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正面临着通货膨胀和经济减速的两难困境。我国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是通货膨胀的国际传递,但其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政策失误;而通货膨胀又是造成我国经济减速的主要原因。因此,要走出两难困境,应从源头上遏制住通货膨胀,同时增加国内需求。
关键词:通货膨胀;经济减速;两难困境;政策选择
自2007年下半年以来,我国CPI涨幅一路走高,2008年1到8月份累计,我国CPI同比上涨了7.3%。而同时,我国工业增速则一路下行,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2008年3月份同比增长了17.8%,5月份回落到16.0%,7月份14.7%,8月份更是回落到近年少有的12.8%。这显示我国经济正面临着通货膨胀和经济减速的两难困境。
一、我国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
造成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归纳起来,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产品价格的结构性调整
本轮农产品价格上涨从2006年10月开始逐渐显现。由于世界主要粮食生产国发生自然灾害,全球粮食减产,库存跌至20年来的最低点。而同时,由于国际油价的持续上涨,许多国家不断增加生物燃料的开发,再加上世界人口的增长,对粮食的需求不断增加,从而导致世界粮食价格上涨。由于国际粮价的上涨,我国一下子从一个粮食进口国变成了一个粮食出口国。2004~2006年,我国粮食净进口分别为497亿斤、445亿斤、508亿斤,而2007年,我国粮食则净出口831万吨。进出口的变化直接导致国内市场粮食供求的变化,拉动了国内粮价的上涨。粮价的上涨致使养猪成本上升,再加上2006年全国生猪价格跌入低谷,大大打击了人们养猪的积极性,以及生猪蓝耳病疫情的发生,使生猪存栏量大幅下降。结果,从2007年4月份开始,猪肉价格快速上涨。猪肉价格的上涨带动其他副食品价格也快速上涨。
(二)进口原材料的价格上涨
2007年8月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迅速波及全球金融市场,并向正常信贷市场和实体经济蔓延。为应对愈演愈烈的次贷危机,避免对实体经济造成损害,美联储从2007年9月18日到2008年4月30日先后7次降息,将联邦基金利率从5.25%降至2%,并携欧、日等经济体中央银行先后向银行业注入数千亿美元的流动性,结果致使美元相对欧元、日元等主要货币迅速贬值。2008年6月30日,美元对欧元、日元汇率分别为1.5755美元/欧元和106.09日元/美元,分别较年初贬值7.99%和4.84%。由于美元是主要世界货币,美元的贬值使国际市场原油、铁矿石、农产品等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由于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对原油和铁矿石等原材料的需求和进口也快速上升。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石油对外依存度接近50%,铁矿石超过一半依赖进口。2008年上半年,我国原油进口平均价格同比上涨了66.9%,铁矿石进口平均价格同比上涨了77.4%。进口成本的上升,直接推动我国企业生产成本的上升和工业品出厂价格的上升。
(三)我国国际收支的巨额顺差
近年来,我国持续保持国际收支顺差的格局。在我国盯住一揽子货币的汇率制度和强制结售汇的双重约束下,这些巨额的国际收支顺差就进入了国家的外汇储备。2007年末,我国外汇储备达到15282亿美元,比2006年末增加4619亿美元,超过2005、2006两年外汇储备增加额之和。到2008年6月末,我国的外汇储备又增加到18088亿美元。然而,中央银行在购入这些外汇的同时,却被迫释放出大量的本国基础货币。若没有有效的冲销操作,在货币乘数的作用下,这些基础货币的增加就将大大放大国内货币的供应量。2007年末,我国基础货币余额达10.2万亿元,同比增长30.5%;广义货币M2余额达40.3万亿元,同比增长16.7%。2008年6月末,我国基础货币余额达11.5万亿元,同比增长40.0%;广义货币M2余额达44.3万亿元,同比增长17.4%。流动性的严重过剩,为通货膨胀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货币保证。
二、我国通货膨胀的深层次原因
开放经济条件下,国际经济环境变化对本国经济产生影响是不可避免的,但我国的政策失误加剧了这一影响。
(一)僵化的国际收支管理政策
前些年,由于我国出口创汇能力低下,而外汇需求又非常巨大,所以,我国一直处于外汇短缺状态。同时,受凯恩斯主义出口对经济的乘数拉动作用的影响,我国一直采取鼓励出口、限制进口的外贸政策,并对外汇收支进行严格的管制。然而,时过境迁,随着我国大力吸引外资政策的实施和出口创汇能力的增强,我国的外汇储备飞速增长,我国已走出了外汇短缺的时代,但我国的外贸和国际收支管理政策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从理论上讲,进口同样能对国民经济增长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通过进口国外的先进设备和原材料,可进一步增强国内的生产能力和出口创汇能力,从而使我国经济走上一个良性循环的轨道,并大大加快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然而我国却把大量的外汇收入闲置处理,一方面承受国内通货膨胀和经济减速的痛苦,另一方面遭受外汇不断贬值的损失。
(二)央行冲销操作不力
弗里德曼说过,通货膨胀始终是一种货币现象,货币发行过多是通货膨胀的最终原因。根据瓦尔拉斯法则,没有过多的货币发行,只能有相对价格的调整,不可能有价格总水平的持续上升。在我国由于外汇储备增加而释放出过多流动性的时候,为避免市场上流动性过多,中央银行应进行有力的冲销操作,收回市场上多余的流动性。当然,从2007年到2008年上半年,我国央行曾多次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并发行央行票据,但并没能有效遏止住流动性的增加。同时,频繁变动存款准备金率在国际上是颇受争议的,而备受推崇的买卖国债的公开市场操作,并没有被我国有效采用。当然,这里边有我国国债品种和数量都不能满足需要的问题。
三、我国经济减速的主要原因
造成我国经济减速的原因在于国内外需求下降,而其主要原因又在于我国通货膨胀引起的人民币实际升值和国内居民实际收入缩水。
(一)世界需求放缓
美国次贷危机不仅直接使美国经济陷入衰退,而且给全球经济蒙上了一层阴影。2007年第4季度,美国经济增长速度降到0.6%,全年降到2.2%,比上年下降了0.7%。2008年第2季度,美国GDP增长速度经季节调整后环比折年率为1.9%,而上年同期则为4.8%。欧元区2008年第1、2季度的GDP同比增长分别为2.1%和1.5%,其中第2季度和上年同期相比下降了0.9%。日本2008年第1、2季度的GDP同比增长分别为1.25和1.0%,其中第2季度和上年同期相比下降了0.8%。由于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是我国的主要出口市场,其经济减速限制了其进口需求的增长速度,给我国的产品出口带来了巨大困难。
(二)人民币实际大幅升值
虽然由于我国实行盯住汇率制,和一揽子货币的名义汇率基本保持不变,只是发生内部结构的变化,相对美元升值,相对欧元和日元贬值(2008年6月末,人民币相对美元比2007年末升值6.50%,相对欧元和日元分别较2007年末贬值1.51%和0.63%)。但由于我国通货膨胀率的居高不下,国内价格水平大幅上涨,使得我国出口产品面临人民币实际大幅升值的严重打击。再加上世界需求增长放缓的影响,2008年上半年,我国出口同比增长21.9%,增速和上年同期相比下降了5.7%;进口则同比增长30.6%,增速和上年同期相比提高了12.4%。进口增速远快于出口增速,导致上半年我国贸易顺差和上年同期相比减少了132亿美元。
(三)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大幅缩水
2008年上半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了14.4%,然而,由于国内价格总水平的大幅上升,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收入仅增长6.3%。农副产品的价格上升虽然使农民受益,但化肥等农资价格的快速上涨使农民的收入大打折扣,再加上我国CPI的高位运行,农民的实际可支配收入增长同样有限。2008年上半年,我国农村居民的人均现金收入增长了19.8%,但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收入也仅增长10.3%,而同期我国实际GDP同比增长了10.4%。居民实际收入增长的滞后致使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进一步降低,从而引起居民购买力低下,消费需求不足。
四、治理我国通货膨胀和经济减速的对策
由于造成我国经济减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通货膨胀引起的有效需求不足,因此,解决我国经济两难困境的对策就需要从遏制通货膨胀和增加有效需求出发。
(一)把国际收支平衡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由于外汇储备增加过快是我国基础货币投放过多的主要原因,因此,增加进口,减少国际收支顺差可从源头上遏制通货膨胀的进一步恶化。同时,正如上述所言,进口同样对国民经济增长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由于国内环境的变化,我国不应再继续追求持续的国际收支顺差,而应把追求国际收支平衡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一个目标。
(二)加大国债发行力度
由于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是市场上的流动性过剩,因此,通过加大国债发行力度,可收缩市场上的流动性,起到反通货膨胀的作用。另外,通过加大国债发行力度,增加国债的数量和品种,也可为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提供充分的工具。
(三)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
增加政府对基础设施和其他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行业和重点项目进行投资,一方面,可以拉动内需;另一方面,也可打破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约束,为国民经济的长期发展提供持续动力。另外,采取减税措施,降低企业所得税,以刺激企业增加投资、扩大生产。
(四)降低利率
降低利率可降低企业成本,刺激企业增加投资,有利于扩大内需。同时,由于我国通货膨胀并不是由需求过旺导致经济过热引起的,而是由于通货膨胀的国际传递,以及我国市场上流动性过剩,因此,降低利率不会加剧通货膨胀。
(五)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
消费需求是总需求的主要部分,并且是其他需求的最终来源。居民可支配收入占GDP的比重下降,枯竭了居民消费的源泉。因此,短期内,增加职工工资,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就成为拉动内需的直接手段。从长期来说,我国应建立一个工资增长的长效机制,将工资增长和GDP增长挂钩,避免居民实际收入由于高通货膨胀率而大幅缩水。
参考文献:
1、中央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2008年第2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R].
2、中央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2007年第4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R].
3、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分析小组. 2007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R].
4、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国际金融市场分析小组.2007年国际金融市场报告[R].
(作者单位:信阳师范学院)
关键词:通货膨胀;经济减速;两难困境;政策选择
自2007年下半年以来,我国CPI涨幅一路走高,2008年1到8月份累计,我国CPI同比上涨了7.3%。而同时,我国工业增速则一路下行,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2008年3月份同比增长了17.8%,5月份回落到16.0%,7月份14.7%,8月份更是回落到近年少有的12.8%。这显示我国经济正面临着通货膨胀和经济减速的两难困境。
一、我国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
造成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归纳起来,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产品价格的结构性调整
本轮农产品价格上涨从2006年10月开始逐渐显现。由于世界主要粮食生产国发生自然灾害,全球粮食减产,库存跌至20年来的最低点。而同时,由于国际油价的持续上涨,许多国家不断增加生物燃料的开发,再加上世界人口的增长,对粮食的需求不断增加,从而导致世界粮食价格上涨。由于国际粮价的上涨,我国一下子从一个粮食进口国变成了一个粮食出口国。2004~2006年,我国粮食净进口分别为497亿斤、445亿斤、508亿斤,而2007年,我国粮食则净出口831万吨。进出口的变化直接导致国内市场粮食供求的变化,拉动了国内粮价的上涨。粮价的上涨致使养猪成本上升,再加上2006年全国生猪价格跌入低谷,大大打击了人们养猪的积极性,以及生猪蓝耳病疫情的发生,使生猪存栏量大幅下降。结果,从2007年4月份开始,猪肉价格快速上涨。猪肉价格的上涨带动其他副食品价格也快速上涨。
(二)进口原材料的价格上涨
2007年8月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迅速波及全球金融市场,并向正常信贷市场和实体经济蔓延。为应对愈演愈烈的次贷危机,避免对实体经济造成损害,美联储从2007年9月18日到2008年4月30日先后7次降息,将联邦基金利率从5.25%降至2%,并携欧、日等经济体中央银行先后向银行业注入数千亿美元的流动性,结果致使美元相对欧元、日元等主要货币迅速贬值。2008年6月30日,美元对欧元、日元汇率分别为1.5755美元/欧元和106.09日元/美元,分别较年初贬值7.99%和4.84%。由于美元是主要世界货币,美元的贬值使国际市场原油、铁矿石、农产品等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由于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对原油和铁矿石等原材料的需求和进口也快速上升。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石油对外依存度接近50%,铁矿石超过一半依赖进口。2008年上半年,我国原油进口平均价格同比上涨了66.9%,铁矿石进口平均价格同比上涨了77.4%。进口成本的上升,直接推动我国企业生产成本的上升和工业品出厂价格的上升。
(三)我国国际收支的巨额顺差
近年来,我国持续保持国际收支顺差的格局。在我国盯住一揽子货币的汇率制度和强制结售汇的双重约束下,这些巨额的国际收支顺差就进入了国家的外汇储备。2007年末,我国外汇储备达到15282亿美元,比2006年末增加4619亿美元,超过2005、2006两年外汇储备增加额之和。到2008年6月末,我国的外汇储备又增加到18088亿美元。然而,中央银行在购入这些外汇的同时,却被迫释放出大量的本国基础货币。若没有有效的冲销操作,在货币乘数的作用下,这些基础货币的增加就将大大放大国内货币的供应量。2007年末,我国基础货币余额达10.2万亿元,同比增长30.5%;广义货币M2余额达40.3万亿元,同比增长16.7%。2008年6月末,我国基础货币余额达11.5万亿元,同比增长40.0%;广义货币M2余额达44.3万亿元,同比增长17.4%。流动性的严重过剩,为通货膨胀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货币保证。
二、我国通货膨胀的深层次原因
开放经济条件下,国际经济环境变化对本国经济产生影响是不可避免的,但我国的政策失误加剧了这一影响。
(一)僵化的国际收支管理政策
前些年,由于我国出口创汇能力低下,而外汇需求又非常巨大,所以,我国一直处于外汇短缺状态。同时,受凯恩斯主义出口对经济的乘数拉动作用的影响,我国一直采取鼓励出口、限制进口的外贸政策,并对外汇收支进行严格的管制。然而,时过境迁,随着我国大力吸引外资政策的实施和出口创汇能力的增强,我国的外汇储备飞速增长,我国已走出了外汇短缺的时代,但我国的外贸和国际收支管理政策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从理论上讲,进口同样能对国民经济增长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通过进口国外的先进设备和原材料,可进一步增强国内的生产能力和出口创汇能力,从而使我国经济走上一个良性循环的轨道,并大大加快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然而我国却把大量的外汇收入闲置处理,一方面承受国内通货膨胀和经济减速的痛苦,另一方面遭受外汇不断贬值的损失。
(二)央行冲销操作不力
弗里德曼说过,通货膨胀始终是一种货币现象,货币发行过多是通货膨胀的最终原因。根据瓦尔拉斯法则,没有过多的货币发行,只能有相对价格的调整,不可能有价格总水平的持续上升。在我国由于外汇储备增加而释放出过多流动性的时候,为避免市场上流动性过多,中央银行应进行有力的冲销操作,收回市场上多余的流动性。当然,从2007年到2008年上半年,我国央行曾多次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并发行央行票据,但并没能有效遏止住流动性的增加。同时,频繁变动存款准备金率在国际上是颇受争议的,而备受推崇的买卖国债的公开市场操作,并没有被我国有效采用。当然,这里边有我国国债品种和数量都不能满足需要的问题。
三、我国经济减速的主要原因
造成我国经济减速的原因在于国内外需求下降,而其主要原因又在于我国通货膨胀引起的人民币实际升值和国内居民实际收入缩水。
(一)世界需求放缓
美国次贷危机不仅直接使美国经济陷入衰退,而且给全球经济蒙上了一层阴影。2007年第4季度,美国经济增长速度降到0.6%,全年降到2.2%,比上年下降了0.7%。2008年第2季度,美国GDP增长速度经季节调整后环比折年率为1.9%,而上年同期则为4.8%。欧元区2008年第1、2季度的GDP同比增长分别为2.1%和1.5%,其中第2季度和上年同期相比下降了0.9%。日本2008年第1、2季度的GDP同比增长分别为1.25和1.0%,其中第2季度和上年同期相比下降了0.8%。由于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是我国的主要出口市场,其经济减速限制了其进口需求的增长速度,给我国的产品出口带来了巨大困难。
(二)人民币实际大幅升值
虽然由于我国实行盯住汇率制,和一揽子货币的名义汇率基本保持不变,只是发生内部结构的变化,相对美元升值,相对欧元和日元贬值(2008年6月末,人民币相对美元比2007年末升值6.50%,相对欧元和日元分别较2007年末贬值1.51%和0.63%)。但由于我国通货膨胀率的居高不下,国内价格水平大幅上涨,使得我国出口产品面临人民币实际大幅升值的严重打击。再加上世界需求增长放缓的影响,2008年上半年,我国出口同比增长21.9%,增速和上年同期相比下降了5.7%;进口则同比增长30.6%,增速和上年同期相比提高了12.4%。进口增速远快于出口增速,导致上半年我国贸易顺差和上年同期相比减少了132亿美元。
(三)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大幅缩水
2008年上半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了14.4%,然而,由于国内价格总水平的大幅上升,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收入仅增长6.3%。农副产品的价格上升虽然使农民受益,但化肥等农资价格的快速上涨使农民的收入大打折扣,再加上我国CPI的高位运行,农民的实际可支配收入增长同样有限。2008年上半年,我国农村居民的人均现金收入增长了19.8%,但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收入也仅增长10.3%,而同期我国实际GDP同比增长了10.4%。居民实际收入增长的滞后致使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进一步降低,从而引起居民购买力低下,消费需求不足。
四、治理我国通货膨胀和经济减速的对策
由于造成我国经济减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通货膨胀引起的有效需求不足,因此,解决我国经济两难困境的对策就需要从遏制通货膨胀和增加有效需求出发。
(一)把国际收支平衡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由于外汇储备增加过快是我国基础货币投放过多的主要原因,因此,增加进口,减少国际收支顺差可从源头上遏制通货膨胀的进一步恶化。同时,正如上述所言,进口同样对国民经济增长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由于国内环境的变化,我国不应再继续追求持续的国际收支顺差,而应把追求国际收支平衡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一个目标。
(二)加大国债发行力度
由于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是市场上的流动性过剩,因此,通过加大国债发行力度,可收缩市场上的流动性,起到反通货膨胀的作用。另外,通过加大国债发行力度,增加国债的数量和品种,也可为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提供充分的工具。
(三)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
增加政府对基础设施和其他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行业和重点项目进行投资,一方面,可以拉动内需;另一方面,也可打破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约束,为国民经济的长期发展提供持续动力。另外,采取减税措施,降低企业所得税,以刺激企业增加投资、扩大生产。
(四)降低利率
降低利率可降低企业成本,刺激企业增加投资,有利于扩大内需。同时,由于我国通货膨胀并不是由需求过旺导致经济过热引起的,而是由于通货膨胀的国际传递,以及我国市场上流动性过剩,因此,降低利率不会加剧通货膨胀。
(五)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
消费需求是总需求的主要部分,并且是其他需求的最终来源。居民可支配收入占GDP的比重下降,枯竭了居民消费的源泉。因此,短期内,增加职工工资,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就成为拉动内需的直接手段。从长期来说,我国应建立一个工资增长的长效机制,将工资增长和GDP增长挂钩,避免居民实际收入由于高通货膨胀率而大幅缩水。
参考文献:
1、中央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2008年第2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R].
2、中央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2007年第4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R].
3、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分析小组. 2007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R].
4、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国际金融市场分析小组.2007年国际金融市场报告[R].
(作者单位:信阳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