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玫:家庭教育是项“隐蔽工程”

来源 :现代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lr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杜玫简介】
  广东省汕头市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学副教授,广东省心理学会理事,汕头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副主任。从教20多年来,主持了多项国家级、省级、市级科研课题并通过鉴定,指导多个组织和学校开展课题研究,主编出版了多部I心理咨询类图书,为学校和社会心理教育、咨询提供了宝贵经验,在汕头乃至粤东地区的心理学界享有很高的声望。
  杜玫女士是一位治学严谨的学者,同时也是一位热心的家庭教育普及者。她长年活跃在家庭教育第一线,向家长们推广心理学知识,具体指导家长杜绝浮躁,从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入手,全面了解孩子,从而改善亲子关系,帮助孩子成长。她提出的“家庭教育是项隐蔽工程”理念启发了无数家长,在家庭教育实践中收到了良好效果。日前,本刊特约记者采访了她。做家长不能浮躁
  记者(以下简称记):目前,家庭教育越来越受到广大家长的重视,国家也在大力提倡,您为什么说家庭教育是项隐蔽工程呢?
  杜玫(以下简称杜):我说家庭教育是项隐蔽工程,有三层意思:第一,家庭教育对孩子来说,就像地基对高楼那样重要,是最基础的教育,作用也最大;第二,家庭教育是无形的教育,它没有课堂,却处处是课堂,它是家长不动声色的言传身教,是润物无声的亲情滋养;第三,家庭教育不是形象工程,更不是表面文章,孩子的问题都是内在问题的反映,家长学一学心理学,有助于找到问题的根源。
  记:您的教育理念针对性很强。在与家长的接触中,本刊深切地感受到了家长们的浮躁心态,多数是发愁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
  杜:家长的浮躁心态是应试教育的必然产物,但是家长的浮躁心态对孩子没有任何帮助,所以必须戒除。家长要静下心来,正确列待孩子之间的差异,既要承认自己孩子的不足,也要看到优势,然后挖掘孩子的潜力,多欣赏多鼓励,促使孩子在原来的基础上更大更快地进步,因为欣赏与鼓励是进步的基石。学习成绩好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仅靠刻苦是不行的,自信心、学习策略、学习习惯、自我情绪调控能力等都是学习的必备法宝,所以家长一定要帮助孩子具体分析学习落后的原因,对症下药,怨天尤人或一味指责孩子只会适得其反。
  记:亲子关系不好也是折磨家长的大麻烦,因为亲子关系不好,家庭教育就无从谈起。您在工作中没少碰到这方面的案例吧?您是怎么开导家长们的?
  杜:是的,这样的案例非常多。我首先提醒家长们摆正心态,承认成人与未成年人实际存在的心理距离。所谓心理距离,指的是看问题的广度、分析问题的深度、理智程度及处世经验等。成人在这些方面有很大的优势,但未成年人接受成年人的意见需要一个过程,暂时不接受不是因为他不愿意,而是因为他做不到。其次,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一个建立自我的阶段,表现为激烈而幼稚地捍卫自己的权利,即人们常说的“逆反期”。家长要宽容一些,不必与孩子无谓地冲突,应该发挥成年人的经验优势,深入分析,从而搞清楚孩子的意愿究竟是什么,背后的心理动因是什么,然后再发言。
  记:在亲子冲突中,孩子的某些品德和行为偏差也夸家长深恶痛绝,却束手无策,比如孩子撒谎。您怎幺看待这一问题?
  杜:撒谎本质上是逃避难以应对情景的一种消极自我保护方式,也与消极榜样、附带获益有关。因此,对于孩子撒谎的教育引导,家长首先要筛查、判断孩子撒谎的根源,有针对性地予以纠正。最有效的纠正的方法是惩罚撒谎,奖励诚实。其次,家长要弄清楚孩子撒谎是想在什么地方获取好处,然后不给撒谎获益的机会。另外,家长应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重视具体过程的指导,宜采用具体目标、小步子行为过程指导监控的方式,忌大道理批评,空泛提要求;当然,更不能对孩子撒谎熟视无睹。
  我还要强调,发现孩子撒谎的时候,家长千万不要浮躁,对孩子恶语相向,甚至大打出手。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过撒谎的经历,有时是善意的或是无意的。对待孩子尤其是低龄孩子撒谎的问题,切忌简单粗暴、空洞说教,一定要找出原因,对症下药,才能彻底根除。
  
  网瘾是一种心理补偿
  
  记:其实,家长的浮躁心态也是可以理解的。比如,孩子沉迷网络游戏导致性格扭曲、学业荒废,给家庭造成巨大伤害的案件近年来频频发生,让人触目惊l心。家长们说,电脑和网络是一把寒光闪闪的双刃剑,一方面为我们打开了世界,拓展了视野,一方面也可能摧毁一个孩子甚至一个家庭,所以正确对待和合理利用现代科技来促进青少年心智和技能发展是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您对此有何建议?
  杜:电脑和网络是现代人不可缺少的工具,因此,电脑和网络是必学的内容,不可因噎废食。在引导孩子正确上网的时候,为预防孩子对电脑和网络过度使用,家长应该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让孩子知道电脑和网络的核心价值;也就是说,电脑和网络是学习和现代生活必备的工具,而非玩具。第二,先人为主,孩子初次接触电脑和网络,必须是为了学习,家长应减少或杜绝孩子玩游戏、聊QQ、浏览网页等行为。第三,家长要有意识地抽出时间来和孩子一起使用电脑和网络,要知道,让心智尚未发育健全的孩子独自上网,好比让他一个人在野兽出没的森林里散步。第四,当孩子尚不具备足够的自控力之前,一定要限制他使用电脑和网络的时间,
  记:如果孩子已经沾染网瘾呢?怎样戒除?
  杜:如果孩子已经网络成瘾,家长首先要冷静地分析原因。我在咨询工作中发现,有网瘾的孩子,多数有心理缺失倾向,即心理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孩子的心理需要包括被认同、被关爱、被接纳等等。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孩子会产生焦虑和恐惧,而网络社区的兼容性恰好可以补偿孩子的心理缺失,网络社区的自由性又给孩子提供了宣泄场所,还能使孩子体验到哪怕是虚拟的成就感。这种虚拟的满足往往会加剧孩子在现实中的不适应感,形成恶性循环。所以,家长不能轻信那些治网瘾的商业宣传,只有从隐蔽工程人手,找到网瘾的心理原因,才是治网瘾的正道。
  根据我的经验,帮助孩子戒网瘾,家长应坚持以下四项原则:第一,加强亲子交流,丰富社会活动,正面满足孩子的多种心理需要,减少孩子通过网络获得心理补偿的机会。第二,引导、鼓励孩子参加课外活动,用丰富的体验吸引孩子的兴趣,培养其交际能力,提高做事效率,促使其能量主动、合理地转化。第三,如果孩子无法马上摆脱对网络的依赖,一定要严格控制其上网时间,并逐渐缩短,直到完全摆脱依赖。第四,如果孩子的网瘾比较严重,家长可以采取强制措施,移走电脑,切断网线。需要强调的是,在戒网瘾的过程中,家长一定要加强家庭亲子活动,用浓浓的亲情转移孩 子对网络的依赖。
  
  亲情是早恋的解药
  
  记:有家长说,如果说网瘾是“洪水”,那么早恋就是“猛兽”。本刊调查发现,近十年来,弦子早恋呈低龄化趋势,甚至小学高年级的孩子也学会了“表白”,以“老公”“老婆”相称。另外,“失恋”后孩子容易出现不理智行为,更让家长忧心忡忡,成绩滑坡者有之,厌学者有之,甚至自残殉情者也不鲜见。请问,您如何看待孩子的早恋现象?
  杜:我们首先还是要分析孩子早恋的成因。我认为孩子早恋的成因无非有三个方面:第一,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很自然地会对异性产生朦胧的向往,容易把与异性交往过程中的新奇感误认为是爱情,再将感受进行错误的加工、放大,导致早恋。第二,同伴友爱、师生情谊的缺失,特别是家庭中亲情的缺失,会过早将孩子推向异性的怀抱。第三,不良环境诱使孩子模仿。
  如果说早恋是“毒”,那么亲情就是“解药”。面对有早恋倾向的孩子,家长要抱有足够的同情心,要理解孩子对异性好奇、向往的正常心理,要晓之以理,不要粗暴干涉。家长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现身说法,让处于青春期的孩子认识到中小学阶段对异性的好感往往是多变的、不专一的,过早恋爱只会给自己和对方制造痛苦,所以与异性交往要控制好分寸,及时止步于好感,不要走人早恋的误区。对于已经有早恋倾向的,要引导他们开阔心胸,展望未来,保持友谊而不沉溺于频繁接触,不做冲动失控的行为。女孩子的家长还要教女儿学会自我保护,以免意外妊娠。
  失恋的痛苦常常是由希望破灭与“我被抛弃”这样一种错误认识交织而成的心理感受。对于正品尝失恋之苦的孩子,家长一定要用浓浓的亲情去弥补他感情的缺失。同时,要想办法帮助孩子重建自信心,使他正确认识自己,客观、全面地评价自己,把恋爱的失意转化成学习、成长的动力,引导他把精力转移到其他活动中来。
  记:孩子失恋,对其性格和抗挫折能力是一个不小的考验。从这个意义上说。失恋也是成长的一个有益的过程。请问,家长如何积极介入,使孩子的性格更开朗,抗挫折能力更强?
  杜:孩子开朗的性格和挫折耐受力应该从小培养,不需要等到他失恋。0~6岁是人一生信任感、合作精神、自主性、主动性等人格品质奠基的重要时期,这些人格品质主要是通过良好的亲子活动来构建的。孩子上学以后,家长应鼓励孩子多参与各种课外活动,做一些与其年龄相宜的家务劳动,增加人际交往机会。通过这些活动,锻炼孩子的协作精神、意志品质、自信心、专注、耐心等心理素质。当孩子遭遇失败或犯了错误,家长不要简单指责,不要重结果轻过程,而应以宽容的心态,给孩子自我改正和补救的机会,最好能够帮助孩子分析失败的原因,吸取教训,鼓励孩子尝试,并在尝试一失败一再尝试一成功的过程中体验快乐和成就感。
  
  离婚别亏欠孩子
  
  记: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不能忽视这样一个群体,那就是离异家庭的子女。他们承受了很多父母造成的伤痛,心理状态堪忧。在帮助孩子走出心理阴霾方面,您对离异的父母有何建议?
  杜:确实,离异家庭的子女大多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创伤,他们缺乏安全感,对人猜疑,过度自我防卫,从而影响人格的发展,容易导致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缺失。
  离异家庭同样需要家庭教育,离异家庭的家庭教育同样是一项隐蔽工程。我对离异父母的建议是:第一,处理好与孩子有关的一系列善后问题,把离异对孩子的伤害降到最低程度。比如,不在孩子面前推卸责任或贬损对方,要给孩子保留一份对双亲美好的回忆和值得的想念,这是孩子自信、乐观地面对社会的心理基石。第二,处理好对孩子的监护、教育、探视等问题,尽量使孩子感受到血浓于水的亲情,减少孩子的不安全感,增强孩子的社会信任感和对未来的期盼。第三,如果过去在家庭生活中父母有不恰当或偏激的地方,应及时补救,否则孩子会对家庭缺乏美好印象,对今后的婚姻生活也会产生消极的影响。总之,父母可以离婚,但别亏欠孩子。
  记:前不久,针对“独一代如何教育独二代”的问题,媒体上展开过一场引人关注的讨论。您对此有何评论?
  杜:据我观察,独一代普遍溺爱独二代。溺爱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对孩子有求必应,给孩子买过多玩具,等等。溺爱不是真爱,容易导致孩子自私狭隘、任性、缺乏合作精神、意志薄弱、撒谎等心理及品德行为问题。
  记:那么,您对独一代父母有何建议?
  杜:我的建议有七条:第一,建立正常的亲子关系,不要借口工作忙不陪孩子玩,全托和宿养都会给孩子造成心理伤害。第二,理智面对孩子的各种需求,不合理的不要满足,即使合理的也可采取延迟满足的方式,以培养孩子的耐心、专注、爱惜等心理品质。第三,减少玩具,因为太多玩具容易导致注意力缺陷。第四,营造分享的氛围,包括精神分享与物质分享。第五,给孩,子树立尊老爱幼、感恩长辈的行为榜样。第六,指导孩子做家务。第七,当孩子出现偏差行为时,不能仅口头批评,而要具体指导,重视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
  【编辑:陈彤】
其他文献
编辑同志:  你好!我家小孩已是一名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可当他面对应该由自己独立完成的一些事时,总是希望父母去做或等父母的指导和吩咐,就是不能自己一个人单独完成。在家里,他也时常会提出一些问题,但自己一个人去做时他就害怕,我们不知如何让孩子做事时不依赖父母?  一位家长    案例分析  一般照常理说的话儿童在年幼时期必须要在一定程度上去依赖父母,但是随着年龄的逐步增长,如果儿童还强烈地依赖着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