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源头活水来”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shun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提出了新课程标准下语文学习的“活”,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必须扎扎实实、认认真真、卓有成效地搞活语文教学。要想做到这一点,可以从六个方面做起。
  【关键词】 活跃 语文 学习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理念就要我们必须扎扎实实、认认真真、卓有成效地搞活语文教学。要想做到这一点,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活在气氛
  
  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讲得千篇一律,任何学生都会厌烦,因而课堂气氛死气沉沉。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重在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倾听、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因此,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气氛应是非常活跃的,它来自教师上课前激情的导入和渲染,来自课堂上的双边活动,来自教师热情的鼓励,师生之间处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之中。
  
  二、活在手段
  
  要激发学生的课堂兴趣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还可以采用多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对教材进行灵活机制地处理。如可以师生共同自制教具、课件、动画、网页,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只是一种手段,不是目的,不能喧宾夺主,更不能取代教学,让教师成为鼠标的奴隶。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抓住课文不放,有时我们发现有的教师对某一文章研讨得过于细致,以至于显得非常呆板。教师死死教,学生认真学,课堂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对于求知的学生来说,教师就是知识宝库,是活的教科书,是对课文很熟的人,是很有书本学问的人,教师就成了课堂的权威与主宰,师生关系为: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久而久之,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学得昏昏欲睡,把学课文当作一个沉重的包袱。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学习,应把课文当作一个载体,当作一个范例,表现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处理教材的时候,对某一单元的内容可以师生共同协商,进行取舍。如我们在处理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的时候,就大胆地对《林中小溪》进行改写,突出对小溪三次冲击的描述,舍弃原文中啰嗦的描写,让学生自觉探究《飞红滴翠记黄山》与《画山绣水》,又新补进了课外读本上的美文进行认真探究,因学生参与了选取,学起来格外用劲。
  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过程表现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问题的发现、问题的讨论、问题的解决尤为重视。那么该怎样体现一个“活”字呢?
  我认为问题的发现应包括三种途径,一是学生问教师,即学生在预习中发现的问题,对于这类问题教师应有安排,有答复,有评价,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应作充分的考虑,尽可能地想到问题的方方面面。二是学生问学生,教师应积极鼓励这种提问方式,爱因斯坦就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对这种方式教师应关心学生问与答的情况,认真倾听,对有创新的问与答应予以记载,并毫不吝啬地加以鼓励,并在自己的教学后记中记下课堂的生成。三是教师问学生,教师问的问题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应照顾到好中差三种学生的问题,同时要照顾到不易张口的同学。
  问题的讨论是教师与学生充分民主化的最主要阶段,利于点燃学生的智慧之火,弄清问题,又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必须以非独裁者的身份与每个学生讨论。对于这个环节,最重要的是教师设计的讨论题要有讨论的价值,不能过于简单,不能让学生不去思考就能回答,不能只是课堂凑热闹。
  如我在上鲁迅的《故乡》时,设计了对文章主题的“议”:“①人的生命和活力被扼杀”;“②纯真的人性被扭曲”;“③愚昧、落后、贫穷的轮回”;“④渴望理解的人与人的关系”。通过讨论,在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有的小组认为:“故乡”是中国人精神的反映。从孩子的纯真、有生气到成年人的麻木、愚钝,表现了中国普通民众的生命和活力是怎样被扼杀的。有的小组认为:主题是表现中国社会愚昧、落后、贫穷的轮回。从闰土父子和杨二嫂身上,可以看出这样轮回的影子。有的小组认为:本文主题要表达的是渴望纯真的人与人的关系。再回故乡,“我”和闰土、杨二嫂已经有了深深的精神上的隔阂。闰土叫“我”“老爷”,杨二嫂认为“我”“放了道台”,孩提时代那种真诚、友善的关系,已经完全消失了。“我”渴望打破封建社会的尊卑秩序,渴望建立超越庸俗的物质关系的新型的人际关系。
  新课程标准下的问题的解决,有时也是教师必不可少的讲解,并不是说新课程就不要教师讲解,只不过这时教师的讲解就是解惑、精讲,重在点拨、诱导、归纳、总结等。教师要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根据教学重点、难点有目的地精讲,为解惑而讲,为教学生学习方法而讲,为使学生跳起来摘到桃子而讲。要引导学生多去探究,多去发现,尽量少讲。
  
  六、活在生活
  
  在抓好课内教学的同时,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延伸课外,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这就要求教师的目光要远一点、高一点,突破教材这一框框,冲破语文学习“狭隘的笼子”,拓宽语文教学的视野,抓住文本,把教材引申出去,打开语文与生活、家庭、社会的通道,形成一个学习网络,这将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及思想、情感、意志、性格、激情、智力都将得到充分的发展。
  如我们在学习九年级上册《我的叔叔于勒》时,在充分研讨课文人物形象的基础上,要求同学们模仿文中的写法,写一写你生活中的类似“于勒”、“菲利普夫妇”的人物,学生们就非常高兴,有同学写的《同学中的“菲利普先生”》、《我的邻居“于勒”》,写得有血有肉,形象丰满,非常有趣,这样,我感觉到“学以致用”,才真正发挥了学生的潜能,训练了学生的能力。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话说得好,道出了语文教学的真谛。这就要求我们对教材进行再创造。在教学目标上,要立足课内,放眼课外,课内辐射课外,课外拓宽课内;在教学内容上,强调语文阅读服务于写作,服务于生活,服务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教学时空上,强调有规则有组织地调控课外活动,将“课内”与“课外”放在不同地位规划,从而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语文学习无处不在、无处不有,以此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让语文教学借助课本,走向生活,这很重要,也更利于学生的语文学习。要强化学生为生活而学、在生活中学的思想,善于利用自己的生活积累为学语文服务,要让他们知道吃饭、走路、睡觉、看电视电影、读报纸杂志、听广播,和老师父母交流思想、和同学相处等许多事都与学语文有关,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周边的生活来指导阅读、指导写作、培养情感。
  为生活而学语文,在生活中学语文,把生活看作课本的延伸,让生活为学语文服务,这样,学生学的语文一定会很有价值,学生因此也就培养了学习兴趣,也就学会了学语文,最后培养了学生终身学习的学习方法,也就让学生学会了学习。
  
  参考文献: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责编 袁 妮)
其他文献
一所大学里的五位同学乘坐同一趟高铁列车回家过年。他们的姓氏各不相同,所在的院系也各不相同。  已知:  ①历史系的同学坐在赵同学的对面;  ②吴同学比物理系、中文系的同学高一个年级;  ③李同学经常与物理系、化学系的两位同学一起打球;  ④化学系和历史系的两位同学与张同学是同一所高中毕业的;  ⑤物理系的同學曾经在校乒乓球比赛上打败过张同学和赵同学;  ⑥计算机系和化学系的两位同学和赵同学经常一起
阅读、吟咏一首诗,能够得到“个中三味”中的“一味”,能够进入一种审美境界,就已经是一种理想的结果了。《诗经·采薇》章的“苍凉之美”便是其中“一味”,也是其中重要的一种境界。  让我们先从戍卒的“采薇”生活看——前三章用复沓重叠、一唱三叹的形式,歌咏了士卒们苦难的戍边生活。由于粮草不继,士兵们只好靠采野菜充饥。春天,薇菜绽出嫩芽;夏天,薇菜叶片肥嫩;秋天,薇菜茎老粗硬……连“君子”的马都吃得“业业”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语文水平可以从作文中体现。随着考试制度改革,作文几乎占据了中学语文的半壁江山,其成绩直接关系到语文成绩。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已经迫在眉睫。    一、突出学生个性,培养写作兴趣    所谓个性,它既包括需要、动机、理想等个性倾向,也包括能力、气质、性格等个性心理状态。强调作文教学的个性化就是要求教师允许并努力引导学生写“我”,表现“我”,使学生的作文
纵观英语写作教学现状,情况不容乐观。有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往往把写作看成是应付考试的一种应急手段,放在次要地位,再加上训练写作花时费力,效果不明显,因此,写作教学常常被放在九年级才进行,以应付中考。这样,学生就错过了英语语言思维、培养的良好时机,造成中考中英语写作错漏百出,词不达意。那么,该如何培养初中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呢?笔者就此浅谈自己的看法。    一、加大单词输入,为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奠定坚实的
随着清晨第一缕曙光降临,整个阳光庄迎来了崭新的一天。  小白、小何、小卢和小杨四个年轻人分别从各自的屋子里走出来,看着东方升起的朝阳,他们像往常一样互相打了个招呼。突然,他们发现了一个问题,小朱不见了。这五个年轻人从小在村里一起长大,关系非常要好。他们本来约好今天早上一起去爬山的,但眼见四人都到齐了,唯独缺小朱。四人感到有些奇怪,商量了一下,决定去小朱家里找他。  小朱的家离四人住的地方很近,没走
故事背景:战国初期,魏国国力最强。这一年,魏惠王派庞涓为帅,率大军攻打赵国。魏军一路过关斩将,打到了赵国的都城邯郸。  出场人物:庞涓、魏惠王、齐威王、田忌、孙膑、侍卫、赵国使者  早晨,齐国王宫大殿,齐威王正在與众人商议事情,忽然侍卫来报。  侍卫:大王,赵国使者说有十万火急之事,在殿外求见。  齐威王:赶紧请他上来。  赵国使者:齐王,大事不好了,赵国被魏国大军压境,已经打到邯郸了!魏国本来实
星期天的下午,安靜的画室中,泽西在专注地绘画。桌子上摆着一个鸡蛋,显然今天的主题就是画鸡蛋。  达·芬奇曾说:“绘画的最大奇迹,就是使平的画面呈现出凹凸感。”你们两个的轮廓线有了很大的进步,但要注意观察光和影的变化。
小北是个绘画爱好者,他喜欢给一切能上色的物体上色。有一天,小北的姐姐带着手工模具回来,小北特别想给这个正方体模具上色,但是姐姐要小北通过她的考验才把模具给他。  姐姐用铅笔分别在模具的六个面上画了不同的图案,然后用白纸遮住了其中一面,称为未知面,让小北猜出这一面的图案是什么。  小北看到的正方体如上图所示,顶面是一个圆,右侧面的图案是一条对角线,正对着小北的这一面就是姐姐要让他猜的未知面。姐姐会将
今天,我們来谈一下自己的理想。
一天,老叔在小区里散步,忽然在不起眼的角落发现了一个废弃已久的回收站。好家伙,这么多宝贝!老叔兴奋不已,立刻冲进去挑挑拣拣。挑着挑着,机智的老叔发现了异样,这些宝贝不是“缺胳膊”,就是“少腿”。比老叔更机智的你,能指出每个宝贝都缺了什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