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江西省高考英语增加了“阅读表达”题,这给很多学生带来了困扰。笔者对三年的出题内容和难易程度进行分析,提出有效的击破应对方法,给出相应的答题句式和攻略,协助学生“勇得高分”。
关键词:阅读表达 击破应对 直接 摘抄 逻辑
从2011年起,江西省高考英语中增添了一个新的题型——阅读表达。阅读表达题在试卷中位于阅读理解题之后和书面表达题之前,对英语试卷第I卷客观题和第II卷主观题起到一个很好的承上启下的作用。从字面上可以很容易看出,此题型既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又考查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同时,根据《江西省高考考试说明》“要求学生在规定的词数内答题”得出,还考查学生的归纳能力,是一道很好的题型。
该题根据考试说明中“命题重视‘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测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要求来进行选材,因此,从内容上来看,选材贴近学生,贴近生活,新颖,时代感强。文章的选择以叙述、议论、夹叙夹议、说明文等为主,会保证内容的完整性,逻辑性强,文章结构严谨,层次分明,且长度适中,词数在300左右。该题型的测试目的是从多方位、多角度考查学生通过阅读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并进行书面表达的能力,比传统的阅读理解题型更具综合性和主观性,更能体现对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然而,在实践中,许多学生对此题难度估计过高,望而却步,束手无策,甚至放弃。针对这一现象,笔者从这三年的高考题入手,对不同的考查方向做相应的击破应对,指引大家解决这一问题,击破“阅读表达”。
1.主旨大意题。这三年的第76题皆为“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e text?”击破应对:主旨题的答案均在首段找,末段也会有所体现。首段的首句和末句尤为重要。有时甚至能从首段直接摘抄句子作为答案( 2011年的即是如此),这是最好的情况,因为会与标准答案吻合,得分就更有保证。即便没有遇上这种情况也别担心,基本上的答题句式有:the way to do...; advice on...; how to do...;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 the history of...; different views on...; what is...etc.
大家记住:我们尽量要用名词或动名词短语来回答,可以试着用中文组织一下,再用常用的结构来翻译成英文。
2. Fill in the blank in Paragraph X. (2011年的第79题,2012年第77题和2013年的第79题) 击破应对:补全句子题的逻辑推理性很强,要求学生一定要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去填写,表递进、并列、对比、转折、因果等含义。填写的内容多为过渡句,引出下文的内容,很难在文章中直接找到答案,有一定难度,不过2013年的79题表对比关系的,就相对比较简单,原文中有明显提示。此题可以放后点做,不要“死磕”。
3.连续三年第80题均为“What does the underline word in Paragraph X mean?”击破应对:词义指代题的答案多就在其前面的句子里找,都能在原文中直接找到答案并摘抄,是简单题,但注意因为是代词指代,所以回答时一定要注意词语的形式,若是动词一定要根据需要采用动词的“-ing”形式或“to do”形式。
4.Complete the following statement with words from Paragraph X.(2011年第77题)击破应对:转述填空题定位到具体的那一段直接抄原文中的句子,答题快又准,是简单题。
5.List... (2012年的第79题和2013年的第78题) 击破应对:列举题答案相对比较集中在某几段,关键是要注意所用词语的形式要一致。此题要基本理解文章大意,能在原文中挑选出答案,比较简单。
6.“What should you do if...?”(2012年第78题)“Why does...?”(2013年第77题) “How...?”击破应对:细节理解题的关键是要找对答题的依据,要找对句子,回答的句式也比较固定,在字数允许的范围内尽量用完整的句子,“Why”的回答多用“because”引导的句子或“to do”结构,“How”提问的回答多用“by doing”的结构。这一类型的题目要求学生完全理解句意,并且要对句子进行加工处理,考到了学生的综合归纳表达能力,比较难答对。
此外,我还要提醒大家,“阅读表达”是有答题字数限制的,根据高考评卷标准,超出字数是不能得分的。鉴于此标准,我再补充几条省字攻略:用名词的复数形式替代单数形式;作主语时用动名词替代动词不定式;列举题用分号替代“and”,因为标点不计入字数。所幸大小写的错误不扣分,不用纠结于此。当然单词拼写错误要尽量避免,多用自己熟悉的词汇,不知道用什么时态的时候可以选用情态动词来避免时态错误。
总之,大家看了这些击破应对,应该不会再对“阅读表达”感到畏惧。当然,提高英语阅读表达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教材抓住一切机会指导学生训练。As the saying goes, “practice makes perfect.”面对新题型,学生要克服怕难的情绪,持之以恒地练习,灵活运用击破应对,掌握答题规律,夯实基础,有效答题,力争高分。
参考文献:
[1]热点重点难点专题透析,2013.
[2]江西省高考考试说明,2012(5).
[3]杭宝桐.中学英语教学法,2000(6).
[4]杨珊,李艳兰,黄美琴.中学教师职业技能训练,1998(4).(责编 张亚欣)
关键词:阅读表达 击破应对 直接 摘抄 逻辑
从2011年起,江西省高考英语中增添了一个新的题型——阅读表达。阅读表达题在试卷中位于阅读理解题之后和书面表达题之前,对英语试卷第I卷客观题和第II卷主观题起到一个很好的承上启下的作用。从字面上可以很容易看出,此题型既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又考查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同时,根据《江西省高考考试说明》“要求学生在规定的词数内答题”得出,还考查学生的归纳能力,是一道很好的题型。
该题根据考试说明中“命题重视‘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测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要求来进行选材,因此,从内容上来看,选材贴近学生,贴近生活,新颖,时代感强。文章的选择以叙述、议论、夹叙夹议、说明文等为主,会保证内容的完整性,逻辑性强,文章结构严谨,层次分明,且长度适中,词数在300左右。该题型的测试目的是从多方位、多角度考查学生通过阅读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并进行书面表达的能力,比传统的阅读理解题型更具综合性和主观性,更能体现对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然而,在实践中,许多学生对此题难度估计过高,望而却步,束手无策,甚至放弃。针对这一现象,笔者从这三年的高考题入手,对不同的考查方向做相应的击破应对,指引大家解决这一问题,击破“阅读表达”。
1.主旨大意题。这三年的第76题皆为“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e text?”击破应对:主旨题的答案均在首段找,末段也会有所体现。首段的首句和末句尤为重要。有时甚至能从首段直接摘抄句子作为答案( 2011年的即是如此),这是最好的情况,因为会与标准答案吻合,得分就更有保证。即便没有遇上这种情况也别担心,基本上的答题句式有:the way to do...; advice on...; how to do...;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 the history of...; different views on...; what is...etc.
大家记住:我们尽量要用名词或动名词短语来回答,可以试着用中文组织一下,再用常用的结构来翻译成英文。
2. Fill in the blank in Paragraph X. (2011年的第79题,2012年第77题和2013年的第79题) 击破应对:补全句子题的逻辑推理性很强,要求学生一定要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去填写,表递进、并列、对比、转折、因果等含义。填写的内容多为过渡句,引出下文的内容,很难在文章中直接找到答案,有一定难度,不过2013年的79题表对比关系的,就相对比较简单,原文中有明显提示。此题可以放后点做,不要“死磕”。
3.连续三年第80题均为“What does the underline word in Paragraph X mean?”击破应对:词义指代题的答案多就在其前面的句子里找,都能在原文中直接找到答案并摘抄,是简单题,但注意因为是代词指代,所以回答时一定要注意词语的形式,若是动词一定要根据需要采用动词的“-ing”形式或“to do”形式。
4.Complete the following statement with words from Paragraph X.(2011年第77题)击破应对:转述填空题定位到具体的那一段直接抄原文中的句子,答题快又准,是简单题。
5.List... (2012年的第79题和2013年的第78题) 击破应对:列举题答案相对比较集中在某几段,关键是要注意所用词语的形式要一致。此题要基本理解文章大意,能在原文中挑选出答案,比较简单。
6.“What should you do if...?”(2012年第78题)“Why does...?”(2013年第77题) “How...?”击破应对:细节理解题的关键是要找对答题的依据,要找对句子,回答的句式也比较固定,在字数允许的范围内尽量用完整的句子,“Why”的回答多用“because”引导的句子或“to do”结构,“How”提问的回答多用“by doing”的结构。这一类型的题目要求学生完全理解句意,并且要对句子进行加工处理,考到了学生的综合归纳表达能力,比较难答对。
此外,我还要提醒大家,“阅读表达”是有答题字数限制的,根据高考评卷标准,超出字数是不能得分的。鉴于此标准,我再补充几条省字攻略:用名词的复数形式替代单数形式;作主语时用动名词替代动词不定式;列举题用分号替代“and”,因为标点不计入字数。所幸大小写的错误不扣分,不用纠结于此。当然单词拼写错误要尽量避免,多用自己熟悉的词汇,不知道用什么时态的时候可以选用情态动词来避免时态错误。
总之,大家看了这些击破应对,应该不会再对“阅读表达”感到畏惧。当然,提高英语阅读表达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教材抓住一切机会指导学生训练。As the saying goes, “practice makes perfect.”面对新题型,学生要克服怕难的情绪,持之以恒地练习,灵活运用击破应对,掌握答题规律,夯实基础,有效答题,力争高分。
参考文献:
[1]热点重点难点专题透析,2013.
[2]江西省高考考试说明,2012(5).
[3]杭宝桐.中学英语教学法,2000(6).
[4]杨珊,李艳兰,黄美琴.中学教师职业技能训练,1998(4).(责编 张亚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