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精神不倒,方能脱贫致富
地处农村、身体残疾不可怕,只要有一颗永不言败的心,脱贫致富并不难。广西壮族自治区上林县洋渡村老王庄青年村民覃春江几年前不幸遭遇车祸,腰部严重受损,导致双腿瘫痪。然而,短短几年间,他不仅学会了借助拐杖重新站立起来,还发展多种养殖,年收入达到了五万元。
2007年,不甘心在广东打一辈子工的覃春江决定回老家创业。 “当时我买了20多头猪仔回来饲养,本想大干一场,发家致富。”覃春江说,“谁知道,2008年的一天,我开农用车去别村收购玉米、稻谷做猪饲料,回来途中翻车了。”这次事故使他的腰椎被撞断。
“住院治疗几个月后,病情没有完全康复,家里没钱了,无奈之中办理了出院。”由于腰椎受伤,覃春江失去了正常的站立、行走能力,只能在床上躺着,吃喝拉撒全靠父母和两个弟弟照顾。
突如其来的变故,让曾经满怀壮志的覃春江一下子跌入人生深渊,看着同龄人陆续出去打工、创业,他心里既羡慕、又心酸。卧床一年的他,经过了复杂、矛盾的思想斗争后,最终精神上站立起来,决定以自己的努力实现康复。在父母、弟弟的照料下,他开始了顽强的站立、走路练习。跌倒、扶起,再跌倒、再扶起。 “在我家人的悉心照顾下,我用两年的时间来学习走路。” 覃春江说。 到2009年,覃春江终于能够扶着拐杖站立了。之后,2011年,他又能够扶着拐杖走路;2012年,他已经能驾驶三轮电动车。
学会了重新行走,但未来的人生路该何去何从,现实的残酷让覃春江陷入沉思。曾经,覃春江的志向是发展规模养猪,走出一条致富的路子,但车祸似乎让这一切突然化为了泡影。养殖这条路还能走吗?
2012年,在亲戚朋友的协助下,他借钱买了5头小牛回来饲养。白天,由他的父母帮他把牛牵到山里照看放牧,晚上,牛回栏后,他就自己喂草料。经过一年的辛苦喂养,到牛出栏时,由于市场行情下跌,仅能保本。但覃春江并不气馁, 经过反复考虑,他决定改变单一的养殖模式,发展多种养殖。2013年初,覃春江扩建了养殖场,除了继续养牛,还新添了养蛇、养鸡、养猪项目。因为资金少,覃春江每次只能少量引种。引进养蛇项目时,他买不起小蛇,就买了500只蛇蛋回来自己孵化。为了掌握养殖技术,覃春江只能开着三轮电动车到周边有经验的养殖户家里学习取经,自己又买回相关的养殖书籍进行自学,多方面钻研养殖技术。当年,他的500只蛇蛋成功孵出了300条小蛇,这批小蛇养大后,他卖出一部分收回了成本,其他留做种蛇,自繁自养,进一步扩大种群。
在养猪项目上,覃春江还得了好心人的帮助,一名卖饲料的商户在送饲料到覃春江的养殖场时,看到他只养了几头猪,就问他为什么不多养一些,覃春江向对他道出了没有资金的苦衷。该商户立即对覃春江表示,所有饲料全部赊销,卖猪时再结账。有了商户的帮忙,覃春江就把养猪数量扩大到了30头。
在覃春江的精心打理下,养殖场办得有声有色。父母帮他到山上放牛,他就守在养殖场里喂鸡、喂猪、喂蛇,清扫场地。他还自己开三轮电动车出去采购种苗、饲料。 目前,他的养殖场里有200只土鸡、27头牛、200多条眼镜蛇、45头肥猪。
“没有大家的关心就没有我的今天。” 覃春江说,“自己的养殖场能发展壮大,离不开家人、朋友的关心和帮助,我非常感谢大家!”
编辑点评:一个正在养猪兴头上的青年,突遇车祸,导致双腿瘫痪,这是不小的打击。但覃春江却经受住了命运的打击,他不仅凭借顽强的毅力,用两年多的时间重现学会了扶着拐杖走路,而且没有放弃让自己遭遇车祸的事业,勇敢地重操旧业,稳扎稳打地干了起来。为了规避风险,他发展多种养殖;为了节约成本,他学会了自己孵化蛇蛋的技术;为了学习技术,他骑着电动三轮车去取经。这样一种劲头,怎不令人感动?自助者天助,于是,很多人向他伸出了援手。
覃春江发展养殖的规模并不算太大,但脱贫对于他来说,已经不是问题。覃春江的故事告诉我们,物质上要脱贫,精神上先要自立。
好环境,才能有好产品
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兰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也是典型的石漠化山区。由于自然条件恶劣,当地不少群众生活还比较贫困。
近年来,东兰县通过退耕还林和石漠化治理,山区生态植被逐渐得到恢复:山上种松树,山下养山猪,山猪满山跑,生态换金来。此种情景,在东兰县兰木乡弄台村得到了生动诠释:当地一处长满松树的山坡上,数百头黑山猪正在林间觅食。饲养员一声哨响,数百头黑山猪直冲下山,奔向猪舍。
2011年,何元胜在广东务工,随着年龄增大,他越发感到力不从心。但他发现,在城市里,越是生态、远离污染的食品越受欢迎,他就思忖着回到老家山区发展生态养殖,没想到,这一想法和另外5名老乡一拍即合。
“许多年前大石山区遭乱砍滥伐,生态破坏严重,一些光秃秃的石山连草都不长,更别说种树了!但这些年来政府积极保护生态,石山上草木开始恢复,一些石头山上已经长出了碗口粗的大树。”何元胜说,这让他充满信心,于是他和另外5户农户凑了120多万元,建好猪舍、围栏,开始了黑山猪养殖。
生态黑山猪远近闻名,因长期放养,猪肉肉质非常好,不少收购商慕名前来,普通猪肉收购价每公斤20元,但山上放养的黑山猪收购价达每公斤40元,最高甚至达60元。来自上海、浙江和广东等多地的收购商争先恐后与合作社签订合同,附近群众纷纷申请入股,有310户村民参加的松树林黑山猪养殖合作社成立了,村民们专门帮代养母猪,合作社再购回猪仔。“我们向附近村民统一供种、统一防疫、统一放养、统一销售,村民从中分成。”何元胜说,现在养殖场每年出栏1100多头,年收入140多万元。
除了卖黑山猪外,村民们还能获得山上松树林木的收入,好生态带来的经济效益让村民们倍感舒心,也让他们更懂得保护环境。“现在很少有人砍伐林木,连黑山猪的粪便也被统一运入沼气池,作为农户们的肥料,形成一整条‘环保链’。”
如今,东兰县已有20多个黑山猪养殖合作社,全县林下经济实现总产值2亿多元,惠及林农11万多人。
编辑点评:东兰县农民发展黑山猪养殖的故事说明,环境也是生产力,绿色减贫、低碳扶贫是出路。一个环境恶劣的地方,就算经济暂时发展起来,其实也是舍本逐末,取得的经济效益也会流失。有了青山绿水,才会有健康的农产品,才会有生意,也才会有收入。当环境污染到城里人以纯天然、无污染为稀缺资源时,稀缺资源就值钱,东兰县的黑山猪就能卖出普通猪肉两倍、三倍的好价钱。
土和洋是辩证关系。昨天看着土的农产品,今天却成了香饽饽,倍受城里人喜欢。因此,对于一些自然资源较好的贫困地区来说,联手发展生态农业,打响生态品牌,是脱贫致富的好办法。而统一供種、统一防疫、统一放养、统一销售,又是联合之道。
地处农村、身体残疾不可怕,只要有一颗永不言败的心,脱贫致富并不难。广西壮族自治区上林县洋渡村老王庄青年村民覃春江几年前不幸遭遇车祸,腰部严重受损,导致双腿瘫痪。然而,短短几年间,他不仅学会了借助拐杖重新站立起来,还发展多种养殖,年收入达到了五万元。
2007年,不甘心在广东打一辈子工的覃春江决定回老家创业。 “当时我买了20多头猪仔回来饲养,本想大干一场,发家致富。”覃春江说,“谁知道,2008年的一天,我开农用车去别村收购玉米、稻谷做猪饲料,回来途中翻车了。”这次事故使他的腰椎被撞断。
“住院治疗几个月后,病情没有完全康复,家里没钱了,无奈之中办理了出院。”由于腰椎受伤,覃春江失去了正常的站立、行走能力,只能在床上躺着,吃喝拉撒全靠父母和两个弟弟照顾。
突如其来的变故,让曾经满怀壮志的覃春江一下子跌入人生深渊,看着同龄人陆续出去打工、创业,他心里既羡慕、又心酸。卧床一年的他,经过了复杂、矛盾的思想斗争后,最终精神上站立起来,决定以自己的努力实现康复。在父母、弟弟的照料下,他开始了顽强的站立、走路练习。跌倒、扶起,再跌倒、再扶起。 “在我家人的悉心照顾下,我用两年的时间来学习走路。” 覃春江说。 到2009年,覃春江终于能够扶着拐杖站立了。之后,2011年,他又能够扶着拐杖走路;2012年,他已经能驾驶三轮电动车。
学会了重新行走,但未来的人生路该何去何从,现实的残酷让覃春江陷入沉思。曾经,覃春江的志向是发展规模养猪,走出一条致富的路子,但车祸似乎让这一切突然化为了泡影。养殖这条路还能走吗?
2012年,在亲戚朋友的协助下,他借钱买了5头小牛回来饲养。白天,由他的父母帮他把牛牵到山里照看放牧,晚上,牛回栏后,他就自己喂草料。经过一年的辛苦喂养,到牛出栏时,由于市场行情下跌,仅能保本。但覃春江并不气馁, 经过反复考虑,他决定改变单一的养殖模式,发展多种养殖。2013年初,覃春江扩建了养殖场,除了继续养牛,还新添了养蛇、养鸡、养猪项目。因为资金少,覃春江每次只能少量引种。引进养蛇项目时,他买不起小蛇,就买了500只蛇蛋回来自己孵化。为了掌握养殖技术,覃春江只能开着三轮电动车到周边有经验的养殖户家里学习取经,自己又买回相关的养殖书籍进行自学,多方面钻研养殖技术。当年,他的500只蛇蛋成功孵出了300条小蛇,这批小蛇养大后,他卖出一部分收回了成本,其他留做种蛇,自繁自养,进一步扩大种群。
在养猪项目上,覃春江还得了好心人的帮助,一名卖饲料的商户在送饲料到覃春江的养殖场时,看到他只养了几头猪,就问他为什么不多养一些,覃春江向对他道出了没有资金的苦衷。该商户立即对覃春江表示,所有饲料全部赊销,卖猪时再结账。有了商户的帮忙,覃春江就把养猪数量扩大到了30头。
在覃春江的精心打理下,养殖场办得有声有色。父母帮他到山上放牛,他就守在养殖场里喂鸡、喂猪、喂蛇,清扫场地。他还自己开三轮电动车出去采购种苗、饲料。 目前,他的养殖场里有200只土鸡、27头牛、200多条眼镜蛇、45头肥猪。
“没有大家的关心就没有我的今天。” 覃春江说,“自己的养殖场能发展壮大,离不开家人、朋友的关心和帮助,我非常感谢大家!”
编辑点评:一个正在养猪兴头上的青年,突遇车祸,导致双腿瘫痪,这是不小的打击。但覃春江却经受住了命运的打击,他不仅凭借顽强的毅力,用两年多的时间重现学会了扶着拐杖走路,而且没有放弃让自己遭遇车祸的事业,勇敢地重操旧业,稳扎稳打地干了起来。为了规避风险,他发展多种养殖;为了节约成本,他学会了自己孵化蛇蛋的技术;为了学习技术,他骑着电动三轮车去取经。这样一种劲头,怎不令人感动?自助者天助,于是,很多人向他伸出了援手。
覃春江发展养殖的规模并不算太大,但脱贫对于他来说,已经不是问题。覃春江的故事告诉我们,物质上要脱贫,精神上先要自立。
好环境,才能有好产品
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兰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也是典型的石漠化山区。由于自然条件恶劣,当地不少群众生活还比较贫困。
近年来,东兰县通过退耕还林和石漠化治理,山区生态植被逐渐得到恢复:山上种松树,山下养山猪,山猪满山跑,生态换金来。此种情景,在东兰县兰木乡弄台村得到了生动诠释:当地一处长满松树的山坡上,数百头黑山猪正在林间觅食。饲养员一声哨响,数百头黑山猪直冲下山,奔向猪舍。
2011年,何元胜在广东务工,随着年龄增大,他越发感到力不从心。但他发现,在城市里,越是生态、远离污染的食品越受欢迎,他就思忖着回到老家山区发展生态养殖,没想到,这一想法和另外5名老乡一拍即合。
“许多年前大石山区遭乱砍滥伐,生态破坏严重,一些光秃秃的石山连草都不长,更别说种树了!但这些年来政府积极保护生态,石山上草木开始恢复,一些石头山上已经长出了碗口粗的大树。”何元胜说,这让他充满信心,于是他和另外5户农户凑了120多万元,建好猪舍、围栏,开始了黑山猪养殖。
生态黑山猪远近闻名,因长期放养,猪肉肉质非常好,不少收购商慕名前来,普通猪肉收购价每公斤20元,但山上放养的黑山猪收购价达每公斤40元,最高甚至达60元。来自上海、浙江和广东等多地的收购商争先恐后与合作社签订合同,附近群众纷纷申请入股,有310户村民参加的松树林黑山猪养殖合作社成立了,村民们专门帮代养母猪,合作社再购回猪仔。“我们向附近村民统一供种、统一防疫、统一放养、统一销售,村民从中分成。”何元胜说,现在养殖场每年出栏1100多头,年收入140多万元。
除了卖黑山猪外,村民们还能获得山上松树林木的收入,好生态带来的经济效益让村民们倍感舒心,也让他们更懂得保护环境。“现在很少有人砍伐林木,连黑山猪的粪便也被统一运入沼气池,作为农户们的肥料,形成一整条‘环保链’。”
如今,东兰县已有20多个黑山猪养殖合作社,全县林下经济实现总产值2亿多元,惠及林农11万多人。
编辑点评:东兰县农民发展黑山猪养殖的故事说明,环境也是生产力,绿色减贫、低碳扶贫是出路。一个环境恶劣的地方,就算经济暂时发展起来,其实也是舍本逐末,取得的经济效益也会流失。有了青山绿水,才会有健康的农产品,才会有生意,也才会有收入。当环境污染到城里人以纯天然、无污染为稀缺资源时,稀缺资源就值钱,东兰县的黑山猪就能卖出普通猪肉两倍、三倍的好价钱。
土和洋是辩证关系。昨天看着土的农产品,今天却成了香饽饽,倍受城里人喜欢。因此,对于一些自然资源较好的贫困地区来说,联手发展生态农业,打响生态品牌,是脱贫致富的好办法。而统一供種、统一防疫、统一放养、统一销售,又是联合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