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SOA应用风险是很多CIO所担心的
SOA(面向服务构架)近两年在IT业持续火爆,但是成功案例少之又少,不免让SOA蒙受炒作之嫌。SOA应用风险是很多CIO所担心的,不过他们依然确信,SOA将是未来必须要做的事情。前不久,一家年销售额几百亿元的企业的CIO告诉记者,他现在最感兴趣的就是SOA,像ERP这类话题已经很难令他兴奋。
对于规模庞大、拥有复杂IT系统的企业来说,CIO考虑应用SOA是有充分理由的,因为他们希望控制企业运作的中枢神经—— IT系统—— 变得更为高效和灵活。但又不得不慎重面对失败的风险和压力,牵一发而动全身,很多企业因缺乏准备一再推迟SOA应用。
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外运)是个例外,也让我们从创新的角度来看待其SOA应用。中外运三年前实施“海运船货代系统”就已采用SOA构架,而SOA概念在当时还很少被提及,中外运也因此被看做国内“最早的SOA实践者和受益者”。
对于中外运这样一家年销售额几百亿元、业务和客户遍及全球的物流企业,SOA意味着什么,能够带来什么价值呢?
消除信息孤岛
中外运决定大胆尝试的原因,完全出于企业应用的本能需要。在实施“海运船货代系统”之前,中外运200多家分支机构使用的IT系统有一百多个,即使处理同样业务的系统,就有二三十个不同的版本。管理效率和运作效率如何不言而喻。
今天的物流行业已经不同往日,客户不能容忍对货物运载情况失去控制,几乎所有大型企业在选择物流公司时,都要重点考察其IT能力。中外运及早认识到了这一点。为了解决IT系统各自为政以及IT资源集中管控的问题,新系统开发势在必行。而且这个系统要照顾到各地业务模式的差异和需求变动,以及今后的可扩展性。
“海运船货代系统”是中外运的核心业务系统,包含两千多个功能点、几百个客户端界面。在谈到采用SOA的想法时,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信息管理部副总经理张思宇说,“这个系统庞大而复杂,并且与财务系统、CRM、电子单证交换等系统相关联,因此解决系统连接问题的最好方法,就是使用SOA技术。”
那么SOA究竟是基于业务需求还是技术呢?张思宇认为,是否选择SOA完全是技术问题,而实施SOA也不一定需要新的软件来支持。中外运实施“海运船货代系统”时,都是利用已有的软件进行系统改进。“在服务器和客户之间、服务器与服务器之间,利用Web Services是很好的方式,但在SOA没有炒热以前,很少有人意识到这点。”张思宇说。
事实上,如果一个企业有多个应用系统,而且都是用WEB写入的,能够提供WEB服务,把它们之间的关系改造成SOA是比较容易的事情。张思宇根据他的操作经验建议说:“采用SOA要优先考虑系统外部的对接,即便系统不采用SOA技术,但把系统间的接口做成SOA也可以,同样能够调用和传送数据。做一个复杂的业务系统时,系统内部是否用SOA需要进行评估,毕竟SOA不是能够节省资源的方法,对资源要求比较高。”
主动创新的回报
“海运船货代系统”去年年初开始在上海试运行,接下来是山东、广东、辽宁、天津,预计今年年底前全部完成。借助这套系统,中外运北京总部可以实时查看各地每天的业务情况、客户需求情况。若在以前,这样的效率是很难想象的。据张思宇透露,“海运船货代系统”前期已经投入1亿多元,整个项目预计需要2~3亿元。
与世界知名的物流企业相比,中外运IT投入所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并不高,维持在千分之几的水平,而世界知名物流企业一般在2%~5%。但是从中国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看,中外运在单个项目上投入几亿元,已经算是较大手笔了,更何况采用SOA还存在着风险。
如果仅从IT的角度衡量投资回报,这的确是很难解释的问题。物流行业的特点是“三个流高度集中”—— 货物流、资金流、单证流。张思宇介绍说,中外运的业务遍及全球,货物从甲地运送到乙地,要借助飞机、轮船等多种交通工具,进关、出关,装货、卸货,过程极为复杂,每笔货物涉及的单据都有上百个。如果没有IT系统的支持,物流运营已经不可想象。
事实上,正如前文所言,今天的物流行业已经不同往日,竞争的关键在于如何灵活、快速地响应市场需求。尤其当企业对库存管理越来越严格,希望实时了解货物情况,以便制订生产、销售策略。这就要求物流企业具备极强的IT能力。
早在两年前,中外运以高出竞争对手20%~30%的价格,获得中海壳牌为期5年的物流服务合同。其中关键的因素是,中海壳牌在竞标的评估中,给中外运的IT系统打了满分。而在中外运承接沃尔玛、米其林等国际著名公司的物流项目时,经常被考察的重要项目也是IT系统。米其林亚太区信息总监在看完中外运的总部集中系统后说:“我没有想到中国的IT能力有这么强。”
业务增长的原动力来自于不断创新,中外运通过IT应用证明了这一点。尽管“海运船货代系统”设计之初,几乎很少有人提及SOA,但实践证明,中外运所做的正是符合SOA理念的系统。这种创新无疑是必要而正确的,也将为中外运带来巨大的收益。
SOA(面向服务构架)近两年在IT业持续火爆,但是成功案例少之又少,不免让SOA蒙受炒作之嫌。SOA应用风险是很多CIO所担心的,不过他们依然确信,SOA将是未来必须要做的事情。前不久,一家年销售额几百亿元的企业的CIO告诉记者,他现在最感兴趣的就是SOA,像ERP这类话题已经很难令他兴奋。
对于规模庞大、拥有复杂IT系统的企业来说,CIO考虑应用SOA是有充分理由的,因为他们希望控制企业运作的中枢神经—— IT系统—— 变得更为高效和灵活。但又不得不慎重面对失败的风险和压力,牵一发而动全身,很多企业因缺乏准备一再推迟SOA应用。
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外运)是个例外,也让我们从创新的角度来看待其SOA应用。中外运三年前实施“海运船货代系统”就已采用SOA构架,而SOA概念在当时还很少被提及,中外运也因此被看做国内“最早的SOA实践者和受益者”。
对于中外运这样一家年销售额几百亿元、业务和客户遍及全球的物流企业,SOA意味着什么,能够带来什么价值呢?
消除信息孤岛
中外运决定大胆尝试的原因,完全出于企业应用的本能需要。在实施“海运船货代系统”之前,中外运200多家分支机构使用的IT系统有一百多个,即使处理同样业务的系统,就有二三十个不同的版本。管理效率和运作效率如何不言而喻。
今天的物流行业已经不同往日,客户不能容忍对货物运载情况失去控制,几乎所有大型企业在选择物流公司时,都要重点考察其IT能力。中外运及早认识到了这一点。为了解决IT系统各自为政以及IT资源集中管控的问题,新系统开发势在必行。而且这个系统要照顾到各地业务模式的差异和需求变动,以及今后的可扩展性。
“海运船货代系统”是中外运的核心业务系统,包含两千多个功能点、几百个客户端界面。在谈到采用SOA的想法时,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信息管理部副总经理张思宇说,“这个系统庞大而复杂,并且与财务系统、CRM、电子单证交换等系统相关联,因此解决系统连接问题的最好方法,就是使用SOA技术。”
那么SOA究竟是基于业务需求还是技术呢?张思宇认为,是否选择SOA完全是技术问题,而实施SOA也不一定需要新的软件来支持。中外运实施“海运船货代系统”时,都是利用已有的软件进行系统改进。“在服务器和客户之间、服务器与服务器之间,利用Web Services是很好的方式,但在SOA没有炒热以前,很少有人意识到这点。”张思宇说。
事实上,如果一个企业有多个应用系统,而且都是用WEB写入的,能够提供WEB服务,把它们之间的关系改造成SOA是比较容易的事情。张思宇根据他的操作经验建议说:“采用SOA要优先考虑系统外部的对接,即便系统不采用SOA技术,但把系统间的接口做成SOA也可以,同样能够调用和传送数据。做一个复杂的业务系统时,系统内部是否用SOA需要进行评估,毕竟SOA不是能够节省资源的方法,对资源要求比较高。”
主动创新的回报
“海运船货代系统”去年年初开始在上海试运行,接下来是山东、广东、辽宁、天津,预计今年年底前全部完成。借助这套系统,中外运北京总部可以实时查看各地每天的业务情况、客户需求情况。若在以前,这样的效率是很难想象的。据张思宇透露,“海运船货代系统”前期已经投入1亿多元,整个项目预计需要2~3亿元。
与世界知名的物流企业相比,中外运IT投入所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并不高,维持在千分之几的水平,而世界知名物流企业一般在2%~5%。但是从中国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看,中外运在单个项目上投入几亿元,已经算是较大手笔了,更何况采用SOA还存在着风险。
如果仅从IT的角度衡量投资回报,这的确是很难解释的问题。物流行业的特点是“三个流高度集中”—— 货物流、资金流、单证流。张思宇介绍说,中外运的业务遍及全球,货物从甲地运送到乙地,要借助飞机、轮船等多种交通工具,进关、出关,装货、卸货,过程极为复杂,每笔货物涉及的单据都有上百个。如果没有IT系统的支持,物流运营已经不可想象。
事实上,正如前文所言,今天的物流行业已经不同往日,竞争的关键在于如何灵活、快速地响应市场需求。尤其当企业对库存管理越来越严格,希望实时了解货物情况,以便制订生产、销售策略。这就要求物流企业具备极强的IT能力。
早在两年前,中外运以高出竞争对手20%~30%的价格,获得中海壳牌为期5年的物流服务合同。其中关键的因素是,中海壳牌在竞标的评估中,给中外运的IT系统打了满分。而在中外运承接沃尔玛、米其林等国际著名公司的物流项目时,经常被考察的重要项目也是IT系统。米其林亚太区信息总监在看完中外运的总部集中系统后说:“我没有想到中国的IT能力有这么强。”
业务增长的原动力来自于不断创新,中外运通过IT应用证明了这一点。尽管“海运船货代系统”设计之初,几乎很少有人提及SOA,但实践证明,中外运所做的正是符合SOA理念的系统。这种创新无疑是必要而正确的,也将为中外运带来巨大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