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作者对联合化疗后麻风病人皮肤和周围神经内麻风菌的数量和活力进行了研究,其中18例多菌型(MB)和16例少菌型(PB)分别用WHO方案至少治疗了2年和6个月.所有病人在皮肤活检前多处作皮肤涂片查菌.皮肤活检取自外观最活跃的皮损,如无活动性皮损,瘤型病人取自一耳垂,皮损消退的PB病人则取自非活动性皮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对联合化疗后麻风病人皮肤和周围神经内麻风菌的数量和活力进行了研究,其中18例多菌型(MB)和16例少菌型(PB)分别用WHO方案至少治疗了2年和6个月.所有病人在皮肤活检前多处作皮肤涂片查菌.皮肤活检取自外观最活跃的皮损,如无活动性皮损,瘤型病人取自一耳垂,皮损消退的PB病人则取自非活动性皮损.
其他文献
本文报道1例类天疱疮样大疱性二期梅毒,患者为男性,40岁,广泛性轻度瘙痒及水疱性发疹2周,声音嘶哑,两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检查;躯干、肢体散在分布大疱性皮疹,疱液清澈,很多损害中央有坏死,在间擦部位有糜烂性丘疹,口周有可提示为二期梅毒的环状损害.五官科检查;粘膜表面正常,声带轻度发红.
为证实冷冻治疗后加用α-2a干扰素是否可降低尖锐湿疣(CA)的复发率,选择97例复发性CA患者进行双盲试验.所有患者均为18岁以上,临床和病理证实为CA.对妊娠和哺乳者;CA皮损处伴发其它皮肤病者;有明显血液系统、肝、肾、心血管、肺和神经系统疾病者;14天内曾接受疣治疗或以前曾用干扰素治疗者;HIV阳性或其它明显免疫抑制者均不参加试验.将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
软下疳是具有生殖器溃疡的性传播性疾病(STD), 1950~1980年此病在美国偶见报告, 但在过去的10年内又复燃。1981年软下疳在加利福尼亚流行后, 发病人数增加, 1987年峰值达5035, 尽管1990年报告病例数降至4223, 但仍不断有新的地区流行的报告。
免疫介导的黑素细胞破坏是目前白癜风发病机理最时尚的学说。白癜风的发病机理还不完全清楚,现有三种假说,一是与自身免疫有关,二是神经体液因素,三是黑素细胞自身破坏。本文报导朝鲜人中活动性播散性白癜风病人外周血的淋巴细胞亚群情况。
散在的临床观察表明闪烁泵光脉冲染料激光(PDL)治疗鲜红斑痣(PWS)的反应与PWS的解剖部位有关,但尚无系统研究。该文对259例头和颈部PWS的PDL治疗研究证实PWS解剖部位与治疗反应有关。
长期应用四环素治疗寻常性痤疮的并发症之一是G-菌性毛囊炎,其发病率似在不断增高,可能是由于广泛外用红霉素,氯洁霉素和口服四环素等抗菌药物引起、自1975年以来,作者一直使用口服氨苄青霉素250mg 4次/天(或阿莫西林250mg 3次/天)治疗这种合并症,但近3、4年发现有重复治疗失败者。
淀粉样变是由淀粉样蛋白在皮肤或内脏器官的细胞外沉积引起的疾病.本文讨论了皮肤淀粉样变的临床分型,淀粉样蛋白的可能来源,致病作用.总结了近年来有关治疗方面的一些进展.
带状疱疹消退后原皮损部位出现肉芽肿反应是一种少见的临床现象,临床表现为皮色或棕红色硬丘疹和结节、或环状肉芽肿样皮损,伴瘙痒,皮损分布与原带状疱疹的位置相同。肉芽肿反应可立即发生在刚消退的水疱皮损处,也可发生在急性皮损后不同的时期。组织学可表现类似于环状肉芽肿;上皮样细胞肉芽肿,或结节病样及结核样型。
芳香维甲酸酯Ro10-9359又称三甲基甲氧苯维甲酸乙酯(依曲替酯,etretinate),是治疗角化病的有效药物。其缺点是体内代谢半衰期长,约80~100天,重复给药易产生蓄积。其代谢产物三甲基甲氧苯维甲酸(依曲替酸,acitretin)具有生物活性,半衰期仅为2~4天。本研究用依曲替酸对20例皮损面积超过40%的重度银屑病患者和其它角化病患者进行1年的治疗观察,研究了依曲替酸的临床疗效,对脂质
对自灰黄霉素问世至今的各种抗真菌荆治疗甲真菌病的方法、疗效、副反应作了比较详细的评价,分析其优缺点,提出了研究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