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合并肢端坏疽的结节性多动脉炎(PAN)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了解其特点,提高临床医生的认识水平。
方法收集北京协和医院1986年11月至2016年10月住院治疗的PAN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对合并肢端坏疽的患者进行总结,并按照1∶2的比例随机选取同时期无肢端坏疽的PAN患者进行比较,包括一般情况,系统受累,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结果,激素冲击治疗情况的对比。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行t检验,Mann-Whitney检验,χ2检验。
结果1986年11月至2016年10月住院治疗的PAN患者共204例,合并肢端坏疽的22例。合并肢端坏疽的患者中,男∶女4.5∶1,平均年龄(43±19)岁,从起病到出现坏疽的中位时间3.5个月,时间1周至20年。其中单纯手指坏疽7例(32%),单纯足趾坏疽8例(36%),同时手足坏疽7例(32%)。以肢体血管受累表现明显,其中胫后动脉受累15例(68%),胫前动脉受累12例(55%),桡动脉受累10例(45%),尺动脉受累7例(32%),腓动脉受累5例(23%),股浅动脉受累5例(23%),足背动脉受累4例(18%),腘动脉受累3例(14%),骨间前动脉受累1例(5%)。有肢端坏疽的PAN患者更容易出现关节炎/关节痛(45%和2%,χ2=16.71,P=0.00),新发高血压(41%和7%,χ2=9.28,P<0.01),肠道出血/穿孔(41%和14%,χ2=6.21,P=0.01),更易伴有嗜酸性粒细胞升高(55%和7%,χ2=19.02,P<0.01),肢体动脉(91%和27%,χ2=23.78,P<0.01)及头颈部动脉受累(41%和18%,χ2=3.96,P=0.05),动/静脉血栓形成(27%和2%,χ2=7.21,P=0.007),更多患者应用激素冲击治疗[16例(73%)与6例(14%),χ2=23.05,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有肢端坏疽的PAN患者更多合并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可能与血液高黏滞状态有关,更容易出现其他脏器的缺血表现,需要更积极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