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童教育和研究专家孙云晓在《拯救男孩》一书中用雄辩的数据和材料,向社会发出令人发聩的呼告:从大学到小学,男孩学业全线告急。在大学,女生表现更为出色;在高中,男生优势渐衰;在初中、小学,男生已开始掉队。很多数据表明,男孩危机已然出现,而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教授则提出:需要拯救的不仅是男孩,更加需要拯救的,是我们的教育。
在中学语文课堂中,男生也陷入了深深的危机:上课死气沉沉,无精打采;作业马虎潦草,应付拖拉。语文成绩更是男生难以言说的痛,明显低于理科成绩不说,往往语文成绩在班级后面的大多为男生,而语文能得高分的则寥寥无几。多数男生家长经常会无奈地说:“我儿子就是语文不行。”难道男孩真的跟语文绝缘吗?让我们先来看看当今语文课堂的现状。
1.模式单一化
不管学生的性别特点、个人现状、学生群体的年龄、学生的人数、上课的类型,上课一律都采用同一模式。长期以来的因循守旧,导致语文教学重视结果轻视过程、重视死记硬背轻视理解运用、重视个人学习轻视团队协作、重视书本知识学习轻视实践运用。
2.静态教条化
语文课堂上,往往是静悄悄的。教师都要求学生处于“听众”加“秘书”的状态,整堂课基本都是由教师一入主讲,即使经常回答问题的几个伶牙俐齿的女生也仅是充当配角中的主角而已。要是哪个男生突发奇想,跟教师教案上的答案不同,教师就会认为这是“大逆不道”或“歪门邪道”。或者也会引导该学生朝教参的方向去发展。所以,整堂课大多看到学生们或是抬头听教师讲课,或是低头记笔记。许多教师没有任何个人感情色彩、没有激情、平铺直叙的、单调呆板地把教案上的内容“传达”给学生。不管学生是否能够消化,只有服从和接受。
不得不承认,我们的学校教育确实漠视了性别特点。男孩和女孩之间的差异比我们想象的更大,“男孩子在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的发育方面明显晚于女孩”。精力更为充沛的男孩更倾向于以身体运动和参与体验的方式学习。所以,模式单一、静态教条的语文课堂让天性好动、精力充沛的男生感到厌烦、分心、瞌睡或坐立不安也就不难理解了。
如何照顾到男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自身的特点,保护好男生对语文学习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男生的参与意识和进取精神?下文谈几点浅见。
一、教师认识——需教寒冬变暖春
真正活跃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在轻松、宽容、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中进行的。教师要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尤其是对这群活泼易动的男生,我们的教师要多一份宽容。要认识到由于学生的性别特点、生活经验、个人阅历、思维情感等方面存在差异,对于同一个文本就可能会提出不同的看法和见解,这更是值得肯定的。2000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中也指出:“对课文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或疑问。”教师要鼓励学生尤其是许多男孩大胆地和同学、老师讨论,说出具有个性特征的见解。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难免会犯一些错误,我们要允许孩子犯错误,老师要做适当地引导:为什么会犯这个错误?以后应当如何避免同样的错误再次发生?我们应该对学生多一些尊重,和他们多一些交流,让学生意识到“与其重复一句正确的话,还不如试着说一句可能会出错的话”。
教师要勇于打破既定的“好学生”模式,不要把听话、守纪律作为好学生的唯一标准。教师还要重新发现男孩,尝试站在男孩的角度,去了解他们,去欣赏他们的不同。当我们的男生在语文学习上暂时落后时,当他们好动、顽皮吋,当他们因受挫而生气、因痛苦而哭泣时,教师要更宽容、更有耐心,并能及时安慰他、帮助他。在语文学习中,宽容不会惯坏男生,因为教师美好的期望经常会鼓励男生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二、激发兴趣——知之者不如乐之者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精辟地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图。”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语文课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学生是否对它有兴趣。如果我们找到了男生的兴趣点,他们其实一样爱读书、爱语文。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许多地方都能激发学生兴趣,其中教材那不一般的美就能给学生带来一股浓厚的兴趣。它不是那种理性哲学上的提升,而是来自于感性:从形象到形象的感触,从心灵到心灵的熏陶。毕淑敏在《提醒幸福》中说:“所以,当我们一无所有的时候,我们也能够说,我很幸福,因为我们还有健康的身体。当我们不再享有健康的时候,那些最勇敢的人依然可以微笑着说:我很幸福,因为我还有一颗健康的心。”读到这里,学生们心中自然涌动起一股愉悦幸福之情;当学生们看到《童趣》中那只癞蛤蟆以拔山倒树之势而来,将两只小虫一口吞没时,都握紧了拳头有冲动和作者一起将这只蛤蟆捉住、用草绳鞭打它并把它赶到其他院子里去。此时,学生们就已经进入了审美意识状态,这也是每一位教师都应该追求的美好境界。
当然,激发并保持学生对语文学科长久的兴趣,这需要长期有意识地诱导和反复地加强。而激发兴趣的途径和方法更是多种多样。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上课创设情境,带领学生神游知识的大观园;有的教师善于巧用多媒体简化难点,使学生敬佩叹服;有的教师善于用自己的感情带动学生的感情,使学生吋而热烈地参与讨论,时而争论起来;有的教师善于组织学生“自学成才”,体会成功的乐趣……这样的课,无疑能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产生一种悦人心目、牵人情思的吸引力,形成一种扣人心弦、催人奋进的感染力。所以,只要我们不断地积极探究,男生们一定难以抵抗语文的魅力。
三、换位评价——姹紫嫣红花满园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有效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发生在学习与教学的全过程之中,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走向,影响着教学效果。目前我们的学校教育在评价机制上有诸多不利于男孩的因素,让男生的优势得不到展现。在应试教育下,考试几乎成为衡量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这种重知识轻能力,重记忆轻思考,重求同轻求异,重模仿轻创造,重标准轻灵活的评价机制确实遏制了男生的特点和优势在语文课堂得到展现和认可。行为科学研究表明:人的积极性表现为一种态度、一种行为。而人的行为是由动机支配的,动机是推动人们进行活动的內部原动力。因此,要调动男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重要的是启发和激励他们形成学习动力。
课堂是老师和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教师应该利用这个场所好好地观察学生,及时地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感人心者莫先于情”,教师对学生的赞赏、鼓励、期望等积极情感态度都将有助于学生形成学习动力。学生是拥有无数潜能和发展可能的鲜活的生命体,课堂上教师重要的任务就是通过评价的形式将生命的内质呼唤出来,并给予用心地呵护。在这个过程中生成的资源是丰富多彩的,需要我们拥有一双慧眼洞察秋毫,时刻关注并及时捕捉有探究价值的信息、新问题,重新调整教学结构,重组信息传递方式,把师生互动和探索引向纵深,从而促进教学评价的不断生成和发展。
另外,教师在课堂上还可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分层评价:立足学生之间、男女生之间现实存在的差异,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促进有差异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交融:教学中的评价并不是教师的“专利”,让学生参与评价,让学生成为评价主体的一员,将评价变成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形成积极、民主的评价关系,更有利于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从而促进学生发展。
参考资料:
1.胡迎春《真正激活语文课堂》,《义务教育》2006年第4期。
2.孙云晓、李文道、赵霞《拯救男孩》,作家出版社。
在中学语文课堂中,男生也陷入了深深的危机:上课死气沉沉,无精打采;作业马虎潦草,应付拖拉。语文成绩更是男生难以言说的痛,明显低于理科成绩不说,往往语文成绩在班级后面的大多为男生,而语文能得高分的则寥寥无几。多数男生家长经常会无奈地说:“我儿子就是语文不行。”难道男孩真的跟语文绝缘吗?让我们先来看看当今语文课堂的现状。
1.模式单一化
不管学生的性别特点、个人现状、学生群体的年龄、学生的人数、上课的类型,上课一律都采用同一模式。长期以来的因循守旧,导致语文教学重视结果轻视过程、重视死记硬背轻视理解运用、重视个人学习轻视团队协作、重视书本知识学习轻视实践运用。
2.静态教条化
语文课堂上,往往是静悄悄的。教师都要求学生处于“听众”加“秘书”的状态,整堂课基本都是由教师一入主讲,即使经常回答问题的几个伶牙俐齿的女生也仅是充当配角中的主角而已。要是哪个男生突发奇想,跟教师教案上的答案不同,教师就会认为这是“大逆不道”或“歪门邪道”。或者也会引导该学生朝教参的方向去发展。所以,整堂课大多看到学生们或是抬头听教师讲课,或是低头记笔记。许多教师没有任何个人感情色彩、没有激情、平铺直叙的、单调呆板地把教案上的内容“传达”给学生。不管学生是否能够消化,只有服从和接受。
不得不承认,我们的学校教育确实漠视了性别特点。男孩和女孩之间的差异比我们想象的更大,“男孩子在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的发育方面明显晚于女孩”。精力更为充沛的男孩更倾向于以身体运动和参与体验的方式学习。所以,模式单一、静态教条的语文课堂让天性好动、精力充沛的男生感到厌烦、分心、瞌睡或坐立不安也就不难理解了。
如何照顾到男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自身的特点,保护好男生对语文学习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男生的参与意识和进取精神?下文谈几点浅见。
一、教师认识——需教寒冬变暖春
真正活跃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在轻松、宽容、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中进行的。教师要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尤其是对这群活泼易动的男生,我们的教师要多一份宽容。要认识到由于学生的性别特点、生活经验、个人阅历、思维情感等方面存在差异,对于同一个文本就可能会提出不同的看法和见解,这更是值得肯定的。2000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中也指出:“对课文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或疑问。”教师要鼓励学生尤其是许多男孩大胆地和同学、老师讨论,说出具有个性特征的见解。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难免会犯一些错误,我们要允许孩子犯错误,老师要做适当地引导:为什么会犯这个错误?以后应当如何避免同样的错误再次发生?我们应该对学生多一些尊重,和他们多一些交流,让学生意识到“与其重复一句正确的话,还不如试着说一句可能会出错的话”。
教师要勇于打破既定的“好学生”模式,不要把听话、守纪律作为好学生的唯一标准。教师还要重新发现男孩,尝试站在男孩的角度,去了解他们,去欣赏他们的不同。当我们的男生在语文学习上暂时落后时,当他们好动、顽皮吋,当他们因受挫而生气、因痛苦而哭泣时,教师要更宽容、更有耐心,并能及时安慰他、帮助他。在语文学习中,宽容不会惯坏男生,因为教师美好的期望经常会鼓励男生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二、激发兴趣——知之者不如乐之者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精辟地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图。”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语文课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学生是否对它有兴趣。如果我们找到了男生的兴趣点,他们其实一样爱读书、爱语文。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许多地方都能激发学生兴趣,其中教材那不一般的美就能给学生带来一股浓厚的兴趣。它不是那种理性哲学上的提升,而是来自于感性:从形象到形象的感触,从心灵到心灵的熏陶。毕淑敏在《提醒幸福》中说:“所以,当我们一无所有的时候,我们也能够说,我很幸福,因为我们还有健康的身体。当我们不再享有健康的时候,那些最勇敢的人依然可以微笑着说:我很幸福,因为我还有一颗健康的心。”读到这里,学生们心中自然涌动起一股愉悦幸福之情;当学生们看到《童趣》中那只癞蛤蟆以拔山倒树之势而来,将两只小虫一口吞没时,都握紧了拳头有冲动和作者一起将这只蛤蟆捉住、用草绳鞭打它并把它赶到其他院子里去。此时,学生们就已经进入了审美意识状态,这也是每一位教师都应该追求的美好境界。
当然,激发并保持学生对语文学科长久的兴趣,这需要长期有意识地诱导和反复地加强。而激发兴趣的途径和方法更是多种多样。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上课创设情境,带领学生神游知识的大观园;有的教师善于巧用多媒体简化难点,使学生敬佩叹服;有的教师善于用自己的感情带动学生的感情,使学生吋而热烈地参与讨论,时而争论起来;有的教师善于组织学生“自学成才”,体会成功的乐趣……这样的课,无疑能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产生一种悦人心目、牵人情思的吸引力,形成一种扣人心弦、催人奋进的感染力。所以,只要我们不断地积极探究,男生们一定难以抵抗语文的魅力。
三、换位评价——姹紫嫣红花满园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有效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发生在学习与教学的全过程之中,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走向,影响着教学效果。目前我们的学校教育在评价机制上有诸多不利于男孩的因素,让男生的优势得不到展现。在应试教育下,考试几乎成为衡量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这种重知识轻能力,重记忆轻思考,重求同轻求异,重模仿轻创造,重标准轻灵活的评价机制确实遏制了男生的特点和优势在语文课堂得到展现和认可。行为科学研究表明:人的积极性表现为一种态度、一种行为。而人的行为是由动机支配的,动机是推动人们进行活动的內部原动力。因此,要调动男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重要的是启发和激励他们形成学习动力。
课堂是老师和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教师应该利用这个场所好好地观察学生,及时地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感人心者莫先于情”,教师对学生的赞赏、鼓励、期望等积极情感态度都将有助于学生形成学习动力。学生是拥有无数潜能和发展可能的鲜活的生命体,课堂上教师重要的任务就是通过评价的形式将生命的内质呼唤出来,并给予用心地呵护。在这个过程中生成的资源是丰富多彩的,需要我们拥有一双慧眼洞察秋毫,时刻关注并及时捕捉有探究价值的信息、新问题,重新调整教学结构,重组信息传递方式,把师生互动和探索引向纵深,从而促进教学评价的不断生成和发展。
另外,教师在课堂上还可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分层评价:立足学生之间、男女生之间现实存在的差异,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促进有差异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交融:教学中的评价并不是教师的“专利”,让学生参与评价,让学生成为评价主体的一员,将评价变成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形成积极、民主的评价关系,更有利于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从而促进学生发展。
参考资料:
1.胡迎春《真正激活语文课堂》,《义务教育》2006年第4期。
2.孙云晓、李文道、赵霞《拯救男孩》,作家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