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校本课程是由学校针对学员的兴趣及需要,特别是要结合学校的实际和当地的传统优势,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的课程资源自主开发和实施的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应作为基层老年大学课程设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由此推进老年大学的特色建设。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就基层老年大学开发校本课程、推进特色办学作简要阐述。
【关键词】老年大学;校本课程;特色建设
体现老年大学办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是课程设置,课程设置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务必满足老年群体的需要,主要表现在满足老年人对感兴趣知识的需求、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的需求、完善自我人生的需求及适应和参与现代社会的需求。应该说,各地老年大学的课程设置,无一例外地要体现“以人为本”这一特点。但笔者期待关注的是,课程设置既要满足科学性、多样性、实用性的需要,还应在开发校本课程上下功夫,因为校本课程不仅是一所学校的特色所在,更是其活力所在、魅力所在。
校本課程是由学校针对学员的兴趣及需要,特别是要结合学校的实际和当地的传统优势,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的课程资源自主开发和实施的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应作为基层老年大学课程设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由此推进老年大学的特色建设。
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就基层老年大学开发校本课程、推进特色办学作简要阐述。
1.校本传承传统
有句话说得好,“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任何一个行政区划都具有一定的历史传承性,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基层老年大学不能忽略当地传统文化的存在。从这一意义上来说,学校的课程设置应当积极挖掘当地具有传承价值的优秀传统文化,否则,学校文化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当地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建设先进文化的重要“源头活水”,也是现代学校文化具有民族特色、地域特点的重要保证,更是办学特色的基本内容。
这些年来,永安市老年大学始终强化科学的教育发展观,坚持“以特色创声誉,以特色带整体,以特色求发展”的强校之路,立足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实际,充分开发和利用地方教育资源,将本土文化融入课程教学。永安曾是红军长征的重要途经地,在抗战时期作为临时省会达七年半之久,红色文化、抗战文化曾在这里留下深深的印记,于是,老年大学的校本课程便与红色文化、抗战文化结合起来,将石峰红军标语墙、苏维埃支部成立遗址及复兴堡、国立福建音专遗址等作为第二课堂,在唤起老年学员对那段历史的追忆与了解的同时,爱国主义教育、廉政文化教育及弥足珍贵的革命文化成为对学员教育的最好教材。
2.校本影响发展
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之一,是满足学员学习过程中的兴趣和需求。实践证明,如果学校忽视学员的学习的兴趣和意愿,仅开设学科类的课程,或是仅开设几门选修或活动课程,没有真正地研究学员的多样化的发展需要,那么,老年大学对老年群体也就没有了吸引力,不仅谈不上数量,甚至会威胁到学校的生存。永安市老年大学自面向社会办班招生以来,学员入学数连年增长,2012年春季就开设了40门学科,共有92个班级、1789人。使该校办学产生如此大吸引力的,校本课程的开发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原因。永安地处山区,森林覆盖率位于全国第一,青草药十分丰富。随着人们治病防病及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老年群体对中医药班十分兴趣,仅今年春就招收了4个班。永安的书法、绘画氛围十分浓厚,获得国家级奖的选手常常见诸于各类媒体,产生了极好的社会影响,因而学书法、绘画的老年朋友也很多。该校便顺应要求开办了4个班,不到一个星期就招满了学员。近些年,老年人对现代化课程学习的意识大大增强,该校认识到要通过老年教育使得老年群体参与到现代化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去,以分享现代化给人类带来的成果,便主动迎接信息化的挑战,认真考虑、研究信息化的专业课程,将原设电脑专业和摄影专业逐步升级,开设了电脑初级班、网络班、数码摄影班和影像处理班,今后还会根据需要开设光盘制作班、图形处理班、动画班、硬件班等,吸引更多的老年人来学习。因此,校本课程开发是要保持学校与周围环境的动态平衡的,应根据老年群体的需求积极进行主动和有计划的调整、设置。
3.校本关联特色
一流的学校做文化,这是高端学校的必然选择。只有立足本土才能形成特色。作为常规学科课程的补充,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满足“个性化”的学校发展需求。大量特色校创建的成功经验证明,特色课程的开发构建是形成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永安市老年大学依据自己独特的办学宗旨,探索、实践个性化的办学路子,使校本课程的开发在最大可能条件下为学员的个性发展提供机会,尽最大努力满足不同层次学员的教育需求。永安的竹林资源非常丰富,有“中国笋竹之乡”的美称。大片大片竹林形成的“竹海”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与美学价值。该校开设的4个摄影班将远观近赏、仪态万方的笋竹,按不同的季节推出摄影主题,举办了多次的专题摄影展,并将学员作品汇编刊印成书,形成直观、实用的校本教材,是在省内外颇有影响的特色课程。该市青水畲族乡具有畲族特色的剪纸为一大特色,学校就“地”取材,请来传承人聘为课程教师,不仅传承和弘扬了剪纸这一优秀文化遗产,还走出了一条以剪纸艺术为主要特色的文化教育之路,一方面培养了学员的创造力,激发了学员的审美情趣,还形成了学校课程的艺术教育特色。声乐班也是该校的特色课程之一,但值得一提的是,学校以特色创品牌,组建了女子合唱团,实现了在艺术形式上搞活,在内容上创新,在知识水平上提高,在成果上达到最佳。
4.校本需要培育
开发校本课程要结合当地实际,但并不是所有的本土文化都可以马上形成教材,搬进老年大学的课堂,因为待开发校本课程内容是否已形成系统性,教授者知、行、述能否达到课堂教学的常规要求,传承的价值是否得到相当一部分人的认可(即要形成办班规模),等等,这些问题都是要在学校的课程设置时充分考虑到的。若是拟开发的校本课程有价值却尚未成熟,就需要有一个积极培育的过程。培育过程需要注意几点:一是要将拟开发的校本课程纳入学校发展的整体工作规划,并确定专人及团队负责开发;二是相关的教育资源配置要到位。要制订拟开发校本课程的优先发展机制,还要确保配套资金的投入;三是要未雨绸缪,积极营造拟开发校本课程的文化氛围,因为必要的、与规划开发的校本课程相配套的校园文化建设,是确保校本课程届时推得出、有学员、教得实、有成效的重要前提。
【关键词】老年大学;校本课程;特色建设
体现老年大学办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是课程设置,课程设置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务必满足老年群体的需要,主要表现在满足老年人对感兴趣知识的需求、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的需求、完善自我人生的需求及适应和参与现代社会的需求。应该说,各地老年大学的课程设置,无一例外地要体现“以人为本”这一特点。但笔者期待关注的是,课程设置既要满足科学性、多样性、实用性的需要,还应在开发校本课程上下功夫,因为校本课程不仅是一所学校的特色所在,更是其活力所在、魅力所在。
校本課程是由学校针对学员的兴趣及需要,特别是要结合学校的实际和当地的传统优势,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的课程资源自主开发和实施的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应作为基层老年大学课程设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由此推进老年大学的特色建设。
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就基层老年大学开发校本课程、推进特色办学作简要阐述。
1.校本传承传统
有句话说得好,“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任何一个行政区划都具有一定的历史传承性,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基层老年大学不能忽略当地传统文化的存在。从这一意义上来说,学校的课程设置应当积极挖掘当地具有传承价值的优秀传统文化,否则,学校文化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当地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建设先进文化的重要“源头活水”,也是现代学校文化具有民族特色、地域特点的重要保证,更是办学特色的基本内容。
这些年来,永安市老年大学始终强化科学的教育发展观,坚持“以特色创声誉,以特色带整体,以特色求发展”的强校之路,立足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实际,充分开发和利用地方教育资源,将本土文化融入课程教学。永安曾是红军长征的重要途经地,在抗战时期作为临时省会达七年半之久,红色文化、抗战文化曾在这里留下深深的印记,于是,老年大学的校本课程便与红色文化、抗战文化结合起来,将石峰红军标语墙、苏维埃支部成立遗址及复兴堡、国立福建音专遗址等作为第二课堂,在唤起老年学员对那段历史的追忆与了解的同时,爱国主义教育、廉政文化教育及弥足珍贵的革命文化成为对学员教育的最好教材。
2.校本影响发展
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之一,是满足学员学习过程中的兴趣和需求。实践证明,如果学校忽视学员的学习的兴趣和意愿,仅开设学科类的课程,或是仅开设几门选修或活动课程,没有真正地研究学员的多样化的发展需要,那么,老年大学对老年群体也就没有了吸引力,不仅谈不上数量,甚至会威胁到学校的生存。永安市老年大学自面向社会办班招生以来,学员入学数连年增长,2012年春季就开设了40门学科,共有92个班级、1789人。使该校办学产生如此大吸引力的,校本课程的开发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原因。永安地处山区,森林覆盖率位于全国第一,青草药十分丰富。随着人们治病防病及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老年群体对中医药班十分兴趣,仅今年春就招收了4个班。永安的书法、绘画氛围十分浓厚,获得国家级奖的选手常常见诸于各类媒体,产生了极好的社会影响,因而学书法、绘画的老年朋友也很多。该校便顺应要求开办了4个班,不到一个星期就招满了学员。近些年,老年人对现代化课程学习的意识大大增强,该校认识到要通过老年教育使得老年群体参与到现代化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去,以分享现代化给人类带来的成果,便主动迎接信息化的挑战,认真考虑、研究信息化的专业课程,将原设电脑专业和摄影专业逐步升级,开设了电脑初级班、网络班、数码摄影班和影像处理班,今后还会根据需要开设光盘制作班、图形处理班、动画班、硬件班等,吸引更多的老年人来学习。因此,校本课程开发是要保持学校与周围环境的动态平衡的,应根据老年群体的需求积极进行主动和有计划的调整、设置。
3.校本关联特色
一流的学校做文化,这是高端学校的必然选择。只有立足本土才能形成特色。作为常规学科课程的补充,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满足“个性化”的学校发展需求。大量特色校创建的成功经验证明,特色课程的开发构建是形成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永安市老年大学依据自己独特的办学宗旨,探索、实践个性化的办学路子,使校本课程的开发在最大可能条件下为学员的个性发展提供机会,尽最大努力满足不同层次学员的教育需求。永安的竹林资源非常丰富,有“中国笋竹之乡”的美称。大片大片竹林形成的“竹海”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与美学价值。该校开设的4个摄影班将远观近赏、仪态万方的笋竹,按不同的季节推出摄影主题,举办了多次的专题摄影展,并将学员作品汇编刊印成书,形成直观、实用的校本教材,是在省内外颇有影响的特色课程。该市青水畲族乡具有畲族特色的剪纸为一大特色,学校就“地”取材,请来传承人聘为课程教师,不仅传承和弘扬了剪纸这一优秀文化遗产,还走出了一条以剪纸艺术为主要特色的文化教育之路,一方面培养了学员的创造力,激发了学员的审美情趣,还形成了学校课程的艺术教育特色。声乐班也是该校的特色课程之一,但值得一提的是,学校以特色创品牌,组建了女子合唱团,实现了在艺术形式上搞活,在内容上创新,在知识水平上提高,在成果上达到最佳。
4.校本需要培育
开发校本课程要结合当地实际,但并不是所有的本土文化都可以马上形成教材,搬进老年大学的课堂,因为待开发校本课程内容是否已形成系统性,教授者知、行、述能否达到课堂教学的常规要求,传承的价值是否得到相当一部分人的认可(即要形成办班规模),等等,这些问题都是要在学校的课程设置时充分考虑到的。若是拟开发的校本课程有价值却尚未成熟,就需要有一个积极培育的过程。培育过程需要注意几点:一是要将拟开发的校本课程纳入学校发展的整体工作规划,并确定专人及团队负责开发;二是相关的教育资源配置要到位。要制订拟开发校本课程的优先发展机制,还要确保配套资金的投入;三是要未雨绸缪,积极营造拟开发校本课程的文化氛围,因为必要的、与规划开发的校本课程相配套的校园文化建设,是确保校本课程届时推得出、有学员、教得实、有成效的重要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