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语文读写生活化的实践运用

来源 :基础教育论坛·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luc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教学为落实读写与生活相结合,实现读写生活化这一最终目标,探索出“五读五问”这一教学范式,在教学实践运用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不仅解决了读写与生活严重脱节的问题,还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读写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读写生活化;五读五问导学法;教学范式;实践运用
  语文教学要想真正落实文本阅读,要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让学生读出自己的情感体验,表达自己的思考和观点。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探究出“语文教学读写生活化‘五读五问’导学法”这一教学范式,并在教学实践运用中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解读题目——是什么文体?
  俗话说:题好文一半。好的文本题目总是内涵丰富。例如,记叙类文本题目,或概括文本主要事件,或作为文章线索(文章情节围绕这一线索展开),或点明作者感情的出发点,或是全文的文眼(提示文章中心,吸引读者兴趣)。又如,说明类文本题目,或表明写作对象,或表明事物之間的联系,或表明事物事理,或表明事物的特征。再如,议论类文本题目,或点出文本议论的主题,或点出文本的中心论点,或点出文本议论的目的和意义等。因此,学生写作的审题和拟题能力,就应该从文本阅读过程中强化训练。
  阅读文本时,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细细品味和解渎题目,既可以让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准确把握文体的写作特点,又可以通过题目来猜想文本内容,训练学生写作时准确审题和紧扣文题写作的能力。
  二、细读文本——文本写什么?
  阅读文本时,教师已经引导学生对文本的题目进行了品味与解读,明确了文本的文体,又根据文体按照自己的思维和写作思路对文本的写作结构、主要内容进行了猜想。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猜想和好奇心阅读文本内容,验证自己猜想的结构、内容与原文本是否一致。
  每篇文本或是作者对生活见闻、感悟的描写(记叙类),或是作者对事物(现象)特点、原理、规律的介绍(说明类),或是作者对道理、观点的有理有据的阐释(议论类)。因此,引导学生阅读文本内容时,既要按照文体写作(记叙文的“六要素”和记叙顺序、说明文的说明方法、议论文的论证方法等)的知识要素,又要联系学生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历体验,引导学生走近文本、走进生活,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学会、学懂文本的主要内容,并从中受启发、受教育。
  三、品读文本——为什么写?
  作者在写作文本时,往往会根据自己的写作意图来选择材料、安排结构、处理详略等。因此,阅读每篇文本时,教师除了引导学生理清结构层次、理解文本内容之外,还应该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以便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文本作者的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也就是改变教学形式,换一种思维方式,从写作的角度出发,通过引导学生去深度阅读文本、探究写作意图、品味语言特点、研究写作方法等途径,解决学生不会写作或写作内容与生活联系不紧密、阅读与写作教学严重脱节的难题。
  例如,在教学汪曾祺的散文《端午的鸭蛋》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由题目猜想作者在文中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学生读完后,发现文本既写了端午,又写了鸭蛋。教师追问:按照题目分析来看,汪曾祺老先生的写作是不是跑题了?教师让学生带着疑惑再读文本。聪明的学生发现了秘密,惊喜地说:作者主要写的都是儿时在家乡过端午节和吃咸鸭蛋的事,他写文章的目的是回忆童年的美好生活,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只要给学生思考的机会和角度,引导得法,学生的思维力总是神奇的。
  四、研读文本——作者怎么写的?
  一篇文本要写得紧扣文题并达到写作意图,作者会按照文体特点,运用恰当的写作方法与技巧、表现手法和表达方式来布局谋篇、遣词造句,或抒发情感,或介绍知识,或阐述道理。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段品味语言,探究写作方法。
  记叙文阅读,教师要引导学生细细阅读、品味全文,体会作者抓住记叙文的“六要素”和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和补叙)组织材料的方法,抓住作者描写人物、环境(景物)的语段,品味分析具体词句,体会文本所表达的情感,借鉴作者的写作方法与技巧。说明文阅读,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具体句段分析使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准确性、科学性的特点。议论文阅读,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体现论证方法的句段进行分析,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句段领会论证方法的运用与作用。
  五、赏读文本——收获了什么?
  文本阅读只让学生在写作上有收获还不够,教师应该趁热打铁,让学生联系生活经历与体验,借鉴文本在拟题、选材和安排结构等方面的方法、技巧进行写作训练,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活学活用。通过写作实践运用,让学生把文本阅读中积累的方法变成自己的技能。例如,阅读《散步》一文时,教师引导学生学会以“事件”拟题,借鉴“以小见大”的写法,学会选择家庭小事来写亲情大爱。
  参考文献:
  [1]刘庆昌.人文底蕴与科学精神:基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17(4).
其他文献
摘要:小学是培养学生终生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重要阶段,而课堂笔记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关键所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记好课堂笔记至关重要。文章就如何指导学生记课堂笔记提出相关策略,旨在让学生认识到课堂笔记的重要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笔记;指导策略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不动笔墨不读书”……这些俗语告诉我们记课堂笔记的重要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
期刊
摘要:基于当下学生不乐观的习作现状,文章从家庭文化的视角提出了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并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学生多表达等建议,为学生搭建习作平台,以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关键词:家庭文化;习作平台;习作方法  习作水平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同时也能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
期刊
摘要: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学习数学是培养理性思维的重要方式。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有方向地思考、有序地推理、有根有据地表达,从而不断深化对知识本质的理解,使数学课堂洋溢浓浓的“理趣”,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理性思维,为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理趣”课堂;植树问题;理性思维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具体的教学事例,带领学生对事物或
期刊
摘要:在教学一年级学生写字时,教师要根据语文教材的写字编排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活动,以兴趣爱好为载体,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从学习内容、指导方法、评价体系三个方面,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提高写字教学效率。  关键词:写字教学;内容导趣;方法激趣;评价添趣  一年级学生统一使用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以下统称“教材”)。通过教学和研习,笔者发现教材的写字编排具有以下特点:(1)更加重视
期刊
摘要:数学核心素养是教师培养学生学习的重点,也是数学科目的核心。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培养数学核心素养,能够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数学品质,提高综合素质。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以应试教育为主,忽略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导致不少学生平时考试成绩很好,但是在社会中发展潜力较弱。究其原因,就是没有养成良好的数学核心素养,使其在生活中遇到问题的解决能力和数学思维格局不够完善。因此,在引导学生数学学习的过
期刊
摘要:语言类学科重在听。听可以理解一句话,是带着目的进行的交际。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听发挥着重要作用,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说、读、写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文章主要探究小学英语听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发挥英语听力“助听器”的作用,充分展现听力教学声声入心,让学生喜欢英语听力,培养良好的英语听力学习习惯。  关键词:小学英语;听力教学;突破策略  一、小学英语听力教学的影响因素  1.学生对英语的消极
期刊
摘要:分层走班能够有效解决传统班级授课中优等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的问题。基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通过同课异构,设置适合该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使全体学生都能够在自己现有英语水平的基础上有所提高,达到提升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英语;分层走班;同课异构  一、背景介绍  笔者所任教的学校位于城乡结合地,外来务工子女较多,学生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等方面差异很大
期刊
摘要:“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是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方面,同时也是教学难点。文言文教学,应该如何落实这一核心素养?又应该如何借助课程改革的东风突破以往文言文教学的瓶颈?这些问题已然成为高中语文教师共同的疑虑和困惑。基于此,文章尝试将写作训练融入文言文教学,以读促写、以写带读、读写交融。以此为径,淬炼学生的思维  关键词:课程改革;高中语文;读写交融;淬炼思维  读写交融的课堂教学模式并不新奇,其成功与否
期刊
摘要: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学习是知与行相统一的过程,注重学生在真实体验、探究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实现社会性发展。文章将教学空间从课内延伸至课外,结合辽海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品德与社会》中“小豆子大学问”一课,将课程内容付诸于行动,开展“秘密农场”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种植大豆的全过程,进而积累生活经验,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回归生活;生活经验;生活态
期刊
摘要:目前,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习惯于先带领学生探索掌握一定的知识点,然后在习题中加以运用。一方面,对于新知识有个巩固提高的过程;另一方面,彰显了学“有用的数学”这一理念。然而,学生在前半部分学的时候体验不到数学的价值,激发不了学习兴趣,后半部分运用的时候因为前面的掌握不牢固而力不从心。因此,把学与用合二为一,在用数学中教数学是解决目前困境的创新途径,从而实现在用数学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的教学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