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文化的历史文脉主义要素对现实的影响力

来源 :美与时代·城市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owei6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源自于荆楚文化源远流长的历史源头及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内容积淀而出现与发展起来的明代隆庆时期的马口窑陶器及其文化,深刻蕴含了荆楚文化的灵魂,这个历史片段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它的民俗基础埋藏在漫长和深厚的民俗文化的河床中,它与现代陶瓷文化交织所泛起的浪花对现代陶瓷文化创意及其审美也同样具有影响力。
  关键词:马口窑;荆楚文化;历史文脉主义;影响力
  马口窑位于湖北汉川,距武汉三镇不足百里,它处于素有“九曲通衢”汉江和长江交汇地区,水路交通便利,马口窑陶器的生发始于北宋时期,直到明代隆庆时期(1567—1572)得到极大发展。而后,马口窑陶器经久不衰,尤其在荆楚之地成为陶文化的典型代表——即便它在全局文化上不及宜兴紫砂器为人称道,但是,作为陶文化历史文脉,还是有其物质和非物质文化价值的,特别是在当今条件下,马口窑陶文化成为荆楚地区陶瓷文化创意的坚实背景,尤其值得研究。
  一、扎根于荆楚文化的历史与现代积淀之上
  荆楚文化是指从原始社会就已经开始发展,并逐渐做大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春秋时期,以楚国的诸侯国文化为基础,在当时属于西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荆楚文化的核心,楚文化因为所处地区之故,与蜀文化、湘文化、中原文化及西北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这也正反映了马口窑所处之地的“九曲通衢”之意。换言之,马口窑陶文化以荆楚文化为背景,发展了陶文化丰富多彩的内涵。
  荆楚文化不仅具有丰富多彩的造型形式及其所涉及的文化生活内容,而且,还有其他各种文化。例如,发生在荆楚大地的漆艺、纺织品、玉器、青铜等造物,既紧贴人们的日常生活,又与文学、音律、宗教信仰和哲学等多重文化结下了紧密的关系。在古代,青铜器、玉器等是国家神器的象征,有时候也是宗教信物的替代品,更有青铜也被用来设计与制作国家乐器,等等。就是这样,荆楚文化内容丰富,犬牙交错,具有十分复杂的内容涵盖。
  二、深厚的民俗文化及其延续
  从马口窑的地理环境及其人文境况讲,一方面在马口窑所属的广大范围内,很久以前,人们便制作陶器以满足各种生活需要。例如,在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便出现了诸如屈家岭文化、大溪文化等具有土著性质的陶文化。就是在这样的地域中,土著人不断发展并逐渐吸收外来文化,在不断丰富土著文化中进而形成民俗文化丰富的内容。另一方面,在土著文化的演变中,地区间人口移动也在频繁发生,于是,文化创造主体在逐渐变化与衍生。历史上,马口窑属于楚国旧地,这是马口窑陶文化原汁原味的基础。西周初期,实行诸侯分封制度,于是,诸侯文化在各地得到迅速发展。尤其到了春秋后期,楚国从一个相对弱小的诸侯国逐渐转变成一个诸侯大国和强国。这不仅仅是国土面积的增加与人口数量的增加,而是其经济实力与其他文化实力综合上升所展示出来的,一种文化扩张力。这便是荆楚文化中最强有力的民俗文化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也可以说荆楚文化就是楚文化的延续与发展。
  随着中华民族演变及其形成进程,楚国在历史舞台上虽然早已成为一个文化符号,但是,它所奠定的荆楚文化的基础在历史洪流的荡涤中,是不会消失的。有关这一点,明代隆庆时期马口窑的陶器可以作为这种文化解读的依据。马口窑陶器继承了荆楚文化在工艺上精益求精的精神。首先,它追求材料及其工艺的完整性。马口窑陶器生产制作就地取材,当地陶土是由所谓的“精泥、窑子泥、黄蜡泥、红陶泥和白陶泥以及混合而成的黄泥,经过晾晒、碎土、提纯、合泥、陈腐等多道工序加工而成”。这种陶泥虽具有当地泥土芳香,但是,在肌理表现上粗扩。为了克服这个而使陶器制作,尤其在装饰上富有精到之处,当地陶工采用化妆土进行装饰,这样,在原有天然性的基础上,增添了马口窑陶器的人工造化,进而提升了陶文化的人文精神。
  其次,它在造型上继续体现着荆楚文化所追求的扩张和硕大特性。楚文化十分倾向扩展精神,这与其政治分封时的弱小、狭窄有关,即楚国经过“春秋五霸”到“战国七雄”的变化而一跃成为大国、强国,所以,扩张是其重要文化特色。这也是荆楚文化具有强大生命力的重要原因所在。马口窑陶器,在造型上秉承这一理念,力争硕大,做到了它受工艺制约之极限。
  再次,它在装饰上更是与荆楚文化的传统风范丝毫无犯。历史上,不论是青铜器及其文化的伸张时代,还是秦砖汉瓦的繁荣时代,荆楚文化的创造主体从来都没有放弃过它的民俗文化精神,楚人的浪漫与多愁善感,以及追求华丽生活的精神总是富有个性与影响力的。正因为如此,马口窑陶器与众不同,它十分看好装饰,并为装饰从材料到工艺、从题材到主体、从内容到形式等诸多方面,做了精到细致的思考。例如图示,这是马口窑陶器中一个典型范例,它造型高大、装饰饱满,即从上到下富有变化的题材、组织形式及其不同内涵的装饰纹样几乎布满整个器型,并在具有实用功能中,体现着装饰的艺匠精神。
  最后,它集实用与审美于一体,如实反映了荆楚文化的根基。马口窑陶器中的罐、坛、壶、盆等器型,均是应生活需要而设计与生产制作的。所以,立足现实生活的实用美,是其长期存在并得到发展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马口窑陶器富有工艺个性的装饰技术与富有文化底蕴的装饰题材、主题,以及内容和形式等,均体现了制作者的审美理念,也展示了广大消费者对陶文化消费所必须的审美渴望。
  三、具有继承与创新意义的现代陶瓷审美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对中国陶瓷文化特征的最广泛的概括,马口窑陶器可以证实这一点而无过之。不仅如此,马口窑陶器还有精彩的现在,以及充满希望的未来。就人文脉络而言,因为生活在当地的人口对这种陶器有一种十分自然的需要属性。长期以来,马口窑所生产的诸如罐、盆、坛、壶、瓮、盘等器物,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在传统社会,这些器物对人们生活起着重要的作用,即人们生活的必需品。这是马口窑陶器生产及其长期延续的必要条件。
  在现代生活及其文化活动中,马口窑陶器仍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它仍然为人们提供着生活所必须的物质基础,尤其对于热衷实用这种陶器的人,它们是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须品;另一方面,马口窑所积淀起来的陶瓷文化内容,成为时下陶瓷文化发展的物质和非物文化的基础。具体的:马口窑陶器成为人们从事物质文化生活的必要器物,马口窑生产制作的各种陶器,诸如坛、罐、盆、壶等,均可以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马口窑陶器的造型所形成的造型形制,成为人们造物模仿的必要范本。作为器物的造型及其形制,一经形成,便在延续中不断创新与发展,马口窑陶器就是这样,在该地区成为一种生活用器,一直沿袭下来,从历史文脉来看,它是作为一个造型形制延续的;马口窑陶器具有十分看好的装饰,这不论从题材、内容、形式文化审美的涵盖上,它均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尤其对于现代设计而言,它在经历了现代主义纯而又纯的“机器美學”之严格的洗礼之后,进而转向了多种文化因素并重的设计。于是,重视装饰的后现代主义成为时代主流。在这种社会文化背景下,马口窑陶器所沉淀的陶瓷文化因素,无疑成为现代陶瓷艺术设计和陶瓷艺术创作的有机构成。特别是进入后现代社会以来,由于人们十分厌倦充满机器的环境,而对自然主义的历史延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而,从历史文化中找到再创造的元素成为现代文化发展的基础。这就是马口窑陶器对现代陶瓷艺术设计及创作影响的主客观依据。而事实也正是如此,马口陶瓷审美的新表达穷尽了马口窑陶文化的历史文化因素,结合相待审美理念,充分反映了现代人对陶瓷与人文关系的理解与表达。(4)马口窑陶器及其文化是历史长期发展的结果,也是陶瓷在人文与自然相结合状况下的必然产物。这虽然是中国最一般的哲学,但是,每个时代,人与自然的关系都是不同的,即便人们总是高举着“天人合一”的旗帜,但是,恰当反映这种关系并非轻而易举。历史上,就是因为极度地发展陶瓷生产,大量毁坏了自然环境,这不仅使得陶瓷生产中断,而且,也将人类文明在此中断。相反,马口窑一直延续下来,成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陶器文化的典范。
  综上所述,马口窑陶器从实用到审美的发展与丰富,都将土著文化尽情地转化为民俗文化,这一文化所携带的文化涵盖如实地说明它是将历史、现在、将来综合起来而成为的一个完整的文化有机体。因此,马口窑的文化影响力是历史的、现实的,更是将来的。
  四、结语
  设法找到了历史源头及其可持续性的陶器文化发展的途径,并竭力将之打造成一个陶文化基地,这是探索马口窑历史,积极发展马口窑现在,以及筹谋其未来的有效途径。这样的发展过程,事实上已经说明:马口窑陶文化具有深厚的文化影响力。
  参考文献:
  [1]中国硅酸盐学会.中国陶瓷史[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2.
  [2]程金城.中国陶瓷美学[M].兰州: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
  [3]杨永善.中国现代民间陶瓷及其文化内涵[J].中国文化论坛,1998,(04).
  [4]陈晓媛.湖北汉川马口陶审美研究[D].湖北美术学院,2010.
  [5]娄宇,赵倩倩.马口窑的前世今生[J].民族艺术研究,2013,(02).
  [6]何人可.工业设计史[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作者单位:
  湖北美术学院
其他文献
作者简介:  王瑞、魏天刚,作品名称:小花房。学校:陕西科技大学设计学专业。  王瑞、魏天刚,作品名称:运动会logo。学校:陕西科技大学设计学专业。  张怡、詹秦川,作品名称:文化藝术节。学校:陕西科技大学艺术设计专业。  张怡、詹秦川,作品名称:学府蓝。学校:陕西科技大学艺术设计专业。
期刊
作者簡介:  马俊娴,山东艺术学院,陈设与家具设计研究专业。指导老师:朱旭。
期刊
作者简介:  陶磊(1982.02~),吉林動画学院。研究方向:动画。
期刊
作者简介:  吕学晶,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教师。  1979年出生于中国山东。  2004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獲学士学位。  2013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获硕士学位。
期刊
作者简介:  刘璐,江苏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油画。  邓雪飞,江苏师范大学美术学院14级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油画。  刘东阳,江苏师范大学美术学院15 級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油画。  张欣,江苏师范大学美术学院14 级研究生,研究方向:美术书法。
期刊
摘 要:中国在城市化进程中,注重追求效益,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致使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如今,人们迫切需要生存环境的改善与美化。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作为城市空间环境与生态的重要保障,就要求其规划更加完善。园林城市完善的绿地系统规划,能从各方面有效地改善城市环境问题。  关键词:国家园林城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剧增,硬化面积扩展,绿地面积缩小,道路拥堵,这
期刊
摘 要:《国王与皇后》,青铜雕像,高161.3厘米,英国现代雕塑大师亨利·摩尔,创作于1952~1953年,亨利·摩尔的雕塑注重人体的神韵,不求形似,是感知形象、想象形象、再造形象的结果。艺术家用一种富于幽默风趣的表现形式,把属于人类那质朴的本性、尊严以及本原中对生命的欲求传达出来。塑像之所以安放在苏格兰空旷的贫瘠丘陵地带的田野中,是为了和大自然契合,显得自然而真实,使你不可回避地产生感情反应,想
期刊
摘 要:随着交通问题的日益突出以及城市街道的活力丧失,“车本位”的交通规划理念在不断被反思。以西安北关正街为例,分析城市交通和土地利用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而探索兩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在理清关联的基础上,从人性化设计的角度提出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的规划建设中应该进行平衡空间资源分配、完善步行设施、开辟公共空间节点及整顿沿街停车设施等措施。  关键字:城市交通;土地利用;人性化  长期以来,在“车本位”思
期刊
摘 要:校园环境是一个集积淀学校历史、传统、文化和社会的价值取向等重任为一体的功能复杂的综合体。就校园的教育功能而言,要使受教育者能受到良好的环境熏陶,减少社会上负面影响,使校园环境成为一种与社会不同的氛围就极其重要。而优美的校园景观环境,对大学生的品格素质的塑造及全面素质的提高,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关键词:高校景观;校园文化;特色文化;适宜性  一、高校校园景观设计现状分析  随着当今社会
期刊
摘 要:随着各地经济的迅速发展,对地域文化的关注显著增强,城市需要从地域文化中获得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而地域文化景观为塑造城市特色,促进城市旅游发展等提供了必要需求。以延安市宝塔区景观为例,阐述地域文化在城市景觀设计中的影响,重点理解地域文化,结合地域文化特征与景观设计要素,提出并利用“四位一体”的表达方式,使地域文化根植于景观中,达到保护和发展地域文化,从而打造出具有地域特色的景观效果。  关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