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PICC管道维护时消毒后用乙醇脱碘的疗效,分析PICC管道维护时消毒后乙醇脱碘的必要性。方法:将60例PICC置管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消毒换药护理(先用乙醇清洁皮肤3次,再用0.1%水剂活力碘消毒皮肤3次,待干,再粘贴透明贴膜),观察组30例采取常规消毒后,待干,再用乙醇脱碘,待干,最后粘贴透明敷料。60例患者均采集消毒风干后穿刺点周围标本,观察培养后菌落数。结果:观察组换药总时间及消毒后自然风干时间均明显短于于对照组(P<0.05),且对照组敷贴卷边情况明显较观察组严重(P<0.05)。结论:采用乙醇脱碘的换药方法能有效地缩短消毒液风干时间及换药总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减少7天后透明敷贴的卷边松动情况,减少穿刺点感染的几率,提高PICC置管的安全性。
关键词:PICC;时间;脱碘;卷边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能避免液体外漏及静脉炎的发生,减轻反复静脉穿刺带给病人的痛苦,是目前静脉治疗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为长期化疗及晚期肿瘤病人静脉药物治疗的一种最佳途径[1]。2012年11月到2012年12月,我院对60例行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换药并进行探讨,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基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2年11月—2012年12月湖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肿瘤病人60例,男36例,女24例,为行静脉化疗而留置PICC导管,穿刺部位均为贵要静脉,约肘上10cm处。其中肺癌30例,乳腺癌11例,胃癌8例,食管癌2例,喉癌2例,宫颈癌5例,直肠癌2例。随机将病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观察组30例,两组病人均无乙醇过敏史,两组性别、年龄、病种、导管种类、穿刺部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将60例PICC置管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消毒换药护理(先用乙醇顺逆时针清洁皮肤3次,再用0.1%水剂活力碘顺逆时针消毒皮肤3次,待干后粘贴透明贴膜),记录最后一次活力碘消毒后皮肤自然风干的时间,以及从第一次乙醇消毒到换药结束的时间。观察组30例采取常规消毒后,再用乙醇脱碘,记录脱碘后自然风干时间,最后粘贴透明贴膜,记录从第一次乙醇消毒到换药结束的时间。在该60例患者消毒待干后穿刺点周围皮肤采样培养,观察菌落数。所有操作均由同一有经验护理人员进行,且在同一室温下进行。
1.3 评价方法
敷贴卷边情况评价方法:两组均于7天后评价敷贴卷边情况,以卷边最大直径为标准。
风干时间评价方法:对照组为最后一次碘伏消毒后到彻底风干的时间,观察组为最后一次酒精脱碘后到彻底风干的时间。
换药总时间评价方法:为排除换药前去除皮肤上胶布的时间的影响,均以第一次开始乙醇消毒皮肤时开始计时,到换药完成为止。
两组效果观察:该60例患者消毒待干后穿刺点皮肤采样标本培养后菌落数无差异(均为<1 cfu/cm2),观察组消毒液待干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经t检验,t=2.04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效地缩短了换药时间(经t检验,t=2.04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采用观察组消毒方法后,7天之后敷贴卷边较对照组少(经 检验: =9.4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在PICC常规换药消毒时,等待碘伏自然风干的时间较长,尤其是在冬季,既影响患者保暖效果,又降低了工作效率。本次研究所有操作均由同一有经验护理人员进行,且在同一室温下进行,排除了人为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从本组临床观察结果来看,PICC换药时用乙醇脱碘与不脱碘对于消毒效果无明显差异,但用乙醇脱碘能加快风干速度,使换药时间明显缩短,提高工作效率(经t检验,t=2.04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采用乙醇脱碘的换药方法能有效地减少透明敷贴的卷边松动情况(经 检验: =9.4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减少穿刺点感染的几率,提高PICC置管的安全性,延长置管时间。同时使皮肤看起来更加美观,使患者更容易接受。另外,在进行此次研究时,部分采用不脱碘方式换药的患者反映局部皮肤有明显痒感。这与另一项研究,即采用了常规消毒后再使用乙醇清洗的方法,发现本法可除去残留的碘离子,同时乙醇有止痒的作用和挥发性高的特点,使消毒后的皮肤更容易干燥,从而达到了同时消除碘和潮湿对粘贴透明敷贴处的皮肤的刺激的双重效果。此研究结果表明,乙醇对于预防春夏季节的PICC置管后透明贴膜引起的过敏是有显著效果的[2]。因此,笔者认为,乙醇对于预防冬季的PICC置管后透明贴膜引起的过敏可能也是有效的。另有研究表明,在常规消毒后用生理盐水将消毒液清洗干净后,可以减少消毒液对皮肤的不良刺激,缓解消毒液在局部皮肤的长期残留而导致持续刺激局部皮肤导致的过敏性皮炎[3]。
4.结论
冬季PICC管道维护时采用常规消毒后再用乙醇脱碘的方法,能在不影响消毒效果的情况下,有效的缩短换药时间,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效率,能明显改善透明敷贴的卷边情况,减少穿刺点感染的几率,提高PICC置管的安全性,延长置管时间。同时使皮肤看起来更加美观,使患者更容易接受。
参考文献:
[1]张晓蓉,徐元英,龚宝珠等.肿瘤病人PICC置管主要并发癥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全科护理,2009,7(5A):1150-1151.
[2]范祖燕,刘光娥,李欢云.应用乙醇预防春夏季PICC置管后透明贴膜过敏的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11,25(11):3056-3057.
[3]夏玉琴.改良PICC维护法防治肿瘤病人夏季过敏性皮炎的疗效观察[J].护理研究,2011,25(3):622-623.
关键词:PICC;时间;脱碘;卷边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能避免液体外漏及静脉炎的发生,减轻反复静脉穿刺带给病人的痛苦,是目前静脉治疗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为长期化疗及晚期肿瘤病人静脉药物治疗的一种最佳途径[1]。2012年11月到2012年12月,我院对60例行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换药并进行探讨,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基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2年11月—2012年12月湖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肿瘤病人60例,男36例,女24例,为行静脉化疗而留置PICC导管,穿刺部位均为贵要静脉,约肘上10cm处。其中肺癌30例,乳腺癌11例,胃癌8例,食管癌2例,喉癌2例,宫颈癌5例,直肠癌2例。随机将病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观察组30例,两组病人均无乙醇过敏史,两组性别、年龄、病种、导管种类、穿刺部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将60例PICC置管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消毒换药护理(先用乙醇顺逆时针清洁皮肤3次,再用0.1%水剂活力碘顺逆时针消毒皮肤3次,待干后粘贴透明贴膜),记录最后一次活力碘消毒后皮肤自然风干的时间,以及从第一次乙醇消毒到换药结束的时间。观察组30例采取常规消毒后,再用乙醇脱碘,记录脱碘后自然风干时间,最后粘贴透明贴膜,记录从第一次乙醇消毒到换药结束的时间。在该60例患者消毒待干后穿刺点周围皮肤采样培养,观察菌落数。所有操作均由同一有经验护理人员进行,且在同一室温下进行。
1.3 评价方法
敷贴卷边情况评价方法:两组均于7天后评价敷贴卷边情况,以卷边最大直径为标准。
风干时间评价方法:对照组为最后一次碘伏消毒后到彻底风干的时间,观察组为最后一次酒精脱碘后到彻底风干的时间。
换药总时间评价方法:为排除换药前去除皮肤上胶布的时间的影响,均以第一次开始乙醇消毒皮肤时开始计时,到换药完成为止。
两组效果观察:该60例患者消毒待干后穿刺点皮肤采样标本培养后菌落数无差异(均为<1 cfu/cm2),观察组消毒液待干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经t检验,t=2.04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效地缩短了换药时间(经t检验,t=2.04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采用观察组消毒方法后,7天之后敷贴卷边较对照组少(经 检验: =9.4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在PICC常规换药消毒时,等待碘伏自然风干的时间较长,尤其是在冬季,既影响患者保暖效果,又降低了工作效率。本次研究所有操作均由同一有经验护理人员进行,且在同一室温下进行,排除了人为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从本组临床观察结果来看,PICC换药时用乙醇脱碘与不脱碘对于消毒效果无明显差异,但用乙醇脱碘能加快风干速度,使换药时间明显缩短,提高工作效率(经t检验,t=2.04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采用乙醇脱碘的换药方法能有效地减少透明敷贴的卷边松动情况(经 检验: =9.4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减少穿刺点感染的几率,提高PICC置管的安全性,延长置管时间。同时使皮肤看起来更加美观,使患者更容易接受。另外,在进行此次研究时,部分采用不脱碘方式换药的患者反映局部皮肤有明显痒感。这与另一项研究,即采用了常规消毒后再使用乙醇清洗的方法,发现本法可除去残留的碘离子,同时乙醇有止痒的作用和挥发性高的特点,使消毒后的皮肤更容易干燥,从而达到了同时消除碘和潮湿对粘贴透明敷贴处的皮肤的刺激的双重效果。此研究结果表明,乙醇对于预防春夏季节的PICC置管后透明贴膜引起的过敏是有显著效果的[2]。因此,笔者认为,乙醇对于预防冬季的PICC置管后透明贴膜引起的过敏可能也是有效的。另有研究表明,在常规消毒后用生理盐水将消毒液清洗干净后,可以减少消毒液对皮肤的不良刺激,缓解消毒液在局部皮肤的长期残留而导致持续刺激局部皮肤导致的过敏性皮炎[3]。
4.结论
冬季PICC管道维护时采用常规消毒后再用乙醇脱碘的方法,能在不影响消毒效果的情况下,有效的缩短换药时间,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效率,能明显改善透明敷贴的卷边情况,减少穿刺点感染的几率,提高PICC置管的安全性,延长置管时间。同时使皮肤看起来更加美观,使患者更容易接受。
参考文献:
[1]张晓蓉,徐元英,龚宝珠等.肿瘤病人PICC置管主要并发癥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全科护理,2009,7(5A):1150-1151.
[2]范祖燕,刘光娥,李欢云.应用乙醇预防春夏季PICC置管后透明贴膜过敏的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11,25(11):3056-3057.
[3]夏玉琴.改良PICC维护法防治肿瘤病人夏季过敏性皮炎的疗效观察[J].护理研究,2011,25(3):622-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