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大学生:自我监督,自我管理
1.主动了解和熟悉规则
对于大学生而言,自我管理往往比外界监督更为有效。然而现高校大部分的学生对校规班规等规则不甚了解、不熟悉,最终违反了规则才懊悔。所以大学生应更自主地了解和学习规则。在当今社会,了解信息规则的渠道多种多样,大学生可以利用好这些渠道,更加深刻地学习规则,并自觉将其铭记于心,才能更加重视规则意识。当出现状况时,才能冷静清晰地做出正确的决定。
2.参与规则的制定,增强认同感
考虑到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规律、人生观、价值观趋向多元化,部分学生会对传统规则产生逆反心理。因此站在大学生的角度,可以主动要求参与完善班规校规的活动,增强认同感。蒙台梭利说过:“当一个人是自己的主人,在需要遵从某些生活准则的时候,他能够节制自己的行为,我们就可称他是守纪律的人。”一个人要成为自己的主人,那就需充分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而参与规则制定是最直接的方式。当然,制定规则时要考虑班级和学生实际情况,学生讨论争辩、合作协商、达成共识,制定出的规则才是公正公平的。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亲自体验围绕由规则产生的权利与义务。使学生认可规则的权威性——你有权制定规则,自然就有义务履行规则,否则就会受到相应惩罚,而这又重新构成了一个公平规则的实现过程。
3.增强规则意识
在问卷结果的分析中可知,当今高校大学生的规则意识普遍不高,因此增强规则意识迫在眉睫。大学生对自身的管束是最有效的,作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应深刻认识到规则意识对个人的重要性。多参加与规则意识提高相关的活动或主题比赛,在这些过程中不断学习规则等其他知识。并且在平时的生活中,就用规则来严格要求自己。从自身做起,增强规则意识,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不越界,不违反。
二、学校:健全制度,营造氛围
1.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完善行为约束机制
学校要加强管理,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制定相关机制时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各种实际,予以明确规定。其次,建立考核奖惩制度,考评结果与学生的评奖评优、入党、竞选学生干部等先进活动挂钩。定期开展道德风尚考核,对于表现突出的同学要适当进行奖励,如可以在评优时加分;而对于严重违反学校规则和纪律的同学,则要予以处分,如取消评选资格等。对于违反规则的学生要严厉惩处。并且学校要建立一支专门的队伍对学生进行监督反馈,不能仅仅局限于口头警告,要注重疏和导,着力改善学生风貌,杜绝违规行为愈演愈烈。
2.营造遵规氛围,开展校园活动,贯彻规则意识
首先,应加大校园人文知识的宣传力度。通过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创造一种积极向上、遵守规则的精神面貌,使遵守规则成为校园文化的主旋律,让学生在浓厚的氛围中得到熏陶,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其次,学校应着重培养学生的校园规则意识。高校可以通过宣传橱窗、展板、校广播台和学校论坛等传播渠道,传播遵守规则的典型事例和模范,增强其示范表率作用。为广大同学树立学习的榜样,施加潜移默化的正面影响,营造遵守规则的良好氛围。针对学生行为中出现的不遵守规则、不讲诚信等情形,教师应及时组织学生进行谈话和惩戒。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讨论规则和民主法制性,并利用舆论的力量来敦促学生践行规则。
最后,在校园活动中应强调规则意识。髙校在开展各类校园文体活动时,要注意全面贯彻规则意识,注重规则的制定和执行。让学生通过参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切身感受规则的内涵和遵守的重要性,以增强严守规则的意识和紧迫感。
三、教师:言传身教,树立榜样
1.教师应做规则的拥护者和遵守者
在当前重智轻德的教育大环境下,部分教师教育思想不够端正,以致培养目标和人才观念不够明确,而忽视学生道德方面的培养。少数教师不按教育规律办事,违背教育原则,教授内容过难过多过深,脱离大多数学生的实际,不懂教育艺术,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因此,高校教师不仅仅应在课堂上传授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将言传与身教结合。教师的言行举止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其中彰显的规则意识是对学生进行规则意识教育最有效的途径。教师的言行会使学生的思想与行为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应自觉做规则的拥护者与遵守者,通过言传身教,为学生规则意识的学习树立良好的榜样。
总的而言:教师应自觉遵守社会的法制法规和学校的规章制度,自觉成为规则的拥护者和遵守者。
2.教师应重视规则教育
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爱护学生。“教师要善于运用需要原则、期望理论、价值目标和激励手段,通过情感教育,帮助学生塑造优良的人格,引导启发学生发展和完善自己。”运用“期望教育”来塑造学生人格就是要利用心理学上的期望效应,通过教育手段,使之有效贯穿于整个教育管理过程。
教师可以建立明确的规则目标,使之成为学生的集体潜意识;采用严格标准选拔干部,激励班干部自我加压、不断完善,发挥先进典型示范作用。教师还可以传授给学生方法上的具体要求和程序,帮助他们将外界帮助与自我加压相结合;充分信任和支持班干部的工作,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并且注重学生的内化,通过情感激励,引导学生把规则意识融入到自己的情感中,惟其如此,规则教育的意义才能得到升华。
四、家長:将家庭纳入教育体系,营造压力环境
1.积极与学校协调配合
规则教育需要利用各方面环境的积极影响,多管齐下地促进规则意识的形成和习惯的养成。大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需要家庭的积极协调配合,家长应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并通过不同类型的教育活动了解国家法律法规、校园校规,及时制止并批评教育学生不讲诚信、不守规则的行为,让学生认识到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和严肃性,增强其规则意识。家长只有时刻与学校保持沟通,加强家庭与学校的合作引导,才能更好地培养有素质有规则的青年。
2.营造守规矩的良好氛围
常言道,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时刻影响着孩子。因此家长若在规则方面做了良好的示范,孩子也将会遵规守纪,避免越界、违反规则。同时,家长在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的基础上,尽力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以形成强大的规则教育合力,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应对未来挑战的能力。
五、社会媒体:良好宣传,正确引导
当今是互联网的时代,互联网具有更新速度快、互动性强、使用方便快捷、宽松自由等优点,这种新兴方式备受学生关注。因此互联网可以促进规则意识的传播,容易让年轻人接受并愿意去遵守社会的各项规则。而且网络对人们影响巨大,是正确道德观的良好宣传媒介,能够鼓舞人们遵守规则,坚守道德底线。同时,新兴媒体应自觉过滤传播的信息,遏制不良社会风气,积极宣扬守纪律、讲规则的事迹,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明确对与错的界限,避免让大学生处于规则意识模糊的边缘,进一步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加强规则意识的自我培养,发挥规则意识在促进大学生个人发展中的作用。
1.主动了解和熟悉规则
对于大学生而言,自我管理往往比外界监督更为有效。然而现高校大部分的学生对校规班规等规则不甚了解、不熟悉,最终违反了规则才懊悔。所以大学生应更自主地了解和学习规则。在当今社会,了解信息规则的渠道多种多样,大学生可以利用好这些渠道,更加深刻地学习规则,并自觉将其铭记于心,才能更加重视规则意识。当出现状况时,才能冷静清晰地做出正确的决定。
2.参与规则的制定,增强认同感
考虑到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规律、人生观、价值观趋向多元化,部分学生会对传统规则产生逆反心理。因此站在大学生的角度,可以主动要求参与完善班规校规的活动,增强认同感。蒙台梭利说过:“当一个人是自己的主人,在需要遵从某些生活准则的时候,他能够节制自己的行为,我们就可称他是守纪律的人。”一个人要成为自己的主人,那就需充分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而参与规则制定是最直接的方式。当然,制定规则时要考虑班级和学生实际情况,学生讨论争辩、合作协商、达成共识,制定出的规则才是公正公平的。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亲自体验围绕由规则产生的权利与义务。使学生认可规则的权威性——你有权制定规则,自然就有义务履行规则,否则就会受到相应惩罚,而这又重新构成了一个公平规则的实现过程。
3.增强规则意识
在问卷结果的分析中可知,当今高校大学生的规则意识普遍不高,因此增强规则意识迫在眉睫。大学生对自身的管束是最有效的,作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应深刻认识到规则意识对个人的重要性。多参加与规则意识提高相关的活动或主题比赛,在这些过程中不断学习规则等其他知识。并且在平时的生活中,就用规则来严格要求自己。从自身做起,增强规则意识,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不越界,不违反。
二、学校:健全制度,营造氛围
1.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完善行为约束机制
学校要加强管理,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制定相关机制时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各种实际,予以明确规定。其次,建立考核奖惩制度,考评结果与学生的评奖评优、入党、竞选学生干部等先进活动挂钩。定期开展道德风尚考核,对于表现突出的同学要适当进行奖励,如可以在评优时加分;而对于严重违反学校规则和纪律的同学,则要予以处分,如取消评选资格等。对于违反规则的学生要严厉惩处。并且学校要建立一支专门的队伍对学生进行监督反馈,不能仅仅局限于口头警告,要注重疏和导,着力改善学生风貌,杜绝违规行为愈演愈烈。
2.营造遵规氛围,开展校园活动,贯彻规则意识
首先,应加大校园人文知识的宣传力度。通过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创造一种积极向上、遵守规则的精神面貌,使遵守规则成为校园文化的主旋律,让学生在浓厚的氛围中得到熏陶,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其次,学校应着重培养学生的校园规则意识。高校可以通过宣传橱窗、展板、校广播台和学校论坛等传播渠道,传播遵守规则的典型事例和模范,增强其示范表率作用。为广大同学树立学习的榜样,施加潜移默化的正面影响,营造遵守规则的良好氛围。针对学生行为中出现的不遵守规则、不讲诚信等情形,教师应及时组织学生进行谈话和惩戒。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讨论规则和民主法制性,并利用舆论的力量来敦促学生践行规则。
最后,在校园活动中应强调规则意识。髙校在开展各类校园文体活动时,要注意全面贯彻规则意识,注重规则的制定和执行。让学生通过参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切身感受规则的内涵和遵守的重要性,以增强严守规则的意识和紧迫感。
三、教师:言传身教,树立榜样
1.教师应做规则的拥护者和遵守者
在当前重智轻德的教育大环境下,部分教师教育思想不够端正,以致培养目标和人才观念不够明确,而忽视学生道德方面的培养。少数教师不按教育规律办事,违背教育原则,教授内容过难过多过深,脱离大多数学生的实际,不懂教育艺术,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因此,高校教师不仅仅应在课堂上传授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将言传与身教结合。教师的言行举止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其中彰显的规则意识是对学生进行规则意识教育最有效的途径。教师的言行会使学生的思想与行为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应自觉做规则的拥护者与遵守者,通过言传身教,为学生规则意识的学习树立良好的榜样。
总的而言:教师应自觉遵守社会的法制法规和学校的规章制度,自觉成为规则的拥护者和遵守者。
2.教师应重视规则教育
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爱护学生。“教师要善于运用需要原则、期望理论、价值目标和激励手段,通过情感教育,帮助学生塑造优良的人格,引导启发学生发展和完善自己。”运用“期望教育”来塑造学生人格就是要利用心理学上的期望效应,通过教育手段,使之有效贯穿于整个教育管理过程。
教师可以建立明确的规则目标,使之成为学生的集体潜意识;采用严格标准选拔干部,激励班干部自我加压、不断完善,发挥先进典型示范作用。教师还可以传授给学生方法上的具体要求和程序,帮助他们将外界帮助与自我加压相结合;充分信任和支持班干部的工作,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并且注重学生的内化,通过情感激励,引导学生把规则意识融入到自己的情感中,惟其如此,规则教育的意义才能得到升华。
四、家長:将家庭纳入教育体系,营造压力环境
1.积极与学校协调配合
规则教育需要利用各方面环境的积极影响,多管齐下地促进规则意识的形成和习惯的养成。大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需要家庭的积极协调配合,家长应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并通过不同类型的教育活动了解国家法律法规、校园校规,及时制止并批评教育学生不讲诚信、不守规则的行为,让学生认识到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和严肃性,增强其规则意识。家长只有时刻与学校保持沟通,加强家庭与学校的合作引导,才能更好地培养有素质有规则的青年。
2.营造守规矩的良好氛围
常言道,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时刻影响着孩子。因此家长若在规则方面做了良好的示范,孩子也将会遵规守纪,避免越界、违反规则。同时,家长在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的基础上,尽力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以形成强大的规则教育合力,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应对未来挑战的能力。
五、社会媒体:良好宣传,正确引导
当今是互联网的时代,互联网具有更新速度快、互动性强、使用方便快捷、宽松自由等优点,这种新兴方式备受学生关注。因此互联网可以促进规则意识的传播,容易让年轻人接受并愿意去遵守社会的各项规则。而且网络对人们影响巨大,是正确道德观的良好宣传媒介,能够鼓舞人们遵守规则,坚守道德底线。同时,新兴媒体应自觉过滤传播的信息,遏制不良社会风气,积极宣扬守纪律、讲规则的事迹,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明确对与错的界限,避免让大学生处于规则意识模糊的边缘,进一步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加强规则意识的自我培养,发挥规则意识在促进大学生个人发展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