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52.9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6-000-01
摘要:《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赋予学校合理充分的课程自主权,为学校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因地制宜地开发学校,为学生有效的选择课程提供保障。体育是教育的重要手段,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须贯彻《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此大背景下充分挖掘徽州民俗体育在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中的价值已势在必行。
关键词:徽州文化 民俗体育 校本课程
徽州文化即徽文化,是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徽州,今安徽省黄山市。绩溪县,江西婺源,它不等同与安徽文化。它既是地域文化又是中华正统文化传承的典型,它集中地、典型地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而徽州民俗体育活动又是徽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挖掘其内在价值,让其价值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得到体现。
一、徽州民俗体育校本开发的意义
(一)徽州民俗体育课程的开发对徽州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徽州民俗体育孕育在徽州文化的土壤中,它蕴藏着徽州文化的基因和精神特质。在长期生产劳动、生活实践中积淀形成独特的文化特征,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发展,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受到了很大的冲击,而课程作为人类文化传递和保存的有效手段载体能够很好的将文化传承并在传承中得到发展、保护。
(二)徽州民俗体育校本资源的开发,有助于地方办学特色的形成,推动学校的整体发展
由于我国学校体育长期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因而教学大纲、教材大多是依竞技运动项目而设置的。《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得了学校、地方更多的空间为民俗体育的开发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在学校体育课程中利用形象的民俗体育活动表现出徽州的物质生活状态和精神生活状态,以此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并且学校借助对校本课程的开发形成学校形式,营造独特的文化氛围和育人环境。
(三)徽州民俗体育校本资源的开发有助于体育教师素质的提高和学生的发展
1.体育教师的提高。体育课程的开发使体育教师成为课程开发的主体,从而确立了体育教师的专业自主地位,赋予体育教师课程开发的权利和责任,为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而且在开发过程中能调动教师的思维,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水平促进了体育教师向专家型教师靠拢。
2.学生的全面发展。徽州民俗体育的内在价值包含着徽文化属性,其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等都会在其中表现出来,使得在教学过程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思想的发展。在进行身体建身的同时进行人文思想教育,是学生得到更全面的发展而且还有助于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获得。
二、徽文化中民俗体育活动的主体教育思想
徽州的教育思想深受程朱理学的影响,具有传统的儒家思想特性,各地民俗活动融于当地文化具有多元化因素,其讲究的是天人合一,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徽州民俗体育的教育功能建立在娱乐、祭祀等功能的基础之上,它的教育并不是乏味的“说教”和外在的表现力上而是通过多种多样表演形式来影响人们的精神世界像摊舞表演中有匡扶正义、驱除邪恶的深刻涵义。
三、徽州民俗体育在学校体育中发展对策
(一)“走出去,请进来”
将体育教师送出去,进行“校本教师培训”并与临近高校合作,加深体育教师对课程变革的认识理解,并且在高校中华有许多研究民俗体育的专家,通过培训让体育教师获得专业成长。对一些技术要求高的项目,将专家和民间艺人聘请到学校中来,我们的教师可以和他们进行双向的交流提高自身的民俗体育技艺和民俗体育知识。
(二)建立合理、有效的开发民俗体育课程资源的长效机制
开发民俗体育课程资源不仅要靠学校和教师,还需要教育行政部门领导、班主任、社区体育指导员、民间艺人和家长的帮助和支持。学校的领导的重视、班主任的宣传和协助、民间艺人的参与、家长的支持、社区体育辅导员的辅助,都是影响民俗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校内要与校领导及时地进行沟通,取得校长对民俗体育课程资源的认可和支持,与班主任协调做好民俗体育的宣传工作,在校外要聘请的民间艺人展示和传授技艺,利用社区体育指导员和社区体育设施资源。这些校内和校外的人力资源与教师和学生整合成一个强大的人力资源合力,共同承担开发民俗体育课程资源的责任。
(三)发挥学生在课程资源开发中的主体
学生资源的开发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利用学生自有的资源进行开发:即学生的生活可以成为一种课程资源;学生已有的经验可以成为一种课程资源;学生的兴趣也可以成为课程资源。二是发挥学生在课程资源开发中的能动性,为学生提供多种机会让他们参加一些感兴趣的体育研究,这些活动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体育教学内容上,要尽量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少选择竞技化、成人化很强的项目,多选择与他们生活经验相符的,趣味性较强的项目。
参考文献:
[1] 李春旺.社区文化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思考[J].文教资料.2006(9):158.
[2] 吕力.浅谈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5.
[3] 李林.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的理论与实践[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9.
[4] 歙县文化局编纂委员会.歙县民间艺术[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6.3:168-174.
摘要:《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赋予学校合理充分的课程自主权,为学校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因地制宜地开发学校,为学生有效的选择课程提供保障。体育是教育的重要手段,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须贯彻《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此大背景下充分挖掘徽州民俗体育在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中的价值已势在必行。
关键词:徽州文化 民俗体育 校本课程
徽州文化即徽文化,是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徽州,今安徽省黄山市。绩溪县,江西婺源,它不等同与安徽文化。它既是地域文化又是中华正统文化传承的典型,它集中地、典型地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而徽州民俗体育活动又是徽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挖掘其内在价值,让其价值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得到体现。
一、徽州民俗体育校本开发的意义
(一)徽州民俗体育课程的开发对徽州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徽州民俗体育孕育在徽州文化的土壤中,它蕴藏着徽州文化的基因和精神特质。在长期生产劳动、生活实践中积淀形成独特的文化特征,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发展,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受到了很大的冲击,而课程作为人类文化传递和保存的有效手段载体能够很好的将文化传承并在传承中得到发展、保护。
(二)徽州民俗体育校本资源的开发,有助于地方办学特色的形成,推动学校的整体发展
由于我国学校体育长期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因而教学大纲、教材大多是依竞技运动项目而设置的。《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得了学校、地方更多的空间为民俗体育的开发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在学校体育课程中利用形象的民俗体育活动表现出徽州的物质生活状态和精神生活状态,以此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并且学校借助对校本课程的开发形成学校形式,营造独特的文化氛围和育人环境。
(三)徽州民俗体育校本资源的开发有助于体育教师素质的提高和学生的发展
1.体育教师的提高。体育课程的开发使体育教师成为课程开发的主体,从而确立了体育教师的专业自主地位,赋予体育教师课程开发的权利和责任,为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而且在开发过程中能调动教师的思维,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水平促进了体育教师向专家型教师靠拢。
2.学生的全面发展。徽州民俗体育的内在价值包含着徽文化属性,其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等都会在其中表现出来,使得在教学过程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思想的发展。在进行身体建身的同时进行人文思想教育,是学生得到更全面的发展而且还有助于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获得。
二、徽文化中民俗体育活动的主体教育思想
徽州的教育思想深受程朱理学的影响,具有传统的儒家思想特性,各地民俗活动融于当地文化具有多元化因素,其讲究的是天人合一,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徽州民俗体育的教育功能建立在娱乐、祭祀等功能的基础之上,它的教育并不是乏味的“说教”和外在的表现力上而是通过多种多样表演形式来影响人们的精神世界像摊舞表演中有匡扶正义、驱除邪恶的深刻涵义。
三、徽州民俗体育在学校体育中发展对策
(一)“走出去,请进来”
将体育教师送出去,进行“校本教师培训”并与临近高校合作,加深体育教师对课程变革的认识理解,并且在高校中华有许多研究民俗体育的专家,通过培训让体育教师获得专业成长。对一些技术要求高的项目,将专家和民间艺人聘请到学校中来,我们的教师可以和他们进行双向的交流提高自身的民俗体育技艺和民俗体育知识。
(二)建立合理、有效的开发民俗体育课程资源的长效机制
开发民俗体育课程资源不仅要靠学校和教师,还需要教育行政部门领导、班主任、社区体育指导员、民间艺人和家长的帮助和支持。学校的领导的重视、班主任的宣传和协助、民间艺人的参与、家长的支持、社区体育辅导员的辅助,都是影响民俗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校内要与校领导及时地进行沟通,取得校长对民俗体育课程资源的认可和支持,与班主任协调做好民俗体育的宣传工作,在校外要聘请的民间艺人展示和传授技艺,利用社区体育指导员和社区体育设施资源。这些校内和校外的人力资源与教师和学生整合成一个强大的人力资源合力,共同承担开发民俗体育课程资源的责任。
(三)发挥学生在课程资源开发中的主体
学生资源的开发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利用学生自有的资源进行开发:即学生的生活可以成为一种课程资源;学生已有的经验可以成为一种课程资源;学生的兴趣也可以成为课程资源。二是发挥学生在课程资源开发中的能动性,为学生提供多种机会让他们参加一些感兴趣的体育研究,这些活动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体育教学内容上,要尽量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少选择竞技化、成人化很强的项目,多选择与他们生活经验相符的,趣味性较强的项目。
参考文献:
[1] 李春旺.社区文化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思考[J].文教资料.2006(9):158.
[2] 吕力.浅谈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5.
[3] 李林.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的理论与实践[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9.
[4] 歙县文化局编纂委员会.歙县民间艺术[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6.3:168-174.