度,削减亏损或营收不显著项目投入。后期需注重基础设施维护更新:不少景区前期回报尚可,后期设备维护及环境养护疏忽,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现如今消费者愈发注重用户体验感,度假区住宿环境应保持整洁明亮,住宿房间翻新成本是一项必要支出,这样有助于稳定消费者期许,保证旅游景区持续创收。长江沿江小镇生态环境是农旅项目发展的根基,环境维护资金合理投入响应可持续发展政策的同时有助于农旅项目长效增收。
2.4 人才引入成本
随着城镇化建设推进,对农村居民综合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专业技术人才的应用优化农村居民素质,提升项目运作效能。一方面加速农业技术科学化、合理化,另一方面能够尽快促成项目落成,及时修复项目推进过程中的漏洞。要结合项目性质和发展阶段需求来选择专业领域技术人才或项目综合管控人才。各個环节用人各有所需,例如专业型人才对农业种植、市场营销、旅游项目经营等细分环节更具专业性,用人成本较综合人才低,缺点在于聘用人数多,难以全局统筹管理。而综合人才能把控全局,总体层面调整各项目成本配比,但专业化程度不足,细分项目不能面面俱到,用人成本高。 3 農旅融合成本控制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
3.1 基础设施欠完备,配套服务质量待提升
受发展因素制约,乡村基础设施水平欠佳,供水、供电、通讯问题需要逐步更新完善。游客追求返璞归真的乡村生活时,需注重完备的基础设施及差异化消费体验。餐饮口感、住宿环境、景点交通是项目改革的重要方面。建议将厨师烹饪水平纳入考核指标,适当增加一定预算用于研发特色菜,改变菜品价格与口感难成正比的现象。住宿环境严格把控,农户自营民宿设立标准化管理程序;设定考核指标,避免自营水平参差不齐,激励农户经营好民宿。旅游公司管控运营酒店需定期进行设备维修管控、服务员培训、酒店房间翻新,增加游客复游率。设立直达旅游专线降低游客旅途周转时间,景区观光车应根据景点淡旺季需求适当调整班次,控制运营成本。
3.2 产品及服务同质化,富有地方特色消费市场待挖掘
景区往往会基于增加收入、借力产品宣传的目的推广自有文创产品。然而现今不少文创产品脱离文化且同质化现象严重。沿江地区农旅项目开发过程中应善用流域文化底蕴,结合自有项目发展优势,开发富有地方特色文创农产品。重视产品包装、实用性及品牌文化融入。农产品伴手礼质量价格设置具有梯度性,多元化产品供游客选择。严控产品成本,合理定价,根据需求反馈,挖掘消费市场,力争由满足项目范围内消费扩展至省际消费。目前农旅收入主要来源于日间,夜游项目欠缺,游客留宿率受其影响。灯光、舞美、多媒体沉浸式体验夜间效果佳,打造特色夜景、水上夜景、民俗表演、夜休闲等项目,增加游客留宿率,促成留宿游客夜间消费。
3.3 乡村旅游被动局面亟待改变,人才助力当地项目优势发挥
农旅项目为当地农户提供再就业机会,减少政府扶持农户财政压力。然而,该领域缺乏综合型人才,不少农旅项目都将休闲活动搬到农村,未整合各个业态关系,盲目投产导致乡村旅游项目经营困难,升级乏力,服务和营销出现断层。因此在引入人才时应注重人才专业水平和综合能力,引入综合型人才发展农旅产业一方面能快速挖掘当地农旅发展优势,另一方面有助于整合各业态关系。综合人才统筹规划可及时调整项目,核算各环节成本收益,深入挖掘当地农旅项目,发展特色产业群。
3.4 技术与农旅尚未结合,智慧+新电商模式有待推行
目前农旅项目大多脱离技术,“智慧+新电商”理念尚未融入农耕文明,通过公共宣传和游客口碑推广难以开辟新道路。农产品除用于供给田园采摘和景区烹饪需求,投入市场才能真正实现农产品增值。电商引入打通农产品销售渠道,增加景点曝光度。农产品具有季节性、周期性、不易存储性,加之收购农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品牌意识不强,电商产业链薄弱,相应基础设施不完善。鉴于农产品特殊属性,进行深加工后易于保存运输,专业电商引入促进农产品集成化管理,均匀产品品质,扩大农产品销路。
3.5 沿江农旅项目联动发展,实现资源配置最大化
目前长江上中下游旅游项目存在低中高发展格局,且短时间内仍存在差异。大多旅游项目呈点布局,景点之间断层,观光有时间、空间局限性。中上游地区农村旅游尚可发展潜力大,合理开发有助于沿江流域农旅产业链整合,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农村、生态、经济协同并进。应加强上中下游跨区域合作,实现流域联动发展,资源配置最大化,生态链构筑完备。政府可牵头打破省际壁垒,拉动地区经济协力互助。下游地区目前农旅经济发展较成熟,政府牵头组织沿江流域开展交流大会研讨,借鉴流域范围内农旅项目优秀成果,结合自身区位及资源优势进行项目优化改造。
4 结语
在市场需求推动以及国家政策的支持下,长江经济带农旅融合发展潜力大,项目推行过程中促进长江沿江区域发展整体布局,有助于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打破旅游项目发展瓶颈期,振兴乡村发展。成功的农旅融合项目有其自身发展优势,长江沿江区域农旅融合项目可结合其发展经验深化改革,如打造IP;文创产品热点;创意剧场场景体验;民俗节庆活动等作为突破口,初期发展战略明确,将资金投资于优势项目,投资有方向。期中运营有重管控,保证游客体验感的同时合理规划资金。沿江经济农旅项目在抓政策、追求发展机遇的同时,力求保质保量,合理管控成本,实现项目可持续创收。
参考文献:
[1]贺丹,刘娇娇.农旅融合视角下农业产业园区创新发展[J].核农学报.2021(4):1010.
[2]丛琳.乡村振兴中农旅融合问题及对策[J].现代企业.2020(11):124-125.
[3]于秋月,黄大勇,周芳雅.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的时空耦合性——以长江经济带11省市为例[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21(1):12-20.
[4]潘立勇.文旅融合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刍议[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20(5):28-35+48.
[5]韩秀平.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旅融合协同发展模式与路径研究——以浙江台州市为例[J].中国商论,2021(9):150-152.
Research on the Cost Control of the Integration of Agriculture and Tourism in the Yangtze River Region
Tian Mengqi Dai Fei
(Pan Asia School of Business,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 Kunming, 650032,China)
Abstract: With the support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policies, tapping the potential of rural industrie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breakthrough for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The dual chain of agricultural tourism integration along the Yangtze River should reasonably develop and utilize tourism resources on the basis of respecting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form a layout of promoting tourism through agriculture and prospering agriculture through tourism. The current integration effect is not good, and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full use of the unique development advantages of rural tourism along the river in history, environment, and transportation, combining successful experience, giving play to local characteristics, and accelerating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along the river.
Keywords: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integration of agriculture and tourism; cost control; economy along the Yangtze Ri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