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各国对应用型、创新型等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日趋迫切。因此,为了快速推进我国更好、更快发展,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一大批综合素质与专业竞争较强的人才显得尤为重要。高校是培养与塑造优质人才的重要场所,需要鼓励人才在现代社会中扎稳脚步,实现自主创新,亦需深入研究人才培养模式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中重大作用。基于此,文章以现代高校教学改革发展趋势为切入点,分析了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内涵和具体思路,以期为高校教学改革的优化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高校教改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06-0102-02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he demand for high-quality talents such as application-oriented and innovation-oriented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urgent. Therefore,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better and faster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to promote the building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cultivating a large number of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and professional competition of talen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important places to cultivate and mold high quality talents. They need to encourage talented people to take a steady step in modern society and realize independent innovation. It is also necessary to deeply study the important role of talent cultivation mode in the reform of higher education.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with the trend of modern university teaching reform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analyzes the important connotation and concrete train of thought of the cultivation of applied tal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order to provide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the optimization of teaching reform.
Keywords: applied talents; training mode; teaching refor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一、現代高校教学改革发展趋势
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地,如何培养国家与社会迫切需求的人才是改革关键所在,这需要高校在教育教学改革道路中不断摸索,探寻更适合当下的人才培养管理模式。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国家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这是科技的较量,也是人才的较量。人才的重要性对国家长久健康的发展不言而喻。培育出符合当代需求的有文化,有知识,有技术,有素质的人才是时代交给当代高校的重任。因此,现代高校教学改革首要举措,即是遵循“以生为本”理念,把学生的个性发展当作教育的出发点和研究点,尊重学生,爱护学生,转变思想,以学生为本而推行高校教育管理模式改革,这是教育根本所在,也是大势所趋。
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内涵
结合当前诸多学者的研究成果,可以发现“应用型人才”具有几个基本共性: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有能力提升空间,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适應不同实践需求和环境需求;有很好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优秀;具备相关行业的职业道德。具体地说,应用型人才是国家发展过程中的基层砥柱,包括技术技能、复合技能和知识技能三种人才。应用型人才凭借自身过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扎实的理论知识,能够在生产、服务等行业的关键环节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针对目前应用型人才短缺的现象,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以人民满意的教育、国家需要的教育为核心。高校作为高等人才教育的重要基地,应准确把握时代发展的机遇,在教授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应严抓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并与相关企业进行联合教学,迎合时代和国家的需要,发挥各自优势,在促进高校自身发展的同时,能够为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为国家培养急需人才提供保障力。
三、高校教学改革路径中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思路
(一)转变办学体制机制,基于人才培养目标设置教学课程
高校在践行改革措施的道路上,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教学改革,首先要摆脱传统教学思维的束缚,按照高校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制定课程,比如,模拟企业实际生产流水线,以贴合企业实际生产为目标来设置课程。注意在课程设置上,应留给学生大量的实操时间,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熟悉企业生产流程,并针对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关键性问题进行集中培训;同时,还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课程评价体系,引入更先进且多样化的实习操作设备,增强与企业之间的沟通联系,实现学生实训的统筹性,以便让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教学资源和实操机会。具体课程设置如图1(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确立程序)所示。 (二)构建“以生为本”的管理模式,全面贯彻人本化教学
大多数情况下,学生进入大学前就已确定了专业,但是多数学生对所学专业的特点和前景并没有透彻的了解,而在学习一段时间之后,想再转专业也非易事。对此,高校教学改革措施与之细则,应充分融入并贯彻人本理念,以此为基础践行人才教育培养机制的创新。首先,在课堂管理方面,笔者认为,大学的课堂应该是自由的,是兼容并包的,高校应允许学生大胆提问,利用师生之间的交流,碰撞出更多思想火花。在教材选择方面,应抛弃陈旧的教材,与实际接轨,选用新鲜有趣的教材,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在实践方面,应给予学生更多亲身实践的机会,更多锻炼、应用的机会。此外,还应给予学生应有的选择权,指导并帮助学生选择自己适合的专业。例如,实行大类招生,大一统一学习基础知识和几门不同的专业知识,让学生对各专业有了一定了解之后再进行专业选择。对于有更多学习兴趣的学生,在时间和精力允许的情况下,可根据具体生情,给予学生相关第二学位的学习建议。需要注意的是,在贯彻“以生为本”理念的过程中,还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状况和身心健康状况。丰富的课余生活不仅能使大学生活更加多彩,也能在不同层面帮助学生实现不同能力的提升,同时建设出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例如,在校园内,除了日常开展的篮球、乒乓球、网球等体育健身类活动外,高校还可以鼓励和组织学生社团举办各种交流会,如中韩、中日、中美等或关于学习,或关于生活的交流会;又或创办各类才艺展示大赛、环保创意大赛等。而在校园外,高校可以利用自身办学特色和丰富资源,开拓学生社会生活半径,比如,部分地方新升本的综合型高校,可以发动校内社团就某一项生活现象或难题,成立研究小组进行科技小发明探讨,为人们解决日常生活小问题;或与有关部门积极沟通,让学生为当地科技类、文化类展览馆、博物馆担任讲解员,等等。或是号召学生按学科分类成立教学小组,开展“爱心家教”活動,帮助当地贫困家庭的学子;此外,还可以联合当地某一所小学进行教学实践,在帮助当地贫困学生突破学习瓶颈的同时,又为当地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生机,且对于学生自身也是一种能力锻炼、自我提升、实现人生价值的有效途径。
(三)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建设工作,充分发挥教育阵地作用
除上述外,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还必须重视师资力量,需要配备一支教学能力过硬、教研水平较高的教师队伍。围绕这一目标的实现,高校可以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对教师队伍进行实践能力的培训。比如,高校可以开展“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工作,即在教学过程中培养教师,再借以教师带动学生的培养工作。而针对教师的聘任和提升工作,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对高校现有教师能力的提升;院校可以与合作企业沟通,派在岗教师进行实操学习,增加教师的实践工作经验,以避免教学时泛泛空谈,摒弃教学过程的空泛讲授;又或是与合作企业协商,引入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企业员工到高校担任客席讲师,聘用这些成熟的技术人员,为学生讲解最贴近实际生产需要的知识。教师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引领者,对教育工作的成败具有关键性的引导与指示作用。因此,在我国当今的教育发展形势下,不断发挥教研组的团队力量,促进每一位教师的专业成长,实现其对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的建设性和引导性作用显得十分重要。而对于教学能力的培训,可采取如下措施:首先,确立学科组管理责任机制,在充分展开民意调查的基础上,确立学科组教学的具体目标,让全体教师基于这一共同目标,生成“命运共同体”式的责任意识,将总体目标落实到每一个教学的管理细节当中,提升教学效率与质量。其次,确立学科组的工作规范,形成学科教学例会制度和工作例会制度,定期为学科所有教师提供分析研讨、学情摸底以及学生学习质量分析的研讨会议,充分利用教师的整体力量,对目前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分析,确立全体教师共同的教学努力方向。再次,强化学科目标管理,充分利用教师的力量,形成强大的目标凝聚性。一方面紧密围绕各自教学的目标(学科管理)互相交流、相互协作,通過组织学科活动等鼓励每一位教师突破自我,分享个人的成功体验和教学感受,激发群体的工作热情;另一方面,高校领导也要充分关心每位教师的生活和工作状态,不断增强教师的职业,促其不断自我提升,进而强化集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四、结束语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但任其变化,市场对人才的需求,重点仍然围绕技能方面。因此,高校在教育教学改革的道路中,必须兼顾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学校与社会、企业之间的联系,一方面让学生在走上岗位前,即积累一定的操作经验,另一方面也让校企合作进一步深化学校与企业之间人才流动机制,加大两者长期合作的可能性,进一步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周叶中,胡甲刚.论创新型人才培养与高校教学改革[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55(3):369-372.
[2]樊琳.浅议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与教学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5(12):82-84.
[3]方亚君.复合型人才培养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J].学园:学者的精神家园,2015(3):56-57.
[4]王宇.关于高校教学改革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讨[J].文教资料,2016(15):142-143.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高校教改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06-0102-02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he demand for high-quality talents such as application-oriented and innovation-oriented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urgent. Therefore,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better and faster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to promote the building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cultivating a large number of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and professional competition of talen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important places to cultivate and mold high quality talents. They need to encourage talented people to take a steady step in modern society and realize independent innovation. It is also necessary to deeply study the important role of talent cultivation mode in the reform of higher education.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with the trend of modern university teaching reform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analyzes the important connotation and concrete train of thought of the cultivation of applied tal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order to provide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the optimization of teaching reform.
Keywords: applied talents; training mode; teaching refor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一、現代高校教学改革发展趋势
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地,如何培养国家与社会迫切需求的人才是改革关键所在,这需要高校在教育教学改革道路中不断摸索,探寻更适合当下的人才培养管理模式。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国家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这是科技的较量,也是人才的较量。人才的重要性对国家长久健康的发展不言而喻。培育出符合当代需求的有文化,有知识,有技术,有素质的人才是时代交给当代高校的重任。因此,现代高校教学改革首要举措,即是遵循“以生为本”理念,把学生的个性发展当作教育的出发点和研究点,尊重学生,爱护学生,转变思想,以学生为本而推行高校教育管理模式改革,这是教育根本所在,也是大势所趋。
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内涵
结合当前诸多学者的研究成果,可以发现“应用型人才”具有几个基本共性: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有能力提升空间,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适應不同实践需求和环境需求;有很好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优秀;具备相关行业的职业道德。具体地说,应用型人才是国家发展过程中的基层砥柱,包括技术技能、复合技能和知识技能三种人才。应用型人才凭借自身过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扎实的理论知识,能够在生产、服务等行业的关键环节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针对目前应用型人才短缺的现象,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以人民满意的教育、国家需要的教育为核心。高校作为高等人才教育的重要基地,应准确把握时代发展的机遇,在教授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应严抓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并与相关企业进行联合教学,迎合时代和国家的需要,发挥各自优势,在促进高校自身发展的同时,能够为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为国家培养急需人才提供保障力。
三、高校教学改革路径中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思路
(一)转变办学体制机制,基于人才培养目标设置教学课程
高校在践行改革措施的道路上,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教学改革,首先要摆脱传统教学思维的束缚,按照高校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制定课程,比如,模拟企业实际生产流水线,以贴合企业实际生产为目标来设置课程。注意在课程设置上,应留给学生大量的实操时间,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熟悉企业生产流程,并针对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关键性问题进行集中培训;同时,还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课程评价体系,引入更先进且多样化的实习操作设备,增强与企业之间的沟通联系,实现学生实训的统筹性,以便让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教学资源和实操机会。具体课程设置如图1(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确立程序)所示。 (二)构建“以生为本”的管理模式,全面贯彻人本化教学
大多数情况下,学生进入大学前就已确定了专业,但是多数学生对所学专业的特点和前景并没有透彻的了解,而在学习一段时间之后,想再转专业也非易事。对此,高校教学改革措施与之细则,应充分融入并贯彻人本理念,以此为基础践行人才教育培养机制的创新。首先,在课堂管理方面,笔者认为,大学的课堂应该是自由的,是兼容并包的,高校应允许学生大胆提问,利用师生之间的交流,碰撞出更多思想火花。在教材选择方面,应抛弃陈旧的教材,与实际接轨,选用新鲜有趣的教材,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在实践方面,应给予学生更多亲身实践的机会,更多锻炼、应用的机会。此外,还应给予学生应有的选择权,指导并帮助学生选择自己适合的专业。例如,实行大类招生,大一统一学习基础知识和几门不同的专业知识,让学生对各专业有了一定了解之后再进行专业选择。对于有更多学习兴趣的学生,在时间和精力允许的情况下,可根据具体生情,给予学生相关第二学位的学习建议。需要注意的是,在贯彻“以生为本”理念的过程中,还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状况和身心健康状况。丰富的课余生活不仅能使大学生活更加多彩,也能在不同层面帮助学生实现不同能力的提升,同时建设出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例如,在校园内,除了日常开展的篮球、乒乓球、网球等体育健身类活动外,高校还可以鼓励和组织学生社团举办各种交流会,如中韩、中日、中美等或关于学习,或关于生活的交流会;又或创办各类才艺展示大赛、环保创意大赛等。而在校园外,高校可以利用自身办学特色和丰富资源,开拓学生社会生活半径,比如,部分地方新升本的综合型高校,可以发动校内社团就某一项生活现象或难题,成立研究小组进行科技小发明探讨,为人们解决日常生活小问题;或与有关部门积极沟通,让学生为当地科技类、文化类展览馆、博物馆担任讲解员,等等。或是号召学生按学科分类成立教学小组,开展“爱心家教”活動,帮助当地贫困家庭的学子;此外,还可以联合当地某一所小学进行教学实践,在帮助当地贫困学生突破学习瓶颈的同时,又为当地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生机,且对于学生自身也是一种能力锻炼、自我提升、实现人生价值的有效途径。
(三)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建设工作,充分发挥教育阵地作用
除上述外,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还必须重视师资力量,需要配备一支教学能力过硬、教研水平较高的教师队伍。围绕这一目标的实现,高校可以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对教师队伍进行实践能力的培训。比如,高校可以开展“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工作,即在教学过程中培养教师,再借以教师带动学生的培养工作。而针对教师的聘任和提升工作,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对高校现有教师能力的提升;院校可以与合作企业沟通,派在岗教师进行实操学习,增加教师的实践工作经验,以避免教学时泛泛空谈,摒弃教学过程的空泛讲授;又或是与合作企业协商,引入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企业员工到高校担任客席讲师,聘用这些成熟的技术人员,为学生讲解最贴近实际生产需要的知识。教师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引领者,对教育工作的成败具有关键性的引导与指示作用。因此,在我国当今的教育发展形势下,不断发挥教研组的团队力量,促进每一位教师的专业成长,实现其对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的建设性和引导性作用显得十分重要。而对于教学能力的培训,可采取如下措施:首先,确立学科组管理责任机制,在充分展开民意调查的基础上,确立学科组教学的具体目标,让全体教师基于这一共同目标,生成“命运共同体”式的责任意识,将总体目标落实到每一个教学的管理细节当中,提升教学效率与质量。其次,确立学科组的工作规范,形成学科教学例会制度和工作例会制度,定期为学科所有教师提供分析研讨、学情摸底以及学生学习质量分析的研讨会议,充分利用教师的整体力量,对目前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分析,确立全体教师共同的教学努力方向。再次,强化学科目标管理,充分利用教师的力量,形成强大的目标凝聚性。一方面紧密围绕各自教学的目标(学科管理)互相交流、相互协作,通過组织学科活动等鼓励每一位教师突破自我,分享个人的成功体验和教学感受,激发群体的工作热情;另一方面,高校领导也要充分关心每位教师的生活和工作状态,不断增强教师的职业,促其不断自我提升,进而强化集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四、结束语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但任其变化,市场对人才的需求,重点仍然围绕技能方面。因此,高校在教育教学改革的道路中,必须兼顾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学校与社会、企业之间的联系,一方面让学生在走上岗位前,即积累一定的操作经验,另一方面也让校企合作进一步深化学校与企业之间人才流动机制,加大两者长期合作的可能性,进一步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周叶中,胡甲刚.论创新型人才培养与高校教学改革[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55(3):369-372.
[2]樊琳.浅议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与教学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5(12):82-84.
[3]方亚君.复合型人才培养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J].学园:学者的精神家园,2015(3):56-57.
[4]王宇.关于高校教学改革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讨[J].文教资料,2016(15):1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