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才无碍说玄奘

来源 :台港文学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beishangdeniu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报纸上看到新闻,忽然起了个奇怪的联想,想起了唐代西行求法的玄奘大师。玄奘就是唐三藏,也即是《西游记》中去“西天”取经的“唐僧”。
  当年玄奘的西行路线,是从长安出发,经宝鸡、兰州,再出玉门关而入西疆,翻过天山、喜马拉雅山、黑岭等著名的大山脉转折入印。据说他翻越天山山脉的腾格里山八达岭之时,因为山上没有一点干燥的地方,白天只好把锅子悬在半空煮饭,晚上就睡在冰上,如是者七天七夜,才走出了这座高山。护送的有的冻死在半山里,有的挨不住苦逃走,结果只剩下几个人。《西游记》写的“八十一难”虽然是神话,可是玄奘实际经过的险难,也够人咋舌的了。如果他现在复生,看见中印交通如此方便,一定非常高兴。
  玄奘吃了大苦头,却有了大贡献。一九五一年印度亲善访华团来北京,团长森德拉尔发表谈话,就特别提到玄奘,说印度古代史中有一大部分就是根据他写下的游记写出来的。而造纸技术,也是因玄奘到印度之后,更促进中印文化的交流,这才传播到印度的。
  玄奘在印度留学十七年,有许多有趣的故事,其中尤以在那烂陀寺的讲经论道和参加曲女城“无遮大会”的事最为著名,这两件事对印度自由讨论的学术风气有极大影响。
  那烂陀寺建立于公元一世纪,是印度最大最壮丽的一所寺院,也是当时印度文化的中心。主持的叫作戒贤法师,已经一百多岁了,就像中国现在的虚云老和尚一样,德高望重,是佛学的权威。
  玄奘到那烂陀寺拜戒贤为师,戒贤本来因为年纪老迈,多年不曾讲经了,这次却特别为玄奘开讲《瑜伽论》,讲了十五个月才讲完。玄奘本来就很博学,听经之后,又潜心钻研五年,悟徹佛教的大乘奥义。于是拜别戒贤,到印度各地游学,把各家各派的学说全都学了,经过六年再回那烂陀寺,戒贤就叫他主持讲席。当时戒贤的大弟子叫作师子光,不服玄奘主讲,玄奘就著了《会宗论》三千颂,给寺中僧众传阅。他的老师戒贤看了,都心悦诚服,自叹不如,师子光这才知道自己比起玄奘,那真是差得太远,结果就悄悄地走了。
  玄奘在那烂陀寺讲经论道,印度佛学的各派著名人物纷纷来和他讨论,玄奘不但通晓大乘佛理,而且熟识七十二小乘诸宗,全印高僧,凡和他谈过的无不叹服。当时印度僧人,有一种风气,对于真理的辩论,看得非常重要,甚至有“赌人头”的。有一个婆罗门最为狂妄,他要和玄奘“打擂台”,写了四十余条理论,挂在那烂陀寺门口,说道:“如果有人能难破我一条,我甘愿割下头来认错。”玄奘请戒贤等高僧为证人,登台和那婆罗门辩论,辩到最后那婆罗门无法招架,服输认错,叫道:“你把我的头拿去吧!”玄奘笑道:“和尚是不杀人的,我要你的头作甚?”后来那婆罗门就跟随他,愿意做他的佣人。
  玄奘的声名传遍印度,当时印度的名王戒日王特别为玄奘在首都曲女城开了一次大会,通知各国学者名人,来听玄奘讲道。结果各方人士不远千里而来,计有十八个国王,三千僧侣,二千多婆罗门外道,还有那烂陀寺的僧侣一千多名,与会的人都是有高深学问修养的人,可以说是印度历史上第一次的文化名人大集会。这个会就称为“无遮大会”。玄奘做“论主”开经讲义,讲了十八天,人人悦服,没人提出反对意见。讲完之后,十八个国王请玄奘乘坐大象,上施华幢,巡行一周。各国国王向全场群众高声喊道:“中国法师立大乘义,破诸异见,自十八日来无敢论者,众宜知之!”于是全场欢呼踊跃,焚香散花,从此他被公认是印度的第一位学者。
  玄奘在印度留学十七年后,回到中国,载回佛学经典五百二十夹,六百五十七部。这是东汉以来,佛经第一次大量地输入。玄奘回来后,住在长安弘福寺,终身从事翻译工作。译出“经”“论”合七十四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所以他又可以称得是中国最伟大的翻译家。这样的成绩,直到今天,还未有人能超过他呢!
  (选自《三剑楼随笔》)
其他文献
年迈的老学者正拨动敏锐的触角,翻阅家族史:“……原属生灵世界中数量最大的家族之一,行踪遍布世界每一个阴暗角落。生命力顽强,对环境生态影响巨大……全身无内骨骼支撑,只裹一层‘几丁’质构成的壳。壳分节以利于运行,犹如骑士的甲胄。宿主表体为最佳栖身之所……”  年月日已无从考究。  “……最早从北方迁徙到一片方圆数百公里的荒岛。是处风调雨顺,天地万物物竞天择,各据一方,各司其职,共享天伦。彼此相安无事。
1  在白菜地里撒过籽儿的人呀  还有那养蜂的  还有被坏坏的哑巴  摸过喉头的女儿家  明月照上来  你们都睡了吧 2  你们都睡了吧  明月照上来  有那么一小会  只照我一个 3  草茎上有虫子爬  起夜的人一头撞进镜子  木器一般  认出刨花  我在有鬼的人间  予水上星群以见底的  啁哳 4  整个夏天的乌鸦  噙石子来投进水瓮  而我是享用的那个 5  松子你好  我是十月  我走动很
十七,四,九  昨夜大雨,终夜听见松涛声与雨声,初不能分别,听久了才分得出有雨时的松涛与雨止时的松涛,声势皆很够震动人心,使我终夜睡眠甚少。  早起雨已止了,我们就出发。从海会寺到白鹿洞的路上,树木很多,雨后青翠可爱。满山满谷都是杜鹃花,有两种颜色,红的和轻紫的,后者更鲜艳可喜。去年过日本时,樱花已过,正值杜鹃花盛开,颜色种类很多,但多在公园及私人家宅中见之,不如今日满山满谷的气象更可爱。因作绝句
秋夜诗  蟋蟀们草间弥生,悲怆的轮回曲轰鸣,  静月,这小鞋子拍打大地的惊扰,  须臾间沉沦。从乡下寒冷的黎明醒来  寒风撞门,捕捉蒸气的兔子。  我爸在蓝色黎明点炉灶,烧开水。  隔窗,公鸡放开嗓子喊叫迟迟日出。  麻雀跃下屋檐,用几个墨点和树篱对话。  霜花弹到雪地上,刺眼的白烟。  水缸从破冰之旅中醒来,动荡。  月亮在昨夜冻成了疤痕,星星  隐退,天庭里点开早醒的微红窗影。在乡下寒冷的夜晚
中国文学中有一种稀奇的文体,无论顺读倒读都可成文,这种文体叫“回文体”。诗词中比较多见。诗就叫“回文诗”,词就叫“回文词”。  举一首夫妻对答的回文诗为例。顺读是丈夫以诗代信,写给妻子,极道思念妻儿之苦的(丈夫在外,妻和儿在家)。诗云:  枯眼望遥山隔水,往来曾见几心知?  壶空怕酌一杯酒,笔下难成和韵诗。  途路阻人离别久,讯音无雁寄回迟。  孤灯夜守长寥寂,夫忆妻兮父忆儿。  将之倒读,可以变
我读过一所能同时容纳五千多人的小学,那小学坐落在传统市场与大马路之间,里里外外都胼枝杂沓喧喧扰扰,夹在中间的孩子们也应着环境的拍子,冲来闯去一刻不得闲。  本来从正门上学的我后来发现若改由后门,每天可以多睡五分钟。因此,隔天就穿越百味聚集又总是湿漉漉的市场上学了。清晨七点多,市场多半是菜贩肉贩以及各种小生意人,个个一辆几乎一模一样的不锈钢或深蓝色推车,来来去去地装货卸货。市场外围的侧边,摆着许多几
陈映真先生的远行,让人时常想起高尔基笔下的丹柯。那个高举着自己的燃烧的心照亮前方、带领族人走出黑暗森林的丹柯,不仅要在恶劣的环境中披荆斩棘冲出一条生命的血路,还要面对族人的恐惧、妥协、抱怨、责难、诋毁甚至遗忘,这样的英雄,该拥有怎样的大爱、大无畏、大担当、大牺牲?!让人高山仰止的陈映真,他萦绕着“中国结”和“台湾良心”的赤子情怀,他奋力抵抗“文学台独”的战斗姿态,还有那充满忧患意识和悲悯情怀的文学
由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福建省台湾香港澳门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会、福建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武夷学院人文与教师教育学院承办的福建省社会科学界2018年学术年会分论坛“新时代新作为:中华优秀文化与世界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8年12月13日至14日在武夷学院召开,来自海内外的华文作家以及来自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厦门大学、暨南大学等著名高校的世界华文文学研究学者70余人出席
潘金莲叫“叔叔”  《水浒传》里潘金莲一段风流事,可以为我们的讨论提供好证据;就道德、美感、知见三方面,找出“鉴”与“赏”的重点;也使我们知道,对一部作品、一位作家,怎样才能做出公正的评价。  背了丈夫,勾引叔叔,不成,后来和西门庆搭上关系,毒杀亲夫,从道德的眼光,大可以删去不必写,淫乱之事,恐对读者有不良影响,写得愈真切,“诲淫”的效果就愈大,违背了文学劝善救人的“载道”宗旨。在此原则之下,道德
沙溪河  写到沙溪,我就停顿一下  先让河水里的青山,两岸的房舍  炊烟,随着晨曦慢慢醒来  如果能够陪我一起老,屋后的红豆杉  必将替代我的位置  覆盖老照片里邻居的旧情  一条河流转再多弯  水花终归大海  不像枇杷旁的鱼腥草  固守坐南朝北,在线装书中  翻涌宋词的韵味  李纲远走京城,他的七峰叠翠依旧  瀛洲夕照映着十里平流  将早读声的兴国寺  洗刷得愈加江南  哪里也不去了,坐在东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