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一所学校做校长的时间长了,有时就会有一种越来越不认识自己的感觉。所幸,做校长以来,我有多次到名校跟岗学习锻炼的经历,让自己能够真正跳出原有学校的束缚,来重新认识自己、反思自己,从而找到存在的不足,摸清了学校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更重要的是,我找到了学校未来发展的目标与路径。
一、跳出去,潜心研究
离开居住的城市,离开工作的学校和熟悉的师生,到一个新天地去学习,这种离开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空间转换,而是思维方式、学习环境的大调整。要想真正学人所长,就必须使自己站在一个新的高度上。
俗话说得好,人总是看不到自己的鼻子尖。要看到自己的不足,就得找块放大镜。所谓放大镜就是跟岗单位的领导和师生,以他们为参照来发现自己的不足。
在江苏一所名校跟岗时,跟岗学校的副校长草拟了一份科研工作方案,行政会上,学校大部分行政领导对此都表示赞同。这时,校长发话了:这份方案确实好,只是大家有没有想过,假如我们是教师,会怎样看这个问题?本周,学校要接受全市校园卫生安全检查,同时还要进行第二次学科检测。这么多工作挤在一起,如果又临时把校本科研工作加上,教师怎么想?能不能承受?如果稍后再布置这项工作,效果是不是会更好?
校长的话引起了在座行政领导的思考,也给我以深刻启示。在日常工作中,我也经常犯这种想当然的错误。布置工作往往站在自己的立场,没有换位思考的意识。同样一项工作,在不同的情况下布置,收到的效果会截然不同。我们在安排工作时,应把立足点放在教师身上,这样就会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而不会产生消极抵触情绪。
外出挂职学习,最主要的还是要拿平面镜客观评估跟岗学校的长处,用定格的方法研究别人的长处,脚踏实地去学。如,学校与办学单位、周边社区关系的融洽问题,这些都需要有效的沟通和相互支持,这些事情在学校的规章制度里面也许找不到,却是学校发展中不能忽略的一个方面,有时不认真去学习体会,就很难取到真经。
今天的学习是为了明天的超越。简单的模仿,亦步亦趋的学习肯定不行。在找到平面镜、放大镜后,还应该再跳高点,去找个望远镜。在学习过程中,我在羡慕跟岗学校知名度的同时,没有一刻不在探究跟岗学校特色形成背后的原因。我发现,这一切的背后其实都有规律可循。我一边在外跟岗,一边组织学校的行政人员外出学习,在专家的指导下确定学校未来发展规划。如今,我们学校的发展规划真正成了全体师生行动的目标。
二、沉进去,用心学习
跳得越高,是为了沉得越深。在挂职学习过程中,我时刻告诫自己,机会难得,一定要脚踏实地去学。
校长挂职学习,就是要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在这方面,我的体会是,一要跟得紧,凡是学校各种行政例会、教师例会、教研活动都要全程参加。二要跟得巧,遇到学校敏感问题,要懂得回避。三要有侧重点。在全面熟悉跟岗学校情况后,要有针对性地学管理方法,包括学科教学、科研管理和后勤安全管理等各个方面。更多时候要带着问题去请教。例如,制定学校的发展规划时,我就去请教和借鉴校长这方面的做法与经验,与家长如何沟通这类问题我就会去请教主管德育的副校长。这样有重点去学习,一来学得透,二来又不干扰影响挂职学校的正常工作秩序。
学校管理的效果直接体现在教师和学生身上,在挂职过程中,除了深入管理层之外,我还利用一切机会与学校的师生进行沟通交流,从师生身上去找学校管理的长处。
在这方面,有两件事印象非常深刻。第一件事,跟岗学校每到放学时,广播里就会播放一段悦耳动听的乐曲,之后是温馨的提醒:同学们,经过一天的紧张学习,我们完成了今天的学习任务。现在,请大家收拾好课桌椅,安静地离开学校。离校前,我们要感谢老师一天的辛勤工作。过马路时,请一定遵守交通规则,注意安全。回到家,要主动向父母问好,及时完成家庭作业。我认为这个做法非常好,就在自己的学校加以推广。另一件事,刚到跟岗学校时,发现校园非常干净整洁,但令人奇怪的是校园内竟没有一个垃圾桶!学生的垃圾放在哪里?我一直在观察,发现每个学生书包里都有一个塑料袋,有垃圾时就随手放进自己的整理袋中,这样教室和校园都会非常干净整洁。
我从这些观察到的细节中得到感悟:学校管理就是这么“小”!学校管理就应该从小处抓起!一个不重视细节管理的学校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育人场所。
三、架座桥,真心分享
在学习过程中,我时刻注意在学校的管理环节、教育教学活动、师生的精神面貌等方面去留意观察、体悟学校文化,借鉴成功做法。同时,我也会大胆提出自己对于学校管理的看法,提出自己的一些意见和建议,与挂职学校共享学习收获。
跟岗学习,我既把它当作学习的过程,也把它当作架桥的过程,架起沟通之桥、合作之桥、友谊之桥。两所学校的行政领导、师生之间可以进行融洽的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传递信息,传递友情,增长知识,增长才干。如今我和挂职学校的领导、教师都成了好朋友,大家经常联系,彼此沟通,相互鼓劲,有效地巩固了学习成果,提高了工作和管理能力。
跟岗学习拓宽了我的视野,增长了知识,丰富了人生体验,更重要的是,自己跳出去,沉下来,换个视角看自己,让我看到了自身的不足,让我学会了反思,学会了分享,学会了交流和沟通,而这些都是新时期学校发展必备的要素。
(作者单位:广东广州市番禺区市桥实验小学)
一、跳出去,潜心研究
离开居住的城市,离开工作的学校和熟悉的师生,到一个新天地去学习,这种离开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空间转换,而是思维方式、学习环境的大调整。要想真正学人所长,就必须使自己站在一个新的高度上。
俗话说得好,人总是看不到自己的鼻子尖。要看到自己的不足,就得找块放大镜。所谓放大镜就是跟岗单位的领导和师生,以他们为参照来发现自己的不足。
在江苏一所名校跟岗时,跟岗学校的副校长草拟了一份科研工作方案,行政会上,学校大部分行政领导对此都表示赞同。这时,校长发话了:这份方案确实好,只是大家有没有想过,假如我们是教师,会怎样看这个问题?本周,学校要接受全市校园卫生安全检查,同时还要进行第二次学科检测。这么多工作挤在一起,如果又临时把校本科研工作加上,教师怎么想?能不能承受?如果稍后再布置这项工作,效果是不是会更好?
校长的话引起了在座行政领导的思考,也给我以深刻启示。在日常工作中,我也经常犯这种想当然的错误。布置工作往往站在自己的立场,没有换位思考的意识。同样一项工作,在不同的情况下布置,收到的效果会截然不同。我们在安排工作时,应把立足点放在教师身上,这样就会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而不会产生消极抵触情绪。
外出挂职学习,最主要的还是要拿平面镜客观评估跟岗学校的长处,用定格的方法研究别人的长处,脚踏实地去学。如,学校与办学单位、周边社区关系的融洽问题,这些都需要有效的沟通和相互支持,这些事情在学校的规章制度里面也许找不到,却是学校发展中不能忽略的一个方面,有时不认真去学习体会,就很难取到真经。
今天的学习是为了明天的超越。简单的模仿,亦步亦趋的学习肯定不行。在找到平面镜、放大镜后,还应该再跳高点,去找个望远镜。在学习过程中,我在羡慕跟岗学校知名度的同时,没有一刻不在探究跟岗学校特色形成背后的原因。我发现,这一切的背后其实都有规律可循。我一边在外跟岗,一边组织学校的行政人员外出学习,在专家的指导下确定学校未来发展规划。如今,我们学校的发展规划真正成了全体师生行动的目标。
二、沉进去,用心学习
跳得越高,是为了沉得越深。在挂职学习过程中,我时刻告诫自己,机会难得,一定要脚踏实地去学。
校长挂职学习,就是要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在这方面,我的体会是,一要跟得紧,凡是学校各种行政例会、教师例会、教研活动都要全程参加。二要跟得巧,遇到学校敏感问题,要懂得回避。三要有侧重点。在全面熟悉跟岗学校情况后,要有针对性地学管理方法,包括学科教学、科研管理和后勤安全管理等各个方面。更多时候要带着问题去请教。例如,制定学校的发展规划时,我就去请教和借鉴校长这方面的做法与经验,与家长如何沟通这类问题我就会去请教主管德育的副校长。这样有重点去学习,一来学得透,二来又不干扰影响挂职学校的正常工作秩序。
学校管理的效果直接体现在教师和学生身上,在挂职过程中,除了深入管理层之外,我还利用一切机会与学校的师生进行沟通交流,从师生身上去找学校管理的长处。
在这方面,有两件事印象非常深刻。第一件事,跟岗学校每到放学时,广播里就会播放一段悦耳动听的乐曲,之后是温馨的提醒:同学们,经过一天的紧张学习,我们完成了今天的学习任务。现在,请大家收拾好课桌椅,安静地离开学校。离校前,我们要感谢老师一天的辛勤工作。过马路时,请一定遵守交通规则,注意安全。回到家,要主动向父母问好,及时完成家庭作业。我认为这个做法非常好,就在自己的学校加以推广。另一件事,刚到跟岗学校时,发现校园非常干净整洁,但令人奇怪的是校园内竟没有一个垃圾桶!学生的垃圾放在哪里?我一直在观察,发现每个学生书包里都有一个塑料袋,有垃圾时就随手放进自己的整理袋中,这样教室和校园都会非常干净整洁。
我从这些观察到的细节中得到感悟:学校管理就是这么“小”!学校管理就应该从小处抓起!一个不重视细节管理的学校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育人场所。
三、架座桥,真心分享
在学习过程中,我时刻注意在学校的管理环节、教育教学活动、师生的精神面貌等方面去留意观察、体悟学校文化,借鉴成功做法。同时,我也会大胆提出自己对于学校管理的看法,提出自己的一些意见和建议,与挂职学校共享学习收获。
跟岗学习,我既把它当作学习的过程,也把它当作架桥的过程,架起沟通之桥、合作之桥、友谊之桥。两所学校的行政领导、师生之间可以进行融洽的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传递信息,传递友情,增长知识,增长才干。如今我和挂职学校的领导、教师都成了好朋友,大家经常联系,彼此沟通,相互鼓劲,有效地巩固了学习成果,提高了工作和管理能力。
跟岗学习拓宽了我的视野,增长了知识,丰富了人生体验,更重要的是,自己跳出去,沉下来,换个视角看自己,让我看到了自身的不足,让我学会了反思,学会了分享,学会了交流和沟通,而这些都是新时期学校发展必备的要素。
(作者单位:广东广州市番禺区市桥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