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之塔对高校创业基础课程教学的启示

来源 :职教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ger_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借鉴戴尔“经验之塔”理论,在分析经验之塔与创业基础课程教学的关联的基础上,根据高校创业教育目标和要求,提出关于创业基础课程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和教学评价方面的新思考。
  关键词:高校;创业教育;创业基础课程教学;经验之塔
  作者简介:冯庆媛,女,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6)36-0034-02
  随着学者对创业课程研究的深入,创业课程与传统教育的区别和关联越来越得到重视,对于创业课程“是什么”“怎么教”的问题一再受到关注。很多高校开展创业教育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自主创业比例,帮助学生拓宽就业出路。[1]创新创业课程可以认为是素质教育的深化和具体化,它既是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知识和技能的课程,也是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精神的课程,体现了多样化人才培养的理念和模式。[2]在教学设计上,必须从提高学生创业素质的角度出发,采取多样化的创业基础课程教学方式,以适应高校创业教育落到实处的要求。
  一、经验之塔与创业基础课程教学的关联
  (一)经验之塔的原理
  经验之塔的理论由美国视听教育家戴尔提出,他认为人的经验的获得按类别分为做的经验、观察的经验和抽象的经验;按来源分为直接方式和间接方式。人类获得经验,就是获取了事物的信息,而成为自身的经验。第一类经验是通过亲身对事物的接触与实践去获取;第二类经验是通过观察事物和载有事务信息的媒体去间接获取;第三类经验是通过抽象符号的媒体去获取,如图1所示。
  (二)經验之塔的基本观点
  从戴尔的“经验之塔”可以分析得出以下观点:(1)人的理解能力和经验获得有规律可循: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个别到普遍;(2)“经验之塔” 最底层的经验最具体,越上升越趋于抽象,从塔底到塔尖是获得经验抽象程度的排序,做的经验最容易获得,观察的经验其次,抽象的经验最难获得;(3)教育教学应使用各种教育工具,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过渡到抽象,人的经验留存程度从塔尖到塔底依次变化,越往塔底的学习经验留存越久,越往塔尖的学习经验遗忘越快。
  (三)经验之塔与创业基础课程教学的关联
  从教学理念的角度分析可以发现,创业教育的目标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包括基础层面上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中间层次(也可称为现实层次)上学生创业能力的提高,包含创业意识、理论知识、方法等方面的教育和培养,最高层次即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3]这就要求课程设计者和教学实施者区别于传统课程的知识讲授和演示,将案例分析、情景教学、游戏教学等方法运用到教学过程中。
  按照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创业基础课程教学设计和实施可参考如下思路:(1)课程指向不再只是通过现有案例讲解如何进行创业实践,而是通过让学生参与体验,引导其从更高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创业;(2)教学重点不再是创业流程,而在于培养所谓抽象的全体学生的创业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3)课程考核内容不再是单一的创业计划书撰写形式,而是更重视课程教学过程中对于创业精神和理念的把握程度,也就是不考核已知事实,而考核学生实际做的经验和学生通过学习领会到的抽象的经验。
  二、经验之塔对创业基础课程教学的借鉴意义
  参照经验之塔理论,创业基础课程教学设计和实施可参照学习经验获得规律开展。
  (一)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建立创业思维
  创业基础课程要引导学生从更高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创业,创业的行为不可授,勇于开拓和创新的企业家精神可以通过课程进行训练和强化,将创业的思维运用到更广泛的社会实践中去是课程的教育目标。鉴于此,创业教育实质上是一种源于创新的思想改革教育,有激发创业精神、培养创业意识和增强创业能力的三重目标。经验之塔中抽象的创业知识了解和掌握不是教学的目标,应帮助学生在视听过程中感知感性的创业精神、创业成果或者失败的经验,思考创业成功或者失败的主客观原因和影响因素,最终掌握一般创业规律,学会使用创业思维去解决学习、工作、生活问题,直至有意识地发掘就业、创业过程中的创业机会。
  (二)教学设计:强调学生参与模拟实践
  创业课程应注重对全体学生进行创业精神的熏陶、创业意识的启蒙,传递一种解决问题的观念、态度和方法。以听讲座等形式为主的静态教育模式,无法实现创业教育本质。为了提高高校创业教育效果,大力推进实践性全程性教学模式。[4]采用任务驱动法、问题探究式和情景教学等方法,变“强迫”为“引导”,将科学有效的思维、方法训练和实践教学相融合,提高学生的执行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5] 要从课堂的解决创业问题思路的碰撞到发现身边的创业机会,再到模拟解决创业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创业学习过程。
  (三)教学评价: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开展创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企业家精神而不是批量复制老板,更不是鼓励学生非理性创业。相对比硬指标而言,软指标才更加符合创业精神本质,因此,教学评价应从参与创业率、创业成功率、年收入等硬性指标转向创新理念、社交技巧、独立工作能力等软指标。创业基础课程不只是教知识,而是教学生应用知识来解决问题,所以,应结合专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行动中理解创业思维,从而更好地推动创业教育落地。创业基础课程评价应当从创业课程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角度出发,将过程考核特别是主观题考核作为重点,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创新和创意,评价其系统思考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执行力。
  参考文献:
  [1] 刘伟,薛红燕.高校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施研究[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17-19.
  [2] 水梅,张昊宇,詹碧华,等.美国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5(6):252-253.
  [3] 彭振芳,宋继勋,高玉峰.创新能力培养在高校创业课程目标体系中的重要性[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100-102.
  [4] 韩静.高校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5(20):384.
  [5] 唐力,周旸.论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体系优化的探讨[J].劳动保障世界,2015(33):8-9.
  [责任编辑 盛 艳]
其他文献
大力开展消费信贷业务不仅可以推动经济增长,而且也为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不断开拓新的服务和产品,提高经济效益提供了良好商机.建设银行在个人住房贷款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但
随着武汉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缺口日益突出。传统基础设施融资模式的局限性,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融资需求。因而,创新基础设施融资方式,设立基
摘 要:学生管理工作是高职院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职院校科学健康发展的首要前提。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最根本目标应该是让学生更安全、让学生更便捷、让学生更全面,为实现这三项中心任务,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基本构架应该全力做好包括注重教育引导、注重队伍建设、注重奖惩体系在内的为三项基础性工作。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基本架构  基金项目: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2016年度规划课题“高职
读书指导是教育的一项重要职能 ,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推进 ,学生的课外阅读大大增多 ,读书指导的意义日益突出 ,读书指导将会成为与课堂教学同样重要的教育形式。高校德育工作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和企业经营环境的巨变,ERP(企业资源计划)已经发展成为当今应用最广泛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企业引进ERP系统既是信息技术的实施,更是管理理念的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