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应处理好五大关系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ooddI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代语文教学应该拓宽、务实、求活,应以学生实际的学习可能性为出发点,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并以自己的知识经验和兴趣动机为基础,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应该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协调统一,强调教学方法的针对性,有区别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强调充分合理使用多种教学资源,使其最大可能地发挥效益;教学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同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不但使学生学会学习,而且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高中语文 教学 培养学生 思维能力
  我们的教育和教学要适应社会的发展,与时俱进,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应处理好以下五大关系:
  一、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新型的师生关系应是一种民主平等的關系。这种关系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爱护,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和依赖,它融洽了师生的情感,营造了愉悦的氛围,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亲和力和感染力。民主平等的关系还体现在教师是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民主平等的关系还应体现出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
  二、教和学的关系
  人类社会文明的传承、积累、沉淀,得益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教学活动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
  教师的“教”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教师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还应给予学生充分自主学习,探究的机会,不要“满堂灌”,不跳“独脚舞”,“填鸭式”的教学早已淘汰,重在对学生学习的组织、引导、促进。把“教”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上,组织学生学什么,怎样学。
  教是为了不教。教师的“教”是先扶持学生走,后引导学生走,授人以渔,传点金术。促进学生摸石过河,探走迷宫。
  学生的“学”是学知识,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创新。在“学”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敢于质疑,乐子探究,勇于实践,勤于动净,形成个性,具备特色。培养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厌学为乐学,变学会为会学,变学了为学好.把“学”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的生成,发展,提升,学生的“学”重在好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贵在持续,水滴石穿,妙在创新,新则出奇。师生应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做到“活到老,学到老”。
  三、阅读与说写的关系
  注重阅读品味而不是阅读分析,语文教学要“活”,要靠深厚的人文内蕴去吸引和感染学生,要用有文化品位的精品读物,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校园文化,营造人文教育的浓郁气氛。优秀的文学作品总是社会的一面镜子和时代的良心,学生多看这些作品,不仅是一种艺术享受和美的熏陶。现代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成为学生情趣盎然的精神家园,引导学生在课内、课外阅读中度过美好的时光。语文教师对课堂教学要进行艺术化情景创设和教学设计,让美的形式作用于学生的兴趣和情感,使课堂里充满“故事”,课堂处于有序和无序的中间地带,“一个教师,四五十个学生,心好比融化在一起,忘记了别的东西,大家来读、来讲,教师和学生一起来研究。”师生之间平等和谐,精神状态积极饱满,声情并茂的朗读,妙语联珠的讲解,别开生面的提问,精辟警策的点拨,机智幽默的旁逸,开合自如的迁移,使语文教学具有无穷的魅力。
  读写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核心.阅读就是看(或读)人家的文章.阅读能力指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阅读文章,接触的只是文字,作者想表达的内容、思想、感情、意境、情趣等等,都蕴藏在文字里面,靠读者凭借文字自己去理解、去体会.只有反复阅读,才能理解词句的意思,欣赏文章的表现手法,品味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和趣味,读进去,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想开去,活跃思想,激发创造力。
  阅读重在自学,光课本内容还不行,还应多读课外书籍(包括报纸杂志),以提高阅读能力,扩充视野。
  阅读贵在积累,量变促质变,只有积累大量词汇和佳句,才会说写用词恰当,语句生动,幽默形象有趣.
  阅读巧在运用。要“以读促说”,“以读带写”。阅读不是鹦鹉学舌,照本宜科。阅读是春蚕吃桑叶,沙沙有声,明蚀食,消化了叶面,吸取了养分,吐丝能积锦,裁剪成衣裳,破茧可化蝶,飞腾向天地。
  四、课内与课外的关系
  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语文课本中的课文都是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其内容和思想均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可以获得知识,发展智力,提高能力。走向自然,见老牛乱犊,知父母恩情,学《生命·林子》,引导学生到山上去观察:不成林的松树,乱枝纵横,树干又短又曲,只能做薪柴;郁郁葱葱的松林,棵裸松树秀顽、挺拔,棵裸可能成为栋梁,从而明白一个人是不能远离社会这个群体的。
  走向生活,引导学生体会“柴、米、油、盐、酱、醋、茶”七件事,品尝“酸、甜、苦、涩、麻”五样味,去经历成功与失败,顺境与逆境,去体会荣辱进退,名利得失,到野外去放风筝,明白手里的线越放越长,风筝也越飞越远,越飞越高。
  五、考试与评价的关系
  人生处处皆考场,天天便是考试时。考试不是目的,但考试有目的,是帮助老师认识自己教学过程的优势和不足,便于提出改进建议并促进其自身发展.考试还是一种教学手段。在考试中获得知识,在考试中锻炼能力。
  评价是利用一定的标准采取一定的方式对教学者及教学进行合理客观的总结。考试是评价的依据,但不是唯一的依据。对学生的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对教学的评价,要从关注教师的“教”转移到学生的“学”上来,要“以学论教”、教师的“教”是为了更好促进学生的“学”。教学评价更关注学生在课堂上做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想了些什么,学会些什么和感受到什么等。
  总之,只要教师给予学生充分自主学习、探究的机会,学生就会获得全面的发展,只有在教育和教学中把握好这五大主要关系,才能培养出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身心健康的创新型人才。
其他文献
中国大陆传播研究的回顾与前瞻孙旭培历史的概述中国的新闻学研究起于近代报业出现以后。1873年,《申报》刊登《论中国京报异于外国新报》;1874年,王韬发表文章《论日报渐行于中土》,以这
【摘要】提高课堂实效性是指在了解学生实际发展水平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实效性 教学效率  新课程改革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提供了发展和机遇。而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小学语言语课堂教学作为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更应提高课堂实效性,促进
期刊
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可见培养阅读能力是极其重要的。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现象。这样,不能从实质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的词汇、说话、朗读、概括、思维能力都得不到真正的提高。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浅见。  一、培养阅读能力,首先要加强词句训练。  读课文要理解其中的词语和句子,才能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
期刊
会议
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实践过程中,教师们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为己任,以调动每个学生主动发展的内部动机为目的,开展语文教学改革。激励性语言就是其中一种方式,它以创造适合每一个孩子发展的教育环境为优势,对当前推进素质教育有积极的作用。研究激励性语言的功能,将有利于进一步用好语言这一工具。而对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更有着深远的意义。  一、以激励为手段,以语言为载体,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动机 
期刊
【摘要】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就新课标下如何有效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探讨,提出了转变观念、创设情境、有效提问等相关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创设情境 合理设计  新《语文课程标准》在确认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的同时,首次强调指出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为达到上述目的,教师要激励学生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