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传记

来源 :初中生世界(初一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283805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身后是非谁管得,任人评说。其实,身后是非是自己身前决定的。秦桧未尝不知将被后世唾骂,但他为了官位利禄,仍选择了逢迎圣意而卖国求荣之罪孽,遗臭万年。司马迁忍宫刑之辱,仍矢志要将人世真相告知后世,终于写成《史记》,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他的笔下丝毫不苟且。
  秦始皇、武则天、杜甫、李清照……我们很想看到他们真实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太遥远了,没有留下他们翔实可靠的传记。如今传记已布满书摊,三教九流,各式人物都有传记,有的一人有多种传记版本,人以文传或文以人传,情况复杂多样,吸引着趣味相投的读者。
  我最早读的真正的个人传记是傅雷译的《米开朗基罗传》,十多年前又读到《梵高传》,读的动机主要是对传主的崇敬。有些传记到手也翻一翻,但当发现虚夸的溢美之词便立即放下了。也曾经有好几位朋友或陌生人建议写我的传记,我感到愕然,一个平常的画家值得写传记?!如印出的书没有人看,很快成了垃圾,岂非讽刺?我婉谢了所有建议写我的传记的好心人,但仍有人要写,我说最好等我死了再写,我生前不想见到自己的传记。我每经过宾馆大厅之类的大镜子前,总绕着走,不愿看到镜子里暴露的自己的身影。也许由于长得丑,我一向不喜照镜子,这似乎也属于不愿见到自己的传记的心态吧。别人写别人的传记,除了掌握的资料有多、寡、真、伪、误等区别外,作者均有自己的视点、观点、褒贬的准则,因传记也属于作者的创作。
  多次有人建议我自己写传记,理由是我的个人经历与中国美术发展的曲折途径狭路相逢,有遭遇战,有游击战,在半亩方塘里可看到天光云影共徘徊。我还是不同意写,也没有工夫为传记而写传记。但在每个历史阶段,我曾发表过一些文章,这些文章反映了当时自己的生活与思想,将之编成准自传体传记《生命的风景》,也展示了自己的生命历程。这是无意中暴露的传记。但由于不是自觉地连续撰写的,写作的时间跨度长,篇章与篇章之间便有或长或短的时空间隔。我觉得这间隔是有益的,很可贵,让读者自己去填补、连缀。谁都对时代变革中人的命运有或深或浅的体会与想象,应珍视人们的体会与想象!(有删改)
  【相关链接】
  1.作者简介吴冠中(1919—2010),江苏宜兴人,中国当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散文家。上世纪40年代留学法国。1950年回国,先后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建筑系等院系,并致力于油画民族化、国画现代化的理论与创作;同时创作了大量的绘画艺术作品。
  吴冠中先生自幼喜爱文学,作画之余,一篇篇情真意切的散文,亦自笔底流露而出。英国文学评论家迈克·苏立文教授说:单凭发表的文字,就足以让他在艺坛上占有一席之地。
  2.吴冠中为散文集《短笛无腔》所作自序
  圣母因灵感而受孕,那是神话,只为了掩饰耶稣私生子的身份。而艺术中确存在因灵感而怀孕的真实。似闪光,忽醒悟,一种异样的思绪突然从心底升腾,谁启示了我新的美感,我乐而发颤。这是我创作生涯中每每遇到的惊喜,怀孕的惊喜。我于是用绘画或文字捕捉这转瞬即逝的感受,捕获了,牢牢不放,剪之裁之,孵化而成自己的作品。
  腔,是艺术结晶,腔各有其规范。无论绘画、文学,我都不愿就别家的规范,不入其腔。信口吹笛,吹的是牧童归去的怡然之情,无腔何妨。
  这集文字大都是短篇,故比之短笛,且亦无腔。虽是短篇,均诞生于受孕之苦、乐,是自己的掌上明珠。真诚总会有知音,我愿《短笛无腔》有知音。
  【想一想】
  1.吴冠中先生为什么要“婉谢”“所有建议写我的传记的好心人”?
  2.你觉得《谈传记》这篇短文写作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江苏太仓唐惠忠供稿)
其他文献
随着宝贝的慢慢长大,他原本乌黑的头发可能会发黄、干枯。那么,他洗头时,到底能不能像成人一样使用护发素让头发更顺滑一些呢?这个问题困扰着很多宝妈。  育儿专家提醒家长们:小儿头发枯黄,需慎用护发素。  原因是:初生宝宝的皮肤厚度只有成人皮肤厚度的1/10,宝宝的皮肤结构需要3年的时间,才能发育至与成人相同。宝宝的皮肤角质层尚未发育成熟,真皮层较薄,纤维组织稀少,皮肤屏障功能并不完善,只是靠皮肤表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