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基于普通高等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本文結合钢结构理论性强、实践性强的双重特点,对钢结构课程在教学内容和教学实践上进行探讨,以达到提升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目的,培养出既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又具备较强应用能力的钢结构专业人才。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钢结构;教学
普通高等本科院校主要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办学目标,这就要求在实现这一目标的最终手段教学上,应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钢结构》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该课程既有理论分析,又包含大量的试验研究,同时还与各种现行的设计规范、具体工程实践以及其它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密切相关。钢结构也是现行最常用的几种结构形式之一,国家建设部也下发文件要求各地加大对钢结构的研究和使用力度[1]。
随着钢结构的发展,在钢结构设计和施工领域中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就高校而言,改革钢结构教学,使学生紧跟国家建设的步伐,把学生培养成既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又具备较强应用能力的钢结构专业人才就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以理论研究为主要教学目标的教学模式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宗旨相违背。本文针对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钢结构教学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探讨。
1 优化教学内容
传统钢结构教学侧重于理论研究,在教学内容方面,内容抽象,公式多,学生理解困难。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钢结构教学,应适当简化理论公式推导,压缩理论教学课时,突出重点,把培养学生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放在首位。
比如轴心受压构件的设计,应重点突出稳定问题而不是强度问题。讲解时列举一些因构件失稳导致破坏的工程事故,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引起重视,以此入手,围绕构件失稳破坏的物理现象、影响构件稳定的因素等基本概念,讲解轴心受压构件稳定公式的适用范围及如何应用该公式,而不是如何推导公式。
再如讲解焊缝标注时,教材上一般都是用表格将焊缝符号及其标注方法对应列出来,如果只是照本宣科来讲解的话,学生并不能够明白焊缝的真正构造,不知道这样标注有什么意义。讲解时可以让学生参观一些焊接实物,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提高教学效果;也可以让学生看一些焊缝连接图纸,比如教材上的钢屋盖施工图,指定某一部分图让学生利用已经学习的焊缝知识来读图,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又能让学生学以致用,知道自己所学知识有什么作用,能解决怎样的实际问题。
2 加强实践环节,增强应用性
为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独立学院应用型本科教育必须在厚基础的同时加强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实践教学就成为独立学院应用型本科教育必须突出的教学环节[2]。钢结构课程的实践教学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课程设计和实习环节。
很多学生甚至是一些教师对课程设计重视度不够,认为课程设计并只是某一章节的特定内容,在做课程设计时也是比对例题“照葫芦画瓢”。其实课程设计不仅要求学生深刻理解、巩固所学基础理论,更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能够融会贯通。比如钢屋架课程设计,就涵盖了焊接、螺栓连接计算、轴心受力构件计算、压弯构件计算等知识点。通过课程设计这一实践环节,培养学生搜集信息、查阅文献的能力、识图、制图能力以及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钢结构空间性强,形式种类繁多,构造复杂,单纯通过课堂画图讲解、展示模具、现场照片或是动画并不能使学生真正明白其中的构造,所以实习环节就显得尤为重要。根据教学进度,适时进行施工现场教学,比如安排学生参观钢结构建筑施工工地,或是去钢结构制作厂参观钢结构加工制作过程。让学生近距离接触钢结构构件,认识钢结构的连接方法和构造措施,进一步增强学生对钢结构的感性认识。学生看到实物,再联想课堂上的知识点,很容易就能将两者结合,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3 将钢结构设计软件引入教学
从学生就业和市场需求出发,引入钢结构设计软件的教学是势在必行。随着钢结构行业的蓬勃发展,市场对钢结构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日益迫切,越来越多的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会直接进入钢结构领域。很多企业对大学生的需求是会设计、上手要快,这就使得没有接触过钢结构设计软件的大学生在应聘过程中处于劣势;同时很多企业也不得不花大量时间对新聘人员进行软件培训,但仍有不少设计人员是仓促上手,造成企业的工作质量和效益大打折扣。在钢结构课程教学中,开设PKPM-STS、3D3S、有限元计算分析等软件培训课,加强学生的软件应用能力,培养学生计算机建模和必要的钢结构设计技能,既能增强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又能适应当前钢结构市场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可谓是一举两得。
本文针对钢结构课程,从优化教学内容、加强实践环节,增强应用性以及在教学中引入钢结构设计软件几方面,对钢结构教学进行了探讨,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目的,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实践应用能力较强的应用型人才,最终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黄炜.对钢结构教学的几点探讨[J].中国教育教学杂志,2006,12.
[2]岳双喜.独立学院应用型本科教育实践教学研究[J].教育教学,2010,(5).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钢结构;教学
普通高等本科院校主要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办学目标,这就要求在实现这一目标的最终手段教学上,应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钢结构》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该课程既有理论分析,又包含大量的试验研究,同时还与各种现行的设计规范、具体工程实践以及其它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密切相关。钢结构也是现行最常用的几种结构形式之一,国家建设部也下发文件要求各地加大对钢结构的研究和使用力度[1]。
随着钢结构的发展,在钢结构设计和施工领域中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就高校而言,改革钢结构教学,使学生紧跟国家建设的步伐,把学生培养成既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又具备较强应用能力的钢结构专业人才就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以理论研究为主要教学目标的教学模式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宗旨相违背。本文针对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钢结构教学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探讨。
1 优化教学内容
传统钢结构教学侧重于理论研究,在教学内容方面,内容抽象,公式多,学生理解困难。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钢结构教学,应适当简化理论公式推导,压缩理论教学课时,突出重点,把培养学生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放在首位。
比如轴心受压构件的设计,应重点突出稳定问题而不是强度问题。讲解时列举一些因构件失稳导致破坏的工程事故,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引起重视,以此入手,围绕构件失稳破坏的物理现象、影响构件稳定的因素等基本概念,讲解轴心受压构件稳定公式的适用范围及如何应用该公式,而不是如何推导公式。
再如讲解焊缝标注时,教材上一般都是用表格将焊缝符号及其标注方法对应列出来,如果只是照本宣科来讲解的话,学生并不能够明白焊缝的真正构造,不知道这样标注有什么意义。讲解时可以让学生参观一些焊接实物,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提高教学效果;也可以让学生看一些焊缝连接图纸,比如教材上的钢屋盖施工图,指定某一部分图让学生利用已经学习的焊缝知识来读图,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又能让学生学以致用,知道自己所学知识有什么作用,能解决怎样的实际问题。
2 加强实践环节,增强应用性
为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独立学院应用型本科教育必须在厚基础的同时加强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实践教学就成为独立学院应用型本科教育必须突出的教学环节[2]。钢结构课程的实践教学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课程设计和实习环节。
很多学生甚至是一些教师对课程设计重视度不够,认为课程设计并只是某一章节的特定内容,在做课程设计时也是比对例题“照葫芦画瓢”。其实课程设计不仅要求学生深刻理解、巩固所学基础理论,更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能够融会贯通。比如钢屋架课程设计,就涵盖了焊接、螺栓连接计算、轴心受力构件计算、压弯构件计算等知识点。通过课程设计这一实践环节,培养学生搜集信息、查阅文献的能力、识图、制图能力以及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钢结构空间性强,形式种类繁多,构造复杂,单纯通过课堂画图讲解、展示模具、现场照片或是动画并不能使学生真正明白其中的构造,所以实习环节就显得尤为重要。根据教学进度,适时进行施工现场教学,比如安排学生参观钢结构建筑施工工地,或是去钢结构制作厂参观钢结构加工制作过程。让学生近距离接触钢结构构件,认识钢结构的连接方法和构造措施,进一步增强学生对钢结构的感性认识。学生看到实物,再联想课堂上的知识点,很容易就能将两者结合,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3 将钢结构设计软件引入教学
从学生就业和市场需求出发,引入钢结构设计软件的教学是势在必行。随着钢结构行业的蓬勃发展,市场对钢结构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日益迫切,越来越多的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会直接进入钢结构领域。很多企业对大学生的需求是会设计、上手要快,这就使得没有接触过钢结构设计软件的大学生在应聘过程中处于劣势;同时很多企业也不得不花大量时间对新聘人员进行软件培训,但仍有不少设计人员是仓促上手,造成企业的工作质量和效益大打折扣。在钢结构课程教学中,开设PKPM-STS、3D3S、有限元计算分析等软件培训课,加强学生的软件应用能力,培养学生计算机建模和必要的钢结构设计技能,既能增强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又能适应当前钢结构市场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可谓是一举两得。
本文针对钢结构课程,从优化教学内容、加强实践环节,增强应用性以及在教学中引入钢结构设计软件几方面,对钢结构教学进行了探讨,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目的,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实践应用能力较强的应用型人才,最终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黄炜.对钢结构教学的几点探讨[J].中国教育教学杂志,2006,12.
[2]岳双喜.独立学院应用型本科教育实践教学研究[J].教育教学,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