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时代发展、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和学校发展三个层面论述了构建学习型学校的必要性。本文认为,教育的变革应该双管齐下,教育行政部门由上而下的改革是大方向,而学校内部自下而上的变革才是关键。
关键词:学习型学校趋势必要性
当今社会,科技日新月异,信息急剧增长,知识不断更新,创新频率加快,对人的要求越来越高。当今世界,无论个人、组织还是国家,核心竞争力必然是学习能力,即比竞争对手学得更快、更好的能力。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各国纷纷将建设学习型社会上升为国家战略。党的十六大报告在阐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时,明确提出“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社会系统由各级各类组织构成,构建学习型组织是践行学习型社会的关键。而学校是社会系统中司职教育的实体组织,理应成为学习型组织的典范。
构建学习型学校的必要性体现在:
首先,构建学习型学校是时代的要求。人类社会已经步入知识经济时代。与工业时代的标准化批量生产方式不同,知识经济时代强调个性化、创新型生产。创新必然导致变革常态化。持续变革的社会要求学校所培养的人才必须具备持续学习的能力以适应瞬息万变的环境。而传统的学校管理模式“类工业化”倾向明显,强调控制、计划、程序、监督、绩效、标准化批量生产,甚至以追求“教育GDP”为目标。学校像工厂、课堂似车间、教学过程如同生产流水线,教师成了“技术工” ,学生成了“标准件” 。而“技术工”和“标准件”是无法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个性化、创新型生产的。因此,学校管理模式亟待“转型升级” ,通过某种方式实现教师和学生的个性化和多样性发展。而构建学习型学校是实现这个目标的有效途径。
其次,构建学习型学校是落实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的关键。众所周知,无论是素质教育还是新课程改革,从教育系统的顶端经过层层衰减到达学校层面都成了强弩之末。为何国家自上而下推行的教育改革或发展规划与学校的实际情况之间总是相去甚远?笔者认为问题的关键是现行学校管理模式导致监督成本过高,使教育系统顶端的决策很难实现。现行学校的科层管理模式以目标为导向,以效率为原则,以控制为目的,该管理模式的有效性以有效监督为前提,监督需要成本,监督成本与监督对象的规模和劳动复杂程度相关。由于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的目标都是中长期之后才能见效,短期内无法监督,加上作为监督对象的教师不但规模庞大,而且劳动复杂度相当高,造成监督成本过高,使得科层管理模式用于教育行政部门效果显著,但用于学校弊大于利。这也是现行学校管理模式“唯分数化”的深层原因。而学习型学校将使学校管理由外在控制转为内在激发,使学校由“强弩之末”变为“力量之源” 。
最后,构建学习型学校是学校发展的必然趋势。学校的发展大致经历标准化、特色化和品牌化三个阶段。一定的学校管理模式总是与一定的学校发展水平相适应。现行的学校管理模式——科层管理模式适用于学校发展的较低阶段。当学校发展跨过标准化阶段,进入无章可循、个性化、多样性的特色化、品牌化阶段,科层管理模式必然要转型升级为学习型学校。
但目前,关于学习型学校的研究还局限于如何将学习型组织理论应用于学校。构建学习型学校的基础理论、应用研究还很少,尤其是来自中小学实践的、具体可行的、可供借鉴的行动策略还很少。
综上所述,建设学习型社会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学习型社会的实现有赖于各级各类子系统、微系统转型升级为学习型组织。而学校是社会系统中司职教育的实体组织,有义务、有责任、有条件成为学习型组织的典范。但现实情况并不尽如人意。现实中,大多数学校“类工业化” 、“行政化”倾向严重,求稳心态明显。正如方展画先生所言,时至今日,社会已迈入以个性化和多样化为特征的“后现代社会”,教育已迈入全民普及的新时代,学校教育赖以存续的社会发展背景已出现天壤之别,但教育的理念、内容、形式、方法似乎仍然固守于一脉相承,以不变应万变。此种现象,委实发人深省。
本文认为,教育的变革应该双管齐下,教育行政部门由上而下的改革是大方向,而学校内部自下而上的变革才是关键。
参考文献:
[1]方展画.从“建筑学”走向“生物学”:人才培养模式亟待“转型升级”[J].人民教育,2011,11.
[2]徐长江.学习型组织的建立途径[J].教育评论,1999,5:45-46.
[3]杜育红.变革时代呼唤学习型学校[J].教育科学研究,2002,8.
[4]夏新斌,雷鸣强.学习型学校:一种促进师生交往的教育组织模式[J].教育科学,2002,2(1):8-11.
[5]林新发,邱国隆,王秀玲.新世纪学习型组织在学校之应用与展望[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3,4:38-49.
[6]庄西真.从封闭到开放:学校组织变革的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23(8):20-25.
[7]赵风中.论学习型学校建设[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117-120.
关键词:学习型学校趋势必要性
当今社会,科技日新月异,信息急剧增长,知识不断更新,创新频率加快,对人的要求越来越高。当今世界,无论个人、组织还是国家,核心竞争力必然是学习能力,即比竞争对手学得更快、更好的能力。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各国纷纷将建设学习型社会上升为国家战略。党的十六大报告在阐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时,明确提出“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社会系统由各级各类组织构成,构建学习型组织是践行学习型社会的关键。而学校是社会系统中司职教育的实体组织,理应成为学习型组织的典范。
构建学习型学校的必要性体现在:
首先,构建学习型学校是时代的要求。人类社会已经步入知识经济时代。与工业时代的标准化批量生产方式不同,知识经济时代强调个性化、创新型生产。创新必然导致变革常态化。持续变革的社会要求学校所培养的人才必须具备持续学习的能力以适应瞬息万变的环境。而传统的学校管理模式“类工业化”倾向明显,强调控制、计划、程序、监督、绩效、标准化批量生产,甚至以追求“教育GDP”为目标。学校像工厂、课堂似车间、教学过程如同生产流水线,教师成了“技术工” ,学生成了“标准件” 。而“技术工”和“标准件”是无法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个性化、创新型生产的。因此,学校管理模式亟待“转型升级” ,通过某种方式实现教师和学生的个性化和多样性发展。而构建学习型学校是实现这个目标的有效途径。
其次,构建学习型学校是落实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的关键。众所周知,无论是素质教育还是新课程改革,从教育系统的顶端经过层层衰减到达学校层面都成了强弩之末。为何国家自上而下推行的教育改革或发展规划与学校的实际情况之间总是相去甚远?笔者认为问题的关键是现行学校管理模式导致监督成本过高,使教育系统顶端的决策很难实现。现行学校的科层管理模式以目标为导向,以效率为原则,以控制为目的,该管理模式的有效性以有效监督为前提,监督需要成本,监督成本与监督对象的规模和劳动复杂程度相关。由于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的目标都是中长期之后才能见效,短期内无法监督,加上作为监督对象的教师不但规模庞大,而且劳动复杂度相当高,造成监督成本过高,使得科层管理模式用于教育行政部门效果显著,但用于学校弊大于利。这也是现行学校管理模式“唯分数化”的深层原因。而学习型学校将使学校管理由外在控制转为内在激发,使学校由“强弩之末”变为“力量之源” 。
最后,构建学习型学校是学校发展的必然趋势。学校的发展大致经历标准化、特色化和品牌化三个阶段。一定的学校管理模式总是与一定的学校发展水平相适应。现行的学校管理模式——科层管理模式适用于学校发展的较低阶段。当学校发展跨过标准化阶段,进入无章可循、个性化、多样性的特色化、品牌化阶段,科层管理模式必然要转型升级为学习型学校。
但目前,关于学习型学校的研究还局限于如何将学习型组织理论应用于学校。构建学习型学校的基础理论、应用研究还很少,尤其是来自中小学实践的、具体可行的、可供借鉴的行动策略还很少。
综上所述,建设学习型社会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学习型社会的实现有赖于各级各类子系统、微系统转型升级为学习型组织。而学校是社会系统中司职教育的实体组织,有义务、有责任、有条件成为学习型组织的典范。但现实情况并不尽如人意。现实中,大多数学校“类工业化” 、“行政化”倾向严重,求稳心态明显。正如方展画先生所言,时至今日,社会已迈入以个性化和多样化为特征的“后现代社会”,教育已迈入全民普及的新时代,学校教育赖以存续的社会发展背景已出现天壤之别,但教育的理念、内容、形式、方法似乎仍然固守于一脉相承,以不变应万变。此种现象,委实发人深省。
本文认为,教育的变革应该双管齐下,教育行政部门由上而下的改革是大方向,而学校内部自下而上的变革才是关键。
参考文献:
[1]方展画.从“建筑学”走向“生物学”:人才培养模式亟待“转型升级”[J].人民教育,2011,11.
[2]徐长江.学习型组织的建立途径[J].教育评论,1999,5:45-46.
[3]杜育红.变革时代呼唤学习型学校[J].教育科学研究,2002,8.
[4]夏新斌,雷鸣强.学习型学校:一种促进师生交往的教育组织模式[J].教育科学,2002,2(1):8-11.
[5]林新发,邱国隆,王秀玲.新世纪学习型组织在学校之应用与展望[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3,4:38-49.
[6]庄西真.从封闭到开放:学校组织变革的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23(8):20-25.
[7]赵风中.论学习型学校建设[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117-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