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布鲁纳在其《真正的精神活动,可能的世界》一书里提出,在人的心理活动中存在着两种思维模式:例证性思维模式和叙事性思维模式。例证性思维又叫做命题思维,独立于特定情境。叙事性思维就是讲故事或扮演故事,依赖于具体情境。儿童的思维是一种叙事性思维,或者说儿童的心智具有一种叙事性的结构,是具有故事情节导向的。在幼儿园课程实施中采用叙事策略,开发故事中的各种有利资源,始终以故事为背景开展主题活动,通过集体教学活动、区域活动、游戏活动、日常生活以及家园共育活动,引导幼儿进行多角色体验,以引发情感共鸣,塑造幼儿的道德品格和价值观,从而促进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形成完善的人格。以下便以大班主题活动《丑小鸭》为例,阐述幼儿园叙事品德课程的实施策略。
一、主题说明
童话故事《丑小鸭》是安徒生的代表作,他塑造了一个丰满的童话形象:面对艰难曲折的生活环境和前程,丑小鸭仍然一心一意地追求美好的理想。出世以后,他就被人看不起,被哥哥、姐姐咬,公鸡啄,养鸭的小姑娘也讨厌他。除了鸭妈妈,谁都欺负他。可怜的丑小鸭,只能离家出走,但仍然摆脱不了小鸟讥笑、猎狗追赶的厄运。尽管遭遇如此凄凉,但他仍然没有忘记对美丽的深情向往。终于丑小鸭梦想成真,变成了一只美丽的天鹅。本主题围绕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展开,先让幼儿欣赏文学作品,引导幼儿表达欣赏故事后的感受,启发幼儿围绕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和故事情节提出问题,针对幼儿所提问题,捕捉幼儿的兴奋点。问题是幼儿求知的动力,本主题以教师预设问题和幼儿生成的问题为切入点展开课程网络。在课程进行中,教师和幼儿共同审议课程的进行,真正体现幼儿的学习主体地位。同时,在主题活动中,加大了家园共育的比重,充分挖掘家长资源,让家长也参与到课程建设中来,使得在主题展开的过程中,教师、幼儿、家长三者互为一体。
人与人、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处,是幼儿健康成长的需要。设计本主题的目的是通过幼儿喜闻乐见的系列活动,让幼儿在了解有关鸭、天鹅、人等科学知识的同时,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交友观和人生观,培养幼儿的探究意识和能力,提高幼儿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品德教育策略
(一)集体教学活动
结合“丑小鸭”主题,以语言活动为例,教师可以采用叙事的方式,通过生动、逼真地讲述“丑小鸭”的故事,引导幼儿注意倾听故事,帮助幼儿解读与理解故事,并通过提问让幼儿理解和感受一些道德观念,以故事里丑小鸭为榜样,诱导幼儿联想实际生活讲述自己的看法,为幼儿品格的形成奠定基础,这也正符合道德学习的“情感性”、“情境性”特点。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在示范与模仿的基础上让幼儿做好自己说故事或者说感想的准备。另外,教师也可以和幼儿一起参加故事表演,通过幼儿感兴趣的形式,充分满足幼儿的表现欲,发挥幼儿的主动性,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以数学活动为例,首先,该活动必须在以“丑小鸭”为主题的大情境下进行。其次,在活动的开始还要创设“丑小鸭的朋友”的小情境,在此情境下,结合实际生活让幼儿统计自己的好朋友,并做记录。对于幼儿在操作时出现的矛盾或问题,教师及时引导纠正,让幼儿清楚地了解什么行为是对的,什么行为是不对的,以便更好地促进幼儿良好品德行为的养成。
以体育活动为例,如笔者在主题活动列举的第13个活动即体育游戏《找朋友》中,故事情境的创设是必要的前提,结合游戏本身,当幼儿遇到困难或者发生冲突时,教师及时地、恰如其分地引导幼儿团结一致、互帮互助,鼓励幼儿遇到困难不气馁,勇敢想办法解决。
以集体社会活动为例,良好品德的养成离不开社会生活,脱离社会生活的品德教育是毫无意义的。结合开展的主题活动,幼儿园或家庭可利用春游、秋游、闲暇外出散步等活动,通过参观游览,让幼儿了解社会现象。幼儿园或家庭也可以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同时,教师和家长要坚决避免社会上的不良现象给幼儿的品德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
(二)区域活动
在区域活动中渗透品德教育,首先,教师应该注意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如考虑活动内容的选择以及活动材料的投放,并在活动中加以组织与引导。另外,由于道德学习具有情境性,因而教师也要注意创设必要的情境。
以歌表演为例,幼儿喜欢看表演,也喜欢参加表演,如通过笔者主题活动列举的第6个活动即歌表演《我的好妈妈》让幼儿根据自己对主题故事的理解,自由分配角色,自主创编动作。同时,幼儿也能在此活动中形成良好的协作意识。
以科学活动为例,如笔者在主题活动列举的第12个活动《小实验:小鸭游水》,幼儿可以自主探究小鸭浮在水面而不下沉的奥秘,教师进行一定的引导和帮助。同时,教师应该告诫幼儿,由于人体结构跟小鸭不一样,不会游泳的人不能够浮在水面上,所以在没有成人陪伴情况下,自己不能够随便玩水或到河边玩耍。这样,通过此活动对幼儿进行及时的且与幼儿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品德教育,才能取得比单纯说教更明显的效果。
(三)日常生活
幼儿的道德认识肤浅,理解能力比较差,道德情感不稳定,思维具体形象性等特点,决定了在日常生活中渗透品德教育应该着重关注幼儿的喜怒哀乐以及语言行为。在生活中渗透品德教育要遵循叙事品德课程的内隐性,即不宜对幼儿过多地进行说教,而应该偏重于道德行为的练习,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情感教育和个性培养,使他们多一点实际感受,从而逐步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作为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从认识入手,以情感教育和行为习惯培养为主,萌发道德意志,使幼儿在内心逐步形成正确的、稳定的行为标准。依据幼儿道德意志的薄弱性特点,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还要给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细心观察幼儿的行为,耐心倾听幼儿的观点,并且积极融入到幼儿的生活中,抓住良好时机,使幼儿逐步得到全面、健康发展。
在一日活动中,幼儿的各种感受和体验会得到自然的表露,教师应该从幼儿入园、晨间活动、盥洗、进餐、午睡以及离园等方面抓住大好时机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比如,教师可以结合主题,在幼儿理解“丑小鸭”故事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到幼儿的生活中,通过笔者主题活动列举的第1个活动即观看动画片《丑小鸭》,提问幼儿当他们在实际生活中看到样貌丑陋的人时应该如何对待,通过与同伴讨论,以及教师的及时引导总结,帮助幼儿养成不以貌取人的良好习惯。
以生活中的游戏活动为例,笔者在主题活动列举的第16个活动《我的梦想》角色游戏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像故事中的丑小鸭一样,寻找自己的梦想,鼓励幼儿将来成为有理想有抱负,对社会有用的人。
(四)家园共育
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紧密结合是叙事品德课程的特色之一。通过家园共育来对幼儿实施品德教育,家园之间要互相尊重,注意教育目标、内容以及方式的一致性。由于幼儿道德认知以感性认识为主,对道德概念的理解比较具体、肤浅,一般只停留在表面现象上,所以教师和家长应该让幼儿在道德要求一致的环境里学习、生活。如果幼儿园对幼儿进行正面教育,而家庭相反,幼儿就会迷失方向,无法树立正确的稳固的道德标准。幼儿园可以定期召开家长会,家长及时填写家园联系册,幼儿园还可以进行家访或者向家长开放半日活动等。通过这些途径,幼儿园和家长可以及时传递信息,相互沟通,形成合力,实现道德教育同步化。另外,家长和教师还要严格遵守国民公德和行为准则,为幼儿树立榜样,同时还要给幼儿创设和谐的稳定的乐观开朗的家庭环境和幼儿园环境,以利于幼儿良好行为的养成,最终达到幼儿品德行为习惯化的目标。
结合“丑小鸭”主题,家长可以充分利用相关社会资源帮助教师实施课程。例如,家长可以和幼儿一起收集有关该主题的材料,如集“丑小鸭”故事材料;带幼儿去养鸭场参观,了解鸭子的生长过程;到动物园看天鹅,注意比较天鹅与鸭子的不同之处;收集芭蕾舞的剧照,和家长一起查询芭蕾舞演员竖起脚尖跳舞的秘密;请幼儿和家长交流,让家长了解幼儿的梦想;幼儿和家长讨论怎样才能实现梦想等等。
(五)环境创设活动
幼儿园通过这种途径实施课程充分体现了叙事品德课程的内隐性与情感性特点。幼儿园可以通过创设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并且幼儿园环境布置要呈现课程化的特点,不可与主题课程的实施脱节。
在“丑小鸭”主题背景下,幼儿园创设的物质环境如教师在教室、楼梯等地板的墙壁上张贴图文并茂的图画装饰,教师和幼儿一起布置主题专栏,通过收集有关“丑小鸭”故事的资料、绘制鸭蛋宝宝、剪贴画、评论故事中的主人公、观赏故事图片和课件等,让幼儿在不经意间受到道德熏陶。在创设物质环境时,教师要注意环境的导引性,布置的环境还应该体现艺术化与儿童化,这样可以直观形象地帮助幼儿理解初步的道德观念;环境也是活动的一部分,教师要遵循幼儿为环境主体的原则,可以跟幼儿一起合作布置环境;教师也可以在活动后将幼儿的作品展示出来,以更好地帮助主题的实施。
依据幼儿道德情感的直觉性特点,笔者认为创设必要的精神环境对幼儿的情绪、情感、个性品质的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幼儿园要创设一个充满道德情感的环境。教师在实施品德教育时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常规入手,使德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针对故事中幼儿易于理解的事情,随时随地地进行教育。如教育幼儿不以貌取人,把德育渗透到与同伴交往中,使幼儿在具体的行为中,逐渐萌发道德情感,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以及乐观开朗的性格,真正地为幼儿良好品行的形成打下坚实基础;另外要创设一个互相尊重的环境。在活动材料的选择时,教师要尊重幼儿的合理要求,尊重他们的兴趣选择,尊重他们的性格,同时教师也要注重启发、引导幼儿逐步养成互相尊重,互相合作的品格和习惯,表示出友好、谦让、善良、和蔼和富有同情心,只有这样才能使幼儿真正做到心中有他人。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幼儿园通过课程中的各种活动对幼儿实施品德教育,这些活动都是相互联系的,是课程实施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可孤立地看哪一种活动,应该注重促进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
一、主题说明
童话故事《丑小鸭》是安徒生的代表作,他塑造了一个丰满的童话形象:面对艰难曲折的生活环境和前程,丑小鸭仍然一心一意地追求美好的理想。出世以后,他就被人看不起,被哥哥、姐姐咬,公鸡啄,养鸭的小姑娘也讨厌他。除了鸭妈妈,谁都欺负他。可怜的丑小鸭,只能离家出走,但仍然摆脱不了小鸟讥笑、猎狗追赶的厄运。尽管遭遇如此凄凉,但他仍然没有忘记对美丽的深情向往。终于丑小鸭梦想成真,变成了一只美丽的天鹅。本主题围绕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展开,先让幼儿欣赏文学作品,引导幼儿表达欣赏故事后的感受,启发幼儿围绕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和故事情节提出问题,针对幼儿所提问题,捕捉幼儿的兴奋点。问题是幼儿求知的动力,本主题以教师预设问题和幼儿生成的问题为切入点展开课程网络。在课程进行中,教师和幼儿共同审议课程的进行,真正体现幼儿的学习主体地位。同时,在主题活动中,加大了家园共育的比重,充分挖掘家长资源,让家长也参与到课程建设中来,使得在主题展开的过程中,教师、幼儿、家长三者互为一体。
人与人、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处,是幼儿健康成长的需要。设计本主题的目的是通过幼儿喜闻乐见的系列活动,让幼儿在了解有关鸭、天鹅、人等科学知识的同时,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交友观和人生观,培养幼儿的探究意识和能力,提高幼儿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品德教育策略
(一)集体教学活动
结合“丑小鸭”主题,以语言活动为例,教师可以采用叙事的方式,通过生动、逼真地讲述“丑小鸭”的故事,引导幼儿注意倾听故事,帮助幼儿解读与理解故事,并通过提问让幼儿理解和感受一些道德观念,以故事里丑小鸭为榜样,诱导幼儿联想实际生活讲述自己的看法,为幼儿品格的形成奠定基础,这也正符合道德学习的“情感性”、“情境性”特点。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在示范与模仿的基础上让幼儿做好自己说故事或者说感想的准备。另外,教师也可以和幼儿一起参加故事表演,通过幼儿感兴趣的形式,充分满足幼儿的表现欲,发挥幼儿的主动性,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以数学活动为例,首先,该活动必须在以“丑小鸭”为主题的大情境下进行。其次,在活动的开始还要创设“丑小鸭的朋友”的小情境,在此情境下,结合实际生活让幼儿统计自己的好朋友,并做记录。对于幼儿在操作时出现的矛盾或问题,教师及时引导纠正,让幼儿清楚地了解什么行为是对的,什么行为是不对的,以便更好地促进幼儿良好品德行为的养成。
以体育活动为例,如笔者在主题活动列举的第13个活动即体育游戏《找朋友》中,故事情境的创设是必要的前提,结合游戏本身,当幼儿遇到困难或者发生冲突时,教师及时地、恰如其分地引导幼儿团结一致、互帮互助,鼓励幼儿遇到困难不气馁,勇敢想办法解决。
以集体社会活动为例,良好品德的养成离不开社会生活,脱离社会生活的品德教育是毫无意义的。结合开展的主题活动,幼儿园或家庭可利用春游、秋游、闲暇外出散步等活动,通过参观游览,让幼儿了解社会现象。幼儿园或家庭也可以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同时,教师和家长要坚决避免社会上的不良现象给幼儿的品德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
(二)区域活动
在区域活动中渗透品德教育,首先,教师应该注意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如考虑活动内容的选择以及活动材料的投放,并在活动中加以组织与引导。另外,由于道德学习具有情境性,因而教师也要注意创设必要的情境。
以歌表演为例,幼儿喜欢看表演,也喜欢参加表演,如通过笔者主题活动列举的第6个活动即歌表演《我的好妈妈》让幼儿根据自己对主题故事的理解,自由分配角色,自主创编动作。同时,幼儿也能在此活动中形成良好的协作意识。
以科学活动为例,如笔者在主题活动列举的第12个活动《小实验:小鸭游水》,幼儿可以自主探究小鸭浮在水面而不下沉的奥秘,教师进行一定的引导和帮助。同时,教师应该告诫幼儿,由于人体结构跟小鸭不一样,不会游泳的人不能够浮在水面上,所以在没有成人陪伴情况下,自己不能够随便玩水或到河边玩耍。这样,通过此活动对幼儿进行及时的且与幼儿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品德教育,才能取得比单纯说教更明显的效果。
(三)日常生活
幼儿的道德认识肤浅,理解能力比较差,道德情感不稳定,思维具体形象性等特点,决定了在日常生活中渗透品德教育应该着重关注幼儿的喜怒哀乐以及语言行为。在生活中渗透品德教育要遵循叙事品德课程的内隐性,即不宜对幼儿过多地进行说教,而应该偏重于道德行为的练习,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情感教育和个性培养,使他们多一点实际感受,从而逐步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作为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从认识入手,以情感教育和行为习惯培养为主,萌发道德意志,使幼儿在内心逐步形成正确的、稳定的行为标准。依据幼儿道德意志的薄弱性特点,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还要给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细心观察幼儿的行为,耐心倾听幼儿的观点,并且积极融入到幼儿的生活中,抓住良好时机,使幼儿逐步得到全面、健康发展。
在一日活动中,幼儿的各种感受和体验会得到自然的表露,教师应该从幼儿入园、晨间活动、盥洗、进餐、午睡以及离园等方面抓住大好时机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比如,教师可以结合主题,在幼儿理解“丑小鸭”故事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到幼儿的生活中,通过笔者主题活动列举的第1个活动即观看动画片《丑小鸭》,提问幼儿当他们在实际生活中看到样貌丑陋的人时应该如何对待,通过与同伴讨论,以及教师的及时引导总结,帮助幼儿养成不以貌取人的良好习惯。
以生活中的游戏活动为例,笔者在主题活动列举的第16个活动《我的梦想》角色游戏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像故事中的丑小鸭一样,寻找自己的梦想,鼓励幼儿将来成为有理想有抱负,对社会有用的人。
(四)家园共育
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紧密结合是叙事品德课程的特色之一。通过家园共育来对幼儿实施品德教育,家园之间要互相尊重,注意教育目标、内容以及方式的一致性。由于幼儿道德认知以感性认识为主,对道德概念的理解比较具体、肤浅,一般只停留在表面现象上,所以教师和家长应该让幼儿在道德要求一致的环境里学习、生活。如果幼儿园对幼儿进行正面教育,而家庭相反,幼儿就会迷失方向,无法树立正确的稳固的道德标准。幼儿园可以定期召开家长会,家长及时填写家园联系册,幼儿园还可以进行家访或者向家长开放半日活动等。通过这些途径,幼儿园和家长可以及时传递信息,相互沟通,形成合力,实现道德教育同步化。另外,家长和教师还要严格遵守国民公德和行为准则,为幼儿树立榜样,同时还要给幼儿创设和谐的稳定的乐观开朗的家庭环境和幼儿园环境,以利于幼儿良好行为的养成,最终达到幼儿品德行为习惯化的目标。
结合“丑小鸭”主题,家长可以充分利用相关社会资源帮助教师实施课程。例如,家长可以和幼儿一起收集有关该主题的材料,如集“丑小鸭”故事材料;带幼儿去养鸭场参观,了解鸭子的生长过程;到动物园看天鹅,注意比较天鹅与鸭子的不同之处;收集芭蕾舞的剧照,和家长一起查询芭蕾舞演员竖起脚尖跳舞的秘密;请幼儿和家长交流,让家长了解幼儿的梦想;幼儿和家长讨论怎样才能实现梦想等等。
(五)环境创设活动
幼儿园通过这种途径实施课程充分体现了叙事品德课程的内隐性与情感性特点。幼儿园可以通过创设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并且幼儿园环境布置要呈现课程化的特点,不可与主题课程的实施脱节。
在“丑小鸭”主题背景下,幼儿园创设的物质环境如教师在教室、楼梯等地板的墙壁上张贴图文并茂的图画装饰,教师和幼儿一起布置主题专栏,通过收集有关“丑小鸭”故事的资料、绘制鸭蛋宝宝、剪贴画、评论故事中的主人公、观赏故事图片和课件等,让幼儿在不经意间受到道德熏陶。在创设物质环境时,教师要注意环境的导引性,布置的环境还应该体现艺术化与儿童化,这样可以直观形象地帮助幼儿理解初步的道德观念;环境也是活动的一部分,教师要遵循幼儿为环境主体的原则,可以跟幼儿一起合作布置环境;教师也可以在活动后将幼儿的作品展示出来,以更好地帮助主题的实施。
依据幼儿道德情感的直觉性特点,笔者认为创设必要的精神环境对幼儿的情绪、情感、个性品质的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幼儿园要创设一个充满道德情感的环境。教师在实施品德教育时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常规入手,使德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针对故事中幼儿易于理解的事情,随时随地地进行教育。如教育幼儿不以貌取人,把德育渗透到与同伴交往中,使幼儿在具体的行为中,逐渐萌发道德情感,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以及乐观开朗的性格,真正地为幼儿良好品行的形成打下坚实基础;另外要创设一个互相尊重的环境。在活动材料的选择时,教师要尊重幼儿的合理要求,尊重他们的兴趣选择,尊重他们的性格,同时教师也要注重启发、引导幼儿逐步养成互相尊重,互相合作的品格和习惯,表示出友好、谦让、善良、和蔼和富有同情心,只有这样才能使幼儿真正做到心中有他人。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幼儿园通过课程中的各种活动对幼儿实施品德教育,这些活动都是相互联系的,是课程实施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可孤立地看哪一种活动,应该注重促进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