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和文学事实的20世纪70年代口头文学,有别于通常意义上的书面文学。其传播活动的情景化以及传播信息中大量非语言符号的存在,使得这种文学活动与参与者的日常生活呈现一种紧密交织的状态,而不是彼此映照;其传播者和受传者的相互影响、即时互动以及双方全身心浸入式的交流方式,也有别于印刷文本中作者和读者相对分离的关系。在这样的文学活动中,参与其中的主体无法获得与现实世界的疏离感,也无法与现实生活拉开距离,因而无法获得反思意识和批判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